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并非一部成熟之作,而是一部未经整理的课堂笔记。”——钱宁
《新论语》将《论语》原有的二十篇体例完全打破,从“仁”的定义和内涵出发,以孔子的思想脉络重新结构原文文本,使其核心思想和主要观点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这样的系统性分拆和重构,在没有一字一句增删的情况下,《论语》呈现出全新面貌——孔子思想的逻辑性和深刻性从文本中直接呈现出来:“仁”为核心,“孝”、“悌”、“信”视为其呈现形态,“礼”为其外化形式,学习和修身是其求取的途径,治国和处世是其实践的方式;而孔子对时政的抨击和对各种人物的评论,则如今天的“案例教学”,旨在向弟子们解释和阐发“仁”之内涵,以及在具体事例中如何评判。
重构后的《论语》成为为有主题、有论证、有展开、有层次、有案例的文本,成为一本无需繁琐注释就能读懂的新经典。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教授称此书:“不加一字,不减一字,编而不作,《论语》一新。”
钱宁,祖籍上海嘉定,出生于南京,成长于北京。毕业于人民大学,后为报社记者。曾留学美国,在密歇根大学学习。1995年回国,在北京工作。著有新闻纪实作品《留学美国》(1996),长篇历史小说《秦相李斯》(2000)、《圣人》(2004),学术随笔集《尼山风光》(2010)。作品被译成英文、日文等多国文字。《圣人》被改编为大型电视连续剧《孔子》。
——钱宁
——孔祥林(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孔子第75代孙)
——梁国典(孔子基金会理事长)
序言 重构的经典
内编:孔子之语
核心篇第一
一、仁为核心
仁者,二人也,即人与他人的关系。一部《论语》,以“仁”为核心而展开论述。“仁”的定义及内涵,以及如何做到“仁”的具体要求。
(一)仁是什么
(二)仁不是什么
(三)如何做到仁
(四)仁者之仁
二、仁之形态
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仁”呈现出不同形态:与父母之间为“孝”,与兄弟之间为“涕”,与他人之间为“信”,其中,孝为基本,因为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一个人出生时获得的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一)仁自孝始
(二)悌即亲情
(三)信是准则
三、外化为礼
“仁”外化为“礼”,是治国的基本原则,也是君臣间的“契约”,体现在各种仪式典礼之中,并形成社会中人与人不同关系的行为规范。
(一)礼基于仁
(二)治国之本
(三)君臣之道
(四)礼之本质
(五)礼之承继
路径篇第二
一、求仁之途
个人求仁之途有三:学习、修身和践行。学习,是获取知识;修身,是培养品德;践行,是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感晤。三条途径,只有一个目的,为的是达到“仁”的境界。
(一)学习
(二)修身
(三)践行
……
外编:弟子之言
说实话,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在市场中引发的讨论热度。我通常会观察一本现象级书籍的评价光谱,而这部“新论语”似乎在不同群体中都能引起共鸣,这本身就说明了它的选题和切入点抓住了某种时代脉搏。无论是职场精英寻求内心平静,还是年轻学子迷茫于人生方向,似乎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某种精神的锚点。这种跨越代际和职业的吸引力,暗示着作者的语言是具有普适性的,它没有设置过高的阅读门槛,却又有着足够的思想深度去满足资深读者的探究欲。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究竟是怎样的叙事方式和论证逻辑,能让沉淀千年的智慧,在今天焕发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当代人精神图景中不可或缺的一笔色彩。
评分拿到这本“新论语”,我的第一感受是它似乎在试图搭建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进行有效对话的作品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市面上关于“论语”的解读版本很多,但大多停留在对原文的解释上,或是过于学术化,或是过于浅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不是简单地复述孔子的教诲,而是将其中的精神内核,用一种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能够理解和体悟的方式重新阐释出来。比如,在处理人际关系、职业道德乃至个人修养等方面,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既不失古风雅韵,又能与当下社会环境相契合的洞见?这种跨越时空的思想碰撞,才是我真正期待从这本书中获取的宝贵财富。我更看重的是它能否激发我的思考,让我对习以为常的某些社会现象产生新的认识和更深层次的审视。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翻开扉页时纸张特有的细腻触感,都让人感到一种仪式感。我特地选了精装本,就是为了那种经久耐看的味道。封面设计上,那种留白的处理,显得格外大气,虽然内容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对这本书的重视。书脊的烫金字样在灯光下泛着低调却不失质感的光泽,放在书架上,瞬间提升了整个空间的文化氛围。我喜欢那种需要用心对待的书籍,这本书显然就是其中之一。它不只是一堆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艺术品。尤其是内页的排版,字体的选择和行间距的把握,都显得非常考究,让人在阅读时能够保持一种专注和沉静,这对于一本需要细细品味的读物来说,至关重要。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某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热茶,慢慢翻阅它,享受这份被精致包裹的阅读体验。
评分从排版细节来看,这本书的装帧简直是为“案头常备”而生的。我习惯于在阅读时做大量的批注和圈点,对于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纸张的质量必须过关,既要能很好地承载墨水的痕迹,又不能让油墨洇开影响下一页的阅读体验。精装本的厚度和韧性给了我极大的信心。此外,我注意到书中的分段和标题处理得相当清晰,这对于梳理复杂论点至关重要。一本好的哲学或思想类书籍,其逻辑结构必须清晰可见,不能让读者在繁复的论述中迷失方向。这本书的体例设计,似乎预示着作者在构建其论述框架时,采取了一种非常系统和严谨的态度。它看起来不像是一本“读完即弃”的快餐读物,更像是一本可以陪伴我度过数年,时常翻阅并能从中汲取新意的工具书。
评分作为一名对东方哲学有着持续关注的读者,我通常会非常谨慎地对待任何带有“新”字的经典重塑之作。这种谨慎并非怀疑,而是对经典本身的敬畏。我深信,真正的创新不是颠覆,而是在深刻理解基础之上的升华与延展。因此,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那种微妙的平衡——既要保持原著的精髓和思想的纯粹性,又要注入符合当代读者心智模式的“新”意。如果它只是流于表面地引用现代词汇去修饰古文,那将是最大的失败。我更期待看到的是,作者如何在现代生活的复杂性和快速性中,提炼出那些永恒不变的“人之所以为人”的准则,并以一种充满洞察力的笔触将它们呈现出来。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检验和反思我们自身价值体系的绝佳机会。
评分好
评分女儿老师推荐让买的,正好做活动,非常合算,自己也可以增加点文学知识了。
评分好书,值得推荐,值得购买。
评分好书,值得大家学习分享,一直很喜欢三联书屋出版社,京东活动时,买的,的确便宜
评分京东的服务和物流非常棒!
评分京东的服务和物流非常棒!
评分京东的服务和物流非常棒!
评分领导推荐,所以购买。
评分京东的服务和物流非常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