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牛奶安全生产技术(第2版)

优质牛奶安全生产技术(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克春,孙卫东 编
图书标签:
  • 牛奶
  • 乳制品
  • 安全生产
  • 食品安全
  • 质量控制
  • 生产技术
  • 奶牛养殖
  • 行业标准
  • 第二版
  • 畜牧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11177
版次:2
商品编码:12298007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9
字数:25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介绍了什么是优质牛奶。
2.介绍了生产优质牛奶的要素和技术措施。
3.以重点知名奶企作为案例,介绍了他们生产优质牛奶的做法和经验。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论述了牛奶的品质和质量,优质牛奶生产技术,奶牛育种、奶牛营养和饲养管理、奶牛保健、奶牛福利与牛奶质量的关系,挤奶工艺与生奶储运,奶牛质量的监管等核心内容;同时书中还以全国知名牛奶生产企业为案例,介绍了他们生产优质牛奶的做法和经验。
全书技术实用,具有较好的指导性,是奶企负责人、技术人员,牛奶加工企业,以及农业院校畜牧养殖、畜产品加工等专业师生的良好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孙卫东,南京农业大学,教授,自1993年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科研和对外兽医技术服务工作。曾主讲《动物常见疾病防治》、《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学概论》、《动物疾病鉴别诊断学》等多门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曾担任多家动物药厂、饲料厂及养殖场的技术顾问或技术指导,平时还参加动物医院的临床诊疗工作,具有较丰富的兽医临床工作经验,尤其对猪场生产、管理和疾病防控方面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牛奶的品质和质量1
第一节奶牛与牛奶1
一、奶牛1
二、牛奶1
第二节牛奶的物理性质与感官指标2
一、物理性质2
二、感官指标4
第三节牛奶的组成成分5
一、水分5
二、蛋白质5
三、脂肪7
四、乳糖7
五、酶类8
六、维生素8
七、矿物质8
八、其他9
第四节牛奶中的微生物9
第五节牛奶的保健功能10
一、防癌抗癌作用10
二、有益心脏、降血压11
三、对胃肠有较好的保护作用11
四、预防脑中风11
五、抗衰老、延年益寿12
六、预防胆结石12
七、牛奶镇定催眠12
八、预防儿童佝偻病13
九、酸奶预防肠道疾病13
十、防止骨钙流失13

第二章 牛奶生产概述14
第一节牛奶相关的概念14
一、合格乳14
二、优质乳17
三、有机乳17
四、免疫乳18
五、高共轭亚油酸乳20
六、富硒乳22
第二节奶牛乳房的结构与泌乳调节23
一、乳房的结构23
二、乳房的发育24
三、泌乳与调节26
四、泌乳期与干奶、泌乳季节的科学安排29

第三章 奶牛育种与牛奶质量30
第一节奶牛品种及特点30
第二节奶牛选育手段32
一、奶牛生产性能测定32
二、奶牛外貌线性评分35
三、基因组测定37
四、优质冻精使用39
五、胚胎移植39
第三节育种工作的开展40
一、奶牛识别与牛只档案的建立40
二、开展DHI测定42
三、组建高产核心群42
四、组织严格的后裔测定工作43

第四章 奶牛营养和饲养管理与牛奶质量44
第一节奶牛的营养需要44
一、能量44
二、蛋白质45
三、结构性碳水化合物46
四、矿物质元素47
五、维生素51
六、水53
第二节奶牛的饲料与日粮53
一、优质饲料的充足供应54
二、饲料的合理搭配61
三、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与全混合日粮(TMR)62
四、提高乳脂、乳蛋白的营养调控66
五、饲料的防霉与防污染69
第三节奶牛的饲养与管理71
一、合理分群与饲养管理71
二、体况评分81
三、粪便评分85
四、肢蹄评分88
五、步态评分90
六、乳房卫生评分93

第五章 奶牛保健与牛奶质量94
第一节保持奶牛健康的策略95
一、奶牛疾病的预防95
二、奶牛疾病的诊断与检测96
三、奶牛疾病的治疗97
第二节奶牛乳腺炎与牛奶质量98
一、奶牛乳腺炎对牛奶质量的影响98
二、奶牛乳腺炎发生的种类与特点100
三、奶牛乳腺炎的防控101
第三节中毒病与牛奶质量103
一、概述103
二、中毒病的原因与特点103
三、奶牛常见的主要中毒病104
四、奶牛中毒病的防治要点110
第四节奶牛营养代谢病与牛奶质量110
一、概述110
二、奶牛营养代谢病的种类与特点110
三、奶牛的重要营养代谢病111
第五节奶牛传染病、寄生虫病与牛奶质量125
一、奶牛疫病与牛奶质量125
二、常见奶牛疫病126
三、奶牛疫病防控体系的建立要点142

