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山林

无痕山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杰弗里·马里恩 著,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 译
图书标签:
  • 自然
  • 山林
  • 探险
  • 生存
  • 悬疑
  • 治愈
  • 成长
  • 人性
  • 孤独
  • 野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8871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0065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28
字数:13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无痕山林》提倡一种"无痕山林"的户外伦理,主张人们尊重自然中的一切生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冲击,进而归纳出了公民户外活动的七大行为准则,每一条都有详细的、可操作的指引。
  本书图文俱美,是美国环保界阐述公民户外伦理的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徒步、登山、露营、溯溪,乃至攀岩、攀冰、潜水、探洞、速降等户外活动在现代社会日益蓬勃发展。然而,人们与自然亲密接触时常常给环境造成破坏,甚至给自己和同伴带来危险。
  针对这种现象,本书提倡一种"无痕山林"的户外伦理,主张人们在亲近自然、享受美好的时候,采用正确的行为方式,尊重自然中的一切生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冲击,进而归纳出了公民户外活动的七大行为准则,每一条都有详细的、可操作的指引。
  《无痕山林》图文俱美,既是美国环保界阐述公民户外伦理的经典之作,也是"自然之友"等国内环保组织普及"无痕山林"准则的教材。

作者简介

  杰弗里·马里恩,生态学博士,弗吉尼亚科技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美国无痕山林协会会长,为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及其他众多保护区探索游客影响及可持续休闲管理。

精彩书评

“无痕山林”理念有助于让参与者意识到每一个体都有责任维护天人系统这一命运共同体的持久健康生存。《无痕山林》这部小书讲述了具体原则,给出可操作的行动指南,此时引进出版真是恰到好处。
——刘华杰,北京大学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

目录

目 录
序 一  / 1
序 二  / 5
前 言  / 11
引 言  / 15
无痕山林基本原则  / 1
行前充分计划与准备  / 3
在可承受地表行走和露营  / 17
妥善处置废弃物  / 33
保持环境原有风貌  / 53
野外用火影响最小化  / 65
尊重野生动物  / 79
考虑其他游客感受  / 93
无痕山林户外行为准则  / 103
在近郊应用无痕山林准则  / 111
最终挑战  / 117
资 源  / 123
无痕山林课程  / 125
 《技巧和行为准则手册》系列图书  / 129
 “ 无痕山林”团队活动  / 131
无痕山林项目简史  / 135
附 录  / 143
附录一  / 145
附录二  / 149
附录三  / 169
附录四  / 175
附录五  / 181
致 谢  / 191
《 无痕山林》中文版致谢  / 193
跋  / 197

