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综合知识中学》是在严格依据安徽省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的考试大纲并深入研究安徽省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此书具有以下特色:   
1.正文讲解前设置备考指导,包括考情分析和题型解读两部分,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内容,学习备考方法。   
2.正文采用双色设置,对常考考点进行了波浪线标注,使考生复习时明确重点所在,更有针对性。   
3.设置考题再现板块,精选典型的真并配以对应的视频讲解,以此突出真题考查形式,让考生明确考查重点,通过视频讲解直观感知知识内容。   
4.知识拓展部分对重要知识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可以扩展考试的思路和知识面。   
5.重点章节后辅以模拟试题,有助于即学即练,巩固复习效果。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综合知识中学》结合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的考试真题以及考试大纲,构架起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理论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五部分内容有机结合的知识体系,是一本专门针对安徽省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学科的教材。本教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从基础、重要的考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各个知识点,使考生能透彻地理解知识点,从而烂熟于心。全书共设下面几大部分:   
一、前言:考生通过其中的内容可以快速了解本书的使用方法,方便复习活动开展。   
二、备考指导:其中的考情分析、题型解读、备考策略帮助考生明确真题考查的具体信息。   
三、考试大纲:其中的考纲内容方便考生明确考纲内容变化,明确复习范围。   
四、正文内容:正文部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理论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五部分内容。每一章在保留精华内容的基础上,相应考点放有考题再现、知识拓展和牛刀小试,方便考生学练结合。考题再现中有二维码,考生扫一扫就可以获得该试题的真人讲解,方便考生复习。   
五、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课程:帮助考生了解各类讲授课程的基本信息。   
六、中公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经过精挑细选,聚焦考试重难点内容;在线题库可以帮助考生进行模拟演练;考友圈方便考生间互动答疑,开阔复习思路,增强复习效果。     
目录
   第一章教育(2)  
第一节教育概述(2)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5)  
第三节教育学的发展(9)  
牛刀小试(12)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4)  
第一节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4)  
第二节教育的社会功能(16)  
第三节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20)  
牛刀小试(22)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24)  
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4)  
第二节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28)  
牛刀小试(29)  
第四章教育目的(32)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32)  
第二节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34)  
第三节当代中国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36)  
第四节教育制度(39)  
牛刀小试(40)  
第五章课程(43)  
第一节课程、课程类型及其特征(43)  
第二节布卢姆、加涅的目标分类理论(47)  
第三节课程开发及其影响因素(50)  
牛刀小试(53)  
第六章教学(55)  
第一节教学概述(55)  
第二节教学过程(58)  
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61)  
第四节中学教学组织形式与课堂管理(64)  
第五节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和方法(71)  
第六节教学技能(80)  
第七节教学评价(85)  
第八节教学模式(90)  
第九节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93)  
牛刀小试(94)  
第七章德育(98)  
第一节德育概述(98)  
第二节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100)  
第三节中学德育目标和内容(102)  
第四节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104)  
第五节德育模式(108)  
牛刀小试(111)  
第八章班主任工作(113)  
第一节班主任工作概述(113)  
第二节中学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116)  
第三节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方法与艺术(120)  
第四节班级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管理(123)  
第五节中学班主任工作的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125)  
牛刀小试(129)  
第九章学生(132)  
第一节中学生的年龄特征(132)  
第二节中学生认知发展、学习方式的特点与教育(133)  
第三节中学生社会化发展的特点与教育(135)  
第四节中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136)  
牛刀小试(139)  
第十章教师(141)  
第一节中学教师的职业特点(141)  
第二节中学教师的专业要求、专业发展的阶段与途径(143)  
第三节良好师生关系及其构建(147)  
牛刀小试(150)  
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154)  
第一节注意(154)  
第二节感知觉(157)  
第三节记忆(163)  
第四节思维及创造性思维(169)  
第五节想象(174)  
第六节问题解决(177)  
牛刀小试(180)  
第二章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发展(182)  
第一节情绪与情感(182)  
第二节意志(184)  
牛刀小试(187)  
第三章中学生个性发展(190)  
第一节需要与兴趣(190)  
第二节能力(194)  
第三节性格和气质(199)  
牛刀小试(203)  
第四章学习与学习理论(206)  
第一节学习概述(206)  
第二节学习理论(208)  
第三节学习动机(216)  
第四节学习迁移(223)  
第五节知识的学习(226)  
第六节学习策略(230)  
第七节技能的形成(235)  
牛刀小试(239)  
第五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243)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243)  
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243)  
第三节心理辅导(246)  
第四节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应对(249)  
牛刀小试(251)  
第一章教育法律法规汇编(254)  
牛刀小试(299)  
第二章教师权利和义务与学生权利保护(302)  
第一节教师权利和义务(302)  
第二节学生权利保护(304)  
牛刀小试(306)  
第一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述(310)  
第一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及基本理念(310)  
第二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主要内容(312)  
第三节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314)  
第四节新课程的观念变革(318)  
牛刀小试(324)  
第二章课程标准与课程资源(327)  
第一节课程标准(327)  
第二节课程资源(329)  
牛刀小试(331)  
第三章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333)  
第一节校本教研(333)  
第二节教师专业发展(335)  
第三节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与学生选课指导(338)  
第四节普通高中学分制管理(341)  
牛刀小试(341)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344)  
第一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344)  
第二节《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2013年)(346)  
牛刀小试(349)  
第二章教师职业行为(351)  
第一节教师职业行为规范(351)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352)  
牛刀小试(355)  
安徽省教师招聘课程体系(357)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58)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及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的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一句。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既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也包括各种形式成人教育中的学习者。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二、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教育的。有些动物在养育幼小上虽与人类的抚育子女有些类似,但它们是一种本能活动。  
