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14
人參(PanaxginsengC.A.Mey)為五加科(Arali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稱黃參、地精、神草,被視為百草之王。主要産區為吉林省撫鬆、通化、靖宇、長白、集安、敦化、安圖、琿春、汪清等縣市,占中國境內的長白山脈的45,是長白山係的主體。目前,河北、山西、雲南、四川等省,凡引種較易成功的,多為闊葉或針闊葉混交林的山區和半山區,土壤為有機質豐富的腐殖土,年降雨量為600~1000mm。現主要為栽培的園參,以人參的乾燥根和根莖入藥,其對日光、水分、土壤、溫度等條件要求比較嚴格,本書結閤國內外人參産業的發展情況,對人參種植過程中典型注意事項、常見病蟲草,尤其對農田栽參、林間栽參、老參地再利用進行重點解釋。
何忠梅,女,1978年3月齣生,漢族,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共黨員,中藥生藥學科骨乾教師,主要從事藥物活性成分藥代動力學及作用機理研究工作。目前任吉林農業大學中藥材學院中藥學專業實驗室主任,中國藥理學會會員,吉林省藥理學會會員,吉林省保健食品專業委員會委員,吉林省新藥評審專傢,吉林省科技特派員。
第一章人參的植物學形態及生境
第一節人參的生物學特性
第二節人參資源分布和生態環境
第三節人參的商品規格和質量標準
第二章人參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
第一節人參的化學成分
第二節人參的藥理作用
第三章人參的栽培技術
第一節人參栽培的環境條件
第二節人參種子處理和播栽技術
第三節人參的田間管理
第四節農田栽參
第五節林間栽參
第六節老參地再利用
第四章人參病蟲害的防治
第一節人參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第二節人參主要害蟲及防治措施
第三節人參地主要鼠害及其防治措施
第五章人參的采收與加工
第一節人參的采收
第二節人參加工工藝
第三節人參貯藏保鮮技術
參考文獻
第一章
人參的植物學形態及生境
人參(Panaxginseng C A Mey)為五加科(Arali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稱黃參、地精、神草,被視為百草之王。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謂:“人參,味甘微寒,主補五髒,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一名人銜,一名鬼蓋。生山榖。”曆代本草均有記載,現主要為栽培的園參,以人參的乾燥根和根莖入藥,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安神益智功效。用於治療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氣血虧虛,久病虛嬴,驚悸失眠,陽痿宮冷等癥狀。
第一節人參的生物學特性
人參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60cm。根莖短,直立,每年增生一節,稱為“蘆頭”,有時其上生少數不定根,稱為“苧”。主根粗壯,肉質,紡錘形或圓柱形,下部有分枝,外皮淡黃色。莖直立,單生,圓柱形,不分枝有縱紋,無毛,基部有宿存鱗片。掌狀復葉輪生莖頂,通常一年生植株莖頂隻有一葉,葉具三小葉,俗名“三花”。
二年生莖仍隻一葉,但具5小葉,叫“巴掌”。
三年生者具有兩個對生的5小葉的復葉,叫“二甲子”。
四年生者增至3個輪生復葉,叫“燈颱子”。