精彩书摘

跋:过去未去,未来已来

此时此刻,我正在风河山脉进行160 英里7 天的慢速穿越。第二次造访风河,更觉得这里不愧为殿堂级、世界级的风景区。大岩壁、4000 多个高山湖、落基山脉花岗岩山体高差最大处、绿河发源地……前路,未尽的大陆分水岭还在等着我去探寻。
在校对《无痕山林》一书的译稿时,我时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无痕山林(LNT)究竟是什么?
LNT 是在科罗拉多小径上,长沼在河边捡起的钓鱼线,和他说的:“我讨厌别人这样随手扔鱼线。” (I hate it when people do this.)
LNT 是在太平洋山脊步道上,同伴“悬崖”把路边发现的别人遗落的帐篷支架、酒瓶,甚至猫铲都放进自己的背包内,并在争论“该不该把卫生纸扔在便坑里”这样的问题时面红耳赤的表情。
LNT 是在阿帕拉契亚步道上,三个好伙伴决定一路走一路捡垃圾。一个夏天,他们行走了3500 千米,并将超过1000磅的垃圾“绳之以法”。
LNT 也是AT 路上的步道天使,不提供床铺,不售卖啤酒,但殷勤地问一句:“你有没有垃圾?我可以帮你带走。”
LNT 更是每每有人抄近道、踩踏非步道的土地时,旁人的一句呵斥:你走偏了,请走回步道上来。
LNT 是在山林中,有人大声喧嚷、大肆播放流行音乐时,几个徒步者上前提醒:请给他人一个清静的自然环境,一个纯正的荒野体验。
LNT 是国家公园护林人散发的小册子,LNT 是童子军路途上有板有眼的训练课程,LNT 是一个从游客到长距徒步者都知道的词汇,LNT 更是一个深入人心的户外行为准则。LNT 是一种耻感。有人会问:“无痕”是在美国的大环境下诞生的概念、实施的政策,这对咱们国家管用吗?怎么实施?怎么约束?怎么把行为传播出去,又怎么把这种道德意识内化?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任何一种行为准则的推广,除了国家的政策、学校的口号、媒体的传播、法律的规范,还需要一片文化的土壤,和一些更深层的动机。《无痕山林》这本书,不提供,甚至不讨论这种深层动机,只提出最严格的规范。当中有些条款,由于中美的文化差异,在我国的语境下显得很突兀;另一些准则,由于硬件软件条件的匮乏,还没有切实的公民操作的可行性。但《无痕山林》不仅是板上钉钉的条条款款,不仅是三言两语的建议,而是一种“这件事应该这么做,可以这么做,也有很多人这样做过”的参考书目。步道规划者可以借用这本书来设计更合理、承受能力更强的路线,徒步者可以用这本书来了解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教育培训者可以用这本书来指导学生,甚至教授课程。
得法,得道,都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在此之中,活学活用,将行为真正内化成动机,才是LNT 得以真正传播的根基。
前方,道阻且长。明天又要一路向北。
但终点,总会到的。
张诺娅
于美国大陆分水岭步道风河山脉Temple Lake
2017 年7 月5 日
《星际迷航:创世之谜》 宇宙的边界不再是终点,而是下一个未知的开端。 本书将带领读者潜入一个宏大而精密的宇宙图景,一个由光年、星系和不可思议的科技编织而成的史诗。这不是关于个人英雄主义的挽歌,而是对文明兴衰、宇宙法则以及人类(及类人种族)在浩瀚时空中定位的深刻探讨。 第一部:黎明前的寂静 时间坐标:地球历 2450 年。人类文明已跨越光速的桎梏,殖民舰队如蒲公英的种子般散布在银河系的旋臂边缘。 故事始于“漫游者”号深空探测舰的一次例行任务。这艘被誉为人类工程奇迹的飞船,搭载着最顶尖的科学团队,肩负着探索“奥德赛环带”——一片被认为存在古代超智慧文明遗迹的异常星域。 人物群像: 埃莉诺·凡·德维尔博士: 首席语言学家兼考古学家,性格沉静而执着,对失落文明的碎片有着近乎偏执的敏感。她坚信,宇宙中所有的逻辑都有其源头。 舰长卡尔·雷诺兹: 一位经验丰富、铁腕但内心充满道德挣扎的老兵。他必须在探索的冲动与船员的安全之间,做出无数艰难的抉择。 泽恩(Xen): 来自遥远“塞拉斯”星系的生物学家,其种族以极度的逻辑思维著称。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星际政治微妙平衡的体现。 事件核心:发现“回响体”。 在奥德赛环带的中心,漫游者号发现了一颗被奇异能量场包裹的行星。行星表面布满了非自然的几何结构。在深入探索一座地下城市遗迹时,他们触发了一个名为“回响体”的设备。它并非武器,也不是通讯器,而是一个巨大的、记录着数百万年宇宙演化信息的数据库。 然而,数据的读取过程远非顺利。它牵扯出了一段被宇宙遗忘的历史——关于“先驱者”文明的兴衰。先驱者曾掌握了操控时空的基本法则,但他们的灭亡并非源于战争,而是源于对自身能力的过度自信,以及对宇宙基本“平衡”的破坏。回响体中包含着一个严厉的警告:某些知识一旦重现,将撕裂现实的结构。 第二部:代码的碎片与异端的崛起 冲突的焦点:知识的代价与信仰的冲突。 回响体的数据碎片开始在联邦内部引发巨大的政治动荡。联邦政府试图将这些技术封装起来,视为最高机密。但信息总有泄漏的渠道。 政治漩涡: 一部分科学家和军事领导人(被称为“提升派”)认为,这些知识是人类迈向“神性”的唯一途径。他们急于重建先驱者的核心技术——“维度编织器”。 另一派以凡·德维尔博士为首的保守派则坚信,人类心智尚未准备好驾驭这种力量,重蹈先驱者的覆辙只是时间问题。 新势力的介入: 在联邦内部争斗不休之际,一个名为“虚空之子”的狂热宗教组织浮出水面。他们自诩为宇宙秩序的维护者,认为人类对先驱者技术的觊觎是对“太初之律”的亵渎。他们行事极端,试图通过恐怖行动来阻止任何形式的深入探索,他们相信“无知才是真正的守护”。 深入解析: 故事在此处详细描绘了维度编织器的基本原理——它不是通过能量驱动,而是通过精确计算和诱导宇宙弦的共振来重塑局部物理法则。