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产品 国民级产品打造者、360集团创始人兼CEO周鸿祎倾囊相授从0到1打造爆品的实战指南

极致产品 国民级产品打造者、360集团创始人兼CEO周鸿祎倾囊相授从0到1打造爆品的实战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鸿祎 著
图书标签:
  • 产品打造
  • 爆品
  • 周鸿祎
  • 互联网
  • 商业
  • 创业
  • 实战
  • 方法论
  • 管理
  • 科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大正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
ISBN:9787508682884
商品编码:19670267476
包装:精装
开本:大32开
用纸:纯质纸
字数:22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 360集团创始人兼CEO周鸿祎首部系统阐述其20年产品理念的图书。

2. 企业家级产品经理,倾囊相授,每一位互联网从业者不可错过的爆品打造指南。

3. 系统阐述、细节研讨、案例翔实,好读、好用。


内容简介

周鸿祎作为知名的产品经理之一,一手打造了众多国民级的产品。他关于打造爆款的理念,比如刚需、高频、“小白”思维等,已成为网络热词而被广泛接受。

本书是周鸿祎首次系统总结其20年产品经理的心得,不仅将以往的理念进行总结、归纳,而且在与包括各方面创业者、产品经理的碰撞后,将其观念进一步升华,成为迄今为止首部将其产品理念倾囊相授的作品。


作者简介

周鸿祎


中国知名产品经理,国民级安全产品缔造者,创业黑马学院导师。

360集团创始人兼CEO,以超预期的用户体验重新定义了互联网安全。公司旗下360安全卫士、360杀毒、360安全浏览器等系列产品深受用户好评。


精彩书评

朱啸虎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

做产品,*忌讳的就是闭门造车,要从用户反馈中寻找灵感。产品应该追求极zhi而非完美,我很赞同周鸿祎的这一观点,产品*怕的不是有缺点,而是缺乏亮点。所谓“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做产品就是要找到用户的一个真正痛点,然后将其做到极zhi。


徐小平 /真格基金创始人/

做天使投资是一件极具风险的事情,但“无限风光在险峰”,*大的风险往往蕴含着*大的机会。无论做企业还是做投资,只有敢于冒险、不怕失败的人,才能成事。周鸿祎就是这样的人。他为创业者们树立了一个勇敢者的楷模。


李 丰 /峰瑞资本创始人/

任何时代中,产品都是企业*核心的竞争力。特别是在这个用户选择权得到充分解放的互联网社会,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只有依靠更好的产品、更高的效率以及更好的技术。简单来说,产品经理们确实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只能竭尽所能地将产品打磨到极zhi。对此,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涂鸿川 /沸点资本创始人/

当年我投资不满一岁的360时,身边几乎所有人都告诫我周鸿祎是个不安分的搅局者,不相信他可以成功。但老周的思维非常有前瞻性,不跟风,而且执行力超强。他对产品的极zhi要求并不是单纯为了赚点钱,而是为了不断给用户更多的惊喜。这也是老周成功地把360建设成中国*大的互联网安全公司的源头。


俞敏洪 /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

我们常说要有工匠精神,事实上,所谓工匠精神,就是要摆脱浮躁,对准一个目标勇往直前并且不断创新,*终将其做到极zhi的一种精神。当前的中国企业需要这种精神,只有这样,中国的品牌和产品结构才能得到全面升级,中国制造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江南春 /分众传媒创始人/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消费市场也迎来了全面升级。在互联网已经进入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谁能够为用户解决问题、创造价值,谁就更容易赢得市场的接纳。因此,产品经理一定要以用户体验为第1原则,任何不顾用户体验的产品,都不能被称为好产品。


吴晓波 /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出版创始人/

对于企业而言,挖掘颠覆性的商机,事实上就是一个用户研究的过程。所有的产品都应该围绕用户需求,要能够戳中用户痛点。能够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并将其做到*好,为用户提供超乎想象的产品体验,就是所谓的极zhi产品。


姚劲波 /58同城首席执行官/

  看过这本书之后,对于书中谈到的一些观点很有感触。我认为选择一个细分领域,然后深挖再深挖,将其做到极zhi、做到第1,才是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正确的做法。任何时候,满足用户需求都是第1位的,将用户需求做到极zhi都是企业*终所追求的,这一点,和本书中的一些看法不谋而合。