  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第三,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这种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①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②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③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种情况是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即当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改变,某些教育思想、内容、方法还能存在相当长的时间,这时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阻碍作用;另一种情况是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这时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作用,即在旧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未被推翻前,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产生新的教育思想,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作用。除此之外,教育的社会属性还包括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和民族性。  
  教育先行  
  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有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当超前。长期以来,人们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处理教育与经济关系上存在着重经济轻教育的思想偏向,只重视物质生产部门的投资,而忽视了教育投资。因此,教育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教育要先行,需要超前于经济建设,是由教育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未来性。教育的周期长,因此,今天的教育是为明天的世界,人才培养应先于经济的发展。  
  三、教育的结构  
  (一)教育活动的结构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中介)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二)教育系统的结构  
  教育系统的结构是指教育机构总体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组合方式。教育系统的结构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方面性。  
  (1)教育层次结构: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2)教育类型结构: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特殊教育。  
  (3)办学形式结构:全日制、半工半读学校,业余学校,函授、广播、电视学校。  
  (4)教育管理体制结构:公办、民办、社会团体办、企业事业办以及私人办学。  
  四、教育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教育个体功能表现为: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等。  
  教育的社会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也称教育的派生功能、工具功能。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  
  2.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教育的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对任何社会、任何时期的教育来说,正向和负向的功能都存在,只不过比重不同。  
  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  
  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变成显性教育功能。       
				
 
				
				
					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备考指南  考情精准分析,助力高分登岸  本书深度解析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部分的考情,精准定位命题规律与重点难点。我们不仅回顾了历年真题的考查趋势,更结合当前教育发展形势与政策导向,对2018年的考试内容进行了前瞻性预测。从考试题型、分值分布到知识点侧重,本书都将为您呈现最详尽的数据分析,帮助您了解考官的“出题心意”,做到有的放矢,高效备考。  知识体系系统构建,知识点全面覆盖  教育综合知识涵盖面广,内容庞杂,如何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备考的关键。本书遵循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等核心学科的逻辑脉络,将分散的知识点有机串联,形成系统化的学习框架。从教育的基本原理、发展历史,到教学论、德育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再到国家及安徽省的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本书将所有考查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确保您不会遗漏任何重要知识点。  核心理论深度解读,化繁为简易于理解  教育综合知识涉及大量理论概念、学说流派和研究方法,不少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晦涩难懂。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们不仅仅是罗列理论,更注重对核心理论的深度解读与通俗化阐释。对于复杂的理论,我们会运用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案例,结合实际教学情境,帮助您将抽象概念内化为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对于重要的教育家及其思想,我们会梳理其脉络,提炼其精髓,帮助您快速把握其核心贡献。  重点模块精讲精练,强化能力提升  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本书对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出现频率高、分值比重大的重点模块进行了深入的精讲。例如,在教学论部分,我们将重点讲解“因材施教”、“启发性教学”、“情境教学”等核心教学原则与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应用;在教育心理学部分,将详细剖析“学习动机”、“认知发展”、“品德形成”等关键理论,并提供实用的学习策略;在教育法规部分,则会重点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核心条款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精选例题剖析,掌握解题思路  理论学习离不开习题的巩固与检验。本书精选了大量与2018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风格相符的例题,并对每道题都进行了详尽的解析。解析不仅仅给出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分析解题思路、考查的知识点、易错点以及常见的解题技巧。通过对例题的深入剖析,您将学会如何快速审题、定位信息、提取关键,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实战模拟演练,检验学习效果  为了帮助考生熟悉考试流程,检验学习成果,本书在最后部分精心设计了多套模拟试卷。这些模拟试卷严格按照2018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的题型、题量、分值和难度设置,力求真实还原考场氛围。通过完整的模拟演练,您可以全面评估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找出薄弱环节,并及时调整备考策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备考指导与建议,提升应试技巧  除了扎实的知识内容,有效的备考方法和应试技巧同样至关重要。本书不仅提供知识层面的指导,更融入了实用的备考策略和应试技巧。我们将分享高效的学习方法,如何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如何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以及在考场上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应对难题等。这些贴心的建议将帮助您以最佳状态迎接考试。  本书适用人群:     所有参加2018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报考中学教师岗位的考生。    希望系统梳理和巩固教育综合知识的考生。    缺乏有效备考方法,希望获得专业指导的考生。    希望通过大量练习和模拟,全面提升应试能力的考生。  备考一本,圆梦杏坛!  2018年的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即将拉开序幕。在这场备考的征程中,拥有一个权威、系统、实用的学习指南至关重要。本书凝聚了教育领域专家团队的丰富经验与心血,旨在为您的备考之路提供最坚实的支撑。我们相信,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和本书的科学指导,您必将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开启您的教师生涯,在三尺讲台上挥洒青春,用爱与智慧点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