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西太平洋常见浮游植物

热带西太平洋常见浮游植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晓霞,郑珊,郭术津 著
图书标签:
  • 浮游植物
  • 热带西太平洋
  • 海洋生物
  • 海洋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显微生物
  • 海洋环境
  • 生物多样性
  • 分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3586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8659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现代海洋科学:从近海到深海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2
字数:33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热带西太平洋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对于系统了解该海域生态系统特征及其与我国近海生态系统之间的关联非常重要。《热带西太平洋常见浮游植物》采用图谱形式对热带西太平洋海域常见的浮游植物物种进行直观展示和描述,包括细胞大小﹑形态﹑主要鉴定特征及生态习性等,对形态相似物种之间的形态差异也进行了区分。《热带西太平洋常见浮游植物》涉及的浮游植物有硅藻门、甲藻门、蓝藻门和金藻门,共计61属208种。研究区域涵盖黑潮、暖池、海山、深海等不同生境,观测水层包括真光层(0~200 m)及深层(300~8440 m)。

目录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一章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1
圆筛藻科Coscinodiscaceae Kützing, 1844 1
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 Ehrenberg, 1839 1
环刺藻属Gossleriella Schütt, 1893 11
漂流藻属Planktoniella Schütt, 1893 12
星芒藻属Asterolampra Ehrenberg, 1844 14
星脐藻属Asteromphalus Ehrenberg, 1844 16
罗氏藻属Roperia Grunow, 1881 18
半盘藻属Hemidiscus Wallich, 1860 19
海链藻科Thalassiosiraceae Lebour, 1930 21
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 Cleve, 1873 21
细柱藻科Leptocylindraceae Lebour, 1930 24
指管藻属Dactyliosolen Castracane, 1886 24
几内亚藻属Guinardia Peragallo, 1892 25
细柱藻属Leptocylindrus Cleve, 1889 26
骨条藻科Skeletonemaceae Lebour, 1930 27
冠盖藻属Stephanopyxis Ehrenberg, 1844 27
根管藻科Rhizosoleniaceae De Toni, 1890 28
根管藻属Rhizosolenia (Ehrenberg) Brightwell, 1858 28
辐杆藻科Bacteriastraceae Lebour, 1930 41
辐杆藻属Bacteriastrum Shadbolt, 1854 41
角毛藻科Chaetoceroceae Schr?der, 1911 42
角毛藻属Chaetoceros Ehrenberg, 1844 42
盒形藻科Biddulphiaceae Lebour, 1930 51
中鼓藻属Bellerochea Van Heurck, 1885 51
角管藻属Cerataulina Peragallo, 1892 52
双尾藻属Ditylum Bailey, 1861 54
半管藻属Hemiaulus Ehrenberg, 1844 55
盒形藻属Biddulphia Gray, 1821 57
三角藻属Triceratium Ehrenberg, 1839 60
真弯藻科Eucampiaceae Schr?der 61
梯形藻属Climacodium Grunow, 1868 61
扭鞘藻属Streptotheca Shrubsole, 1890 63
等片藻科Diatomaceae Mills, 1816 65
星杆藻属Asterionella Hassall, 1855 65
等片藻属Diatoma De Candolle, 1805 66
斑条藻属Grammatophora Ehrenberg, 1839 67
杆线藻属Rhabdonema Kuetzing, 1844 68
海线藻属Thalassionema Grunow, 1885 69
海毛藻属Thalassiothrix Cleve et Grunow, 1880 70
异极藻科Gomphonemaceae Kützing, 1844 71
胸膈藻属Mastogloia Thwaites, 1856 71
菱形藻科Nitzschiaceae Schr?der, 1911 72
棍形藻属Bacillaria Gmelin, 1788 72
菱形藻属Nitzschia Hassall, 1845 73
伪菱形藻属Pseudo-nitzschia H Peragallo, 1897 75
第二章 甲藻门Pyrrophyta 77
原甲藻科Prorocentraceae Stein, 1883 77
原甲藻属Prorocentrum Ehrenberg, 1834 77
双管藻科Amphisoleniaceae Lindemann, 1928 78
双管藻属Amphisolenia Stein, 1883 78
