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中学数学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扫码听微视频:手机扫二维码听中公讲师指导。   
中公教师团队研发:凝聚中公教师招考研究团队的集体智慧。   
适用对象明确:为致力于安徽省教师招聘考生量身定做。   
编写依据严格:严格依据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编写。   
契合真题编写:每套试题题目命制规范,考点分布合理。   
特色精华内容:反复推敲试题答案,题目解析详尽明了。   
冲刺复习佳品:承前启后,及时进入临考状态。     
购买本书即可享有增值服务——中公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四位一体陪伴考生备战。教材和历年真题试卷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中学数学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结合安徽省教师招聘历年出题特点、考试真题以及中学的教学特点,对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科目的命题趋势进行预测,编辑了本套试卷。帮助考生从整体把握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科目的考试范围,熟悉题型,未雨绸缪。   
本试卷包含4套真题,8套标准预测试卷,题型全面,题量丰富。   
预测题目难易度与真题吻合,直击考试现场。   
真题及预测题目参考答案解析详细,让考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目录
   试题部分  
2017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1)  
2016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8)  
2015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13)  
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20)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一)(25)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二)(30)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三)(35)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四)(39)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五)(44)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六)(49)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七)(54)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八)(59)  
答案部分  
2017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参考答案及解析(65)  
2016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参考答案及解析(69)  
2015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参考答案及解析(74)  
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参考答案及解析(80)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85)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92)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96)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99)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105)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六)参考答案及解析(110)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解析(114)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八)参考答案及解析(118)      
精彩书摘
     2016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中学数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不得将答案写在密封线内。同时在第2页右上角“座位号”栏中填写座位号后两位数字。  
  2.本考试为闭卷考试,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设函数y=■的定义域为A,函数y=lgx的定义域为B,则A∩B等于()。  
  A.(0,+∞)B.(1,+∞)  
  C.(0,1)∪(1,+∞)D.[0,1)∪(1,+∞)  
  2.设函数y=f(x)为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则f(x)可能是()。  
  A.f(x)=sinxB.f(x)=tan2x  
  C.f(x)=sin(2x+■)D.f(x)=sinxcosx  
  3.设■■的二项展开式中第四项为常数项,则n的值为()。  
  A.6B.8  
  C.9D.12  
  4.一个袋中装有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编号分别为1,2,3,4,5,6的六个球,现从口袋中任取两个球,则至少取到一个编号为质数的球的概率是()。  
  A.■B.■  
  C.■D.■  
  5.在△ABC中,点P在边BC上,BP=■PC,若■=x■+y■,则(x,y)为()。  
  A.(1,2)B.(2,1)  
  C.(■,■)D.(■,■)  
  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直线ax+(a-1)y+1=0与x-ay+1=0垂直的充要条件为a=2  
  B.极坐标方程ρ=cosθ表示的图形是直线  
  C.△ABC中,若A>B,则cosA<cosB  
  D.复数(1+i)2的虚部是2i  
  7.■■的值是()。  
  A.0B.■  
  C.1D.2  
  8.《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  
  A.知识技能目标B方法目标  
  C.情感态度目标D.过程目标  
  9.某教科书的一元二次方程内容安排顺序大致是,从两个具体实例出发,分析与确定实例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等量关系,归纳、概括方程的共同特征,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这种从丰富典型的具体例子出发,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从中归纳、概括出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从而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方式被称为()。  
  A.概念形成B.概念同化  
  C.概念平衡D.概念类化  
  10.《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  
  A.基本原理B.基本理论  
  C.基本活动经验D.基本方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一组数据-4,-1,0,2,8的方差等于。  
