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香手記:55種天然香料萃取實錄 本事文化

調香手記:55種天然香料萃取實錄 本事文化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蔡錦文 著
圖書標籤:
  • 香水
  • 調香
  • 天然香料
  • 精油
  • 芳療
  • DIY
  • 本事文化
  • 香氛
  • 植物
  • 生活美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藝力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本事文化
ISBN:9789866118876
商品編碼:12189880566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3-17
頁數:224
正文語種:繁體中文

具體描述

柑橘、茉莉、咖啡、薄荷、木香、睡蓮……

四種香料萃取法˙55種天然香料,

無需昂貴設備就能提取原精,調配香水,

更可廣泛運用在芳療、手工皂、保養品等香氛創作上,

打造專屬自己的自然香氣。

 

香水達人居傢萃取天然香料,歷經七年的完整手記。

 

香,為生活帶來美好感受,

人們也順應著喜愛香氣的本能與天性,

將香氣具體化成香水、香膏、精油……,

應用於日常中,豐富與潤澤我們的生活。

 

不同於化學閤成的人工香精,

天然香料製成的香水,蘊含動植物的鮮活氣息,

有著人工香水無法比擬的香調,

且氣味無法被如實複製,而是隨著使用者的身體一起轉化,

呈現齣來的香味獨特,是極具生命力的動態香水。

 

作者蔡錦文本是一個對香料、香水一無所知的野鳥生態畫傢,

因為一瓶 Mystra(Aesop)香水的神祕薰香,

從此愛上天然香料簡單富足、雋永有味的本質,

終日投入研究香料萃取,研製天然香水。

七年來,閱讀無數中外文獻,不斷嘗試實驗,

纍積豐富的萃香經驗,首度集結大公開,

獻給喜歡萃香、調香、閱讀植物氣味的你。

 

▓300多張超清楚圖解,跟著做,超實用!

居傢就可進行的閤香、浸泡、擠壓、脂吸四種萃香方法,配備簡單調香工具、調香基本知識,解說天然香料萃取方法與運用。全書詳細圖解,初學者也能輕鬆上手。萃取齣的天然香料,除瞭用來調配香水,也可運用在芳療、製作手工皂、按摩油、麵霜、香磚等香氛保養品中。

 

▓5大類、55種天然香料萃取實錄,追求天然香料、發掘本土香料的指南

宛如現代葛奴乙的錦文,從簡單親民的柑橘、丁香、迷迭香開始,進而深入生活環境中尋找值得開發的香料,如咖啡、花椒、鳳梨等。近年,更投入從山棕、山黃梔、颱灣香檬等本土植物與中藥材中萃取香料,提煉齣與眾不同的獨特香氣。

 

▓七年淬鍊齣的調香心得大公開,做自己的調香師!

深入分析每一種香料萃取時的關鍵要領與調香建議,創造專屬自己,獨具風格與手感的天然香水,盡情享受、操使氣味,體驗調香樂趣!

 

本書特色

1.      圖解四種香料萃取法,入門者必備不敗祕笈。

2.      細說55種天然香料的特色與萃取法,提供調香建議與技巧,為自己打造的香氣。

3.      收錄本土芳香植物與芳香中草藥的應用。

4.      對於氣味的專業分析與生動描述,開啟嗅覺記憶的奇妙旅行。


  

作者簡介

蔡錦文

 高雄縣旗山人,齣生於颱灣梅花鹿自野外絕跡那年。 

 天生對美感敏銳,常有主見,小學開始即在美術、工藝方麵以自學摸索方式玩耍,錶現突齣並受到師長鼓勵,直至大專院校,參與過的水彩、漫畫、書法、攝影評比,也有不錯成績。學業經歷過建築製圖、土木工程、森林學、生態學、野生動物經營管理等專業學習。 

 

 國中時期曾獲一套楊恩生先生繪製的颱灣鳥類郵票,受此啟發而愛上鳥類插畫,研究所畢業後,緻力於動植物插畫及鳥類相關書籍寫作,著有《世界貓頭鷹圖鑑》、《世界鸚鵡圖鑑》、《雁鴨》、《鳥巢》等書。

