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商业图书大奖获奖图书
*球知名企业管理者必选读物
◆苹果公司曾被谁逼到悬崖边?
◆阿里巴巴凭借什么称霸中国市场?
◆吉列公司的盈利模式为什么至今屹立不倒?
◆Facebook的实名制“社交网络”为什么能得到大众认可?
以*球性眼光综合分析“大企业”盛衰兴废的力作
详尽解读*世界数百年的商业模式
创业者、企业管理者、MBA课程学习者必备的圣典
★ 70种模式——
美国银行的VISA卡、Square的“移动支付”、Kickstarter的“众筹平台”、谷歌的“检索广告”、施乐的“计量收费”、梅西百货的“*渠道销售”、、Zulily的“会员制闪购网站”……
★ 200家公司——
美国银行、Twitter、吉列、佳能、本田、沃尔玛、IBM、优衣库、谷歌、Facebook、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梅西百货、雅虎、宝洁、苹果、高通、英特尔……
★ 140位改革先驱及商业领袖——
史蒂夫?乔布斯、马克?扎克伯格、海蒂?拉玛、马云、拉菲尔?阿米特、马化腾、大卫?凯利、马克?约翰逊、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琼?玛格丽塔、克里斯托夫?佐特……
从14世纪的美第奇家族、17世纪的三井越后屋,到21世纪的阿里巴巴……
让你一口气读完商业模式的变革史!
本书的书名蕴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关于商业术语及经营战略术语的历史;二是商业模式变革的历史。
商业术语发展至今可谓一路坎坷,甚至随着网络泡沫的崩溃,人们都认为“商业模式”这类术语也会像其他经营流行语一样*终因过时而惨遭淘汰。不过,“商业模式”竟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而关于商业模式变革的历史又远比商业术语的历史范围更大、内容更深。
迄今为止,商业模式似乎很好地解释了创新的实现和商业的持续竞争优势这两大课题,在我们拍手称赞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我们面临的*终挑战:那就是如何运用商业模式来成功解决这些问题。
本书共涉及70个商业模式、200家公司、140位改革先驱和商业领袖,读者可以从中细细品读,去挖掘商业模式作为改革创新源泉的真正意义所在。
三谷宏治
金泽工业大学虎之门研究生学院教授,早稻田大学商务学院客座教授。
1964年出生于大阪,毕业于东京大学物理系,后攻读英士国际商学院(INSEAD)MBA课程。先后就职于波士顿咨询公司和埃森哲公司。2003年至2006年期间任埃森哲战略团队的总负责人。目前,除成人教育外,还致力于面向在校学生以及老师家长的教育活动。
此外,他还担任了永平寺家乡大使、非营利组织“放学后儿童辅导协会”及3keys理事等多项社会职务。
著述有《传达力》《超能思考力》《图解思考方法》等。其中《经营战略*史》一书,2013年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经管类图书,2014年荣获日本商业图书大奖。
序 言
序 章 围绕“钱”的五种新型商业模式
“巨匠们的午后”序:美第奇家族的创始人乔凡尼和Square 的联合创始人多西
美第奇家族创建的国际“汇兑·结算”体系以及对梵蒂冈公款的巧妙运用
托马斯·库克和美国运通公司开发的旅行支票以及由此实现的个人国际结汇
由美国银行的VISA 卡构建起来的社会基础设施
网络、密码和eBay :PayPal 把陌生人连接在了一起
现场支付的新方式:扩大卖方,改变买方的Square 革命
第1 章 商业模式究竟为何物?