  12.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倾斜角为45°的直线方程为。  
  13.已知矩阵A=■,B=■,则AB=。  
  14.计算■tanxdx=。  
  1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学习,学生能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其中,科学态度主要包括(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①认真勤奋②坚持真理③独立思考  
  ④修正错误⑤严谨求实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60分)  
  16.分别用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证明如下命题。  
  若a,b∈R,a2+b2=2,则a+b≤2。(8分)  
  17.如图,直线PA与圆O相切于点A,割线PBC交圆O于点B和点C,∠APC的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D,E,求证:  
  (1)AE=AD;  
  (2)■=■。(8分)  
  18.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Sn=2-a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bn=na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8分)  
  19.如图,几何体A1B1C1-ABC中,AB=AC,AB⊥AC,棱AA1,BB1,CC1都垂直于面ABC,BC=AA1=2BB1=2CC1=4,D为B1C1的中点,E为A1D的中点。  
  求证:(1)AE⊥BC;  
  (2)求异面直线AE与DC所成角的余弦值。(8分)        
				
 
				
				
					2018安徽省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数学科目专项突破指南  一、 考试概述与备考策略  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作为一项牵动无数考生神经的选拔性考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中学数学教师招聘环节,对考生的数学功底、教学能力以及对考试政策的理解程度都提出了高要求。本教材旨在为广大报考安徽省中学数学教师的考生提供一份系统、全面、高效的备考指南,帮助考生精准把握考试脉搏,科学规划备考路径,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018年的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延续了以往的特点,在考试内容、形式和侧重点上都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考生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不仅是一场知识的比拼,更是一场能力与应试技巧的较量。因此,有效的备考策略至关重要。  备考策略核心要点:  1.  全面了解考试大纲与命题趋势: 考试大纲是备考的“导航图”,命题趋势则是“风向标”。考生需要深入研究历年真题,分析考点、题型、难度分布以及热点知识点,从而形成对考试的整体认知。 2.  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中学数学的知识体系庞大而精深,包括但不限于代数、几何、函数、概率统计、解析几何等。考生需要系统梳理各部分知识点,理解其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做到融会贯通。 3.  精练历年真题,吃透考查模式: 历年真题是研究考试最直接、最有效的材料。通过对真题的反复演练,考生可以熟悉考试的题型、难度、设题思路,并从中总结出解题技巧和方法,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率。 4.  模拟预测,查漏补缺: 标准预测试卷能够帮助考生在考前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知识盲点和薄弱环节,并及时进行针对性复习,以达到查漏补缺、提升应试状态的目的。 5.  注重解题思路与方法: 教师岗位不仅要求扎实的数学知识,更要求具备良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注重对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 6.  强化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强调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创新精神。考生在备考时,也应关注数学在生活、科技、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教材内容构成与特点(不包含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  本教材致力于为考生构建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备考框架,其内容设计紧密围绕安徽省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数学科目的核心要求,旨在提供高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训练。  1. 核心知识点精讲精析:  教材将中学数学的核心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每一个知识点都将以清晰的逻辑脉络呈现,并配以详尽的定义、定理、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代数部分:        方程与不等式: 重点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根的判别式、韦达定理,以及各类不等式的求解方法(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分式不等式等)。会深入探讨方程组的解法,以及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相互转化关系。        函数: 详细讲解函数的概念、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各类基本初等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尤其会强调函数的应用,如利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数列: 深入讲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以及数列的实际应用。        概率与统计: 涵盖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计算(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条件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离散型、连续型),统计图表(直方图、散点图、频率分布图)的解读与制作,以及常用的统计方法(均值、方差、标准差)的计算与应用。     几何部分:        平面几何: 系统复习平面图形的性质、判定,包括三角形(全等、相似、特殊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圆(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会强调几何证明的逻辑推理和规范表达。        立体几何: 详细讲解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会重点攻克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例如计算线面角、二面角、体积等。        