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数学

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数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公教育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 著
图书标签:
  • 教师招聘
  • 安徽省
  • 小学数学
  • 中公版
  • 2018
  • 教材
  • 学科专业知识
  • 公考
  • 考试用书
  • 教辅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8413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9465
品牌:中公教育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0
字数:396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数学》(一)本书是中公教育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图书研发团队在深入研究历年真题及安徽省新发布的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

(二)本书依据考试大纲编写,紧随考试形式变化,分析命题规律,优化图书内容,将真题和考点紧密结合起来。

(三)本书整体使用双色设计,对大纲专业解读,详细讲解重难点,层次分明。并在正文部分穿插考题再现、知识拓展等板块,对教材要点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便于考生巩固提高。

(四)本书中设置了备考指导、牛刀小试等板块,学练结合,有效提升考生的应考能力。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数学》结合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的考试真题以及考试大纲,构架起以数学学科专业知识、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三个部分有机结合的庞大知识体系,是一本专门针对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学科的教材。本教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从基础、重要的考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各个知识点,使考生能透彻地理解知识点,从而烂熟于心。

目录

第一章集合与逻辑(2)
牛刀小试(6)
第二章函数(8)
第一节函数概念(8)
第二节基本初等函数(10)
第三节三角函数(14)
牛刀小试(19)
第三章不等式、数列与极限(21)
第一节不等式(21)
第二节数列(24)
第三节极限(26)
第四节连续函数(30)
牛刀小试(32)
第四章立体几何(34)
第一节直线与平面(34)
第二节棱柱、棱锥与球(37)
牛刀小试(40)
第五章解析几何(44)
第一节直线与方程(44)
第二节圆与方程(46)
第三节圆锥曲线(48)
牛刀小试(50)
第六章向量代数(53)
牛刀小试(57)
第七章推理与证明(59)
牛刀小试(62)
第八章统计与概率(65)
第一节统计(65)
第二节概率(67)
第三节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71)
牛刀小试(75)
第九章导数与微积分(78)
牛刀小试(85)
第一章数与代数(88)
第一节数的认识和运算(88)
第二节常见的量(95)
第三节式与方程(97)
牛刀小试(100)
第二章图形与几何(103)
第一节点、线、面(103)
第二节特殊的平面图形(105)
第三节平移、旋转、对称(112)
第四节简单几何体(114)
第五节视图与投影(116)
牛刀小试(116)
第三章统计与概率(120)
第一节统计(120)
第二节概率(123)
牛刀小试(125)
第四章应用题(127)
第一节工程问题(127)
第二节行程问题(132)
第三节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135)
第四节几何形体应用题(138)
第五节列方程解应用题(140)
牛刀小试(142)
第一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部分)(146)
牛刀小试(162)
第二章小学数学内容教学(164)
第一节数学概念教学(164)
第二节数学规则教学(174)
牛刀小试(180)
第三章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过程(182)
第一节数学教学方法概述(182)
第二节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概述(183)
第三节小学数学教学过程(192)
牛刀小试(200)
第四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与原则(202)
第一节小学数学教学模式(202)
第二节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205)
牛刀小试(206)
第五章数学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207)
第一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207)
第二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208)
第三节数学教学的案例分析(217)
牛刀小试(227)
第六章数学教学的评价(231)
第一节评价概述(231)
第二节数学课堂教学评价(235)
安徽省教师招聘课程体系(238)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39)

