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农作物生产技术(南方本 第二版)》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等教学理念进行修订的。
该书采用项目一任务体例编排,主要针对南方作物生产特点,设置了农作物生产基础,水稻、玉米、小麦、甘薯、油菜、棉花、大豆、花生、甘蔗、烟草生产技术,其他作物生产技术、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和引种共13个项目,内含66个任务。每个项目后列有综合测试、信息链接,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书中重点、难点;生产技术项目针对作物生产过程,安排了作物生产特点、播种育苗、田间管理和收获等任务,各任务后设有任务思考和任务拓展,有利于学生思考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和拓宽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该书体例新颖,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该书配有教学资源,利用封底下方学习卡上的防伪码,按照该书最后一页的“学习卡账号使用说明”登录网址可获得相关教学资源;用手机扫书中某些图片旁的二维码,可还原图片色彩。
《农作物生产技术(南方本 第二版)》适于我国南方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等种植类专业,也可作为新型农民职业培训教材及农村青年的自学用书。
内页插图
目录
项目1 农作物生产基础
任务1.1 走进农作物生产
任务1.2 农作物种植制度
任务1.3 土壤耕作
综合测试
信息链接
项目2 水稻生产技术
任务2.1 水稻生产的特点
任务2.2 水稻浸种与催芽
任务2.3 水稻播种与育秧
任务2.4 水稻移栽
任务2.5 水稻分蘖期田间管理
任务2.6 水稻拔节孕穗期田间管理
任务2.7 水稻抽穗结实期田间管理
任务2.8 水稻测产与收获
综合测试
信息链接
项目3 玉米生产技术
任务3.1 玉米生产的特点
任务3.2 玉米播种
任务3.3 玉米苗期田间管理
任务3.4 玉米穗期田间管理
任务3.5 玉米花粒期田间管理
任务3.6 玉米收获与贮藏
综合测试
信息链接
项目4 小麦生产技术
任务4.1 小麦生产的特点
任务4.2 小麦播种
任务4.3 小麦前期田间管理
任务4.4 小麦中期田间管理
任务4.5 小麦后期田间管理
任务4.6 小麦收获与贮藏
综合测试
信息链接
项目5 甘薯生产技术
任务5.1 甘薯生产的特点
任务5.2 甘薯育苗
任务5.3 甘薯大田整地和栽插
任务5.4 甘薯田间管理
任务5.5 甘薯收获与贮藏
综合测试
信息链接
项目6 油菜生产技术
任务6.1 油菜生产的特点
任务6.2 油菜播种与育苗
任务6.3 油菜冬前田间管理
任务6.4 油菜冬后管理
任务6.5 油菜收获与贮藏
综合测试
信息链接
项目7 棉花生产技术
任务7.1 棉花生产的特点
任务7.2 棉花播种与育苗移栽
任务7.3 棉花苗期田间管理
任务7.4 棉花蕾期田间管理
任务7.5 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
任务7.6 棉花吐絮期田间管理
任务7.7 棉花收花和分级
综合测试
信息链接
项目8 大豆生产技术
任务8.1 大豆生产的特点
任务8.2 大豆播种
任务8.3 大豆田间管理
任务8.4 大豆收获与贮藏
综合测试
信息链接
项目9 花生生产技术
任务9.1 花生生产的特点
任务9.2 花生播种
任务9.3 花生田间管理
任务9.4 花生收获与贮藏
综合测试
信息链接
项目10 甘蔗生产技术
任务10.1 甘蔗生产的特点
任务10.2 甘蔗催芽与下种
任务10.3 甘蔗苗蘖期田间管理
任务10.4 甘蔗伸长期田间管理
任务10.5 甘蔗收获与贮藏
综合测试
信息链接
项目11 烟草生产技术
任务11.1 烟草生产的特点
任务11.2 烟草育苗移栽
任务11.3 烟草大田管理
任务11.4 烟叶采收与烘烤
综合测试
信息链接
项目12 其他作物生产技术
任务12.1 马铃薯生产技术
任务12.2 蚕豆生产技术
任务12.3 芝麻生产技术
任务12.4 苎麻生产技术
综合测试
信息链接
项目13 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和引种
任务13.1 农作物种子生产与品种的防杂保纯
任务13.2农作物常规品种种子生产技术
任务13.3 农作物杂交种子生产技术
任务13.4 农作物种子检验
任务13.5 农作物引种
综合测试
信息链接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2]9号)和《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等文件精神,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组织下,我们对国家规划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南方本)进行了修订。
本教材在修订中力求体现以下特点:一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种植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融合,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突出实践性、时效性和针对性,力求体现深浅适宜、重点突出、体例实用的特点,以尽可能满足我国南方地区种植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二是较好地体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突出专业与产业对接、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职业教育特色;三是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项目展开为任务主题’以任务准备和任务实施为主要学习内容,根据南方作物生产特点,设置了农作物生产基础,水稻、玉米、小麦、甘薯、油菜、棉花、大豆、花生、甘蔗、烟草生产技术,其他作物生产技术,种子生产技术和引种等13个项目,每一项目针对作物生产过程,安排了作物生长发育特点、播种育苗、田间管理和收获等任务,体现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四是突出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体现以学生为本、能力本位、行动导向的理念,做到脉络清晰、图表简明,使教材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极强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各地的种植制度、品种、气候条件、栽培条件等差异很大,因此,各学校在使用本教材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相关内容组织教学‘并及时补充当地生产所需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本教材由肖君泽、李益锋担任主编并负责统稿,许于生担任副主编。