 2008年鞦天,接觸瞭Mystra(Aesop)香水的神祕薰香氣息,生命再次受到啟發,從此愛上天然香料所蘊含簡單富足、雋永有味的本質,不但從生活環境自行萃取香氣,也開始創作天然香水。

 

目錄

  

推薦序

香氣的狩獵旅行                                                         

 

作者序

有生命感的氣味

 

Part 1 香水說從前

 

從古希臘說起

 

中國的香文化

現代香水的齣現

氣味在動物界的妙用

辨識氣味

 

Part 2 香氣萃取與調香

閤香法◆直接調閤香料粉末

浸泡法◆以植物油、乙醇溶齣香氣

擠壓法◆手工萃取柑橘類精油

脂吸法◆用固體脂肪吸收香氣

調香

香水的熟成

裝瓶前的過濾

 

Part 3 天然香料《花朵篇》

柑橘花、七裏香、玉蘭、山棕、桂花、茉莉、梔子、森氏紅淡比、銀閤歡、使君子、晚香玉、夜香木、大花曼陀羅、鷹爪花、中國水仙、小蒼蘭、睡蓮、綜閤野花香

 

Part 4 天然香料《果實篇》

柑橘皮、麝香葵、香莢蘭、咖啡、香蕉、鳳梨、南瓜

 

Part 5 天然香料《草葉與其他篇》

百裏香、迷迭香、颱灣香檬葉、紫菜、焚香、燻香、天然單體香料

 

Part 6 天然香料《芳香中草藥篇》

肉桂、白芷、川芎、蒼朮、白豆蔻、草果、月桃、肉豆蔻、山柰、荊芥、薄荷、丁香、花椒、香附、甘鬆、木香、

大黃、水菖蒲、乳香、楓香脂

 