解析几何: 涵盖直线方程、圆的方程、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及其应用。会重点讲解利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以及方程思想在解析几何中的运用。     三角函数部分:        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深入讲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三角恒等变换(两角和差公式、倍角公式、降幂公式等),以及三角函数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2. 重点难点突破:  教材将针对中学数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项攻克。     函数与方程的综合应用: 重点讲解如何利用函数的思想解决方程、不等式问题,以及利用方程、不等式反过来分析函数性质。    几何证明的逻辑与技巧: 详细分析几何证明的常用方法(如构造法、反证法),以及如何构建清晰的证明思路,规范书写证明过程。    立体几何中的空间想象与计算: 强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利用向量法、坐标法等解析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解析几何中的数形结合: 深入讲解如何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代数方法与几何图形相结合,高效解决解析几何问题。    概率统计的实际应用: 强调理解概率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数据分析、风险评估等,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尤其会强调诸如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整体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贯穿于整个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并指导考生如何在解题中灵活运用。  3. 解题方法与技巧指导:  本部分内容将不再罗列具体的真题,而是专注于提炼和总结各类题型的通用解题方法与技巧。     通性通法: 针对不同的知识模块,总结出适用于多数问题的通用解题方法,例如:        代数部分:韦达定理的应用、换元法、构造法、数形结合法等。        几何部分:相似三角形的构造与利用、圆的切线性质、平行线等分线段的应用等。        函数部分:定义法、图像法、方程法、不等式法、导数法(适用于高中部分)等。        解析几何部分:设而不求、点差法、弦长公式、中点弦定理的应用等。    题型归类与解法精讲: 对中学数学中常见的经典题型进行归类,并针对每一种题型,提供详细的解题步骤、关键思路和易错点提示。例如:        选择题: 排除法、代入法、特殊值法、图像法等。        填空题: 快速计算、公式套用、逻辑推理等。        解答题: 规范书写、逻辑严谨、步骤清晰,尤其是在解答题中,会重点强调证明题的书写规范和解题步骤,计算题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引导考生如何在具体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整体代入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解题的策略性和效率。    易错点分析与防范: 针对考生在学习和考试中容易出现的知识性错误、计算性错误、审题性错误,进行深入分析,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  4. 备考指导与心态调整:  本部分内容将提供实用的备考指导,帮助考生科学高效地进行复习,并培养良好的应试心态。     备考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指导考生如何根据考试大纲和自身情况,制定详细、可行的备考计划,并强调计划的执行性。    学习资料的选择与利用: 给出选择和利用各类学习资料(如教辅、网络资源)的建议,避免信息过载。    考前冲刺与复习策略: 在考前阶段,提供高效的复习方法,如回归基础、梳理知识、强化记忆等。    考试技巧指导: 包括答题顺序的选择、时间分配的技巧、如何应对难题、如何检查答卷等。    心态调整与减压: 针对考试压力,提供心理调适的方法,如积极的自我暗示、适度的放松训练等,帮助考生以最佳状态迎接考试。  三、 考试的潜在考察方向与应试价值  本教材的设计,不仅是对现有考试内容的梳理,更是对未来考试趋势的预判。在中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中,除了考察考生的数学知识储备和解题能力,还隐含着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考察:  1.  数学教育理念: 教师岗位要求考生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掌握者,更是数学知识的传播者。教材会在知识点讲解中,适时渗透一些现代数学教育理念,例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等,让考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站在教学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2.  数学学科素养: 考试越来越注重考察考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包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教材在知识点讲解和方法技巧的提炼中,会充分体现对这些素养的培养。 3.  联系实际与应用: 数学知识并非孤立存在,其在现实生活、科技发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考试可能会出现一些与实际生活、科技前沿相结合的数学问题,以考察考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将在讲解知识点时,尽可能地联系实际应用,提升考生的应用意识。 4.  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灵活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考试也会通过一些综合性、探究性较强的题目,考察考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教材在讲解疑难点和方法技巧时,会鼓励考生跳出固有思维模式,探索多种解题路径。  应试价值:  本教材作为一本精心打磨的备考指南,其核心应试价值在于:     系统性: 全面覆盖中学数学各科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确保考生备考不留死角。    深度性: 对核心知识点进行深入剖析,对重难点进行专项突破,帮助考生透彻理解,举一反三。    针对性: 紧密结合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的特点和要求,提炼考试核心,指导考生备考方向。    实用性: 提供科学的备考策略、精炼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以及有效的应试指导,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前瞻性: 结合当前教育发展趋势,关注数学教育理念和学科素养的培养,为考生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考生将能够建立起坚实的数学基础,掌握高效的解题方法,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从而自信、从容地迎接2018年安徽省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数学科目的挑战,实现职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