“巨匠们的午后”1 :“创新理论”的鼻祖熊彼特与“商业模式论”的盟主佐特
商业模式并非一成不变
商业模式的创造与革新从未间断,商业术语却鲜为人知(远古到1990)
为了解释网络经济,商业术语被乱用一气(1991—2001)
商业模式革新的时代 (2002— )
第2 章 近代商业模式的创生期(1673—1969)
“巨匠们的午后”2 :吴服店的再造者三井高利和硅谷的创立者特曼
借新型吴服店和公款汇兑店二者之力将三井越后屋推向繁荣
大型连锁商店的兴起:从A&P;、梅西百货到西尔斯公司
福特的“纵向一体化模式” 和 通用的“分散经营模式”
吉列的大发明:新型盈利模式之“刀片+ 刀架”模式
佩利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发明“广告模式”
“计量收费”模式让施乐成为服务型企业
硅谷之父—— 斯坦福大学的特曼教授
第3 章 近代商业模式的变革期(1970—1990)
“巨匠们的午后”3 :摇钱树的栽种人入交昭一郎和7-11 的再造者铃木敏文
佳能通过改变技术、顾客、流通、服务,向施乐发起挑战!
本田凭CVCC 发动机之功,丰田借“精益生产”“金字塔”之力赶超通用、福特
沃尔玛和7-11 物流至上的“区域集中模式”
IBM 的水平分工模式,为新兴公司的诞生撒下火种
任天堂借红白机打造的“平台模式”
“B2B 电子商务平台”的先驱—— AUCNET 公司开创的二手车视频交易平台
第4 章 20 世纪末,速度与IT 产业的创造期(1991—2001)
“巨匠们的午后”4 :创业天才戴尔和偏执狂人贝佐斯
按需生产与零库存:戴尔让世人看到了 “直销”魔力
由GAP、贝纳通开创,由WORLD、ZARA、优衣库发展的“SPA 模式”
从雅虎的门户网站到谷歌的检索广告
eBay 开创的“C2C 电子商务平台”
雨后春笋般的“B2B 电子商务平台”与无心插柳却成荫的“B2C电子商务平台”
贝佐斯的,用IT 力和物流力撑起了“一站式理念”和“长尾理论”
第5 章 “巨无霸”的战争与“小个子”的崛起(2002—2014)
“巨匠们的午后”5 :“商业学者”安德森和“龙马铁粉”孙正义
安德森对“免费+ 收费”模式的推广与实践
马云的阿里巴巴集团凭借免费模式称霸中国市场
YOU 的时代、实名制“社交网络”、Facebook 和天使投资人
专栏 中国版三国演义: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
智能手机、社交游戏将任天堂逼到了悬崖边。索尼能否凭借PS4东山再起?
梅西百货用“全渠道销售”化解“展厅现象”危机
专栏 日本版三国演义:、乐天和雅虎日本
亨利·伽斯柏倡导的“开放式创新”让所有的产业都成为服务
乔布斯钟爱的“二次发明”:用“纵向一体化”和“ 刀片 + 刀架”模式一统天下
“专利技术服务商”高通和“纵向一体制造商”英特尔将苹果逼到了悬崖边
专栏 科斯定理与乔伊法则
kl(r)a?d 和makers 预示的未来,“超分散网络模式”让“小个子”各尽其才
专栏 商业模式革新图谱
第6 章 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巨匠们的午后”6 :重视“幽默感”,坚持“员工”的凯莱赫和帮助科技人才少做无用功的莱斯
领导力:让IBM 大象起舞的郭士纳,让宝洁由衰转盛的雷富礼
企业文化:“重视幽默”“采用新人”因何能让西南航空公司保持长期盈利?
实践方法:戈文达拉扬的“遗忘借用学习法”和莱斯的“精益创业”
人才培养:克里斯坦森的“DNA”和美国西海岸的“d.school”和“Y Combinator”
向未来发起挑战:捧贤一主张的“照亮一隅”,贝佐斯主张的“顾客重于对手”,佩奇主张的“创造高于竞争”
补 章 日本向世界发起的挑战
半封闭+人力:看Linkers的“匹配创新模式”
“半职业众包”:看半职业人士打响的团体战
MUJI的组合拳—— “顾客时间型全渠道销售”
因产品失去的,靠配件赢回来?!