目录

推荐序 产品打造第1教材 / VII

序 言 我的产品经理之路 / XI


第1 章 极zhi产品的三个关键词 / 001


如果你打算在产品经理这条路上走下去,打算研发出一款脍炙人口的产品,务必关注三个关键性要素:刚需、痛点和高频。换言之,你的产品需要符合人性*根本的需求,能抓住用户痛点,并拥有较高频次的使用场景。


刚需:不符合人性的需求都是伪需求 / 003

痛点:在用户的强需求上全力突破 / 012

高频:衡量产品的重要标准 / 019


第2 章 “小白”思考法 / 027


我们平时所说的“小白”,就是我们的主力用户,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360 公司内部有一个口号叫“像白痴一样去思考,像专家一样去行动”,万不可反过来,变成“像专家一样去思考,像白痴一样去行动”。


打破知识的诅咒 / 029

取舍源自用户 / 035

打造“同理心” / 045

通过用户反馈深度分析问题 / 053


第3 章 没有用户体验,就没有商业价值 / 061


我一直坚持用户至上的理念,产品经理一定要以用户体验为第1原则。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真正放到用户的角度上,先做用户再做客户。如果一个产品不考虑用户体验,*终一定会失去用户。


只有超预期才叫用户体验 / 063

用户体验不能假设 / 070

抱怨是产品研发的灵感来源 / 078

损害用户体验的利益不可取 / 086


第4 章 我的智能硬件产品观 / 091


和软件相比,硬件的探索之路显然更加坎坷,智能硬件更是难上加难。智能硬件虽然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有诸多结合,但市场上的很多智能硬件产品都过于强调互联网化服务,而背离了智能硬件的本质。关于智能硬件产品,我颇有些心得想要与你分享。


80% 的智能硬件都是虚假的 / 093

智能硬件+ 云端的人工智能 / 100

智能硬件交互任重道远 / 103

智能硬件不可免费 / 108

不要跟“定位理论”作对 / 115


第5 章 产品经理成长之路 / 123


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是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必须关注的两大关键点,然而这只是第1步。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产品经理确实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你能做的,只有竭尽所能、精益求精。


忘掉完美,拥抱极zhi / 125

脸皮要厚,不要怕挨骂 / 131

对老板负责还是对自己负责 / 139

忘我,打破“成功的幻觉” / 143

保持好奇,“折腾”不止 / 151

持之以恒,不要害怕重复 / 157


第6 章 优秀的创业者,大多是优秀的产品经理 / 163


如果你是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就有机会在一个创业公司成为一名灵魂人物,同时具备创业的可能性。如果你能够做出一款几千万人都喜欢的产品,进而影响几千万人的生活和工作,这比挣几千万元的价值还要大。


创业需要仰望星空,更需要脚踏实地 / 165

聚焦,像针尖一样刺破现有格局 / 169

创新是企业的责任 / 174

任何商业模式,都源自用户需求 / 185

用*简单的方法创新 / 193

忘掉估值,回归创业的本质 / 202


第7 章 创业者的“道” / 207


只有战术没有战略,往往成不了大气候。项羽赢了刘邦无数场,战术上的优势无可比拟,却在战略上一败涂地,*后输了一场便只能霸王别姬、乌江自刎,此为明证,亦是警钟。


创业者的本质是无畏 / 209

不装、不端,有点“二” / 215

人是决定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 222

对失败宽容以待 / 230

调整心态,重新站立 / 235


附录 极zhi产品实验室 / 239


在极zhi产品实验室里,周鸿祎亲自教导学员如何打磨、完善产品,并对学员的产品进行诊断,给出改进建议。同时,周鸿祎还与学员就创业的实战问题进行过多次深入交流。他精辟的点评和独到的观点令大家受益匪浅,也对创业者颇有借鉴意义。


老周问答 / 241

课后感悟 / 258

学员名录 / 274



精彩书摘

曾有员工找我反映:“周总,你太吹毛求疵了,我们产品的第一个版本就已经比市面上的其他竞品好很多了,为什么还要一版一版地改进?”我认为这个观点存在很大的问题。产品经理一定要在自己内心定下一个超过用户预期的标准,而不是比竞品好就满足了。

用户体验,顾名思义是用户的体验,因此,标准的确立应该是根据用户的感受,而不是根据竞品。可能竞品只是三流水平,你做到二流,一看比竞品好了,就觉得行了,实际上还远没有达到极致。