第六章 奶牛福利与牛奶质量150
第一节构建舒适的奶牛环境150
一、卧栏151
二、地面157
三、有害气体159
四、活动空间160
五、饮水福利161
六、采食福利163
七、牛体清洁与刷拭164
第二节减少应激165
一、热应激166
二、冷应激170
三、其他应激178

第七章 挤奶工艺与生奶储运180
第一节挤奶方法180
一、手工挤奶180
二、机器挤奶182
第二节挤奶前的准备184
一、挤奶场所与人员卫生184
二、挤奶器具、消毒水、药浴液的准备184
三、检查挤奶机器性能184
第三节规范的挤奶操作185
一、乳房乳头的清洁、消毒185
二、头三把奶的废弃及挤前药浴185
三、套奶杯、挤奶186
四、卸杯及挤后药浴186
五、挤奶顺序186
第四节挤奶设备的维护和保养187
一、挤奶杯组187
二、真空系统189
三、脉动系统192
四、接收系统196
五、控制系统198
六、影响挤奶机性能的因素201
第五节生奶的处理与储运203
一、生奶的净化与过滤203
二、生奶的快速制冷204
三、生奶的储运要求205

第八章 牛奶质量的监管207
第一节当前中国的原料奶质量的概况207
一、当前奶业稳定发展质量安全稳步提高207
二、原料奶生产中存在的质量问题210
三、奶业发达国家的牛奶质量211
第二节牛奶质量的检测212
一、检测机构、运作及标准、质量认证体系、DHI实验室212
二、生鲜牛乳的采样、封存及检测213
三、检测项目214
第三节原料奶收购的按质论价221
一、建立原料奶第三方检测制度221
二、上海加强第三方检测、提高原料奶质量的具体做法221
三、欧洲的按质论价体系228
第四节国内外优质牛奶生产的监控232
一、国内大型奶牛养殖企业232
二、国外乳业发达国家237
第五节优质牛奶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242
一、牛奶安全保障体系概述242
二、国内优质牛奶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247

附录253
一、原料奶的营养、卫生标准253
二、国内外近年来各国奶牛存栏数量与产量情况254
三、上海牛奶集团生鲜乳采样操作技术规范255
四、上海牛奶集团牧场挤奶及储奶设备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65
五、上海牛奶集团原料牛奶质量管理员职责与操作流程270
六、上海牛奶集团生乳质量内部标准281
七、常用检测试剂盒及生产厂商285

参考文献289

前言/序言

前言
本书的第1版2012年3月出版后,适逢我国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全面实施以及奶牛规模化发展的良好机遇,为相关奶牛养殖企业和奶牛养殖者学习优质牛奶的生产以及奶牛疾病的防控技术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支持,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和欢迎,迄今已5年过去了,我国奶牛养殖业在广大养殖者和奶牛从业人员共同努力下,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其进行了修订。
这次修订,主要是在原版的基础上删旧增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实了编写队伍,增加了一些动物卫生监督和动物疫病防控方面的专家为编者;二是针对近年来人们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增加了“奶牛福利与牛奶质量”这一章,同时对可能影响到奶牛健康和牛奶品质的每一个疾病的文字描述做了全面的修改,尤其是在防治部分将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且易于被大家忽视的问题作了说明,以引起奶牛养殖者的注意;三是对优质牛奶生产按流程进行了重新编排,并增加了一些近年来采用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对国内外优质牛奶的总体发展概况以表格的形式列出,让读者一目了然。本次修订版充分展示了优质牛奶生产以及奶牛疾病防控的先进且实用的技术,相信对奶牛养殖企业和奶牛养殖者有更大的帮助。
在修订的过程中,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和全体编者的大力支持,本书又引用了一些作者已经公开发表的最新文献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尽管编者们作了很大的努力,但仍可能存在许多疏漏和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各位前辈、广大读者和同行专家对不妥之处给予批评指正。