精彩书摘

  一部分
  数学学科专业知识
  ●集合与逻辑
  ●函数
  ●不等式、数列与极限
  ●立体几何
  ●解析几何
  ●向量代数
  ●推理与证明
  ●统计与概率
  ●导数与微积分
  一、集合
  (一)集合的基本概念
  1.集合的含义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中的元素的三个特性
  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长的河流;
  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与图示法。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例如{x∈R|x-3>2};
  (3)语言描述法:例如{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也叫文氏图,它既可以表示一个独立的集合,也可以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鄢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4.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为。例如{x|x2=-5,x∈R}。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包含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哿B,读作“A包含于B”。
  真子集:如果A?哿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芴B(或B?芡A)。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芫B或B?芸A。
  由上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列结论:
  (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哿A。
  (2)对于集合A,B,C,如果A?哿B,且B?哿C,那么A?哿C。
  (3)如果A?哿B且B?哿A,那么A=B。
  (4)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5)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二、简易逻辑
  (一)逻辑联结词
  1.“或”“且”“非”这些词叫作逻辑联结词;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或q(记作p∪q);p且q(记作p∩q);非p(记作?劭p)。
  逻辑联结词“或”可以与集合中的“并”相联系,CU(A∪B)=CUA∩CUB。
  逻辑联结词“且”可以与集合中的“交”相联系,CU(A∩B)=CUA∪CUB。
  逻辑联结词“非”可以与集合中的“补”相联系,CUA={x|x∈U,且x?埸A}。
  2.“或”“且”“非”的真值判断
  (1)“非p”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与p的真假相反;
  (2)“p且q”形式复合命题当p与q同为真时为真,其他情况时为假;
  (3)“p或q”形式复合命题当p与q同为假时为假,其他情况时为真。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实践》 引言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灵魂。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学生数学思维的启蒙与发展,更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人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书旨在为广大致力于小学数学教育的同行们提供一个系统、深入的学习平台,帮助大家在专业知识、教学理论、实践技能等多个维度上不断提升,最终成为一名能够点燃学生数学学习热情、启迪数学智慧的优秀小学数学教师。 本书的编写,紧密围绕“专业素养”与“教学实践”两大核心,力求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不乏生动的案例分析和可操作的教学策略。我们深知,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更需要精湛的教学技艺和对学生成长规律的深刻理解。因此,本书在内容设置上,着重于培养教师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育人能力”,力求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职业生命力。 第一部分:小学数学学科专业知识的深度解析 本部分将对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入的剖析,旨在帮助教师构建更为扎实和宽厚的学科知识基础。 数与代数 数概念的认知发展与教学: 从具体的数数活动到抽象的数集概念,详细阐述儿童数概念的发展历程。重点解析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负数等基本数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相互关系。深入探讨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运算规律,以及在教学中应避免的误区。例如,如何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数的大小、顺序、单位等概念,以及在分数、小数教学中,如何从具体情境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其本质。 运算规律与方法: 全面讲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的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其在简便运算中的应用。深入探讨不同年龄段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包括心算、笔算、估算等。分析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强调理解算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掌握高效、准确的计算方法。例如,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熟记公式,更要引导学生理解其几何意义或面积模型,从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 方程思想与初步代数概念: 讲解小学阶段如何初步引入方程思想,如利用“未知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等式的性质,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变量和常量的区别。通过具体实例,展示如何将代数思想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后续的代数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在解决“和倍”问题时,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方程模型,从而简便地求解。 图形与几何 空间观念的培养: 强调图形与几何教学在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系统介绍小学阶段认识的平面图形(点、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的特征、属性和关系。深入探讨如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空间观念。例如,通过折纸、拼图、制作模型等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构成和变换。 度量与测量: 详细阐述长度、面积、体积、角的度量单位及其换算。重点讲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误差的控制。引导教师思考如何通过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理解度量的意义,并掌握常用的测量技能。例如,在测量操场面积时,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并处理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 图形的性质与变换: 讲解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基本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介绍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变换,并探讨如何利用这些变换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讲解长方形面积公式时,通过将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引导学生理解其推导过程。 统计与概率 数据收集与整理: 讲解如何设计简单的数据收集方案,以及如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描述。介绍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常用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方法。强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数据背后的信息,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能力。 可能性初步: 引导教师理解概率的初步概念,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活动,如摸球、掷骰子等,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初步学会用语言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在讲解“可能性”时,可以通过模拟抽奖活动,让学生理解不同颜色球被抽到的概率大小。 第二部分:小学数学教学理论与方法创新 本部分将聚焦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论,深入探讨各种教学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介绍一系列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阐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分析如何根据建构主义理念,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如何通过“做中学”、“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数学知识。 差异化教学策略: 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起点、学习风格、学习速度上的差异性,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差异化教学。介绍如何通过分层教学、小组合作、个性化指导等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例如,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或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资源。 情境化教学与生活化数学: 强调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探讨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学习数学。介绍如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设计“小小商店”的购物活动。 游戏化教学与趣味数学: 探讨如何利用数学游戏、谜题、故事等形式,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介绍不同类型的数学游戏,以及如何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利用“数独”、“七巧板”等游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提问与引导的艺术: 深入剖析提问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讲解如何设计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发现。介绍不同类型的提问方式,以及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提问策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合作学习与小组探究: 强调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重要性。介绍如何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共同解决数学难题。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资源等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介绍不同信息技术工具在数学概念的呈现、练习的拓展、评价的实施等方面的应用。 第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与反思 本部分将关注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提供反思性的指导和实践性的建议。 教师的教学反思: 强调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指导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包括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情况等,并如何将反思的结果应用于今后的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 课堂观察与评价: 讲解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观察,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困难。介绍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以及如何将评价结果用于指导教学和学生发展。 专业阅读与研究: 鼓励教师养成持续阅读的习惯,关注数学教育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理论成果。介绍优秀的数学教育书籍、期刊和研究资源,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专业研究,提升学术素养。 教师的合作与交流: 强调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分享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困惑,形成互助学习的良好氛围。 师德师风与教育情怀: 探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良好师德师风,包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等。强调教育情怀对教师职业幸福感和学生成长的重要性,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播撒爱与智慧的种子。 结语 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是一场持续的学习与探索之旅。本书的编写,旨在为您的这段旅程提供一份有力的支持和一份宝贵的参考。我们希望本书能够帮助您在知识的海洋中更加游刃有余,在教学的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最终在三尺讲台上,点亮孩子们心中对数学的热爱与好奇,引导他们走向更广阔的数学世界。教育是事业,更是使命,愿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能在这份光荣的事业中,收获成长,成就梦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从我初步的翻阅来看,是相当高的,尤其对于目标明确的考生来说。我注意到它在每个知识点后面,都穿插了一些历年的真题分析或者是模拟题型示例,这比单纯的理论讲解要有效得多。我个人对那种只讲理论不给例证的书籍非常不感冒,因为在实际应用中,你永远不知道这个知识点会被包装成什么样子来考你。这本教材似乎深谙此道,它不仅告诉你这个知识点是什么,还通过这些小案例告诉你,在考试中,它通常会以A种、B种或C种形式出现。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似乎对安徽省近几年考纲的侧重点变化做了一定的捕捉和反应,比如对“实践与创新”类问题的分析,似乎比我之前看的旧教材要更与时俱进一些。如果它能把历年的考点分布比例也做个大致的图表分析就更好了,那样我可以更精准地分配我的复习时间。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全面覆盖,重点突出”,它更像是一个知识点的“检索系统”,而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兴趣引导读物”。对于我这种已经有一定基础,但需要查漏补缺、系统化梳理并瞄准考试技巧的二刷或者三刷考生来说,它的价值非常大。它不会浪费篇幅去讨论一些过于基础或者在当前考纲中已经淡化的内容,而是把火力集中在那些必考、高频以及容易失分的那些知识点上。我期待着深入研究它提供的那些“应试策略”,比如时间管理、答题的规范化步骤等等,因为在考场上,分数往往是给那些“答得对”的同时“答得规范”的人的。如果能通过这本书把知识体系彻底搭起来,那么对提升我的应试能力应该会有质的飞跃,毕竟它是专门针对那个特定考试的“定制”产品。

