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7本 家庭治疗+整合疗法+认知行为+焦点解决短程治疗+交互沟通分析+理性情绪行为

全套7本 家庭治疗+整合疗法+认知行为+焦点解决短程治疗+交互沟通分析+理性情绪行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家庭治疗
  • 整合疗法
  • 认知行为疗法
  •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 交互沟通分析
  •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 心理治疗
  • 心理咨询
  • 自我成长
  • 亲密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义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0782
商品编码:17165282048

具体描述

全套7本 家庭治疗+整合疗法+认知行为+焦点解决短程治疗+交互沟通分析



理性情绪行为+以人为中心疗法-100个关键点与技巧心理咨询书
YL10039 9787122300782 9787122293787 9787122296320 9787122298539 9787122296658 9787122297280 9787122301291

全套7本 家庭治疗+整合疗法+认知行为+焦点解决短程治疗+交互沟通分析



理性情绪行为+以人为中心疗法-100个关键点与技巧心理咨询书
YL10039 9787122300782 9787122293787 9787122296320 9787122298539 9787122296658 9787122297280 9787122301291


家庭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

定价: 59.80元出版社名称: 化学工业出版社作者: 马克·里韦特作者地区: 英国书名: 家庭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ISBN编号: 9787122300782

 

 

 

 

《家庭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是引进英国老牌出版社Routledge 的心理学经典系列“心理咨询与治疗100个关键点译丛”中的一个分册,与APA那套心理咨询系列偏重理论性不同,本书以要点式呈现家庭治疗的关键点与技巧,特别推荐给受训中的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以及执业心理咨询师参考。

 

 

2.

交互沟通分析(TA)-100个关键点与技巧

定价: 59.80元出版社名称: 化学工业出版社作者: 马克·威多森作者地区: 中国大陆书名: 交互沟通分析(TA)-100个关键点与技巧ISBN编号: 9787122293787

 

 

 

3.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100个关键点与技巧 

定价: 59.80元出版社名称: 化学工业出版社作者: 温迪·德莱顿作者地区: 英国书名: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100个关键点与技巧ISBN编号: 9787122296320

 

 

 

4.

以人为中心疗法-100个关键点与技巧

定价: 68.00元出版社名称: 化学工业出版社作者: 保罗·威尔金作者地区: 英国书名: 以人为中心疗法-100个关键点与技巧ISBN编号: 9787122298539

 

 

 

5.

整合疗法:100个关键点与技巧

定价: 59.80元出版社名称: 化学工业出版社作者: 玛丽亚·吉尔伯特作者地区: 英国书名: 整合疗法-100个关键点与技巧ISBN编号: 9787122296658

 

 

 

6.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

定价: 59.80元出版社名称: 化学工业出版社作者: 哈维·拉特纳作者地区: 英国书名: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ISBN编号: 9787122297280

 

 

 

7.

认知行为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原著第二版)

定价: 59.80元出版社名称: 化学工业出版社作者: 迈克尔·尼南作者地区: 英国书名: 认知行为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原著第二版)ISBN编号: 9787122301291



家庭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

定价: 59.80元出版社名称: 化学工业出版社作者: 马克·里韦特作者地区: 英国书名: 家庭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ISBN编号: 9787122300782

 

 

 

 

《家庭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是引进英国老牌出版社Routledge 的心理学经典系列“心理咨询与治疗100个关键点译丛”中的一个分册,与APA那套心理咨询系列偏重理论性不同,本书以要点式呈现家庭治疗的关键点与技巧,特别推荐给受训中的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以及执业心理咨询师参考。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

定价: 59.80元出版社名称: 化学工业出版社作者: 哈维·拉特纳作者地区: 英国书名: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ISBN编号: 9787122297280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以简洁、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方法的思想和实践,以及它如何让人在生活中产生高效迅速的改变。全书内容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焦点解决实践的历史背景; 

●哲学基础; 

●技术与实践; 

●在儿童和青少年(包括学校工作)、家庭和成年人中的应用; 

●如何处理困难情况; 

●组织应用,包括管理、教练和领导力; 

