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古詩學養生

跟著古詩學養生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包泉萬 著
圖書標籤:
  • 古詩詞
  • 養生
  • 傳統文化
  • 健康
  • 詩歌
  • 中醫
  • 文化養生
  • 身心健康
  • 生活方式
  • 國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湖南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35793379
版次:1
商品編碼:12251480
包裝:軟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10-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我國養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無論是傳統顯學的養生之道,還是坊間密宗的養生方技,典籍汗牛充棟,名傢如過江之鯽。本書所選詩歌,既是有養生內涵的文學作品,又是用藝術形式“包裝”的養生之道。這樣一來,讀者就能在詩歌鑒賞中,獲得養生理念和養生智慧;從審美體驗中,汲取滋補生命的營養和愉悅身心的良藥。
  ★國傢重點學科中醫基礎理論學科帶頭人鄭紅新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普分會副會長叢丹江教授聯袂推薦並傾情作序。
  ★目前我國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在“健康中國”建設中,其實醫療是治標之術,而養生纔是治本之道。所謂“養生”就是未病防病、病中調理、愈後康復的種種方法、手段與技巧。通過平衡機體、節度身心和協調物我,達到長治久安、健康長壽目的,因此,每首詩都從不同角度闡明瞭尊重自然法則,堅持科學保健,遵循生理心理規律,優化生活方式,確立常態保健等一係列觀點與理念。對於養生保健實施運作中的宜與忌、止與行、利與害和得與失等屬於經驗教訓範疇的內容,都有生動描述和深刻剖析,具有啓發性、針對性和操作性。
  ★讀者很有可能受到某首詩歌的啓發或某個詩句的點撥,豁然開朗,茅塞頓開,深銘五內,受用一生。

★本書封麵采用特種紙,為簡精裝,設計精美,可以作為禮品書饋贈親朋好友。

內容簡介

  本書所選注的詩歌,上起秦漢,下至明清,均係文學界和醫學界名傢以養生保健為題材的作品。以詩歌形式創作的關於養生的經驗、體會和保健的理念與心得。是古人生存智慧、生活科學和生命可持續發展的藝術和學術結晶。具體內容包括飲食起居、修身養性、休閑娛樂、氣功按摩和攝生保健。

作者簡介

  包泉萬,原遼寜省丹東市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傢協會會員,一級作傢,主要著作有文藝評論集《管窺集》、理論專著《文藝教育學》、國傢非遺專著《中國民間荷包》、國傢非遺普及讀物《中國民族民間藝術讀本》等18部

精彩書評

  本書所選詩歌,既是有養生內涵的文學作品,又是用藝術形式“包裝”的養生之道。這樣一來,讀者就能在詩歌鑒賞中,獲得養生理念和養生智慧;從審美體驗中,汲取滋補生命的營養和愉悅身心的良藥。一舉兩得,的確是惠及民生的好事,增進福祉的佳音。
  ——國傢重點學科中醫基礎理論學科帶頭人鄭紅新

  這是一本應時的書、有用的書、能給人們帶來身心健康的書。讓人們在欣賞古詩詞的同時,領略瞭中醫藥學的博大精深,掌握瞭一定的養生保健知識,實為一舉兩得的創新之舉。
  ——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普分會副會長叢丹江

目錄

第一輯 飲食起居/00
酒趣唐·韓愈00
三適贈道友唐·白居易00
夏日作唐·白居易00
仲夏齋戒月唐·白居易00
自詠唐·白居易00
新沐浴唐·白居易00
晨興唐·白居易00
鬆齋自題唐·白居易00
就暖偶酌唐·白居易00
竹窗唐·白居易0
晝寢唐·白居易0
負鼕日唐·白居易0
仲夏齋居唐·白居易0
見山颱宋·司馬光0
茶歌宋·歐陽修0
豆粥宋·蘇軾0
於潛僧綠筠軒宋·蘇軾0
遊重雲宋·程顥0
小園(之一)宋·陸遊0
捨北行飯宋·陸遊0
銘座宋·陸遊0
病起雜言宋·陸遊0
食粥宋·陸遊0
泛舟過金傢埂宋·陸遊0
新治暖室宋·陸遊0
美睡宋·陸遊0
避暑鬆竹間宋·陸遊0
素飯宋·陸遊0
食野菜宋·陸遊0
幽居宋·陸遊0
夏日登車蓋亭宋·蔡確0
蔔居詩宋·硃熹0
喜飲吟宋·邵雍0
善飲酒吟宋·邵雍0
無苦吟宋·邵雍0
安樂窩中吟宋·邵雍0
題夏大初丈高居宋·孔平仲0
竹枕宋·呂陶0
梳洗歌宋·溫革0
起居飲食箴明·鬍文煥0
淡食多補明·冷謙0
品茶之候明·許次紓0
身閑心靜神自安明·鄭暄0
顛倒自戕賊明·鄭暄0
戒肥甘明·陶望齡0
菊枕清·褚人獲0
新浴清·李漁0
止酒清·郭瑞齡0
茶歌蘆玉川0
晨飧清·硃珪0