Part 7 天然香料《動物性香料篇》

麝香、麝貓香、蜂蠟原精、龍涎香


芳香的密語:自然精粹的萃取與應用全書 探索植物的靈魂與療愈力量,一本關於自然香氣和精油的深度實踐指南。 本書將帶領讀者深入探索芳香世界的奧秘,聚焦於從天然植物中提取、提煉和運用其精粹的古老技藝與現代科學實踐。我們不隻是簡單地介紹香料,而是深入剖析如何甄選原材料、掌握不同萃取技術的精髓,以及如何將這些純淨的芳香物質融入日常生活,實現身心平衡與健康維護。 本書共分為五大部分,內容涵蓋瞭從基礎知識到高級實踐的完整脈絡,旨在為初學者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為有經驗的芳療師提供創新的視角和深入的專業知識。 --- 第一部分:芳香本源——植物的化學地圖與采集智慧 本部分是理解天然香氣的基礎,重點闡述瞭植物芳香物質的化學結構、生物閤成路徑及其在植物體內的功能。 1.1 芳香化閤物的化學基石: 詳細解析萜烯類、酯類、醛類、酮類、酚類等主要的香氣分子傢族。通過對這些化學結構的理解,讀者將能掌握不同香氣特性的來源,例如為什麼某些分子具有鎮靜作用,而另一些則錶現齣強烈的抗炎效果。我們將輔以清晰的圖錶,解釋異構體對氣味和藥理活性的影響。 1.2 活體采集的藝術與倫理: 探討植物生長期、采摘時間(日照、月相、季節)對精油得率和品質的關鍵影響。內容包括根莖、樹脂、花朵、果皮和葉片的最佳采集時機和方法。強調可持續采集的倫理標準,保護生物多樣性,確保資源的永續利用。例如,介紹如何通過觀察植物的“生命力”來判斷最佳的采收點。 1.3 植物的地理與氣候印記: 闡釋“風土”(Terroir)概念在芳香植物中的體現。同一物種在不同土壤、海拔和氣候條件下,其次生代謝産物的比例會發生顯著變化,從而影響最終的氣味特徵和療愈效果。書中將列舉數個案例進行對比分析。 --- 第二部分:萃取的科學與手工——從植物到精油的轉化 此部分是本書的核心實踐指南,詳細介紹瞭所有主流的、以及一些鮮為人知的天然香料萃取方法,側重於每種方法的原理、優缺點及適用性。 2.1 蒸汽蒸餾法:純淨的靈魂之水: 深入剖析蒸汽蒸餾的物理化學過程。包括對不同植物材料(如堅硬的木材、嬌嫩的花瓣)應采用的蒸汽壓力和溫度控製。特彆關注“水蒸餾”與“水蒸汽蒸餾”的區彆,以及如何準確分離和收集伴生的純露(花水),並探討純露在皮膚護理和情緒調節中的獨特價值。 2.2 壓榨法:冷壓的生命力: 主要針對柑橘類果皮的冷壓提取。講解壓榨過程中光敏性化閤物(如佛手柑素)的保留與控製,以及如何通過後期處理(如脫光敏化)來優化産品安全性。討論壓力與溫度對油脂酸敗速度的影響。 2.3 溶劑萃取法:捕捉微妙的芬芳: 詳述使用有機溶劑(如己烷、乙醇)提取高沸點、脂溶性強的芳香成分。重點介紹“浸漬法”與“滲漉法”,並詳細說明提取物——原精(Absolute)與浸泡油(Macerated Oil)的製作工藝區彆。探討溶劑殘留的檢測與淨化技術,確保最終産品的純淨度。 2.4 傳統手工技術:油脂浸漬與熱浸漬: 重現古老的“脂吸法”(Enfleurage),詳細指導如何利用動物脂肪或植物油來吸收極度脆弱花朵(如茉莉、晚香玉)的香氣。此部分著重於感官體驗,強調手工操作的耐心與精細。 --- 第三部分:精粹的鑒定與品質標準 如何區分高品質的天然精油與人工閤成香精,是本部分關注的重點。 3.1 物理化學分析基礎: 介紹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的基本原理,解釋色譜圖如何揭示精油的化學指紋。講解摺光率、密度、鏇光度等關鍵物理參數的意義,以及它們如何作為快速質量控製的指標。 3.2 感官評估:嗅覺的訓練: 提供一套係統化的嗅覺訓練方法,教會讀者辨識常見化學成分(如沉香醇、檸檬烯、桉葉素)在嗅覺上的錶現。重點訓練辨彆陳化、氧化或摻假的氣味特徵。 3.3 雜質與摻假識彆: 深入剖析市場上常見的摻假手段,如添加閤成香料、稀釋基礎油或使用低品質原料。提供非專業人士也可操作的簡易測試方法,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 第四部分:芳香應用的多元維度 本部分從實際應用的角度,探討如何將這些精粹化的物質安全有效地融入健康、美容和環境管理中。 4.1 皮膚科學與精油的協同作用: 探討精油中不同成分對皮膚滲透性、抗炎、抗菌和抗氧化的具體機製。設計針對敏感肌、痤瘡和熟齡肌膚的定製化配方案例,強調皮膚吸收的速率與途徑。 4.2 情緒與神經係統的調適: 深入研究特定芳香分子如何通過嗅覺係統作用於邊緣係統,影響情緒、睡眠和認知功能。提供針對失眠、焦慮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精油“氣味處方”組閤。 4.3 安全劑量與配伍禁忌: 詳盡列齣不同精油的最高安全用量(IFRA標準參考),特彆是對於兒童、孕婦和慢性病患者的使用指南。講解光敏性、皮膚刺激性和神經毒性等風險的規避策略。 --- 第五部分:案例研究與高級配方實踐 通過深入的實戰案例,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可操作的經驗。 5.1 樹脂與凝膠:乳香與沒藥的深度解析: 以兩種古老樹脂為例,詳細記錄其手工浸漬油的製作流程,並探討其在傳統醫學中的應用機理,以及現代芳療如何結閤其抗衰老特性。 5.2 稀有芳香的替代實踐: 針對某些因保護限製或成本過高而難以獲得的珍貴精油(如檀香、玫瑰原精),研究如何通過精確的化學配比,利用更易得的替代品來模擬其核心芳香特徵和部分療愈效果。 5.3 自製芳香清潔劑與傢居香氛: 提供一係列無毒、高效的天然清潔劑配方,利用精油的抗菌特性淨化傢居環境,並介紹如何利用天然載體(如粘土、木材)來製作持久的無火香薰擴散器。 本書旨在成為一本嚴謹、實用且富有啓發性的參考書,讓讀者真正理解並尊重自然界提供的每一滴芳香精華。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實用價值是毋庸置疑的,但其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它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閉環。它不僅告訴你“如何做”,更讓你理解“為什麼這樣做”。書中對工具的選擇、操作環境的控製,乃至對最終産物穩定性的預判,都進行瞭詳盡的探討。這種全方位的指導,體現瞭作者對專業領域的敬畏。對於像我這樣有一定基礎的愛好者來說,它提供瞭一個可以反復檢驗和完善自己操作流程的基準綫。我特彆喜歡那些關於失敗案例的記錄與反思,這比一帆風順的成功記錄更有價值,它教會我們如何從錯誤中汲取經驗,如何應對自然條件的不可控性,這纔是真正的“手記”精神所在,即記錄真實發生的一切。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溫潤的紙張質感,拿在手裏仿佛就能感受到植物的生命力。封麵那幾筆淡雅的插畫,透露著一種寜靜而又充滿探索欲的氣息,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一探究竟。從排版上看,清晰的層次感和適當的留白,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舒適度,即便是長時間沉浸其中也不會感到疲憊。特彆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小小的細節處理,比如書脊的裝訂方式,以及內頁的字體選擇,都顯示齣齣版方在製作上的用心良苦,這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它成功地將傳統工藝的美感與現代閱讀體驗完美融閤,使得每一次翻閱都成為一種享受,讓人對即將要接觸到的內容充滿瞭敬畏和期待。這種從物理層麵傳遞齣的誠意,是很多快餐式齣版物所不具備的,讓人願意珍藏。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震撼在於其對“慢工齣細活”的深刻詮釋。在如今這個追求效率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記錄和剖析如此耗時耗力的自然提取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瞭不起的堅持。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每種香料的特性時,那種近乎詩意的觀察角度。她捕捉的不僅僅是氣味分子,更是植物在特定環境下所蘊含的獨特“脾性”。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力,遠超齣瞭普通香水製作指南的範疇,它更像是一部關於自然界中“味道的哲學”的入門手冊。閱讀過程中,我經常停下來,閉上眼睛,試圖在腦海中重構作者所描述的那個氣味場景,這極大地鍛煉瞭我的嗅覺記憶和對自然物的感知能力,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感官訓練。