张克春
2018年1月于上海市奶牛研究所


第一版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我国人民生活正在向高水平小康社会迈进,食物结构也正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对优质牛奶及其奶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牛奶已成为城乡居民每天必备的重要营养品之一。同时由于奶牛业是不与人类争粮食的黄金产业,能有效利用大量饲草和农作物秸秆,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倾斜产业,是我国农业产业中最具潜竞争力的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学生奶计划、部队奶计划等的实施,我国的牛奶消费量将高速增长,消费者越来越对生鲜牛奶及奶制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高质量的原料奶生产一直是制约我国奶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这一方面与我国目前小规模奶牛养殖场在原料奶的供给上占重要的比重有关,这些农户由于缺乏专业的养殖技术和专业化的技术服务,使其在饲料配合比例、奶牛的健康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也就造成原料奶质量存在一定程度差异。另一方面,奶牛养殖面临疾病增多,尤其是生产中所遇到的以乳腺炎等为代表的疾病的不正确用药,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隐患,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频发。“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国家及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2008)、《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2008)、《奶牛乳腺炎防治指南》(2010)、《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2008—2020)》,启动了"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使业界认识到只有充分考虑奶牛的生物学特性,了解影响牛奶生产的因素及其危害,掌握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实行严格的养殖和操作规范,才能实现增产和高质的双赢,促进奶牛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组织了上海市奶牛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浙江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等单位具有多年的教学、科研、咨询服务、奶牛生产及奶制品加工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借鉴了国内外相关最新文献和资料,结合上海市奶牛研究所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成果,编写了本书。
本书内容涉及:牛奶的品质和质量,优质牛奶生产,牛奶质量的监管,挤奶工艺与生奶储运,奶牛的饲料、饲养与牛奶质量,奶牛健康与牛奶质量,乳蛋白的影响因素及其改进措施,乳脂的影响因素及其改进措施,改善牛奶中其他成分的途径,改善生鲜奶卫生指标的途径,特种原料奶的生产等。在编写过程中力求语言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既注重普及,又兼顾提高,更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让广大奶牛养殖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用后见效。本书可供奶牛场饲养者、牛场技术服务人员、牛奶收集及加工人员阅读参考,亦可作为奶牛教学、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
在编写本书时,编者虽然百般努力,力求广采博取,但由于水平所限,仍难免挂一漏万。在此,笔者除向为本书提供资料、支持本书编写的同仁深表感谢外,还望各位前辈、广大读者和同行们对不妥之处给予指正,以便以后有重印或再版机会时予以修订补充。