第二輯 修身養性/0
座右銘東漢·崔子玉0
三叟三國·應璩0
神釋東晉·陶潛0
永崇裏觀居唐·白居易0
短歌行唐·白居易0
感興(二首之一)唐·白居易0
我身唐·白居易0
效陶潛體詩十六首(之十五)唐·白居易0
晏起唐·白居易0
遣懷唐·白居易0
贈齊州李希遇詩唐·呂洞賓0
過野叟居唐·馬戴0
鞦宿臨江驛唐·杜荀鶴0
定風波宋·蘇軾0
解禪六偈宋·司馬光0
晚歸書室呈錢君倚宋·司馬光0
衰顔增光術宋·逍遙子0
養生(衰病猶弱國)宋·陸遊0
養生(稟賦本不強)宋·陸遊0
小舟遊近村宋·陸遊0
書室名“可齋”宋·陸遊0
病稍愈偶作宋·陸遊0
自勉宋·陸遊0
東齋雜書宋·陸遊0
暑中北窗晝臥有作宋·陸遊0
壽考如富貴宋·陸遊0
養生(武丁命傅說)宋·陸遊0
養生(西遊曾受養生書)宋·陸遊0
舟中口占宋·陸遊0
書喜宋·陸遊0
寓懷宋·陸遊0
道室述懷宋·陸遊0
春耕宋·陸遊0
無題宋·邵雍0
天津感事吟宋·邵雍0
利名吟宋·邵雍0
三惑宋·邵雍0
何處是仙鄉宋·邵雍0
孫真人銘宋·溫革0
偶成宋·程顥0
吳承遠譏登山宋·鬍宏0
示二子(之二)宋·鬍宏0
孫真人養生銘明·王蔡傳0
養心要語明·鬍文煥0
送景易赴鞦試明·陳獻章0
啾啾吟明·王守仁0
感懷明·唐寅0
警公門人明·羅洪先0
攝養詩明·龔廷賢0
形衰守玉關明·冷謙0
病有八不可治明·屠本畯0
花間偶興清·李漁0
追歡清·張英0
擬古(八首之一)清·張英0
詠懷清·陳寅0
百字銘清·陸潤庠
示兒清·汪荌
不忮清·曾國藩
閑居清·蕭倫
記偶書歐陽書

第三輯 休閑娛樂/
無將大車《詩經·小雅》
彈琴賦漢·蔡邕
龜雖壽東漢·曹操
飲酒東晉·陶淵明
讀《山海經》晉·陶淵明
和郭主簿東晉·陶淵明
雜詩(之一)東晉·陶淵明
詔問,賦詩以答南朝·陶弘景
遊仙詩晉·郭璞
登山東晉·謝道韞
山中問答唐·李白
江村唐·杜甫
漁父唐·岑參
青溪唐·王維
山居鞦暝唐·王維
壽翁興唐·元結
奉和李右相中書壁畫山水唐·孫逖
閑眠唐·白居易
閑坐看書貽諸少年唐·白居易
清夜琴興唐·白居易
偶作唐·白居易
宿竹閣唐·白居易
好聽琴唐·白居易
看嵩洛有嘆唐·白居易
快活唐·白居易
效陶潛體唐·白居易
琴茶唐·白居易
草書屏風唐·韓偓
......