三管藻属Triposolenia Kofoid, 1906 84
鳍藻科Dinophysiaceae Stein, 1883 85
鳍藻属Dinophysis Ehrenberg, 1839 85
帆鳍藻属Histioneis Stein, 1883 91
鸟尾藻属Ornithocercus Stein, 1883 92
角藻科Ceratiaceae Lindemann, 1928 98
角藻属Ceratium Schrank, 1793 98
角甲藻科Ceratocoryaceae Lindemann, 1928 151
角甲藻属Ceratocorys Stein, 1883 151
膝沟藻科Gonyaulaceae Lindemann, 1928 152
膝沟藻属Gonyaulax Diesing, 1866 152
苏提藻属Schuettiella Balech, 1988 153
异甲藻科Heterodiniaceae Lindemann, 1928 154
异甲藻属Heterodinium Kofoid, 1906 154
扁甲藻科Pyrophacaceae Lindemann, 1928 156
扁甲藻属Pyrophacus Schiller, 1883 156
梨甲藻科Pyrocystaceae (Schütt) Lindemann, 1899 157
梨甲藻属Pyrocystis Murray ex Haeckel, 1890 157
足甲藻科Podolampadaceae Lindemann, 1928 166
足甲藻属Podolampas Stein, 1883 166
原多甲藻科Protoperidiniaceae Balech, 1988 170
原多甲藻属Protoperidinium Bergh, 1881 170
第三章 蓝藻门和金藻门Cyanophyta and Chrysophyta 176
颤藻科Oscillatoriaceae Kirchn in Engler et Prant, 1829 176
束毛藻属Trichodesmium Ehrenberg, 1892 176
硅鞭藻科Dictyochaceae Lemm , 1901 179
硅鞭藻属Dictyocha Ehrenberg, 1837 179
第四章 深层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in Deep Sea 180
直链藻科 Aulacoseiraceae Crawford, 1990 180
直链藻属 Aulacoseira Thwaites, 1848 180
圆筛藻科 Coscinodiscaeae Kützing, 1844 181
圆筛藻属 Coscinodiscus Ehrenberg, 1839 181
漂流藻属 Planktoniella Schütt, 1893 186
星芒藻属 Asterolampra Ehrenberg, 1844 188
星脐藻属 Asteromphalus Ehrenberg, 1844 189
小环藻属 Cyclotella Kützing, 1834 191
海链藻科 Thalassiosiraceae Lebour, 1930 193
海链藻属 Thalassiosira Cleve, 1873 193
细柱藻科 Leptocylindraceae Lebour, 1930 195
指管藻属 Dactyliosolen Castracane, 1886 195
根管藻科 Rhizosoleniaceae De Toni, 1890 196
根管藻属 Rhizosolenia (Ehrenberg) Brightwell, 1858 196
辐杆藻科 Bacteriastraceae Lebour, 1930 203
辐杆藻属Bacteriastrum Shadbolt, 1854 203
角毛藻科 Chaetoceroceae Schr?der, 1911 204
角毛藻属Chaetoceros Ehrenberg, 1844 204
真弯藻科Eucampiaceae Schr?der 206
梯形藻属Climacodium Grunow, 1868 206
舟辐硅藻科Rutilariaceae De Toni, 1894 207
井字藻属 Eunotogramma Weisse, 1854 207
等片藻科 Diatomaceae Mills, 1816 208
海线藻属 Thalassionema Grunow, 1885 208
卵形藻科 Cocconeidaceae Kützing, 1844 209
卵形藻属Cocconeis Ehrenberg, 1837 209
异极藻科 Gomphonemaceae Kützing, 1844 210
胸膈藻属 Mastogloia Thwaites, 1856 210
菱形藻科 Nitzschiaceae Schr?der, 1911 212
菱形藻属Nitzschia Hassall, 1845 212
伪菱形藻属 Pseudo-nitzschia H Peragallo, 1897 214
原甲藻科 Prorocentraceae Stein, 1883 215
原甲藻属 Prorocentrum Ehrenberg, 1834 215
双管藻科 Amphisoleniaceae Lindemann, 1928 217
双管藻属 Amphisolenia Stein, 1883 217
鳍藻科 Dinophysiaceae Stein, 1883 218
鳍藻属 Dinophysis Ehrenberg, 1839 218
角藻科 Ceratiaceae Lindemann, 1928 220
角藻属 Ceratium Schrank, 1793 220
膝沟藻科 Gonyaulaceae Lindemann, 1928 227
膝沟藻属 Gonyaulax Diesing, 1866 227
施克里普藻属 Scrippsiella Balech ex Loeblich III, 1965 229
足甲藻科 Podolampadaceae Lindemann, 1928 230
足甲藻属 Podolampas Stein, 1883 230
扁甲藻科 Pyrophacaceae Lindemann, 1928 232
扁甲藻属 Pyrophacus Schiller, 1883 232