真正能够成为爆款的产品,背后一定有一个追求极致的产品经理。


在iOS之前,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已经有很多了,但为什么直到现在,用户体验最好的操作系统依然是iOS?用比较粗放的方式看,都是手机操作系统,都提供了应用,功能相差得其实也没有那么多。但如果拿放大镜看,会发现很多细节上的差异。

乔布斯就是一个追求极致的产品经理。有这么一个故事,说在早期的iOS系统中,谷歌公司上传了谷歌地图App。乔布斯在将谷歌地图App的图标放大若干倍后,发现第三行某个像素的颜色不对,他认为这严重影响了iOS系统的整体美观,是对苹果产品的一种不负责任。于是,乔布斯给谷歌高管打电话,要求谷歌公司立刻修正该像素的颜色,否则便要将谷歌地图的图标从iOS系统中删除。


今天的很多消费者并不理智,他们更多地在意感性的层面。他们选择或抛弃一个产品,往往不是基于对产品本质的了解,更不是基于技术的优劣,而是基于产品点滴细节中的用户体验。在这种认知下,产品拼的不是功能和技术,而是细节体验,这也是苹果能够颠覆手机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我看来,苹果公司的所有战略无外乎用户战略和产品战略,不断发现并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极致的产品体验。乔布斯的关注点永远是某个图标是否精美、手机用起来是否顺畅。比如,他专门为苹果手机设计了一个图形处理器,以保证苹果手机界面屏幕滚动时会让用户感觉更加顺滑。

与同时期的竞品相比,你的产品在功能和技术方面不会相差太多,而用户感知的往往是产品的细节,这时就需要你用产品经理的敏感去感受这种细节的差异。2016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并由此成为舆论的热门话题。所谓“工匠精神”,实际上就是一种精雕细琢、不断完善的产品精神——做任何产品,都要坚持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注重每一个细节,为用户提供远超预期的体验。这是每一个产品经理必备的品质。


前言/序言

我的产品经理之路


2016年,创业黑马的牛文文让我和他们的学员多交流交流,我觉得和创业者交流是非常好的事情,年轻创业者有活力、有想法,他们能不能从我身上学到什么我不太确定,但是我确实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之后,创业黑马就为我办了一个创业实验室,邀请了15位创业者,我们一起做了几次交流。本书的很多内容,是我和创业实验室的成果,也有一些是我分享的内容。

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叫《极致产品》,但并不是具体教你怎么使用产品经理工具的,所以也很适合创业者看。而且我觉得,优秀的创业者,大多数都是优秀的产品经理。

虽然我说自己是产品经理,但是我并没有刻意把自己训练成为一个产品经理。以前我有个不是很恰当的观点,觉得人人都可以成为产品经理,因为每个人都是有需求、有欲望的。当你发现一个需求之后,去实现它,这是产品经理要做的事情。

我是放养长大的,我们生于70年代的这代人,小时候物质生活比较匮乏,没有手机、电脑,玩的玩具很多都是自己做出来的。比如我们院子里的小伙伴,就自己做过露天电影院。

露天电影院是如何被小孩复制出来的呢?其实就是用毛笔和墨水在玻璃片上涂抹上各种图案,然后再用手电筒进行照射,把光投射到大屏幕上。现在看,这其实就是一个简易的幻灯片。小伙伴们用这些幻灯片编成故事,有人拿着手电筒,有人负责换玻璃,有人负责在旁边照看着,有人在旁边讲故事。

我小时候也利用木头线轴、橡皮筋等物品做过自动小汽车,还用钢丝做弹弓枪。相信很多人的童年都有这样的经历,所以每个人都有成为产品经理的潜质。但是,为什么我觉得“人人都可以是产品经理”的观点又有局限性呢?

通常情况下,我们自己的需求是很容易被发现的,但优秀的产品经理应该能够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我们发现的需求,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这一点我在书里写得比较详细了,刚需、痛点以及高频,是做出好产品的关键词。

发现产品的这些特性是产品经理的优秀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日积月累形成的。产品经理往往容易自以为是,觉得自己的东西就是完美的,自己想的就是对的。但是,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不仅要站在产品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也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

除了功能需求,很多时候,还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比如用户体验、用户的使用方式和方法。我在大学期间有过创业经历,第一次创业我做了一款硬件产品,用来清除计算机病毒的电脑外接卡设备,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Master防病毒卡”。当时这个产品需求是有的,虽然中间遭遇各种曲折,但最终我们还是把这个产品做出来了,并且在一个国家级的比赛中获了奖。一切看起来都十分美好,似乎已经能够看到产品推向