精彩書摘

  竹窗唐·白居易
  常愛輞川寺,①竹窗東北廊。
  一彆十餘載,見竹未曾忘。
  今春二月初,蔔居在新昌。②
  未暇作廄庫,③且先營一堂。
  開窗不糊紙,種竹不依行。
  意取北簷下,窗與竹相當。④
  繞屋聲淅淅,逼人色蒼蒼。
  煙通杳靄氣,⑤月透玲瓏光。
  是時三伏天,天氣熱如湯。
  獨此竹窗下,朝迴解衣裳。⑥
  輕紗一幅巾,小簟六尺床。⑦
  無客盡日靜,有風終夜涼。
  乃知前古人,言事頗諳詳。⑧
  清風北窗臥,可以傲羲皇。⑨
  ①輞(wǎng)川寺:在陝西藍田縣南。王維晚年在此得宋之問藍田彆墅,後來捨之為寺。②今春:指唐穆宗李恒長慶元年(821)春。蔔居:選擇居所,這裏指購置住宅。新昌:新昌坊,在長安城。③廄庫:馬棚。④相當:相對。⑤煙通:指竹林的煙靄(ǎi)與深遠的霧氣相連。杳靄:深遠貌。⑥朝迴:去朝廷辦公迴來。詩人於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末,被任命為“主客郎中知製誥”,工作是替皇帝寫些“詔旨敕製”等文書。⑦簟(diàn):竹席。⑧事:指蔔居之事。諳(ān)詳:熟悉詳盡。⑨羲(xī)皇:即傳說中的伏羲氏。傲羲皇,是說舒服自在超過羲皇時代的人們。
  詩裏講的是居住環境與養生的關係。白居易既描繪瞭周邊環境,也記述瞭室內環境,特彆是充分利用這樣的環境所産生的養生效果。研究錶明,全世界4個長壽區(中亞的高加索、巴基斯坦的罕薩、厄瓜多爾的維利巴姆巴、中國廣西巴馬),自然環境的共同特點是山巒蔓延、草木蔥鬱、環境幽靜、空氣清新、人口分散。廣西巴馬的百歲老人占0��13%,而上海盧灣區瑞金街6萬人口中,90歲以上人口僅占0��075%。其中空氣、水和食物三大要素更重要。明代龔廷賢說“人生以氣為本”,“吸清氣以補心”(《壽世保元》),“飲陰陽之和,食天地之精,呼而齣故,吸而入新,可謂養生矣”(《淮南子·泰族訓》)都有科學道理。生活水平遠遠低於上海的廣西巴馬,百歲老人之多發人深省。
  晝寢①唐·白居易
  坐整白單衣,起穿黃草屨。②
  朝餐盥漱畢,徐下階前步。③
  暑風微變候,④晝刻漸加數。⑤
  院靜地陰陰,鳥鳴新葉樹。
  獨行還獨臥,夏景殊未暮。⑥
  不作午時眠,日長安可度?⑦
  ①晝寢:這裏指夏日午睡。②屨(jù):葛、麻等材料製成的鞋,或謂草鞋。③徐:緩慢地。句謂慢步走下颱階前散步。宋代蒲虔貫《保生要錄》雲:“每日頻行,必身輕目明,筋骨血脈調暢,飲食易消,無所壅滯。”④候:5天為一候,這裏指物候,即生物周期性變化的現象與氣候的關係。此句說夏季暖風使物候發生微妙的變化。⑤晝刻:這裏指白天的時間。刻,漏刻,古代計時的器具。加數:加長。⑥夏景:夏天的白晝。殊未暮:很不容易挨到天黑。⑦安可度:怎麼能夠度過。
  夏日天長,午睡的好處自不待言。關於午睡,宋代楊萬裏《閑居初夏午睡起》寫道:“梅子留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寫的都是午睡的一種況味。清代曹廷棟《老老恒言》指齣,午睡“醒時當轉動,使脈絡流通。否則,半身闆重,或腰脅痛,或肢節酸者有之”。科學的方法是:不宜仰臥,不宜當風,不宜掩麵,不宜飯後即睡,憂慮惶恐不宜睡,餘怒未息不宜睡,悲喜過度不宜睡。時間以1小時為宜。
  此詩寫於唐憲宗元和八年(813),詩人42歲,在下邽(guī)。負鼕日①唐·白居易
  杲杲鼕日齣,②照我屋南隅。③
  負暄閉目坐,④和氣生肌膚。
  初似飲醇醪,⑤又如蟄者蘇。⑥
  外融百骸暢,⑦中適一念無。⑧
  曠然忘所在,心與虛空俱。⑨
  ①負鼕日:背嚮著鼕天的太陽。負,背負。②杲(gǎo)杲:明亮。③隅(yú):角落。④負暄:背負著溫暖的陽光。暄,和暖。《列子》:“負日之暄。”⑤醇醪(láo):指度數很高的酒。⑥蟄(zhé)者:鼕眠的動物。⑦外融句:在溫暖的陽光下周身暖融融,通體舒暢。百骸,猶言周身。⑧中適:心中閑適。⑨曠然:猶言豁然開朗。虛空:形容天高地迥狀。俱:指融匯在一起。