凡·德维尔博士和泽恩必须合作,在提升派将其投入实战之前,破解出数据中隐藏的“安全协议”。 第三部:时空的回响 高潮:发生在两个星系之间的对决。 提升派在秘密基地启动了第一个维度编织器的原型机。他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永久性的、不受光速限制的超级通讯网络,并以此威慑其他星系文明。 然而,原型机的启动引发了灾难性的后果。它没有创造网络,反而撕开了一个不稳定的时空裂隙,将现实与先驱者文明毁灭前夕的场景部分地投射到了当前时空。 三重危机: 1. 物理威胁: 裂隙中涌出不稳定的能量场和扭曲的物理定律,威胁到周边星系的安全。 2. 思想入侵: 先驱者文明灭亡前夕的集体恐惧和绝望,开始以“精神瘟疫”的形式感染接触到裂隙的生物的心智。 3. 虚空之子的干扰: 虚空之子趁机攻击启动装置,企图彻底摧毁它,即使这意味着引发更大规模的爆炸。 转折点: 舰长雷诺兹和凡·德维尔博士必须做出一个违反联邦所有既定协议的决定。他们不能摧毁编织器,因为那样会使裂隙永久化;他们也不能放任提升派继续操作。 泽恩利用塞拉斯星系的独特生物学特性,以及凡·德维尔博士对先驱者语言的深刻理解,找到了一组“平衡谐振码”。这组代码不是用来关闭机器的,而是用来将编织器能量引导回自身的“稳定反馈回路”中。 在三方混战中,雷诺兹必须引导漫游者号进入裂隙的边缘地带,进行极其精密的能量对撞操作。这是一场与时间、空间和疯狂的赛跑。 尾声:星空的重新校准 维度编织器被成功地“重置”了。裂隙关闭,时空恢复了正常的逻辑。提升派的领导者被捕,虚空之子教派因其极端行径而分裂瓦解。 影响与余波: 《星际迷航:创世之谜》以一种宏大而略带忧郁的基调收尾。人类虽然避免了一场自我毁灭,但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彻底失去了对那片星域的控制权。回响体被永久封存,它所揭示的关于宇宙极限的知识,被人类置于一个遥远的、近乎神话的地位。 最终的思考: 联邦进入了一个新的“审慎纪元”。科技的进步不再是盲目追求速度与力量,而是转向了对现有宇宙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尊重。凡·德维尔博士凝视着远方的星云,明白探索的意义不在于征服,而在于谦卑地聆听宇宙历史的低语。宇宙的谜团依然存在,但人类已经学会了,有些门,最好永远保持关闭。 这本书探索了科学伦理、文明的自大以及在面对超越自身理解的力量时,集体意志的脆弱与韧性。它是一部关于发现、责任和最终的克制的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那简约却充满力量的书名深深吸引了。“无痕山林”,这四个字仿佛就带着一股清风拂过,将尘世的烦恼一扫而空。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光是这几个字,就已经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幅画面:可能是晨曦微露时,薄雾缭绕的山间小径,也可能是午后阳光穿透层层叠叠的树叶,洒下的斑驳光影。我想,这本书一定不会是那种快节奏、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而更可能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散文集,或者是一部充满生活哲理的随笔。我隐隐感觉到,作者可能是一位对自然有着深刻洞察和眷恋的人,他(她)笔下的山林,或许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存在,更是精神层面的寄托,是灵魂得以栖息的港湾。我期待它能带给我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那份“无痕”的美好,仿佛自己也融入了那片寂静的山林之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和外界的喧嚣。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那种水墨画般的意境,隐约可见的远山和几株苍劲的松柏,让人立刻心生宁静。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纸香扑鼻而来,仿佛置身于一个古朴的书斋。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从目录和前言来看,它似乎讲述了一个关于自然、关于生命的故事,充满了哲思和人文关怀。我特别期待其中对于山林意境的描绘,希望作者能够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那份超然物外的美,让我们这些身处都市喧嚣中的人,能够借由文字得以片刻的喘息和沉淀。这本书的书名“无痕山林”也颇具深意,它暗示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不留一丝痕迹,不扰一丝宁静。我设想着,或许书中会包含一些关于环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这些都是当下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实践的课题。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感受那份超凡脱俗的山林之美,去领悟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含义,并希望它能为我的心灵带来一次洗涤和升华。