市场后获得巨大成功的场景。当时我们从学校周边的企业开始销售“Master防病毒卡”,

仅仅卖出去几十份之后,我们就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我们发现防病毒卡在用户电脑上的表现与我们测试时的表现几乎可以说是有着天壤之别。用户买回去插在他们的电脑上之后,不仅有软件冲突,还会出现一些硬件问题,甚至导致一些用户的电脑无法开机。

这对当时一心想做个“产品疯子”的我可以说是天大的打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们最初的测试是在学校的机房,机器配置几乎没区别,然而我们没有考虑到用户使用的设备配置千差万别,用户的使用场景远比我们实验室里的复杂得多,因此一定要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现在做产品,虽然不太容易出现我当时的那种彻底崩塌的情况,但依然有很多不考虑用户使用习惯的问题。很多产品经理相当固执,只相信自己的直觉,这是产品经理的大敌。反病毒卡失败之后,我原本是有机会转向做软件反病毒的,但由于自己的固执,最终错过了。

紧接着,我又犯了产品经理或者说创业者容易犯的另一个错误:不够专注。我选择了切入另一个行业,做了一款平面广告创意系统。实际上,这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原创产品,而是一个把国外软件汉化后与硬件捆绑在一起的综合性产品。

可以说,当时这个平面广告创意系统与市场上其他竞品相比,基本上没有什么创新。因此,这个项目不仅很快被其他人抄走形成竞争,在后来面对强大竞争对手的挤压时,几乎也没有反手之力。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我的成长就是不断地踩坑、爬出来又跌进去的过程。回首做过的产品,最让我骄傲的,可能就是童年用钢丝做的可以发射纸团的手枪了。因为当时的那个小孩,做产品的心是纯粹的,希望为自己做一个各方面都非常极致的玩具。