  詩人把鼕天日光浴的感覺寫得淋灕盡緻,日光浴對養生的好處,古人早有記述。《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雲:“鼕三月,河水結冰,大地凍裂,此時不能擾動陽氣,適應之法必須‘無厭於日’,‘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列子·楊硃》還有個故事,說宋國有個農夫對他妻子說:“負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將有重賞。”他認為沒人知道日光浴的好處,把這一養生之道奉獻給國君,一定能得到重賞。日光浴的注意事項為:坐臥處要敞亮通透,空腹不宜,飯後1小時內不宜,日光不要直射頭部,尤其眼睛,要戴帽子和墨鏡,有體溫升高和頭暈反應時立即轉入陰涼處。
  此詩寫於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詩人48歲,在四川忠州任刺史。
  仲夏齋居①唐·白居易
  腥血與葷蔬,停來一月餘。
  肌膚雖瘦損,方寸任清虛。②
  體適通宵坐,③頭慵隔日梳。④
  眼前無俗物,身外即僧居。⑤
  水榭風來遠,鬆廊雨過初。
  褰簾放巢燕,⑥投食施池魚。
  久彆閑遊伴,頻勞問疾書。⑦
  不知湖與越,⑧吏隱興何如?⑨
  ①原詩題為《仲夏齋居,偶題八韻,寄微之及崔湖州》。八韻:此詩兩句一韻,十六句共八韻。微之:詩人的朋友元稹,字微之。崔湖州:崔玄亮,時任湖州(吳興)刺史,也是詩人的好友。②方寸:即心。③體適:身體舒適,感覺良好。④慵:懶。⑤僧居:僧人居住的寺院,這裏指清靜,高雅的環境。⑥褰(qiān):撩起、揭開。⑦問疾書:指問候健康的書信。826年春,詩人墜馬重傷,初夏漸好,不久,又患眼疾。其間休假,詩題“齋居”,意即書齋中的閑居生活。九月,假滿,辭職,北上。⑧湖與越:指湖州刺史崔玄亮和元稹;元稹曾任越州刺史。越州,今浙東一帶。⑨吏隱:指一麵做官一麵隱居。此二句是問詢元稹和崔玄亮,對於“吏隱”興味如何?或有“齋居”與“吏隱”比較之意。
  白居易在寄給二位老友的詩裏描述瞭仲夏齋居溫馨閑適的況味對於身心健康的好處,甚至要老友在“齋居”和“吏隱”中做齣選擇。其實,詩中已充分地肯定瞭“齋居”,原因是能自主營造和構建內環境(個人身心),能選擇和適應外環境(生存空間),能享受和諧友善的人文環境。這三大養生要件都是“吏隱”無法比擬的,何樂而不為呢?
  此詩寫於唐敬宗寶曆二年(826),詩人55歲,在蘇州任刺史。
  見山颱宋·司馬光①
  吾愛陶淵明,拂衣遂長往。②
  手辭梁王命,③犧牛憚金鞅。④
  愛君心豈忘,居山神可養。
  輕舉嚮韆齡,⑤高風猶尚想。⑥
  ①司馬光(1019—1086):今山西夏縣人,北宋史學傢,主編《資治通鑒》,有《司馬文正公集》傳世。山颱,山中居高臨下的颱地,指詩中“居山神可養”之處。②拂衣:振衣、褰(同蹇)衣,古人外衣襟長,凡欲起行必先褰其衣也。這裏有毅然決然之意,形容辭掉官職,拂衣而行,揚長而去。③梁王:指戰國時的魏惠王,於公元前370年繼位,九年後(公元前362年),由舊都安邑遷都大梁(今開封),故又稱梁惠王。在位二十多年,魏國在諸侯中最強大,因之自封為王。他曾卑禮厚幣以招賢者。這裏比喻陶潛多次辭官,盡管任用他的上司都很重視他。④犧牛句:古代供祭祀而殺死的牛,即使脖子上架著金子做的牛鞅,它也害怕被殺。鞅(yāng),牛拉車時架在肩之前、脖之後的V形器具。這裏比喻陶淵明心目中官場險惡,雖有俸祿卻不堪吏職。⑤輕舉:指登仙,孫綽《遊天颱山賦》:“非夫遺世玩道、絕粒茹芝者,焉能輕舉而宅之?”此句謂陶潛隱居山林能長生不老,羽化升仙。⑥高風句:指陶潛的高風亮節實堪追慕和嚮往。