参编人员分工如下:肖君泽(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项目1、项目2)、李益锋(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项目3、项目12)、许于生(江西赣州农业学校,项目6、项目9)、黄卫华(江苏海门中等专业学校,项目4)、周中文(湖南岳阳县职业中专学校,项目2)、高晖(江西赣州农业学校,项目5、项目7、项目10)、游志音(福建龙岩市农业学校,项目8、项目11)、黄新杰、阎珂(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项目13)。本教材编写工作得到了编者所在院校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编写时间仓促,对书中的不妥之处,敬请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南方作物科学指南》(第二版) 内容概述 《南方作物科学指南》(第二版)是一部系统性、实用性兼具的农业科技著作,专为南方地区广袤的农田和多样的作物种类量身打造。本书在前一版的基础上,深入整合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先进的栽培实践和气候变化适应性策略,旨在为南方地区农业生产者、技术推广人员、科研工作者以及关心农业发展的读者提供一份全面、权威的参考。本书内容涵盖了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的栽培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土壤养分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关键领域,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科学原理的阐述,又有具体操作的指导。 第一部分: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环境与挑战 本部分首先描绘了南方地区独特的农业生产环境,包括其气候特征(如高温多雨、季风气候、台风影响等)、土壤类型(如红壤、紫色土、水稻土等)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当前南方农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例如: 气候变化的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干旱、洪涝、高温热害)频发,对作物产量和品质构成威胁;气温升高可能影响作物的生育期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资源约束: 耕地面积有限、水资源分布不均、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病虫草害的复杂性: 南方地区高温高湿,病虫草害种类繁多,发生代数多,防治难度大,且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 市场变化与效益压力: 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农民增收压力增大,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出了更高要求。 可持续发展需求: 如何在保障粮食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南方主要作物栽培技术详解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详细介绍了南方地区种植面积广、经济价值高的主要作物的栽培技术。每种作物都进行了深入剖析,内容包括: 水稻: 品种选择: 针对不同生态区(如籼稻、粳稻、杂交稻、优质稻、迟熟稻等)、不同气候条件(抗旱、抗涝、耐高温)、不同栽培模式(单季稻、双季稻、稻油轮作等)的优良品种推荐及其特性。 播种育秧与移栽: 科学的播种期、密度,精细的苗床管理,壮秧培育技术,以及适时、适龄、适深度移栽的要领。 田间管理: 水分管理: 不同生育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的水分需求与管理策略,科学灌溉与排水技术,以及干旱、洪涝条件下的应对措施。 养分管理: 土壤肥力诊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同时期(基肥、追肥)的肥料种类、用量、施肥方法,有机肥与化肥的配合使用,以及微量元素肥料的应用。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重点介绍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白叶枯病、螟虫、稻飞虱、福寿螺、杂草等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识别方法、药剂选择与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农业防治措施,强调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 收割与贮藏: 适时收割的标准,收割机械的选择,以及稻谷的晾晒、烘干、防霉、防虫等贮藏技术。 玉米: 品种选择: 针对南方不同地区、不同用途(鲜食玉米、饲料玉米、加工玉米)的优良品种。 播种技术: 适时播种,合理密度,播种深度与方法。 田间管理: 水分管理(尤其是在苗期、喇叭口期、灌浆期)、养分管理(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的科学施用)、病虫草害防治(玉米螟、蚜虫、锈病、黑穗病、杂草等)。 