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摩根(Campbell Morgan)来说不仅是一部神所启示的书,而且是一个可以亲自进入的属灵世界,在它里面可以日日朝见主面,对神的认识和爱敬日加深沉,不时从中得到启示、亮光与清新活泼的气息。因此他讲解不但细腻,而且有独到之处,他能超过传统束缚,带给人新的亮光。
“摩根解经丛卷”是作者一生研读的结晶,共有一百多卷,由美国活泉出版社陆续翻译成中文,这是一套解经性的注释书。中文简体版的《希伯来书》、《哥林多书信》、《使徒行传》、《耶利米书》、《以赛亚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等将陆续由上海三联书店推出。
《以赛亚书》是“摩根解经丛卷”系列之一。以赛亚是犹大的一个先知。他的整个事工都是在犹大境内施行的,他看到了犹大将受的责罚和安慰。另外,他所说诸国的默示,是关于犹大邻近各国和侵扰犹大之国的。他的视野扩及整个世界,包括了神全部的旨意。他清楚知道,神要藉着他的选民,使万族蒙福;他从整个审判的过程中看见了全世界最终将得的祝福。全书在说明两个事实:审判与和平,并且指出这两个事实在神制度里的相互关系。首先论到审判,他的信息指明审判将如何导致和平。最后论到和平,他的信息指明和平要在公义的条件下获得。
坎伯·摩根(Campbell Morgan,1863—1945)是全世界公认的“解经王子”。1888年5月2日申请要成为英国伯明翰卫理公会牧,当他站在75位考牧委员面前讲完道后,考牧委员竟然评定摩根是“不适合讲道,没有讲道恩赐”的人,这份差事因而告吹。此举对摩根而言是一次重大打击,摩根伤心地打电报给担任牧师的爸爸,他父亲立即回电说:“地上拒绝,天上接纳。”摩根没有放弃神给他的呼召,在神的带领下尽他的职份,8年后成为伯明翰卫理公会理田路礼拜堂的主任牧师,而且日后成为最会讲道的解经牧者。
在英语世界中,听过他的信息的人说:“这位牧师真是相信圣经,他传讲自己所信的事时,又是具有那么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一位长期追随摩根的朋友约翰·哈理斯(John Harris)观察他大有能力的讲道,对他的分析是,“摩根讲道的能力是出于他对神、对圣经的坚定信心,他所传的是他内心所确信不疑的。”许多传道人向他请教秘诀,摩根的回答永远不改变:“用功,用功,再用功。”用功于每天清晨进入那块神圣的领域,呼吸天上的空气,取得新的能力。坎伯·摩根将一卷圣经最少读50遍,才着手解释它。此外,他熟记经文,让熟记话语成为他生活的习惯,使他的讲道及解经更正确、深入和生活化。
导言
第一部 审判的预言
一、公开的事工(第一至七章)
二、私下的事工(第八至二十七章)
三、公开的事工(第二十八至三十五章)
第二部 历史的插曲
一、希西家的困境(第三十六章)
二、希西家的祷告(第三十七章)
三、希西家的疾病(第三十八章)
四、希西家的愚昧(第三十九章)
第三部 和平的预言
一、和平的旨意(第四十至四十八章)
二、和平的王(第四十九至五十七章)
三、和平的过程(第五十八至六十五章)
四、尾声(第六十六章)
这部作品的叙事结构简直是迷宫般的精妙,每一个转折都出乎意料却又在回味之后觉得是唯一的必然。作者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细腻入微,那种在巨大命运面前的挣扎与最终的释然,读来令人感同身受,仿佛我就是那个在历史洪流中踽踽独行的角色。尤其喜欢其中对于环境描写的笔法,那种仿佛能触摸到的质感和气味,让整个故事的场景瞬间立体了起来,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鲜活的、呼吸着的舞台。情节推进的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时而如山洪暴发般紧凑激烈,时而又像午后的溪流般舒缓深沉,这种张弛有度的处理,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让人一拿到书就难以放下,直到最后一页才依依不舍地合上。这本书无疑是一次对人性复杂深度的深度探索,值得反复品读。
评分从排版和装帧来看,这本书就透露着一种不同寻常的庄重感,拿在手里便能感受到其分量。内容上,我必须提到作者对特定历史或文化背景的考据之深。书中对于一些风俗习惯、宗教仪式乃至社会阶层的描绘,都透露出扎实的资料搜集和严谨的求证精神。这使得故事的基底异常稳固,即便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情节,也建立在一个可信的基础之上。我尤其喜欢作者偶尔插入的那些似乎是题外话的旁白,它们像是从更高的维度对整个事件进行冷静的审视和评论,为略显沉重的叙事增添了一丝疏离的智慧光芒。这本书与其说是在讲一个故事,不如说是在重现一段被遗忘的历史,其信息的密度和文化价值非常高。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被这本书的厚度和略显晦涩的语言风格震慑住了,心想这会不会是一次艰难的阅读体验。然而,一旦真正沉入其中,便发现作者的文字功底极其深厚,其遣词造句之间流露出的那种古典韵味和哲思的重量,是当下许多流行作品所不具备的。书中对于一些核心概念的探讨,虽然初看有些绕口,但细细琢磨,却能感受到作者试图构建一个宏大且自洽的世界观或道德体系的野心。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不急于给出标准答案的态度,而是将选择权和思考的重担交到了读者手中,这使得每一次阅读都能产生新的理解和共鸣。这本书更像是一场思维的马拉松,需要耐力和专注,但终点所呈现的图景,绝对配得上付出的所有心力。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冲击在于其情感的真实性,尽管故事背景可能设定在遥远的过去或架空的未来,但其中涉及的爱、背叛、牺牲与救赎的主题,却是如此的普世和恒久。作者并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感人的场景,而是通过角色的日常互动和沉默的对视,将那种深沉的情感力量缓缓释放出来。特别是主角在面对不可抗力时的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读到某些段落时,我不禁停下来,需要时间去消化那种混合着心痛和敬佩的复杂情绪。这不是一本读完就能立刻忘记的书,它会在你的内心深处留下一些难以磨灭的印记,让你在日常生活中,偶尔也会想起那些在书中经历过风雨的角色们。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情节连贯性和逻辑自洽性的读者,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构建的世界虽然充满了奇幻或历史的厚重感,但其内部的运行法则却清晰可循,没有那种为了服务于某个突兀的戏剧性冲突而生硬扭曲设定的感觉。书中的几条主线,看似毫不相干,却像精密的齿轮一样,在不同的章节里悄悄地啮合、联动,最终汇集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这种精妙的结构设计,让人在阅读时不由自主地去寻找那些隐藏的线索和伏笔,每一次发现新的关联点,都带来一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它提供了一种智力上的满足感,远超一般的消遣读物,更像是一次对作者高超编织技巧的深度解谜过程。
评分2.保惠师一词有甚么其它译法?这词有甚么意义?
评分很好书,我很满意。。
评分5.福音解决了甚么基本的问题?在你的人生中,这中心问题的解决,如何影响中心以外的范围?
评分物有所值,不错的选择
评分另外跟這個相似的,阿奎納還提出兩個,其中有一個,也是每一個東西它不是用因果來講,而是 「動」。一個東西能動,是因為另外一個東西推動它。另外一個東西能動,也是另外一個東西推動它。你一直推推...推到最後那一個,自己不需要被任何東西推 動,而推動萬物的那就是上帝。
评分(录自《颂主圣歌》第五二九首第三节)
评分(录自《颂主圣歌》第五二九首第三节)
评分班扬就是一个典型的英国清教徒。
评分看后茅塞顿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