评分

翻开这本书,光是“无痕山林”这四个字,就足以让我心生向往。它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我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出各种画面,可能是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洒下的斑驳光影,可能是清晨薄雾笼罩的山峦,也可能是夜晚繁星点点的夜空。我预感这本书不会是情节激烈、节奏紧凑的类型,而更可能是一本需要细细品味、静心体会的文字作品,或许是散文,或许是游记,又或者是包含人生哲思的随笔。我期待作者能够用细腻而富有诗意的笔触,描绘出山林独特的韵味,以及在其中所能体悟到的生命真谛。书名中的“无痕”,更是让我联想到一种境界,一种不留痕迹、不染尘埃的超脱,这正是我内心深处所渴望的一种状态。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获得心灵的洗涤,能够找到片刻的宁静,能够重新找回与自然的连接。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无痕山林”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它让我联想到很多古代诗词中描绘的隐逸生活和山水意境。在尚未翻阅之前,我脑海中就浮现出了陶渊明笔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以及王维诗歌中那种空灵、静谧的山水意境。我猜想,这本书的基调应该是非常平和、舒缓的,或许会探讨一些关于人生、关于修身养性、关于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议题。它不像是那种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去解读情节的小说,反而更像是一杯需要慢慢品味的好茶,越品越有味道。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放松和慰藉,让我暂时逃离日常的琐碎和烦恼,去感受那种纯粹、自然的美好。书名的“无痕”二字,也让我联想到一种境界,一种不着痕迹、不留喧嚣的洒脱,这正是我在生活中所追求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指引我,或者至少给我一些启发,如何在浮躁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那片宁静的“无痕山林”。

评分

“无痕山林”这个书名,真的像一道清泉,瞬间就涤荡了我内心的浮躁。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仅凭这几个字,我就已经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氛围。我脑海中浮现的,不是什么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是那种在山林深处,只有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只有潺潺溪流的低语,一切都那么自然而和谐。我猜测,这本书的内容很可能涉及到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对生命哲学的深刻感悟,又或者是对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的推崇。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用极具感染力的文字,带领我走进那个“无痕”的世界,去感受那份纯粹、淡泊的美。它或许不会教给我什么具体的道理,但却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的心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周遭世界的关系。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获得一种内心的平静,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一种对自然的敬畏。

评分

很好的作品

评分

大概翻了,彩色页,印刷纸张都不错,还没细看,

评分

不值当

评分

不值当

评分

书很好,值得购买

评分

大概翻了,彩色页,印刷纸张都不错,还没细看,

评分

很好的作品

评分

很好

评分

大概翻了,彩色页,印刷纸张都不错,还没细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