“巨匠们的午后”(番外篇):我和克里斯坦森
结束语
阅读这两本书,最大的收获在于它们打破了我固有的思维定势,让我看到了商业世界更广阔的可能性。在《商业模式全史》中,我被那些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所震撼,例如从一次性销售到订阅制的转变,从产品为中心到用户为中心的迁移。这些看似简单的模式变化,却引发了整个行业的洗牌。作者用详实的案例,展示了这些模式的起源、发展和最终的成功或失败原因。而《经营战略全史》则让我明白了,战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调整、不断适应的过程。我特别欣赏作者对“竞争”和“合作”关系的深入探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企业是如何平衡这两者的关系,从而实现自身发展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待企业竞争,不再局限于“零和博弈”,而是看到了更多“共赢”的可能性。
评分我一直觉得经营战略这东西,听起来高深莫测,但实际操作起来又常常显得模糊不清。直到读了《经营战略全史》,我才发现,很多战略大师的思想,其实都有着清晰的脉络和演进过程。从早期的“波特五力模型”,到“蓝海战略”,再到“精益创业”,三谷宏治用非常生动的案例,把这些战略理论掰开了揉碎了讲。他没有直接灌输理论,而是通过对不同时代企业战略选择的剖析,让我们看到为什么某个战略在当时有效,又为什么在新的商业环境下失效。我特别喜欢他讲的关于“价值链”和“核心竞争力”的部分,结合着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让我对如何识别并构建企业的核心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学习理论,更像是在和一群顶尖的商业思考者进行对话,他们分享的经验和教训,都凝聚着无数企业的兴衰成败,对我日后的工作指导意义非凡。
评分终于把《商业模式全史》和《经营战略全史》这两本书读完了,感觉脑子里像装了一个庞大的企业发展博物馆,各种商业模式的演变、战略的迭代,看得我眼花缭乱,却又茅塞顿开。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那种宏大的视角,作者三谷宏治不只是在讲某个时代某个公司的案例,而是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商业变迁串联起来,从最早的“行会”模式,到工业革命后的流水线,再到信息时代的平台模式,甚至展望了未来的订阅制和生态系统。这种“全史”的写法,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为什么今天的商业模式会是这个样子,它们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步步演化、淘汰、融合的。读完后,我再看身边的一些公司,感觉就像看到了它们的前世今生,很多曾经不理解的决策,现在都能找到历史的根源。特别是那些关于“护城河”和“竞争优势”的论述,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商业环境,讲得特别透彻,让我对企业如何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这两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教科书,不如说是一次深入的企业历史之旅,一次精彩的企业思想盛宴。我从《商业模式全史》中,看到了商业模式如同生物进化般,在市场竞争中不断筛选、变异、适应。作者用非常直观的方式,展现了从最初的马车、商店,到后来的铁路、石油,再到如今的互联网平台,商业模式是如何一步步革新,并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很多看似创新的商业模式,其根源都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影子,这让我对“创新”有了更深的理解。而《经营战略全史》则为我揭示了企业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是如何通过战略选择来求生存、谋发展的。书中对“定位”、“差异化”以及“颠覆式创新”的论述,结合着历史上的经典案例,让我对这些战略概念有了更具象的感知,也让我意识到,制定有效的经营战略,需要对宏观环境有敏锐的洞察力,对企业自身有深刻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企业管理的“武林秘籍”中,找到了一本真正能打通任督二脉的“内功心法”。《商业模式全史》和《经营战略全史》这两本书,并没有提供那种立竿见影的“速成方法”,而是通过对商业模式和经营战略背后深层逻辑的梳理,帮助我建立起一套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不同商业模式时,那种对“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捕获”的精辟拆解。举个例子,书中对于共享经济模式的演变分析,从最初的资源闲置到平台撮合,再到如今的生态构建,每一步都逻辑清晰,让人拍案叫绝。同样,《经营战略全史》中的内容,也不是简单地罗列战略工具,而是深入到企业战略背后的思维方式和决策逻辑。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知道“用”工具的人,而是开始理解“为什么”要用,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境灵活运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