重要的是,当时作为“产品经理”的我,不仅明白自己的需求,还拥有强大的“同理心”,发现了用户(也就是我)的真需求,并且能够保持好奇,不断折腾。


《人人皆可成“爆品”:周鸿祎十年磨一剑的增长密码》 作者: (您可在此处填写作者名字,如果书中没有明确列出,可以考虑用“一本为你揭秘打造国民级产品的实战宝典”等方式代替,以符合您“不包含此书内容”的要求) 内容简介: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每一个产品都渴望成为万众瞩目的“爆品”,被亿万用户奉为圭臬。然而,“爆品”的诞生并非偶然,它背后蕴藏着一套深刻的洞察、精巧的设计与极致的执行。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成功案例,而是深入剖析“爆品”的底层逻辑,提炼出一套可以复制、可执行的打造方法论,旨在帮助每一位有志于产品创新与创业的个体,从零开始,一步步迈向打造属于自己的“国民级产品”的坦途。 我们拒绝空泛的理论,回避不着边际的宏大叙事。本书的精髓在于其“实战性”。它将带领读者穿越产品诞生的全周期,从最初的“灵光乍闪”到最终的“用户狂欢”,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在这里,你不会看到那些遥不可及的“伟人秘籍”,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基于海量用户反馈、市场验证和商业现实的“硬核”打法。 第一章:洞察的艺术——看见用户心中未被满足的渴望 产品的成功,始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本书将引导你跳出“我想做什么”的思维桎梏,真正走进用户的世界。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敏锐的市场观察,识别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痛点与痒点。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问卷调查或用户访谈,更是一种“同理心”的训练,让你学会从用户的视角去审视世界,去感知他们未被表达的情绪、未被满足的期待。我们将分享一系列“非显性需求”的挖掘技巧,例如通过观察用户的行为模式、分析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甚至从他们抱怨的琐事中,都能提炼出构建爆品的关键基因。你将学会如何区分“表面需求”与“根本需求”,如何找到那个能够引发用户强烈共鸣的“未满足点”,为产品的诞生奠定坚实的用户基础。 第二章:从想法到原型——快速验证的低成本试错 每一个伟大的产品,都始于一个看似渺小的想法。然而,绝大多数想法在落地过程中都会遭遇“滑铁卢”。本书将为你揭示“MVP”(最小可行性产品)的真正含义,以及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将你的想法转化为能够被真实用户检验的原型。我们将深入探讨“精益创业”的核心理念,帮助你避免“闭门造车”式的开发,而是通过快速迭代,不断地收集用户反馈,及时调整产品方向。你将学会如何定义产品的核心功能,如何设计用户体验的原型,以及如何利用各种工具进行低成本的A/B测试。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强调“失败”的价值——每一次无效的尝试,都是离成功更近一步的宝贵经验。本书将引导你建立一种“拥抱变化、拥抱反馈”的研发文化,让你的产品在市场中“游”而不是“冲”,从而以更灵活的姿态应对未知。 第三章:增长的引擎——用户获取与留存的智慧 一个出色的产品,最终需要能够吸引并留住足够多的用户,才能形成“爆品”效应。本书将聚焦于“用户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我们不会提供那些一夜暴富的“捷径”,而是分享一套可持续的增长模型。你将深入了解“裂变式传播”的原理,如何设计能够让用户主动分享、乐于推荐的产品机制。我们将探讨“病毒式营销”的策略,如何让你的产品在用户群体中自然而然地传播开来,形成滚雪球效应。同时,本书也将强调“用户留存”的重要性。获取用户固然重要,但留住用户才是长久之计。你将学习如何通过精细化的运营,不断提升用户的使用频率和粘性,构建强大的用户忠诚度。从“用户画像”的深度刻画,到“用户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我们将为你提供一套完整的用户运营工具箱,让你能够建立起一套能够不断自我强化的增长飞轮。 第四章:情感的链接——打造用户的情感认同 “爆品”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不仅仅是因为它解决了用户的问题,更是因为它能够与用户建立起深层的情感链接。本书将带你超越功能至上的思维,探索“情感化设计”的奥秘。你将学会如何通过产品的细节,传递品牌的情感价值,如何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怀、被尊重。我们将探讨“叙事的力量”,如何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来包装你的产品,让用户在消费产品的同时,也在消费一种情感体验。从“品牌故事”的构建,到“用户社区”的运营,本书将帮助你打造一个不仅仅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平台,更是一个能够让用户产生归属感、认同感的情感社区。这种情感的链接,是真正将产品转化为“国民级”产品的关键。 第五章:复盘与进化——持续迭代的生命力 “爆品”并非一蹴而就,更非一成不变。真正的“爆品”拥有持续进化的生命力。本书的最后一章,将聚焦于“复盘与优化”的重要性。你将学习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数据分析体系,从用户行为数据中提炼出产品优化的方向。我们将探讨“AARRR模型”的深度应用,帮助你全面评估产品的各项指标,发现瓶颈所在。更重要的是,本书将强调“用户反馈闭环”的构建。如何高效地收集、处理、响应用户反馈,并将其转化为产品迭代的动力,是保持产品竞争力的核心。你将学会如何将用户反馈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让你的产品不断“破圈”,持续赢得用户的青睐。 本书适合谁? 创业者: 想要从零开始,打造一款能够赢得市场的爆款产品。 产品经理: 希望提升自己的产品思维,掌握打造爆品的核心能力。 市场营销人员: 寻求更有效的用户获取与传播策略,理解爆品的营销逻辑。 对产品创新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爆品”背后的逻辑,学习如何将想法转化为实际价值。 本书承诺: 绝无空谈,全是实操: 所有方法论都基于真实的商业案例与市场验证。 循序渐进,体系化输出: 从宏观理念到微观技巧,构建完整的打造爆品思维框架。 工具箱式内容: 提供可直接应用的思维模型、方法论和实操工具。 激发潜能,赋能创新: 帮助你发掘自身潜能,成为引领潮流的“爆品”缔造者。 立即翻开本书,开启你的“爆品”打造之旅,让你的产品,成为下一个被亿万用户追捧的焦点!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极致产品:国民级产品打造者》简直是我最近的“掌上明珠”,迫不及待想分享一下我的阅读感受。拿到书的时候,就冲着周鸿祎这个名字,我心里就已经打了个高分。毕竟,360的崛起,以及那么多深入人心的产品,不是一句“运气好”就能解释的。这本书就像一张藏宝图,把我从一个对产品懵懵懂懂的小白,一点点引向了“爆品”的真相。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用户思维”的强调,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贯穿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核心。周总在书中反复提及,要像用户一样思考,甚至比用户想得更深一层。比如,他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观察用户行为,洞察潜在需求,然后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功能。我记得书中有个案例,讲的是一款安全软件如何从最初的技术驱动,一步步转向以用户便利性为导向,最终实现了用户量的大爆发。这种从“我有什么”到“用户需要什么”的转变,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千头万绪。书中给了非常具体的路径和方法论,让我不再感到无从下手。而且,周总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读起来就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聊天,充满了智慧和启发。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打造一款“国民级”产品,绝非偶然,而是背后有一套严谨的体系和深刻的洞察。

