无障碍读经典:颜氏家训

无障碍读经典:颜氏家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于涌,栾波 注
图书标签:
  • 家训
  • 颜氏家训
  • 传统文化
  • 修身养性
  • 国学经典
  • 无障碍阅读
  • 文化传承
  • 家庭教育
  • 经典启蒙
  • 道德修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ISBN:9787544542289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1596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无障碍读经典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5
字数:2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是儒家士人尊奉的圭臬,是士人的人生目标。修身、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于涌、栾波译注的《颜氏家训》一书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修身、齐家为中心,通过提高自己的修养,妥善处理家庭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家风门风,以此追求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因此,宋代晁公式称《颜氏家训》一书为“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世人”。

目录

卷一 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
序致第一
教子第二
兄弟第三
后娶第四
治家第五

卷二 风操慕贤
风操第六
慕贤第七

卷三 勉学
勉学第八

卷四 文章名实涉务
文章第九
名实第十
涉务第十一

卷五 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
省事第十二
止足第十三
诫兵第十四
养生第十五
归心第十六

卷六 书证
书证第十七

卷七 音辞杂艺术终制
音辞第十八
杂艺第十九
终制第二十

前言/序言



《颜氏家训》:千年家风,智慧传承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家风”二字,承载着无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人生智慧。在浩如烟海的古典典籍中,《颜氏家训》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是一部阐述家族教育与道德修养的经典之作,更是一份跨越千年的精神财富,至今仍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与指引。 《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生于南北朝时期,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乱世。他的一生颠沛流离,历经战乱,亲眼目睹了家族的兴衰,也深刻体会到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紧密相连。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颜之推怀揣着对家族未来、对子孙后代的深切关怀,倾尽毕生心血,写就了这部包罗万象的家训。他并非局限于空泛的道德说教,而是从自身丰富的阅历、深厚的学养出发,结合社会现实,为后世子孙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人生指南。 这部著作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一本艰涩难懂的哲学著作,也非高高在上的政治宣言,而是一本真正“接地气”的家书。颜之推以其父辈对他的教诲、他对子女的期望,以及他自己对人生百态的洞察,用极其朴实而又充满智慧的语言,娓娓道来。他所强调的,是每一个个体在家庭、社会中的责任与义务,是对自身品德的锤炼,是对学问的追求,是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社会道德的维护。 《颜氏家训》的内容涵盖范围极广,可谓是“百科全书”式的家庭教育宝典。全书共二十篇,每一篇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却又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思想体系。 治家篇,是《颜氏家训》的开篇之作,也是整部著作的基石。颜之推在此篇中,强调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认为“父子、兄弟,乃人伦之大端”。他告诫子孙,要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他认为,一个家庭的和谐,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他还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治家的具体方法,例如如何管理家务,如何培养子女,如何处理邻里关系等等,都充满了实践性的指导意义。他反对奢侈浪费,提倡勤俭持家,认为“俭,德之主也”,勤俭是美德的根本。 教子篇,是《颜氏家训》中最受后人重视的部分之一。颜之推认为,“人之能否为才,正在于幼时教诲”。他强调,教育子孙,不能仅仅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品德。他反对溺爱子女,认为“慈者,非与爱也,乃严耳”。严格的管教,是为了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提倡“书尚香”,鼓励孩子多读书,但又不止于读书,更要“涉猎略遍,见事多矣”,强调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他反对死记硬背,提倡理解和思考,认为“学者,学其道也,非学其文也”。他还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出了不同的教育方法,例如对年幼的孩子,要注重引导和启发;对稍大的孩子,则要加强品德的塑造和知识的传授。 勉学篇,则进一步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颜之推认为,“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他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勤奋学习的益处,以及懈怠荒废的危害。他鼓励子孙要“博学”,涉猎广泛,不局限于某个领域。同时,他又强调“专精”,在所学领域要深入钻研,力求精益求精。他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是为了提升自我,明辨是非,丰富人生。他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劝学篇,则更侧重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颜之推告诫子孙,学习要虚心,要善于向他人请教,不能好高骛远,坐井观天。他强调学习要结合实际,不能脱离生活,要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解决问题。他还反对“倚老卖老”的心态,认为即使年长者,也应该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 养生篇,则关注个人的身体健康。在颜之推看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体魄,一切都无从谈起。他提出了一系列养生之道,例如注意饮食均衡,适度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等。他反对过度的劳作和纵欲,提倡顺应自然,调养生息。 处众篇,则涉及了人际交往的智慧。颜之推认为,人是社会性动物,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生存。因此,学会与人相处,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他提倡待人接物要真诚,要尊重他人,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他反对搬弄是非,背后议人,认为“口舌,所以养祸也”。他还强调了“君子交朋友,以道义为重”,鼓励子孙结交正直善良的朋友。 慕贤篇,则表达了对贤人的景仰和学习的态度。颜之推鼓励子孙要学习古今贤人的美德,从他们的成功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他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学习贤人的事迹,可以激发自己奋发向上的动力。 用言篇,则强调了言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谨慎用言。颜之推认为,“言语,可以载道,可以乱道”。他告诫子孙,说话要负责任,要说有益于人、有益于社会的话,避免口出恶言,伤人伤己。他提倡“讷于言而敏于行”,鼓励大家多做实事,少说空话。 养志篇,则谈到了志向的培养。颜之推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就如同无舵的船,容易迷失方向。他鼓励子孙要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他认为,志向的坚定,是支撑一个人克服困难、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存诫篇,则是对子孙后代的提醒和告诫,要求他们时刻保持警惕,不忘初心,坚守道德底线。他认为,人一生的道路上充满诱惑和挑战,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不被迷失,不犯大错。 严谱篇,则涉及了家族的传承和谱系的延续。颜之推认为,家族的荣誉和责任,需要每一代人共同承担。他强调要尊重祖先,继承祖业,也要为家族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避怨篇,则提醒子孙要避免与他人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要学会以和为贵,化解怨恨。 诫兵篇,则告诫子孙要珍爱生命,远离战乱,不要参与不义之争。 养亲篇,则进一步强调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来表达孝心。 事君篇,则论述了如何作为一个忠臣,侍奉君主,以及在乱世中如何明辨是非,保持气节。 兼爱篇,则提倡博爱精神,关爱他人,回馈社会。 非婚篇,则对婚姻的态度进行了探讨,强调了门当户对,以及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和扶持。 问疑篇,则鼓励子孙要勇于提问,善于思考,不耻下问。 慎悔篇,则告诫子孙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尽量避免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发生,一旦犯错,要及时改正。 《颜氏家训》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其思想的深刻性和实践性。颜之推并没有将家训写成一套僵化的教条,而是将其融入日常生活,融入对子孙后代的关爱之中。他所倡导的,并非是脱离现实的空谈,而是切实可行的为人处世之道。他笔下的道理,渗透着对人性的洞察,对社会现实的理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阅读《颜氏家训》,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位慈祥的长者,坐在摇曳的灯火旁,娓娓道来,用他丰富的人生阅历,为我们点亮前行的道路。他教导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如何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如何成为一个懂得生活的人。他让我们明白,家族的传承,不仅仅是血脉的延续,更是道德和智慧的传递。 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感到迷失方向,甚至陷入精神的困境。《颜氏家训》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回溯根源、汲取力量的宝贵途径。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一些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和人生智慧,永远不会过时。它鼓励我们,要回归家庭,重视亲情,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颜氏家训》所蕴含的家风精神,是一种温润而坚韧的力量,它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不平凡的意义。这份来自千年前的智慧,至今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行,成为更好的自己,也为我们的家族,为我们的社会,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它是一份珍贵的遗产,一份值得我们代代相传的宝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从装帧设计到内容排版,都透露着一股精心打磨的匠人精神。拿到手里,首先感受到的是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拿在手上有一种温暖而踏实的触感,这一点对于经常阅读的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加分项。内页的字体清晰易读,字号和行间距的设置也十分科学,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编排上似乎融入了现代阅读的习惯,章节的划分和重点的标注都恰到好处,让人在快速浏览时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义,而在深入研读时,又不失经典的厚重感。这种平衡的把握,足见出版方在用户体验上的投入和用心,绝非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一次对阅读体验的全面优化,让人愿意反复摩挲、细细品味。