評分

初讀這本書的章節結構,我立刻被它那種嚴謹而又充滿生活氣息的敘事方式所吸引。作者顯然不是一個拘泥於冰冷技術描述的匠人,她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嚮導,引領讀者逐步深入一個充滿芳香和色彩的微觀世界。從目錄的設置就能看齣,脈絡清晰,邏輯性極強,但絕不教條。她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平衡知識的深度與可讀性,既有對基礎理論的深入淺齣闡述,又穿插著許多生動的故事和個人的體悟。這種敘事風格,讓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化學過程和萃取技巧,變得親切起來,仿佛作者正坐在你對麵,手把手地指導你完成每一步操作。它沒有刻意去拔高,而是用一種極其真誠的態度來分享經驗,這種“過來人”的分享感,是閱讀體驗中非常寶貴的一部分。

評分

坦白說,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對“天然香料”的理解還停留在比較錶麵的階段,總覺得這事兒神秘而遙不可及。然而,這本書如同打開瞭一扇通往手作世界的大門,讓我意識到,通過係統的學習和耐心的實踐,這些美好的自然饋贈是可以被安全、有效地納入我們日常生活的。它提供瞭一種強烈的賦權感,讓人相信,自己也能掌握這份古老而又充滿創造力的技藝。書中那種鼓勵探索、尊重自然的基調,與當下追求健康和可持續生活的潮流完美契閤。它不隻是一本關於萃取技術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生活態度的指南,激勵著我以更專注、更審慎的心態去對待每一次與自然的接觸和互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