评分

读完《极致产品》,我的脑海里就像被点亮了一盏灯,对“打造爆品”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知。这本书让我明白,与其说是“打造”,不如说是“雕琢”。周鸿祎先生用他丰富的实战经验,将一个复杂的过程,分解成了一个个可操作的步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产品迭代”的部分。以前我总觉得,产品上线了就万事大吉,顶多就是修修bug。但书中明确指出,上线只是一个开始,真正考验产品功力的,是上线后的持续优化和快速迭代。周总在书中分享了360在产品迭代中的一些“血泪史”,让我看到了其中的艰辛,也看到了坚持的价值。他讲到如何通过数据分析,精准定位产品问题,如何快速响应用户反馈,将每一次的用户意见都视为宝贵的改进机会。这让我意识到,一款成功的爆品,必然是经过了无数次“微调”和“升级”,就像一个不断打磨的艺术品,越磨越精致。书中还提到了“产品嗅觉”,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能力,但周总却用生动的例子,将其具体化。他讲到如何从细微的现象中捕捉市场趋势,如何预判用户的下一需求,这些都让我觉得,原来“天赋”也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培养。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老到的引路人,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我不再迷茫。

评分

《极致产品》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远不止于产品本身,它更像是一堂关于“商业智慧”的启蒙课。周鸿祎先生在书中,不仅仅是在讲如何做产品,更是在讲如何“做生意”。他将产品的每一个环节,都与商业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特别喜欢他关于“商业模式”的探讨。很多时候,我们过于关注产品的形态,而忽略了它能否为企业带来持续的价值。周总在书中,用360自身的案例,阐释了如何在产品初期就规划好商业模式,如何让产品本身成为商业价值的载体。这让我意识到,一款优秀的产品,不仅仅是满足用户的需求,更要能够创造商业上的成功。书中关于“用户增长”的策略,也让我大开眼界。它不是简单的推广和营销,而是从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到社群运营等多个维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增长闭环。我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详细讲述了如何通过“病毒式传播”来获取用户,这种方法论非常具有实操性,让我看到了低成本高效增长的可能。这本书让我明白,一款国民级产品,一定是具备了强大的商业基因,能够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实现自我造血和持续增长。

评分

《极致产品》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产品力”这个概念的深刻理解。周鸿祎先生在这本书里,将“产品力”这个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为一系列可衡量的指标和可执行的方法。我之前总觉得,产品做得好不好,就是看用户喜不喜欢,但这本书记载的内容,让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驱动因素。他强调了“技术是基础,但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要将技术转化为用户能够感知和享受的价值。书中关于“用户场景”的分析,让我耳目一新。他不仅仅是描述用户会做什么,而是深入挖掘用户在特定场景下,有哪些痛点和未被满足的需求,然后如何通过产品来精准地解决这些问题。我记得他举例了一个关于“流量劫持”的案例,周总将这种看似技术性的问题,转化为一个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安全隐患”,然后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将这种隐患降到最低,最终赢得了用户的信任。这种“化繁为简,直击痛点”的产品思维,是我之前从未深入思考过的。此外,书中关于“竞争对手分析”的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知己知彼,而是要站在对手的角度,思考如何通过差异化和创新,构建自身的护城河。这本书让我明白,打造一款爆品,不仅仅是靠运气,更是靠对用户需求深刻的洞察,以及将这些洞察转化为强大产品力的能力。

评分

作为一名初创团队的成员,我一直都在寻找能够指导我们产品走向成功的“秘籍”。《极致产品》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周鸿祎先生在书中,分享了大量360早期创业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但都充满了宝贵的经验。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试错成本”的讲解所打动。很多初创团队,因为资源有限,对试错都小心翼翼,生怕走错一步就万劫不复。但周总却强调,在产品早期,大胆试错,快速验证,才是降低最终失败风险的关键。他分享了360是如何通过“小步快跑”,不断测试市场反应,然后根据反馈及时调整产品方向。这种“容错率”的设计,让我在面对未知和挑战时,不再那么焦虑。书中还提到了“产品格局”的概念,这让我意识到,做产品不能只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要有一个更宏大的愿景。周总在书中,将360的每一次产品决策,都置于一个更长远的战略视角下进行考量,这让我学会了从更高的维度去思考问题。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底气”,让我相信,即使资源有限,只要方法得当,我们也能打造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