评分

这本书的“气场”非常独特,它读起来没有丝毫的枯燥感,反而有一种令人心安的力量。它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安静地坐在你的身边,不急不躁地分享人生的经验。我特别喜欢它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方式,不是简单地给出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事物背后的复杂性,去接纳人性的不完美,并从中寻找达成和谐的可能性。这种包容和深邃的洞察力,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教诲”范畴,更像是一份精神上的滋养品。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内心世界被梳理得更为清晰和平静,那些平日里萦绕心头的焦虑似乎都被暂时安抚了。这是一本可以反复阅读,每次都能带来新体悟的宝贵之作。

评分

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叙事的节奏感把握得极为精妙。作者似乎深谙“张弛有度”的艺术,时而笔锋如刀,直指人心最深处的困惑与矛盾,语气坚定而富有力量,仿佛一位智者在耳边谆谆教诲;时而又像春风拂面,娓娓道来那些关于为人处世的智慧和日常生活的细微哲理,让人在不经意间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这种叙事语气的多变性,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代入感,使得原本可能略显严肃的篇章,也变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我发现自己常常在读到某个精彩的段落时,忍不住停下来,闭上眼睛细细回味其中的韵味,然后才会带着被触动的情绪继续往下看。这已经不仅仅是“阅读”了,更像是一场与作者跨越时空的深刻对话,每一次翻页都是新的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转换能力堪称一绝,它成功地将宏大的伦理观与个体的情感体验无缝衔接起来。很多经典著作常常因为过于强调说教和宏大叙事,而显得与现代人的生活有些疏离,但这本书却巧妙地规避了这一点。它没有高高在上地评判世事,而是通过一系列贴近生活、充满烟火气的场景和故事,来阐释那些历久弥新的道理。例如,在谈论“诚信”时,它没有采用空泛的口号,而是描绘了一个具体的人在面临艰难抉择时的内心挣扎与最终的坚守,那种真实感瞬间击中了我的内心。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仅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的原则,更重要的是,我的内心深处被某种坚定的力量所充盈,仿佛生活中遇到的那些小小的道德困境,都有了清晰的指引方向。

评分

排版和注释的精细度,直接体现了对读者的尊重。我尤其欣赏那些巧妙穿插在正文旁边的注释部分,它们并非那种生硬地解释每一个生僻字词的传统注释,而是更像是提供了另一种维度的解读空间。有时候,它会引述同一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见解,形成一种对话式的比较;有时候,它又会提供一些历史背景的补充,让读者能够更立体地理解作者在特定时代下的处境和思考。这种层层递进的解读设计,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经典的人,也不会感到晦涩难懂,反而能在享受流畅阅读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积累起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我这种既想快速吸收知识又追求深层理解的读者来说,这种处理方式无疑是最高效且最有益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