张克春
2012年3月于上海市奶牛研究所
《醇萃之源:现代奶牛健康养殖与高效产奶指南》 引言 在追求更健康、更营养的膳食选择的今天,优质牛奶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这一切的源头,在于奶牛的健康与高效生产。本书并非一本探讨如何生产出“优质牛奶”这一最终产品本身的技术手册,而是将视角聚焦于牛奶生产链条的最前端——现代奶牛的健康养殖与高效产奶。本书旨在为奶牛养殖从业者、畜牧专业学生、以及对奶牛产业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详尽、且与时俱进的知识体系,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并掌握奶牛从生命孕育到产奶高峰期的科学管理之道。我们相信,只有打下坚实的养殖基础,才能真正生产出安全、营养、高品质的牛奶。 第一篇:奶牛健康与福利——一切优质的基石 奶牛的健康是产奶质量和数量的根本保障。本篇将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如何全方位呵护奶牛的身心健康,确保它们在自然、舒适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第一章:科学饲养——生命能量的供给 1.1 精准营养配方: 基础营养需求评估: 详细介绍不同生理阶段(如泌乳期、干奶期、妊娠期、生长发育期)奶牛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核心营养素的日需求量。阐述如何根据奶牛品种、体重、泌乳水平、年龄等个体差异进行精细化调整。 饲料原料的优化选择与评估: 深入分析各类饲料原料(如青贮、干草、精料、矿物补充剂、维生素预混料)的营养成分、消化率、适口性及其对奶牛健康的影响。提供专业的饲料品质鉴定方法,包括感官评估、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微生物污染的检测。 能量与蛋白的平衡艺术: 详述能量与蛋白质摄入比例失衡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如酮病、脂肪肝、蛋白尿、繁殖障碍)及其预防措施。讲解如何通过优化精粗饲料配比、选择特定饲料成分来达到最佳的能量蛋白利用率。 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重要性: 强调钙、磷、镁、钾、钠等宏量矿物质在骨骼健康、乳腺功能、繁殖能力中的关键作用,并探讨过量或不足的潜在风险。深入解析硒、锌、铜、锰、钴等微量元素在免疫力、抗氧化、酶活性等方面的独特贡献,以及碘、维生素A、D、E、K、B族等维生素在促进生长、维持生理功能、提高抗病力方面的不可替代性。 抗氧化与免疫增强: 介绍维生素E、硒、铜等在增强奶牛免疫系统、抵抗氧化应激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饲料添加来改善奶牛的整体健康状况。 瘤胃微生物生态管理: 深入讲解瘤胃在反刍动物消化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微生物群落平衡对饲料消化吸收、挥发性脂肪酸产生、瘤胃pH稳定的重要性。介绍通过添加瘤胃缓冲剂(如碳酸氢钠)、益生菌、益生元、酵母培养物等调控瘤胃微生物环境的技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预防瘤胃酸中毒等疾病。 饲喂策略与技巧: 讲解全混合日粮(TMR)的科学配制、搅拌与饲喂管理,确保每头奶牛都能摄入均质、营养均衡的饲料。强调定时定量、避免饲料浪费、保证清洁饮水供应的重要性。 1.2 水——生命之源的充足供给: 饮水质量标准: 明确奶牛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包括pH值、总硬度、溶解性固体、微生物指标等。提供简便易行的水质检测方法。 饮水量的动态调控: 分析影响奶牛饮水量的因素,如环境温度、湿度、饲料干物质含量、泌乳水平、运动量等。指导读者如何根据这些因素动态调整饮水供应量,确保奶牛随时都能获得充足、清洁的饮水。 饮水设施的管理: 介绍不同类型饮水槽(如自动饮水碗、槽式饮水器)的优缺点,以及如何进行日常清洁消毒,防止细菌滋生和水质污染。 1.3 环境卫生——疾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畜舍设计与通风: 强调良好的畜舍设计应具备充足的采光、通风和排湿功能,以降低舍内氨气、二氧化碳、湿气含量,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介绍自然通风与强制通风的原理及应用。 垫料管理: 详细阐述不同类型垫料(如稻草、刨花、沙子)的优缺点,以及保持垫料清洁、干燥、松软的重要性。指导读者如何根据不同季节和奶牛活动区域,制定科学的垫料更换和添加方案。 粪污处理与环境消毒: 介绍高效的粪污收集、储存与处理方法,以减少病原传播和环境污染。讲解不同消毒剂的选择、使用方法及周期,以及畜舍、饲槽、饮水器等关键区域的日常消毒流程。 虫媒控制: 阐述苍蝇、蚊子等媒介昆虫对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的负面影响。介绍综合性的虫媒控制策略,包括环境治理、物理陷阱、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 第二章:疾病预防与健康监测——主动守护 2.1 常见奶牛疾病的识别与诊断: 消化系统疾病: 详述瘤胃积食、瘤胃臌气、瘤胃酸中毒、乳房炎、肠炎等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病因、诊断方法(如触诊、听诊、pH测定、粪便检查)及初步处理。 