裸甲藻科 Gymnodiniaceae Lankester, 1885 233
环沟藻属Gyrodinium Kofoid & Swezy, 1921 23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提供的书名《热带西太平洋常见浮游植物》的“不包含”该主题的详细图书简介,力求详实自然,避免痕迹。 --- 探索失落文明的密码:古玛雅天文历与宇宙观 图书名称: 《星辰之下的神谕:古玛雅天文历与宇宙观的深度解析》 作者: 维克多·门德斯(Victor Méndez) 页数: 680页(精装附录) 出版时间: 2024年春季版 ISBN: 978-1-94782-003-1 --- 内容简介:超越日历的宇宙心跳 本书并非海洋生物学的研究,而是对中美洲前古典期及古典期玛雅文明(约公元前2000年—公元1500年)复杂宇宙模型、时间哲学以及精确天文学成就的系统性考察。我们摒弃了流行的末日论和基于猜测的解读,深入挖掘了来自蒂卡尔、帕伦克、科潘以及埃尔米拉多等核心遗址的石碑铭文、手抄本(如《德累斯顿抄本》、《马德里抄本》)以及考古学证据,旨在重建一个失落文明眼中,时间和空间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 第一部分:时间的织布机——玛雅历法系统的精微结构 本部分详细剖析了支撑玛雅社会运行的三个核心历法系统——卓尔金历(Tzolk’in,260天神圣历)、哈布历(Haab’,365天民用历)和长纪历(Long Count)。作者首先解释了卓尔金历中20个日名与13个数字如何组合,形成周期性的祭祀与占卜基础。接着,重点阐述了哈布历的结构,如何通过18个“20日月”加上一个不祥的“乌雅布”(Wayeb’,5日危险期)来模拟太阳年的运行,并讨论了其与农业周期的微妙关联。 最核心的内容在于长纪历的解读。通过对纪元(B’ak’tun、K’atun、Tun等)单位的精确量化,本书提供了破解玛雅纪年锚点(如传说中的“起始之日”0.0.0.0.0 4 Ahau 8 Kumk’u)的严谨方法论,并首次公开了由新近出土的遗址铭文校正后的、修正了传统西方学者早期计算偏差的精确纪年表。我们深入探讨了玛雅人如何通过“历法回合”(Calendar Round)的交错,实现对数千年时间跨度的精确追踪。 第二部分:观测者与宇宙:天文知识的构建与应用 玛雅人的天文成就远超简单的历法计算。本部分聚焦于他们对天体运动的长期、精确的观测记录。我们详细分析了他们如何利用金星的会合周期(584天)进行战争动员和仪式安排,并将其与神祇的周期性显现联系起来。 书中包含了对《德累斯顿抄本》中行星表和日食/月食表的逐行解读,揭示了玛雅祭司如何预测天象,这不仅是科学的壮举,更是权力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此外,我们还探讨了他们对昴星团(Pleiades)的特殊关注,这种对星团运动的追踪,被认为是连接地界与天界的关键线索。作者引入了对特定天文台遗址(如卡拉科尔的“红塔”)的激光雷达(LiDAR)扫描数据分析,论证了这些建筑如何被精确地对准特定的地出点和天体赤纬,以实现天文学的实践操作。 第三部分:宇宙结构与神祇的对应 本书的第三部分跳出了纯粹的数学和观测层面,进入了玛雅人的本体论——他们如何理解宇宙的形状和构成。我们详细描绘了“三界模型”:下界(Xibalbá,冥界)、中界(大地,人类居所)和上界(13层天堂)。 核心章节将阐述“世界树”(Ceiba Tree)的神圣象征意义,它如何作为宇宙的轴心,连接着这三个层面。书中对支撑宇宙的四棵巨树(或四角支柱)的区域性变体进行了详细对比。同时,我们追溯了创世神话中的“Wacah Chan”(抬升的天空)仪式,并将其与长纪历的周期性重置概念相联系,揭示了玛雅人认为宇宙并非线性发展,而是在大周期结束时经历“洪水”或“重生”的循环观念。 我们还对玛雅最重要的神祇——雨神恰克(Chac)、太阳神基尼奇·阿哈乌(K’inich Ajaw)以及九夜神(Lords of the Night)——的象征系统进行了梳理,并展示了这些神祇的形象在不同历法周期中如何交替主导,指导着祭祀的频率和形式。 结论:失落的知识与当代意义 最后,作者总结了玛雅文明对时间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并讨论了西班牙征服对这些知识体系造成的毁灭性打击。本书强调,玛雅人并非仅仅是记录者,他们是时间哲学家和宇宙工程师,他们的历法系统是人类历史上最精妙的非机械计算工具之一。本书意在恢复被遗忘的智慧,为理解前哥伦布时期美洲文明的认知世界提供一个坚实且富有洞察力的基础。 目标读者: 考古学爱好者、人类学家、天文学史研究者、以及对古代文明复杂思维模式感兴趣的严肃读者。 --- 作者简介: 维克多·门德斯博士,哥伦比亚大学中南美洲研究终身教授,专注于中美洲碑文与历法符号学研究超过三十年,曾参与危地马拉佩滕低地多项重要遗址的发掘与解读工作。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经常参加一些海洋科普讲座,也接触过一些海洋生物的图鉴。这次看到《热带西太平洋常见浮游植物》这本书,我感到非常惊喜。因为之前很少有专门介绍浮游植物的书籍,而且还特别指明了“热带西太平洋”这个区域,这让我觉得内容会更加有针对性和深度。我猜想,这本书的编写团队一定是在这个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考察,所以才能如此细致地梳理出这个区域的常见浮游植物。我个人对科学的严谨性和准确性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我希望这本书的内容会非常可靠,能够提供准确的物种名称、科学分类、形态描述,甚至可能包含一些分布区域和季节性的信息。我尤其好奇,在热带西太平洋这样复杂的海洋环境中,哪些浮游植物占据主导地位,它们是如何适应高温、高盐、强光照等条件的。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成为我解决疑问、拓展知识的“宝库”,能够让我更深入地理解浮游植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许还能从中了解到一些关于气候变化对浮游植物影响的蛛丝马迹。