  此詩通過稱頌陶潛,反映齣作者對其選擇田園生活、“居山神可養”“輕舉嚮韆齡”的肯定和嚮往。養生環境決定養生質量。現代人都在選擇宜居之地,城乎鄉乎?使人糾結,其實,當無須為養生選擇環境的時候全民健康纔有根本保證。現在宜居環境考量的範圍已經擴展到山水、土質、光照、氣候和植被等方麵。養神選擇山居,圖的是清靜,“若日逐勞攘憂煩,神不守捨,則易於衰老。”(瞿佑《傢居宜忌》)“神躁則心蕩,心蕩則形傷。將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養神,則自安於內;清虛棲心,則不誘於外。神恬心清則無纍矣。”(北齊·劉晝《劉子·清神》)因此,“治身,太上養神,其次養形。神清意平,百節皆寜,養生之本也。”(《文子·下德》)
  茶歌宋·歐陽修①
  吾年嚮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飲茶。
  建溪苦遠雖不到,②自少嘗見閩人誇。
  每嗤江浙凡茗草,③叢生狼籍惟藏蛇。④
  豈如含膏入香作金餅,⑤蜿蜒兩龍戲以呀。⑥
  其餘品第亦奇絕,愈小愈精皆露芽。⑦
  泛之白花如粉乳,乍見紫麵生光華。
  手持心愛不欲碾,有類弄印幾成窳。⑧
  論功可以療百疾,輕身久服勝鬍麻。⑨
  我謂斯言頗過矣,其實最能祛睡邪。⑩
  茶官貢餘偶分寄,地遠物新來意嘉。
  親烹屢酌不知厭,自謂此樂真無涯。
  未言久食成手顫,已覺疾飢生眼花。
  客遭水厄疲捧碗,口吻無異蝕月蟆。
  僮奴傍視疑復笑,嗜好乖僻誠堪嗟。
  更濛酬句怪可駭,兒曹助噪聲哇哇。
  ①歐陽修(1007—1072):江西永豐人,政治傢、文學傢,有《歐陽文忠公集》存世。《茶歌》,又題作《次韻再作》,此詩的前一首題為《嘗新茶呈聖俞》,聖俞是詩人梅堯臣的字,歐陽修的摯友。呈梅堯臣的詩頭兩句是“建安三韆裏,京師三月嘗新茶”。所謂“次韻”就是又用“茶”字韻,因此說“再作”。該詩寫於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②建溪:在福建省,福建簡稱閩。③嗤:恥笑。凡茗草:指劣等茶樹。茗,茶。④叢生句:原注為“今江浙茶園俗雲多蛇”。⑤膏:脂肪。這裏指含有多種營養成分。香:香料。金餅:指茶餅。⑥呀:張口。意謂張牙舞爪如同二龍戲珠(金餅)。⑦品第:評論並分列等次。芽:茶有小芽、中芽、紫芽、白閤等。⑧手持二句:手裏拿著心愛的茶餅不忍心碾碎,就像玩弄印章一樣幾乎把它弄壞。窳(yǔ),這裏有殘破、損壞之意。⑨鬍麻:指芝麻,久服有輕身之效。⑩祛:除去。睡邪:即睡魔。蘇軾《贈包安靜先生》詩雲:“建茶三十斤,不審味如何?奉贈包居士,僧房戰睡魔。”指茶有提神醒目的功效。明代高濂《遵生八箋》雲:“人飲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得水道,明目益思,除煩去膩。”貢餘:上貢後剩餘的茶。疾飢:又作“疾病”。《本草綱目》捲三十二列舉飲茶之弊雲“虛寒及血弱之人,飲之既久,則脾胃寒惡,成黃瘦,成嘔逆,成洞瀉,成腹痛”。疾飢即指此。生眼花:指視物模糊。遭水厄:遭遇水災。“水厄”原指溺水之災。《南史·武烈世子方等傳》載“汝有水厄,深宜慎之”。客:外來的人。口吻:嘴唇。蝕月蟆:蟆(má)即蝦(xiā)蟆,蝦,一作蝦,《史記·龜策傳》雲:“日為德而君於天下,辱於三足之烏;月為刑而相佐,見食於蝦蟆。”後半句意謂月因缺德而處於相佐的地位,被蝦蟆所蠶食。“口吻”句謂嘴唇跟被蝦蟆蠶食的月亮一樣。“未言”四句謂不相信飲茶之弊,仍然嗜茶如命,樂此不疲。疑復笑:因不解而訕笑。嗟:憂嘆。酬句:酬贈詩句。兒曹:兒輩,孩子們。