呼吸系统疾病: 介绍奶牛感冒、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早期识别,包括咳嗽、鼻涕、呼吸频率、体温等指标的监测。 乳腺炎的预防与控制: 深入讲解乳房炎的类型(如临床型、隐性型)、病原、传播途径及危害。重点阐述预防措施,如挤奶卫生、环境控制、早期诊断、治疗方案、干奶期管理等。 蹄病防治: 介绍趾间皮炎、蹄踵腐烂、蹄叶炎等常见蹄病,分析其发病原因(如潮湿环境、不良地面、饲养管理不当),指导读者如何通过日常检查、修蹄、环境改善来预防。 繁殖障碍性疾病: 涵盖不孕、流产、难产、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等,分析其与营养、管理、疾病的关系,提供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代谢性疾病: 重点阐述产后瘫痪(低血钙症)、酮病(高血脂症)、脂肪肝等与围产期营养管理密切相关的疾病,强调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2.2 疫苗接种与免疫规划: 核心疫苗的接种: 介绍针对蓝舌病、副流感病毒(PI3)、呼吸道合胞病毒(BRSV)、传染性牛鼻气管炎(IBR)、牛病毒性腹泻(BVD)等重要传染病的疫苗种类、免疫程序、接种途径和注意事项。 地方性疫病防控: 强调根据当地流行病学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疫苗接种方案,并定期评估免疫效果。 抗体水平监测: 介绍血清学检测方法,用于评估疫苗接种效果和群体免疫水平,及时调整免疫策略。 2.3 健康监测与预警系统: 行为观察: 强调通过细致的日常行为观察,如采食量、饮水量、反刍情况、精神状态、运动能力、泌乳动态等,及时发现异常。 体温与脉搏监测: 讲解如何正确测量奶牛体温和脉搏,以及这些生理指标异常的可能预示。 体况评分(BCS): 详细介绍体况评分标准,并指导读者如何通过BCS评估奶牛的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指导饲养管理。 乳汁成分分析: 阐述通过定期检测乳汁的体细胞数(SCC)、脂肪、蛋白、乳糖、尿素氮(MUN)等指标,来评估乳房健康、营养状况及饲喂效果。 个体健康档案管理: 强调建立完善的奶牛个体健康档案,记录疾病史、治疗情况、疫苗接种、繁殖信息等,为精准管理提供依据。 第三章:舒适化养殖——福利至上 3.1 空间与活动自由: 个体活动空间: 详细介绍牛舍设计中每头奶牛应获得的最小站立、卧息、采食空间,以及不同类型牛(如青年牛、泌乳牛、干奶牛)的空间需求差异。 卧息区的设计: 强调卧息区(躺床)的重要性,应提供干燥、柔软、清洁、易于站立和卧倒的表面。介绍不同卧息区类型(如固定床、活动床、沙垫)的优缺点和管理要点。 社交与群体行为: 讨论奶牛作为社会性动物,对群体生活环境的需求。介绍如何通过合理的群体划分、减少拥挤,来满足其社交行为,降低应激。 3.2 温度与湿度调控: 热应激与冷应激的识别: 描述高温、高湿或低温、强风等环境因素对奶牛生理机能、采食量、泌乳量、繁殖性能的影响。 降温与保温措施: 介绍夏季的降温技术,如喷淋降温、风扇通风、遮阳棚等,以及冬季的保温措施,如改善畜舍密封性、增加垫料厚度等。 湿度控制: 强调良好的通风对控制舍内湿度至关重要,避免湿热环境滋生细菌和螨虫。 3.3 机械性损伤的预防: 牛栏与设施的光滑化: 指导读者检查和修整牛栏、通道、饲槽等可能造成刮伤、擦伤的锐利边角,保持设施表面光滑。 避免拥挤与推搡: 强调在转群、挤奶等环节,应避免过度拥挤和粗暴驱赶,减少奶牛因踩踏、挤压而受伤的风险。 围栏与隔断的设计: 确保围栏高度适宜,间距合理,避免奶牛头部或身体被卡住。 第二篇:高效产奶——科技赋能 在确保奶牛健康与福利的基础上,本篇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饲养、繁殖、挤奶管理,以及现代科技的应用,最大化奶牛的产奶潜力,提升生产效率。 第四章:繁殖管理——优良后代的保障 4.1 繁殖周期的科学管理: 发情监测与判定: 详细介绍发情表现(如站立骑乘、接受骑乘、烦躁不安、食欲下降等),以及各种发情检测工具(如发情标记、电子监测系统)的应用。 精准配种时机: 阐述最佳配种时间的选择原则,结合发情表现和监测数据,以提高受胎率。 人工授精技术: 讲解精液的选择、解冻、输精操作规程,以及对操作人员的要求,确保授精成功率。 妊娠诊断与管理: 介绍妊娠诊断的方法(如直肠触诊、B超),以及妊娠期奶牛的特殊营养和管理需求。 4.2 繁育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遗传评估与选种: 介绍育种目标(如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型、繁殖性能、健康性状等),以及利用遗传评估指数(如BLUP)进行品种选育的原则。 优良种公牛的选择: 指导读者如何根据性能测定数据、亲缘关系、健康状况等综合因素,选择具有优势的种公牛。 胚胎移植与辅助生殖技术: 简要介绍胚胎移植、体外受精(IVF)等高端繁殖技术在加速遗传改良中的潜在应用。 4.3 围产期管理——关键的衔接期: 干奶期管理: 强调干奶期的重要性,不仅是为了让乳腺得到休息,更是为了胎儿的生长发育和下一泌乳期的泌乳准备。讲解干奶期奶牛的营养需求、饲喂管理、健康监测及疫苗接种。 产后管理: 详细阐述产后奶牛的生理变化,特别是子宫复旧、初乳分泌、母子互动等。指导如何预防产后并发症,确保母牛健康和仔牛成活。 仔牛早期管理: 介绍初生仔牛的护理(如脐带消毒、保暖)、初乳喂养的重要性、以及仔牛早期疾病的防治。 第五章:挤奶技术与乳品质量控制——从源头保障 5.1 挤奶流程的标准化: 挤奶前的准备: 强调清洁卫生,包括挤奶设备消毒、操作人员手部清洁、牛体清洁(特别是乳房和乳头)。 