五年生者增至4個輪生復葉,叫“四批葉”。
六年生者莖頂有5個輪生復葉,叫“五批葉”;最多可達6片復葉。總葉柄長3~8cm,掌狀復葉3~5片,中間3片近等大,有小葉柄;小葉片橢圓形或微呈倒卵形,長4~15cm,寬2~6��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鋸齒,上麵脈上散生少數剛毛,下麵無毛,最下1對小葉甚小,無小葉柄。傘形花序單一頂生於葉叢中,總花梗較葉柄長,長10~30cm,每花序有4~40朵花,小花梗細,長0��5~1cm;苞片小,條狀披針形;萼鍾形,與子房愈閤,裂片5,綠色;花瓣5,卵形,全緣,淡黃綠色;雄蕊5,花絲短;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2,上部分離,下部閤生。核果漿果狀,扁球形,直徑5~9cm,成熟時鮮紅色,內有2粒半圓形乳白色種子。花期6—7月,果期7—9月。
人參喜冷涼濕潤氣候,耐寒性強,可耐-40℃低溫,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一般生長在氣候條件為年積溫2 000~3 000℃,無霜期125~150d,積雪20~44cm,年降水500~1 000mm的地方。多生長在北緯40°~45°,東經117��5°~134°,分布於遼寜東部、吉林東半部和黑龍江東部,河北、山西、山東有引種。蘇聯、朝鮮和日本也多栽培。
一、人參根
人參根由芽孢、根莖(蘆頭)、主根、側根、支根、不定根(艼)以及根毛組成。
人參根的形狀因生長習性或因栽培品種的不同而略有差異,人參根莖上有圓盤狀的老莖殘痕,稱“蘆碗”,一般用於鑒彆參齡。栽培人參中每個蘆碗代錶一年,但野生人參中每個蘆碗代錶數年。
根莖一側的芽孢,在7月開始形成,逐漸生長發育,到10月解剖芽孢,可見翌年植株的全部器官,如莖、葉、花梗、花蕾。當芽孢受損後,有時地下部分並不死亡,並能在土壤中休眠一至數年,待內外條件適閤時又能重新生長,同時其個體發育特徵也會齣現逆轉,如五批葉植株在休眠後,其地上部分會長齣三批葉或二批葉。
栽培人參常無不定根或不明顯;主根呈圓棒狀紡錘形,組織較鬆泡,環紋粗而淺,不連續也不明顯;支根多且短,須根較多,須根上的疣狀突起少而且不明顯。
1�比瞬胃�係的生長發育情況
人參在野生條件下,在一批葉階段,根部垂直方嚮生長,隨著植株和根部的不斷增大,自三批葉階段後,其主根或至少是支根開始嚮橫嚮生長,而且細根和須根還有趨嚮於土錶生長的趨勢。野生人參的根係僅分布在腐殖質層中,主要由於腐殖質層中土壤肥力高、結構疏鬆、通氣良好、水分適中。因此,栽培人參在移栽時也采用瞭這種水平橫置的形式。
野生人參生長時,為瞭能吸收到足夠的養分,其根係分布麵積較廣,在成株時其根係分布麵積大緻與地上部分營養麵積相等或略大,幾乎布滿於30~50cm直徑的範圍內。栽培人參由於土壤肥力條件好,其根係分布範圍較野生人參小。
2�備�重積纍動態
由於野生人參生長的自然環境條件遠比栽培人參差,因而其個體發育過程及根重增長也遠比栽培人參差,所以其個體發育過程及根重增長也遠比栽培人參緩慢。
一年內栽培人參根重的變化可分為3個時期:6月中旬前,植株處於返青、生長或開花期間,這時其根部貯存的營養供給地上部分發育生長,因此,人參根的重量幾乎不增長,甚至減少;6月中旬後,植株進入結果及果成熟期,人參根的增長逐漸加速,特彆是8月采種之後,增重達到瞭高峰;9月後期,人參根增重逐漸減慢,到10月人參根的增長基本停止。
上述人參根重的增長規律,影響人參根重的乾濕比,即影響到人參根的産量。在我國東北人參栽培地區,5月以前,需要3~3��5kg濕根加工後纔能獲得 0��5kg乾根;但在8—9月間乾濕比顯著變小,大約1��5kg的鮮根便能加工獲得0��5kg乾根。如能掌握不同時期根重的積纍動態和乾濕比情況,即能掌握最適宜的采收期,以達到提高栽培人參根産量的目的。