评分

我是一位喜欢潜水的爱好者,每次下潜,都被海底丰富多彩的生命所吸引。但同时,我也常常在想,那些构成生命基础的微小生物,它们究竟是什么样子?《热带西太平洋常见浮游植物》这本书的名字,恰好触及了我一直以来未被满足的好奇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本精美的图册,用高清、细腻的图片展示出浮游植物的千姿百态,从那令人惊叹的几何形状到优雅飘逸的丝状体,我期待能从中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微观之美”。不仅如此,我更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趣味性的知识,比如某些浮游植物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它们是如何在海洋中“漂浮”的,以及它们与海洋中其他生物之间可能存在的有趣的共生关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让我了解浮游植物的重要性,它们如何影响海洋的颜色,甚至是如何影响我们所呼吸的空气。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我看到一个更加宏大和精妙的海洋世界,一个由无数微小生命共同编织而成的壮丽画卷。

评分

作为一个在海边长大的孩子,海浪的声音、空气中的咸湿味,对我来说是童年最深刻的记忆。长大后,我对海洋的眷恋并未减退,反而因为知识的积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和精妙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深入浅出介绍海洋生物的书,特别是那些构成基础的生物。《热带西太平洋常见浮游植物》这本书,乍一看名字,就让我觉得它可能充满了严谨的科学性和实用的参考价值。我设想,这本书里或许会有大量的显微照片,清晰地展示出各种浮游植物的形态,它们的细胞结构,甚至是某些特殊器官的细节。我脑海中浮现出那些螺旋形的硅藻,如同精巧的玻璃艺术品,还有那些摇曳生姿的甲藻,可能蕴藏着神秘的发光能力。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引导我认识这些微观世界的居民。我不仅想知道它们叫什么,长什么样子,更想了解它们在热带西太平洋这个独特的地理环境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们的光合作用能力如何,对碳循环又有什么贡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即便是最微小的生命,也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评分

《热带西太平洋常见浮游植物》这本书,我拿到手里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碰碰运气”的心态。我对海洋生物一直很有兴趣,尤其是那些肉眼几乎看不见,却在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的微小生命。这本书的名字很直白,点明了地域和研究对象,但具体内容会是怎样的,我实在没底。我之前看过一些关于珊瑚礁生物的书,那些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鱼类和珊瑚,总是能让我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我总觉得,这些“明星”生物的背后,还有更庞大、更基础的支撑。浮游植物,听起来就和“基础”二字紧密相连,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最底层,是整个海洋生命力的源泉。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一窥这个“幕后英雄”的真实面貌,了解它们在热带西太平洋这片广袤海域的生存状态,或许能看到一些我从未想象过的奇妙形态,或者了解到它们如何支撑起如此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我尤其好奇,在这样一片充满活力和竞争的海域,这些微小的植物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它们有什么独特的适应机制,又在怎样的环境压力下繁衍生息。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像是一扇窗,让我能窥探到海洋深处那不为人知的生机勃勃。

评分

对于我来说,购买《热带西太平洋常见浮游植物》这本书,更多的是一种对科学探索的热情驱动。我是一名业余海洋爱好者,常常在网上浏览关于海洋生物的科普文章和纪录片。虽然我接触过不少关于海洋生物的书籍,但大多集中在鲸鱼、海豚、鱼类这些较为“宏大”的生物上,而对于构成海洋生态系统基石的浮游生物,了解得就相对较少了。《热带西太平洋常见浮游植物》这个名字,准确地击中了我的兴趣点。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实的数据和专业的描述,让我了解热带西太平洋区域特有的浮游植物种类,它们的分类、分布,以及一些基础的生态习性。我希望这本书的图片质量能够很高,能够让我清晰地看到不同浮游植物的形态特征,这对于我将来在野外观察或者阅读更专业的文献时,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稍微涉及一些浮游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比如它们的繁殖方式、对环境因素的响应等等。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系统学习和了解浮游植物的一个良好开端,为我打开一扇通往微观海洋世界的大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