挤奶前的乳头清洗与消毒: 介绍不同清洗方式(如温水、泡沫、干刷)的效果和注意事项,以及乳头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 挤奶器的安装与移除: 讲解正确的挤奶器安装方法,确保负压适宜,避免对乳头造成损伤。强调快速、轻柔地移除挤奶器。 挤奶后的乳头浸泡与消毒: 介绍后挤奶乳头消毒的重要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预防病原菌侵入。 挤奶设备维护与保养: 强调定期检查、清洗、消毒挤奶设备(管道、脉动器、真空泵等),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卫生。 5.2 乳汁质量的严格把控: 初乳的收集与储存: 强调初乳的营养价值和抗体含量,指导读者如何正确收集、储存初乳,供仔牛饮用。 前几把奶的处理: 讲解挤奶前弃掉的“前几把奶”的重要性,其中可能含有高浓度的细菌和体细胞,应单独收集处理。 乳汁隐性感染的筛查: 介绍乳房酮试纸、体细胞计数等方法,用于筛查乳房炎隐性感染。 乳汁卫生指标的监测: 阐述细菌总数、大肠杆菌、耐热大肠菌群等指标对乳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控制牛奶微生物数量的途径。 抗生素残留的预防与检测: 强调严格遵守药物休药期,避免抗生素残留。介绍简单的抗生素残留快速检测方法。 5.3 乳房健康与乳腺炎的综合防控: 乳腺炎的类型与成因: 再次强调乳腺炎的种类(如传染性、环境性)及其病原,分析不同类型的成因。 临床与隐性乳腺炎的诊断: 介绍体细胞计数(SCC)、乳汁性状观察、挤奶过程中对乳汁的初步检查等方法。 治疗与淘汰策略: 讨论乳腺炎的治疗原则,包括早期诊断、正确用药、个体治疗与群体干预。同时,明确指出哪些情况应考虑淘汰病牛。 挤奶机器人与自动化挤奶系统: 介绍先进的挤奶技术,如挤奶机器人,如何通过自动化程序提高挤奶效率,降低人工误差,并提供乳房健康监测数据。 第六章:现代化管理工具与信息技术——智慧养殖 6.1 数据采集与分析: 个体识别技术: 介绍耳标、电子耳标、RFID技术等,实现奶牛的个体唯一识别。 自动化饲喂与饮水监测: 介绍智能饲喂站、饮水传感器等设备,实时记录每头奶牛的采食量、饮水量,为个体化饲养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传感器技术在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探讨活动量传感器、反刍监测器、体温监测器等在早期发现健康问题中的作用。 乳情监测与分析: 介绍基于乳汁成分、挤奶量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乳房炎、营养不足等问题。 6.2 管理软件与信息平台: 养殖管理软件的功能: 介绍各类养殖管理软件在数据记录、生产报表生成、繁殖管理、饲养管理、疫病预警等方面的强大功能。 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 阐述如何通过整合各项数据,构建智能化的养殖信息平台,实现养殖过程的可视化、智能化管理。 决策支持系统: 介绍如何利用数据分析结果,为饲养、繁殖、疾病防控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结论 《醇萃之源:现代奶牛健康养殖与高效产奶指南》并非一本关于“如何生产出优质牛奶”的终结性著作,而是一扇通往精细化、科学化、人性化奶牛养殖世界的窗口。本书所涵盖的知识和技术,是从源头上保证牛奶品质的关键。从奶牛的健康、福利,到科学的饲养、精准的繁殖,再到高效的挤奶与严格的质量控制,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共同构筑了优质牛奶生产的坚实基础。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传播,能够激发更多从业者对奶牛养殖科学的深入探索,推动我国奶牛养殖业向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最终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营养、更优质的乳制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有品味,封面上的乳牛图案栩栩如生,色彩搭配也非常和谐,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我特别喜欢它选用的纸张,手感温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阅起来非常舒适,这在如今这个充斥着廉价印刷品的时代,真是一股清流。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讲究,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合理,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对于一本技术专业书籍来说,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提升了阅读体验,更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质量的尊重。我甚至愿意把它当作一件艺术品来收藏,放在书架上都显得格外有档次。不过,从内容上看,这本书的理论深度似乎略显不足,更偏向于操作层面的指导,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牛奶生产背后复杂生物化学机制的专业人士来说,可能需要配合其他更偏向科研的著作一起阅读。整体而言,这本书的视觉呈现和物理质感是无可挑剔的,但内容上还是留有一些进阶探索的空间。