根據多年來的實踐經驗,在我國東北地區栽培人參根的收獲期一般在9月底前後最適宜。而南北朝鮮和日本地區栽培的人參由於地理位置和氣候溫度的影響,人參根收獲季節略有不同。
二、人參莖葉
栽培人參莖葉隨著參齡的增加而有所變化,一年生植株生三小葉,平均高度7��2cm;二年生植株多數生五小葉,俗稱“巴掌”,平均高度9��6cm;三年生植株絕大部分為2個復葉,俗稱“二批葉”,平均高度為32��3cm;四年生植株大多為3個復葉,俗稱“三批葉”,平均高度為46��7cm;五年生植株以四批葉多見,也有部分五批葉,平均高度為52��9cm;六年生植株仍為四批葉或少數為五批葉或六批葉,平均高度為57��1cm。這種變化過程往往隨著生長條件的好壞提前或推後,因此,從二年生植株開始,其發育階段多互相交叉。
三、人參花
人參花萼為綠色,鍾狀,五裂;花瓣淡黃綠色,卵形或披針形,5枚;雄蕊白綠色,5枚;花藥矩圓形,四室,背著藥,花絲基部較為膨大,開花前較短,開花後長為花藥縱長的兩倍。開花前花藥圍繞在柱頭的周圍。開花後花粉散齣,每個花藥中有花粉5萬餘粒,花粉極麵觀近三角形,側麵觀圓形,為中型花粉;雌蕊由柱頭、花柱、子房組成。柱頭杈狀二裂,子房二室,二心皮,中央邊緣胎座,子房下位。
栽培人參一般於第三年開始開花結果,花的數目隨參齡增加而增加,但到一定參齡後不再增加,成年株自葉叢中抽齣頂生的傘形花序。開花時第一瓣先嚮外開放,然後按2~5瓣順序開放。開花後花藥逐個開裂,自交和異交均可結果。開花時間與小氣候有密切關係,如果是平地栽參,開花的時間集中在6—12時,開花的高峰在6—10時;如果是林地栽參,則晝夜均有開花,但仍集中在6—7時。據觀察,晴天氣溫高時,花開的快而且多,而陰冷天氣則開花少而且不集中。
人參係異花傳粉植物,完全花,開花傳粉,花瓣恒展開,具有濃烈的芳香味。一般在開花前進行套袋,種植時隔離;進行雜交時選擇去雄適期在花蕾膨大發白時期;進行人工授粉時選取見花後一周左右每天上午,在花瓣完全開放而未脫落時采粉最好。
四、人參種子
人參開花2~3日後,子房開始膨大,一般於花凋謝後的一周內生長迅速,半月後即形成綠色果實,然後由淺綠轉至深綠色,再至紫色,不久即轉為鮮紅色,果實成熟,內含2粒種子。栽培人參不同參齡平均每株所産的種子數依次為:3年生12粒,4年生28粒,5年生40粒,6年生41粒,7年生64粒。一般栽培人參種子27~40mg/粒。
種子的外種皮堅硬,內種皮薄膜狀,尖端為臍孔,沿臍孔有結閤縫,裂口時從結閤縫開裂,胚根由臍孔處萌發。種胚的生長是在離開母體後進行的,也就是“胚後熟”。剛采下的成熟種子,種胚僅為多個細胞組成的細胞團,逐漸變成圓球形、馬蹄形,最後成熟的胚有2片子葉包住胚芽及胚葉,完全分化的胚包括胚根、胚莖、3片小葉和2片小葉。胚分化同時,胚乳隨之膨脹,緻使外種皮裂開,俗稱“裂口”。
人參種子在短期內不能齣苗,就是由於種胚尚未發育完善的緣故。人參種子齣苗前在土中埋藏9~21個月的期間,是胚靠胚乳貯藏物質在種子內進行充分生長和分化的過程,這種種子後熟時期即胚後熟。胚後熟發育過程的生物學意義就在於增加它與胚乳的接觸麵積,發育不完全的胚麵積為3��2mm2,發育完全的胚麵積約為3��2mm2。當胚伸長10倍時,可從胚乳吸收貯藏營養物質的麵積增大100倍。在人參種子酶活力相當低的情況下,為使胚乳營養物質很快分解以保證幼苗的生長,增加反應麵積是非常必要的。人參種胚在生理後熟期間需要一定的低溫,如果低溫條件不具備,種子便處於長期休眠狀態。完成形態後熟的人參種子,一部分置於2~4℃低溫下,一部分置於20℃條件下,各沙藏4個月後播種。前者全部發芽,後者隻有個彆發芽。可能是低溫導緻人參種子增加生長促進物質,從而抵消抑製物質對發芽的抑製作用。
1�比瞬沃腫印芭吆笫臁奔捌淶髡�
我國東北地區栽培的人參種子,自采種、播種到地,曆時少則需10個月,多可達22個月之久。因此,掌握好種子“胚後熟”的規律,並采用人工的方法促進這個過程,是人參栽培技術的一項重要措施。
(1)溫度對胚後熟的影響整個胚後熟過程對溫度的需求是由高到低,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從播種至胚可清楚看見,平均地溫在21℃左右;第二階段,從清楚看見胚到胚生長至胚乳的1/2,平均地溫在17℃左右;第三階段,從胚占胚乳的1/2至裂口,平均地溫在11~12℃。上述溫度條件下,種子經50~60d開始裂口,裂口後種胚繼續生長,要求地溫5~10℃,裂口種子的胚如再經5℃的低溫3個月,萌發率可達88��9%;而如經10℃的溫度3個月,萌發率僅為37��8%~53��3%。
在人參栽培地區,特彆是氣候比較寒冷的地區,如采種較晚,種子播下後,溫度下降不能達到“胚後熟”所需要的適宜溫度,那麼翌年種子也就不能齣苗,所以必須要早采和早播,而且早播還能增加人參根的産量。
(2)種子成熟度的選擇果實成熟程度與胚的生長發育間關係不大,但由於綠果種子(未成熟)和紫果種子(即將成熟)的黴爛率比較高,會明顯影響到翌年的齣苗率和參根的産量。第一年齣苗率,紅果種子(成熟)在80%以上,紫果種子40%,綠果種子10%。參根産量以紅果種子最高,綠果種子是紅果種子的24��9%,紫果種子是紅果種子的66��4%。因此,播種宜采用果實充分成熟的紅果。另外,貯存1年的種子喪失生活力10%,貯存2年的種子喪失生活力95%,貯存3年的種子完全喪失生活力。
(3)赤黴素處理對胚後熟的促進作用用赤黴素處理的種子能加快種子胚後熟的進程,同時也能加快人參地上部分的形態變化。用100mg/L和50mg/L赤黴素分彆浸泡新采收的濕種子,47d後種子的裂口率分彆為81��9%~92��5%。而且用赤黴素處理後的人參種胚,生長一直保持優勢。研究發現,用赤黴素100mg/L處理的人參種子,翌年二批葉的植株可占68��6%,而用水作對照處理的植株無此現象。由此可見,用赤黴素處理人參種子可達到縮短生長年限、提高産量的目的。
2�比瞬沃腫映墒炱�
人參種子成熟過程應包括種子的外部形態發育、營養物質的積纍、胚的形態分化和生理後熟。紅熟期采收下來的種子,除瞭種形基本固定,營養達到高質量積纍外,胚未真正成熟。因此,必須經緩慢的成熟過程纔能完成胚後熟而萌發。人參種胚的成果過程分為3個階段。
(1)成熟前期從授粉到采種的階段人參花授粉後10d內為子房迅速膨大生長時期,10d左右胚乳開始迅速增長,花後20d左右胚乳充滿整個果核。此時受精的胚胎分泌一種可溶解胚乳細胞的物質,溶解周圍細胞,形成胚腔,受精的胚胎開始生長發育。最初階段僅是由受精的卵子分化成一簇近似圓形的胚原細胞團。當果實由綠色變成紫色時,胚原細胞團變成圓形;果實由紫色變為紅色時,胚原細胞團呈梨形,果實呈鮮紅色時,胚原細胞團呈車鎖形。此時,種胚在植株上完成瞭生長發育。
(2)成熟中期為采種後至催芽裂口階段這一期間在適宜的條件下,完成胚的形態分化,形成具有胚根、胚軸、胚芽和子葉的完整胚。這一階段稱胚形態後階段,此期間完成種子裂口。
(3)成熟後期為種子胚生理後熟階段這一時期多在裂口後期或播種至發芽期間,在較低的溫度下完成。新采收的種子和未催芽的乾籽,於7月下旬至8月下旬進行催芽或播種,其胚在9月下旬或10月上旬長度可增至1��0~1��3mm,種子靠胚的膨脹力,使內果皮沿著結閤痕從發芽處開裂,形成裂口。此時的胚已經發育形成子葉和胚芽。種子一經裂口,胚便進入比較迅速的生長發育期,至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完成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等胚的形態發育,為播種適期。播種後再經過低溫完成生理後熟,翌春4月下旬,胚長很快達到5��0~5��5mm,即可發芽齣苗。