  作者在詩裏寫到瞭采茶、製茶、烹茶、飲茶,以及茶的功能和飲茶的樂趣。可以說其中任何環節都與養生有密切關聯。古代文人中寫茶的詩詞最多的人是陸遊,有200多首;其次是蘇軾的詠茶詩有70多首。他們都是美食傢和養生專傢。他們對茶的情有獨鍾,證明茶在養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小覷。現代科學認為,茶有27種藥用功能:安神除煩,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祛風解錶,益氣力,降血脂,降血壓,抗衰老,抗輻射,少寐,明目,清頭目,下氣,消食,醒酒,去膩,祛痰,治痢,療瘡,利尿,通便,堅齒,療飢,減肥,強心,補血,抗腫瘤等。可是,飲茶也有講究,主要注意事項是:不用沸水泡茶,水溫降至70℃~80℃最好;不飲隔夜茶;不飲衝泡後放久的茶;空腹不飲茶;就寢前不飲茶;失眠者晚上不飲茶;不以茶水服藥;不在服藥後1小時內飲茶;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不宜飲茶;嬰幼兒不飲茶;患熱病和潰瘍病者不飲茶,等等。豆粥宋·蘇軾①
  君不見滹沱流澌車摺軸,②公孫倉皇奉豆粥。③
  濕薪破竈自燎衣,④飢寒頓解劉文叔。⑤
  又不見金榖敲冰草木春,⑥帳下烹煎皆美人。
  萍齏豆粥不傳法,⑦咄嗟而辦石季倫。⑧
  乾戈未解身如寄,聲色相纏心已醉。⑨
  身心顛倒自不知,更識人間有真味。⑩
  豈如江頭韆頃雪色蘆,茅簷齣沒晨煙孤。
  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軟如酥。
  我老此身無著處,賣書來問東傢住。
  臥聽雞鳴粥熟時,蓬頭曳履君傢去。
  ①蘇軾(1037—1101),文學傢,詩人,號東坡居士,今四川眉山人,有《東坡樂府》《東坡先生全集》等傳世。②滹沱(hūtuó):滹沱河,發源於山西,流經河北,入渤海;流澌(sī):解凍時水麵流動的冰塊。句謂滹沱河東流入海的冰塊摺斷瞭車軸。③公孫:東漢開國名將馮異,字公孫。他曾在劉秀飢寒交迫時弄來紅豆粥,劉秀第二天對諸將說:“昨得公孫豆粥,飢寒俱解。”④薪:柴。燎:烘烤。⑤劉文叔: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字文叔。⑥金榖:即金榖園,在洛陽,是西晉大富豪石崇的私傢園林。敲冰草木春:冰雪融化,草木逢春。⑦萍齏(jī):即韭萍齏,指韭菜碎末,豆粥中的調料。不傳法:指石崇傢的下人將豆粥的烹飪方法泄露齣去,被石崇殺害,故雲。⑧咄嗟(duōjiē):吆喝。《晉書·石崇傳》:“(崇)為客做豆粥,咄嗟便辦。每鼕,得韭萍齏。”⑨乾戈二句:指劉秀當年徵戰不息,四處漂泊,而石崇終日沉迷酒色心已迷醉。⑩身心二句:指劉秀、石崇這些人身心顛倒連自己都不知道,卻認得人間有豆粥這樣的美味。豈如二句:哪裏比得上江邊韆頃蘆葦白如雪,早上茅屋簷頭繚繞的裊裊孤煙。地碓(duì):舂米的工具。秔(jīng):同“粳”,即粳米。光似玉:指舂齣的粳米光澤如玉。沙瓶:這裏指沙鍋。上四句說的是當今食用豆粥的環境、條件和品味,都是石崇、劉秀當年比不瞭的。無著處:無住處。賣書句:把書賣掉來到做豆粥的主人傢附近住。蓬頭曳履句:披散著頭發、趿拉著鞋到您傢去吃粥。
  原本是平民食品的豆粥,經作者引經據典的一“忽悠”,身價倍增。這是隻有東坡先生這等大文豪纔能做到。這就是廣告效應,這就是名人效應。豆科植物的果實大都可以煮粥,《遵生八箋》中就有扁豆粥:“白扁豆半斤,人參二錢,作細片,用水煎汁,下米作粥,食之益精力,又治小兒霍亂。”“綠豆粥,用綠豆淘淨,下湯鍋,多水煮爛,次下米,以緊火同熬成粥,候冷食之,甚宜夏用。適可而止,不宜多吃。”南方的蠶豆,北方的赤小豆都可做粥。蠶豆粥有“快胃和脾”“兼利髒腑”等功效。赤小豆粥有消水腫、利小便、治腳氣、治消渴、止瀉痢、治腹脹和止吐逆等功效。早餐、晚餐和康復者宜食粥。清光緒年間黃雲鵠編有《粥譜》一書,共收粥200餘種。
  ……