评分

这本书的编辑和校对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几乎找不出任何印刷或文字上的低级错误,这在同类专业书籍中是相当难得的。它展现了一种对“质量”本身的执着追求,这与书中所倡导的“优质牛奶生产”理念形成了完美的呼应,形成了内在的一致性。从阅读体验上来说,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其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它像一张巨细靡遗的地图,将整个牛奶生产的“版图”清晰地标示出来,确保读者不会在知识的森林中迷失方向。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本书在环保和可持续性生产的章节投入的篇幅相对较少,对于当前全球对乳制品行业“碳足迹”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日益关注的大背景下,这方面的内容略显滞后。毕竟,未来的“优质”不仅关乎口感和安全,更关乎对环境的责任。期待未来修订版能更侧重于绿色工艺的革新与实践应用。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类技术性读物兴趣不大,总觉得它们枯燥乏味,充满了晦涩的术语。但《优质牛奶安全生产技术》这本书却意外地激发了我强烈的学习欲望。它的叙事结构设计得非常巧妙,并非是生硬地罗列知识点,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分析”来串联起复杂的工艺流程。例如,在讲解如何处理初乳的特殊性时,作者没有直接抛出标准,而是先描述了一个因处理不当导致风味受损的实际案例,然后再层层剥笋地揭示正确的处理方法和背后的原理。这种“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原本高深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教材,而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行业导师分享他的“独家秘籍”。只是,书中对不同地区、不同奶源(比如山地放牧与集中饲养)的适应性调整策略讨论得不够深入,希望后续能看到更多关于地域差异化管理的探讨。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毋庸置疑,但我要指出一个在我的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关于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的部分,虽然提供了基础的SOP(标准操作程序),但对于一些较为罕见的、非典型的设备连锁故障,指导性意见显得有些保守和笼统。这可能源于作者选择以最保守、最安全的路径来确保读者的操作合规性,但我更希望看到一些突破常规限制的“急救”措施或高级诊断思路。此外,全书在“供应链追溯体系”这一现代食品安全核心模块上的论述,也显得相对薄弱,更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必要性强调,而对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区块链或高级ERP系统)来实现高效、不可篡改的追溯,阐述得不够细致。对于一个追求全面卓越的生产管理者而言,这本书更像是一份打地基的优秀蓝图,但在精装修和智能化升级方面,还需要读者自己去补充更多前沿信息。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时间,才将这本书的第一部分通读完毕,感觉像是进行了一次漫长的知识“马拉松”。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严谨,用词精准,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以推敲的模糊表述,这对于技术手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品质。作者在描述每一个生产环节时,都像是拿着一把精密的尺子在丈量,数据详实,流程清晰,从原料奶的接收到最终的巴氏杀菌,每一步骤的参数控制都被讲解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提及那些常见的质量控制陷阱时,作者的语气显得尤为犀利,仿佛是带着多年实战经验的“老把式”在耳提面命,让我对潜在的风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唯一让我感到有些遗憾的是,它对新兴的、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介绍篇幅稍显不足,更多地集中在传统或半自动化流程的优化上,这对于正在规划未来工厂布局的新一代管理者来说,可能不够“前沿”。但即便如此,这本书依然是检验和完善现有操作规范的绝佳参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