评分

装帧和印刷质量,坦白说,作为一本面向特定考试的教材,它不需要有多么精美的装帧,但起码要保证阅读的舒适度。这本书的纸张不是那种特别反光的铜版纸,而是略微偏哑光的米白色纸张,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会轻一些,这对长时间备考的我们来说是个加分项。但是,不得不提一点小小的遗憾,就是有些公式和图表的排版,在双栏的结构下,偶尔会显得有点拥挤,特别是那些涉及到复杂分数或者多层嵌套括号的数学表达式,如果能稍微留白多一点,视觉体验会更流畅。另外,我注意到有一些数学符号的印刷,在非常仔细看的时候,边缘处理得不够锐利,但这应该不影响对内容的理解。总体而言,基本达到了一个专业教材应有的水准,关键是内容扎实,这些小瑕疵可以忽略不计。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老实讲,是非常“教科书式”的,直白、严谨,没有太多像小说一样的描述或者生动的比喻,但这种风格在准备考试的时候恰恰是最需要的。它更多的是在陈述“是什么”和“怎么考”,而不是在“怎么教”。我个人比较欣赏它在概念定义那块的处理,往往会引用最标准的表述,让你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的学术定义,这对理解那些在考场上常常出现的、需要精确表述的题目至关重要。比如,关于“四舍五入”的精确描述,或者“公因数”和“最大公约数”在特定情境下的微妙区别,这本书处理得非常到位。我翻阅了几页关于“图形与几何”的部分,发现它对一些公理和定理的推导过程讲得比较详细,虽然考试不一定让你手推,但理解了推导逻辑,遇到变体题目时思路就不会断。总的来说,它提供的是一个坚实的知识骨架,让你去填充那些考试要求的具体应用和解题技巧。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嗯,怎么说呢,挺“官方”的,那种一看就是那种大型教育机构出品的风格,配色比较保守,就是红白黑为主打,字体也都是比较工整的宋体和黑体,没有太多花哨的东西。拿到手里感觉还挺沉的,这说明内容量肯定不小,翻开目录,感觉像是把小学数学的知识点给拉出来做了一次地毯式的梳理。我之前自己看了一些网上的零散资料,感觉知识点之间总是断断续续的,很多地方理解了,但总觉得少了那么点系统性,特别是涉及到一些近几年的考试热点和新的教学理念,自己摸索起来效率很低。这本教材的排版是双栏的,看起来信息量很大,但还好,每部分的知识点划分得比较清晰,有标题、有子标题,对于快速定位我不太熟悉或者需要加强记忆的部分很有帮助。说实话,我特别关注的是那种“易错点辨析”或者“考点深度解析”的章节,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会做,而是因为对题型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被一些小陷阱给绕进去了。希望这本厚厚的教材能在这些细微之处给我一些指点迷津的帮助,毕竟时间紧,每一分精力都得花在刀刃上。

评分

指望要看上啊,一定要

评分

正品是很好的,今年没上,明年加油了。

评分

质量还可以,物流速度也很快

评分

内容有点少,后面紧跟的练习也少了一丢丢,其它的还不错

评分

好。。。。。。。。。

评分

活动时候买的, 比较实惠

评分

不便宜入手,好评专用回复

评分

书不错,支持正版

评分

恩,书还可以吧,知识点不是很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