3�比瞬沃腫擁姆⒀刻卣骷俺<�問題
(1)人參種子發芽過程人參種胚在形態後熟階段,分化成具有胚根、胚軸、胚芽的完整胚,同時分化齣1年生植株未來的芽孢,即第三年齣土的2年生植株的原始體,再經過生理後熟,遇適宜的溫度和水分條件便發芽齣苗。根首先長齣來,過一段時間長齣葉,子葉留在果皮裏。人參種子發芽的適宜濕度為15%,但濕度為5%~22%時都可發芽,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不超過15℃,當溫度為20℃時發芽率降低一半,當溫度為30℃時則不齣苗。
(2)種子發芽緩慢的原因在植物界,種子休眠是一個極普通的現象,其原因是種皮不透水、不透氣,阻礙胚的生長,抑製物質的積纍,胚發育不全,胚自身生理休眠,某些因素的綜閤作用等。人參種子發芽緩慢有兩個原因,一是人參種胚的構造、發育不完全,並且需要生理後熟;二是生長抑製物質影響種胚的生長和分化。對胚的生長來說,由於酶的活力低,即使創造瞭發芽所必須的適宜條件,胚的後熟時期也是很長的。當形態後熟和生理後熟所需條件不具備時,種子便長期處於休眠狀態。
人參果肉、內果皮和胚乳中含有的抑製物質脫落酸對發芽有抑製作用。人參種子所産生的生長促進物質,其中一部分被抑製物質所頡抗,緻使胚的生長和分化受到阻礙。人參種子任其留在母株上的果實中,種胚則不能成熟,至11月還仍隻有0��4mm。為此,生産上應在果實成熟後立即采種,不要延誤時間。
從果核構造看,組成果核的縴維貫穿著許多小孔,同時果實是不密封的,在結閤痕之間,與珠孔相對的地方,有一個溝通核腔的小孔。
(3)種子發芽準備程度的鑒定如果種子沒有完全裂口,平均胚長近於原始狀態(0��3mm),這樣的種子要進行播前處理。如果種子裂口率不高(10%~30%),平均胚長為1~2mm,這樣的種子需經短期(1~2個月)暖溫層積和低溫層積。如果種子已具有充分發育的胚(胚長3��4~4mm),裂口率在50%以上,這樣的種子隻需低溫層積,其所需時間應根據種子試播的齣苗率來確定,若無苗者,種子需3~4個月的低溫層積;若齣苗率較低,則需短期的低溫層積;若齣苗率較高,說明已具有發芽能力,不需任何播前處理。
(4)播種時間與種子生活力為促進人參種胚後熟,可以采用人工催芽處理種子。當年的鮮籽催芽適期為8月1日前後1周的時間。人工催芽的種子生活力較強,能提高齣苗率和産量。當年鮮籽催芽後播種(10月)比直接播鮮籽(7月25日至8月10日)提高齣苗率2~3倍,提高根重90%以上。在較溫暖的參區播種當年鮮籽,在自然條件下,地中5cm處溫度平均為17~19℃,土壤濕度35%,經2個月左右,大部分種子能通過種胚形態後熟階段,播種適期為7月25日至8月10日。總共經過50~60d,積溫達967℃·h,種子裂口。之後繼續生長一個階段,再通過3個月的低溫,即可完成種胚後熟的全部過程。在12~15℃下種子萌發快而集中,20d左右齣苗率可達90%以上。
第二節人參資源分布和生態環境
人參對日光、水分、土壤、溫度等條件要求比較嚴格,世界上隻有中國、朝鮮、韓國、日本,以及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有野生人參生長。目前,人參主要産區分布在亞洲大陸東部高緯度的山林地帶,北緯35°(日本島根縣)至北緯48° 人參種植與加工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人參種植與加工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人參種植與加工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人參種植與加工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