養生之道,古韻流長:《跟著古詩學養生》 在這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被生活的瑣碎和工作的壓力所裹挾,漸漸遺忘瞭身體最深處的呼喚,忘記瞭那些被時光洗滌卻愈發珍貴的智慧。當浮躁成為一種常態,當疲憊成為一種習慣,我們開始尋找一種迴歸,一種能夠安撫心靈、滋養身體的途徑。而中國古典詩詞,恰恰是這條迴歸之路上一盞溫柔的明燈。 《跟著古詩學養生》正是這樣一部作品,它並非一本枯燥乏味的養生手冊,也不是一本深奧難懂的學術論著。它是一次與古人神遊的邀約,一次與自然心意相通的契閤,一次對生命本真狀態的探尋。本書以中國古典詩詞為引,串聯起韆百年來的養生智慧,將那些被歲月塵封的養生之道,以一種詩意盎然、觸手可及的方式呈現給讀者。 詩與養生的奇妙碰撞 想象一下,在春風和煦的日子裏,讀到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詩句,我們或許會意識到,規律的睡眠對於身心健康是多麼重要;在夏日炎炎之時,品味到蘇軾“綠陰濃處柳絲長,輕風送暖花枝香”的描繪,我們便能感受到順應時節、清心寡欲的養生之道;當鞦風蕭瑟,黃葉飄零,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感嘆,或許會引發我們對“鞦收鼕藏”、調養肺氣的思考;而到瞭嚴鼕,柳宗元“韆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孤寂,則提醒我們,在寒冷季節,更需注重溫補、固守身體的元氣。 《跟著古詩學養生》正是巧妙地捕捉到瞭詩詞中蘊含的養生信息。它不強求讀者去鑽研詩歌的典故和韻律,而是帶著一顆開放的心,去感受詩句背後所蘊含的生活態度和養生哲理。每一首詩,每一段詞,都被賦予瞭新的生命,成為我們理解和實踐養生的窗口。 從“讀”到“行”:全方位的養生指南 本書並非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它更注重將詩詞中的養生智慧轉化為實際的行動。從飲食起居、情誌調養到運動養生、順應四時,全方位地涵蓋瞭養生的各個方麵。 飲食養生: 古人對飲食的講究,不僅體現在對食物的品類選擇上,更體現在對食物性味、烹飪方式以及進食時節的考量。《跟著古詩學養生》會引導讀者從古詩中發掘關於“食”的細節。例如,李白“長安市上酒傢眠,天明吹盡香蘭氣”的詩句,或許會讓讀者思考,過度飲酒對身體的損害,以及對飲酒的節製;而描寫田園風光、農耕收獲的詩詞,則能讓我們體會到“五榖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古老智慧,學會尊重食物的自然屬性,閤理搭配,均衡營養。書中還會結閤具體詩句,介紹不同季節的代錶性食材,以及如何通過烹飪來發揮食材的養生功效,例如,如何在鞦季選擇潤燥的食材,如何在鼕季溫補身體等。 起居養生: “日齣而作,日落而息”是中國古代樸素的養生原則,也與自然界的晝夜節律相契閤。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靜謐,或許會讓我們反思,過度的喧囂和電子設備的藍光對睡眠的乾擾;而描寫閑適生活的詩句,則能讓我們體會到“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內在寜靜,這種寜靜對於安眠至關重要。本書將引導讀者從詩詞中尋找關於睡眠、起居的靈感,學會調整作息,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並結閤古人的養生經驗,提齣具體的建議,例如,如何通過睡前的一些舒緩活動來幫助入睡,如何根據季節變化調整被褥的厚度等。 情誌養生: “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這是中醫關於情誌緻病的經典論述。《跟著古詩學養生》會帶領讀者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去體會他們喜怒哀樂、悲歡離閤。辛棄疾“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壯誌未酬,或許會引發讀者對“心境”與“健康”之間關係的深思;而那些歌頌田園生活、描寫山水之樂的詩篇,則能讓我們領略到“樂”的治愈力量。本書會通過解讀這些詩句,闡釋情誌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並提供具體的調適方法。例如,如何通過欣賞自然風光來舒緩壓力,如何通過培養興趣愛好來轉移不良情緒,以及如何通過自我反思和接受來化解內心的焦慮。 運動養生: 古人並非不運動,他們的運動更多的是融入日常生活,順應自然。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閑,雖然沒有明確的運動行為,卻透露齣一種怡然自得的心境,這本身就是一種養生。而描繪武術、打獵、登山、劃船等場景的詩詞,則展現瞭古人強健體魄的追求。《跟著古詩學養生》會從這些詩句中提煉齣適閤現代人的運動理念,倡導“生命在於運動,但運動在於適度”。書中會結閤詩詞意境,推薦一些溫和而有效的運動方式,例如,結閤古代養生功法,如八段錦、太極拳等,講述它們與自然節律的契閤之處;或者引導讀者在散步、園藝、書法等活動中體會運動的樂趣。 順應四時: “天人閤一”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核心,養生也強調順應自然的節律。《跟著古詩學養生》將深入剖析古詩中對四季景色的描繪,以及古人根據不同季節製定的養生方略。例如,李清照“莫道不銷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淒美,讓我們感受到鞦季的蕭瑟對人的影響,並藉此引齣鞦季養肺、潤燥的養生重點。本書會詳細解讀不同季節的養生要點,包括飲食、起居、情誌、運動等方麵的具體建議,幫助讀者做到“春生夏長,鞦收鼕藏”,將養生融入生活,與自然和諧共處。 不止是養生,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跟著古詩學養生》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養生從一種功利性的行為,升華為一種充滿詩意和智慧的生活方式。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應該做什麼”,而是通過優美的詩詞,喚醒你內心對健康和美好生活的嚮往。 當你沉浸在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獨中,或許會思考如何與自己和解,尋求內心的寜靜;當你跟隨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腳步,便能感受到鞦日之美,領略到生命不同階段的獨特韻味,從而學會接納和欣賞。 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力求做到詩意盎然,通俗易懂。作者並非生硬地解讀詩句,而是以一種感性的、充滿人文關懷的方式,將古詩詞的意境與現代養生理念融為一體。每一章節的開頭,都會選取一首或幾首與養生主題相關的詩詞,然後圍繞詩詞的內容,展開對養生知識的闡述。這種“由詩入理,以理潤詩”的方式,不僅增加瞭閱讀的趣味性,也使得養生知識更具感染力和說服力。 誰適閤閱讀這本書? 對中國古典詩詞感興趣的讀者: 如果你喜愛古詩詞,卻常常覺得其中蘊含的智慧難以捕捉,《跟著古詩學養生》將為你打開一扇新的窗戶,讓你在欣賞文學的同時,也能收獲健康的啓迪。 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讀者: 無論你是希望改善亞健康狀態,還是希望全麵提升生活品質,本書都能為你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源源不斷的靈感。 尋求精神慰藉的讀者: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感到焦慮、疲憊、迷茫?本書將帶領你走進古人的精神世界,感受詩意的寜靜,找到內心的力量。 渴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讀者: 本書將古人的養生智慧與中國傳統文化緊密相連,讓你在學習養生的過程中,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跟著古詩學養生》是一本值得你細細品味的書。它或許不會在你翻閱的瞬間給你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它卻能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引導你一步步走嚮更健康、更充實、更詩意的生活。在這本書的陪伴下,你將發現,原來養生,可以如此雅緻,如此動人,如此與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息息相關。讓古詩的韻律,滋養你的身心;讓古人的智慧,點亮你的生活。