授粉与收获: 提高授粉质量的措施,以及适时收获的标准和方法。 大豆: 品种选择: 适应南方气候特点、高产、抗病的大豆品种。 整地与播种: 适宜的整地方式,适时播种,合理密度。 田间管理: 水分管理: 强调对干旱敏感的生育期(如开花结荚期)。 养分管理: 固氮菌的接种与利用,磷、钾肥的补充。 病虫草害防治: 重点关注豆荚螟、锈病、白粉病、蚜虫、杂草的防治。 收获与加工: 适时收获,脱粒,以及大豆的初步加工。 油菜: 品种选择: 针对南方地区的高油、抗病、高产品种。 播种与管理: 适时播种,精细管理苗期,越冬管理。 田间管理: 水分管理(越冬期、返青期、开花期)、养分管理(油菜需肥特点,氮、磷、钾肥及硼肥的施用)、病虫草害防治(蚜虫、霜霉病、菌核病、杂草)。 收获: 适时收获,油菜籽的干燥与贮藏。 甘蔗: 品种选择: 适应南方光热条件、高糖、高抗病、高产的甘蔗品种。 种植技术: 种苗准备,种条选择, Planting methods (e.g., planting depth, spacing). 田间管理: 水分管理(出苗期、伸长期、成熟期),养分管理(甘蔗需肥特点,分次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甘蔗螟虫、病害、杂草)。 收割: 适时收割,收割后的处理。 蔬菜(叶类、茄果类、瓜类): 品种选择: 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市场需求的优良蔬菜品种。 栽培模式: 露地栽培、保护地栽培(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的特点与优势。 育苗与定植: 科学的育苗技术,适宜的定植期与密度。 田间管理: 水分与养分管理: 根据不同蔬菜的需肥需水特点,进行精准管理。 病虫草害防治: 针对不同蔬菜的常见病虫草害,介绍绿色、高效的防治技术,如生物农药、物理隔离、药剂轮换等。 采收与商品化处理: 适时采收,分级,包装,保鲜等。 特色作物: 简要介绍南方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作物,如茶叶、桑树、橡胶、香蕉、柑橘等,并突出其关键的栽培要点和管理技术。 第三部分:南方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本部分着眼于长远发展,探讨如何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同时,实现环境友好和资源高效利用: 土壤健康管理: 土壤肥力提升: 测土配方施肥的深化应用,有机肥的推广使用,秸秆还田技术,绿肥种植。 土壤改良: 针对南方红壤的酸化、板结问题,介绍石灰改良、物理改良等技术。 保护性耕作: 免耕、少耕技术在南方地区的适用性与推广。 水资源高效利用: 节水灌溉技术: 滴灌、喷灌、微喷灌等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 雨水收集与利用: 农田集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科学排水: 提高农田排水能力,应对南方洪涝灾害。 病虫草害绿色防控: 农业防治: 轮作、间作、套种,选用抗病虫品种。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微生物菌剂等。 物理防治: 诱捕器、防虫网、杀虫灯的应用。 科学用药: 提倡低毒低残留农药,合理轮换用药,推广精准施药技术。 抗性管理: 延缓病虫草害产生抗性的策略。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化肥减量增效: 推广配方施肥、缓释肥、水肥一体化技术。 农药减量控害: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使用次数。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 农膜回收与处理: 推广可降解农膜,完善回收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品牌建设: 源头控制: 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控制重金属污染。 过程管理: 建立可追溯体系,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AP)。 品牌打造: 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应对气候变化与农业适应: 品种改良: 培育耐旱、耐涝、耐高温、早熟等适应性品种。 栽培模式调整: 适时调整播种期、调整作物品种结构。 灾害预警与防御: 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加强田间管理,减轻灾害损失。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新技术应用: 智能化灌溉、无人机植保、精准农业等。 信息服务: 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 人才培养: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提升农业从业者的科技素质。 第四部分:附录 本部分可能包含一些有用的参考信息,如南方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图谱,常用农药、肥料的对照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解读等,以方便读者查阅和应用。 本书特色 针对性强: 紧密结合南方地区的气候、土壤、生产特点,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内容全面: 涵盖了从环境分析到具体作物栽培,再到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完整链条。 技术前沿: 及时更新了最新的科研进展和先进的栽培经验,体现了科学性与时效性。 图文并茂: 辅以大量的图片、图表,直观展示病虫害症状、栽培过程和技术要领,便于理解和学习。 权威性高: 由该领域专家团队编撰,内容严谨,可信度高。 《南方作物科学指南》(第二版)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指导南方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库和行动指南。本书的出版,将为推动南方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