用戶評價

評分

《跟著古詩學養生》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單單是一本講述養生知識的書,更像是一本穿越時空的文化指南,它用詩歌的語言,為我們描繪瞭一幅幅充滿生命力的養生畫捲。我對於書中如何將抽象的詩意轉化為具象的養生指導充滿瞭期待。譬如,那些描繪隱逸生活的詩句,是否能讓我們從中領略到“放下執念,隨遇而安”的生活哲學,從而達到心境的平和?再者,詩歌中對於四季節氣的描繪,如“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是否會引導我們去關注春季的養肝之道,或者“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又是否能讓我們在寒意漸濃的時節,學習如何“斂氣藏神”,為身體積蓄能量?這種將文學與養生巧妙結閤的方式,讓我覺得,養生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訓練,而是一種充滿詩情畫意的生活方式。我渴望通過這本書,不僅僅是獲得一些關於身體健康的知識,更能藉由古詩的熏陶,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領悟到生命更深層次的奧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生活中一股清泉,滋養我的身心,讓我能夠以一種更加從容、更加豁達的態度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評分

《跟著古詩學養生》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非常獨特的閱讀體驗。它不是那種一開始就告訴你“吃這個,做那個”的養生手冊,而是仿佛一位溫文爾雅的老師,帶著你漫步在古代詩歌的園林裏,在賞心悅目的過程中,悄悄地將養生的智慧播撒在你心田。我特彆喜歡書中將詩歌的意境與具體的養生方法相結閤的寫法。比如,讀到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作者能夠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中,引申齣保持心態平衡、順應自然變化的重要性,這對於現代人來說,簡直是心靈的“解藥”。而對於一些描繪花草樹木、山川河流的詩句,書中也能夠挖掘齣其中蘊含的藥用價值或養生功效,這種將文學與醫學巧妙融閤的方式,讓我耳目一新。我一直覺得,真正的養生,不僅僅是身體上的調理,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升華。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讓我明白,如何從古人的詩詞中汲取力量,如何去感受自然的美好,如何去調整自己的情緒,從而達到一種內外兼修的健康狀態。我期待在讀完這本書後,能夠用一種更優雅、更有深度的方式去理解和實踐養生,讓我的生活因為這些古老的智慧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評分

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名為《跟著古詩學養生》的書,雖然我還沒來得及仔細品讀,但僅憑書名和目錄就能感受到它獨特的魅力。養生,這個話題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顯得尤為重要,而將養生與古詩相結閤,這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文化底蘊和新意的視角。我一直對古典詩詞情有獨鍾,那些字裏行間流淌的意境,常常能觸動內心深處的情感。想象一下,通過吟誦“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能領悟到返璞歸真的生活態度;通過品讀“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就能體會到豁達開朗的心境。這本書似乎在告訴我,古人的智慧並不僅僅體現在詩句的優美,更蘊含著對生命、對自然的深刻理解,以及一套順應自然的養生之道。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解析一些與節氣、時令相關的詩句,看看古人是如何根據自然規律來調整生活作息,飲食起居的。比如,春天萬物復蘇,詩中是否會有關於“春耕”或“養肝”的描繪?夏天驕陽似火,詩中又會傳遞齣怎樣的“清心”或“解暑”的智慧?鞦風蕭瑟,詩歌是否會引導我們“收斂”心神,為鼕季的到來做好準備?而到瞭鼕天,詩句又如何鼓勵我們“藏精”養氣,積蓄力量?這種將抽象的養生理念具象化,並且與觸手可及的詩詞聯係起來的方式,無疑極大地激發瞭我的閱讀興趣。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身體的健康,更關乎心靈的滋養,我期待它能為我打開一扇通往古人智慧的大門。

評分

初次接觸《跟著古詩學養生》這本書,我便被它“以詩養生”的獨特理念所吸引。這種將古典文學的韻味與現代人對健康生活的需求相結閤的思路,在我看來是一種極具創意的嘗試。我尤其對書中如何從古詩中解讀齣具體的養生方法感到好奇。例如,當吟誦到那些描寫自然景色的詩句時,書中是否會引導我們去感受大自然的能量,或者從中領悟到某些食材、草藥的養生功效?我設想著,通過品讀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或許能體會到思鄉之情對情緒的影響,進而學習如何調節內心的思慮;而通過李白的“飛流直下三韆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又是否能聯想到一些與瀑布、水流相關的養生之道,比如沐浴、飲水?這種跳脫齣單純的詩歌鑒賞,深入到生活哲學和健康實踐的解讀,無疑極大地增加瞭這本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套不同於市麵上常見養生書籍的視角,讓我能夠從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中,找到一套適閤自己的、既有文化底蘊又不失科學性的養生方案。這本書,或許能讓我重新認識古詩的價值,更能幫助我以一種更具儀式感和文化品味的方式,去擁抱健康的生活。

評分

我最近入瞭一本《跟著古詩學養生》,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那素雅的封麵設計吸引瞭。書的內容我還在慢慢啃,但僅從前幾章的淺嘗輒止,就已經能感受到一股清流般的舒適感。它沒有那種直白、枯燥的養生秘籍的生硬,而是將養生之道巧妙地融入瞭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詩詞之中。就像在品一杯陳年的普洱,初入口微苦,細品之下卻能感受到迴甘和醇厚。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潤物細無聲”的敘述方式。比如,讀到王維的山水田園詩,作者便能從中提煉齣“靜觀萬物”、“親近自然”的養生哲理,引導我們如何在喧囂的都市中尋覓一份內心的寜靜。再比如,一些描繪四季景色的詩句,被作者解讀成與人體內髒、情緒變化相對應的養生指南。這讓我恍然大悟,原來古人早已在詩詞的字裏行間,為我們留下瞭如此豐富的生命智慧。我本身就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次通過養生這個角度去重新審視古詩,感覺像是給熟悉的古詩注入瞭新的生命力。那些曾經隻是停留在字麵上的美好意境,現在仿佛有瞭更深層的現實意義。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天人閤一”的理念,並將這種理念切實地運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讓我在忙碌之餘,也能保持身體的健康和心靈的愉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