●常见问题。 

本书可作为咨询师和顾问的培训用书或实践参考书。同时,本书也是助人专业工作者的书,因此本书对于社会工作者、缓刑监督人、医生、教师以及组织中的教练和管理者都是读物。

 

部分 背景 

1什么是焦点解决短程治疗002 

2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个来源:米尔顿·艾瑞克森005 

3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第二个来源:帕洛阿尔托(Palo Alto)心理研究所的家庭治疗和短程治疗中心007 

4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第三个来源:密尔沃基(Milwaukee)短程治疗中心和新方法的诞生009 

5短程家庭治疗中心:阶段011 

6短程家庭治疗中心:第二阶段013 

7当今的焦点解决短程治疗015 

8哲学基础之一:建构论017 

9哲学基础之二:维特根斯坦,语言和社会建构主义018 

10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基本假设020 

11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022 

12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有效性026 

13短程究竟多“短”028 

14焦点解决会谈的流程030 

第二部分 焦点解决会谈的特点 

15治疗式对话036 

16选择下一个问题037 

17认可与可能性039 

18赞美041 

19决定在咨询中见到谁042 

第三部分 开始咨询 

20“远离问题”的谈话046 

21识别资源049 

22带着建构的耳朵倾听:来访者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051 

23建构历史053 

24 会谈前改变055 

第四部分 建立合约 

25找到来访者希望获得的收获060 

26“合约”:结合点062 

27结果与过程的区别064 

28重要的“替代”067 

29当来访者的希望出咨询师的工作范围069 

30被送来的来访者071 

31与儿童建立合约074 

32当来访者说“不知道”076 

33当来访者的希望不符合现实078 

34如何应对危机个案081 

35当咨询师拥有资源时083 

36没能达成一致的合约怎么办086 

第五部分 来访者期待的未来 

37期待的未来:“明天问句”090 

38遥远的未来092 

39高质量地描绘期待的未来 :来访者视角093 

40高质量的期待的未来:他人视角095 

41扩展和细节097 

第六部分 什么时候发生过?成功的例子 

42例外102 

43未来已经发生的例子104 

44清单105 

45没有例子,也没有例外时107 

第七部分 衡量进步:运用量尺问句 

46量尺问句:对进步的评估110 

47量尺上的0分代表什么111 

48不同的量尺113 

49过去成功的经验115 

50足够好117 

51提高分数118 

52“迹象”还是“一小步”119 

53当来访者打0分时如何应对121 

54当来访者的打分看起来不现实123 

第八部分 应对问句:当事情很糟糕的时候 

55 处理困难的情境128 

56没有让事情变得更糟130 

第九部分 结束会谈 

57思考暂停134 

58认可与欣赏136 

59提出建议138 

60预约下一次会谈140 

第十部分 进行后续咨询 

61什么变得更好了144 

62放大取得的进展145 

63策略性问句148 

64认同自我问句150 

65当来访者说和以前一样152 

66当来访者说更糟糕了154 

第十一部分 结束咨询 

67保持对进展的关注158 

68如果没有进展怎么办160 

第十二部分 评估及安全保护 

69评估164 

70安全保护166 

第十三部分 孩子,家庭,学校和小组活动 

71孩子170 

72青少年172 

73家庭咨询174 

74家庭咨询中的量尺176 

75夫妻咨询177 

76学校180 

77学校:个体咨询182 

78学校:WOWW项目185 

79小组活动187 

第十四部分 成人领域的工作 

80无家可归者193 

81阿尔茨海默症患者195 

82学习困难者197 

83药物滥用199 

84精神健康201 

85创伤和虐待203 

第十五部分 督导、教练技术和组织应用 

86督导208 

87团体督导210 

88教练技术212 

89指导214 

90团体教练217 

91领导力219 

第十六部分 常见问题 

92这不就只是一个正向疗法吗224 

93这不就是在掩饰伤痕吗227 

94不处理情绪229 

95这不就是一个基于优势的方法吗232 

96从文化的角度怎么来看234 

97这不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吗236 

98这是一个公式化的方法238 

99可以和其他方法一起使用吗240 

100自助的SFBT242 

参考文献244 

专业名词英中文对照表249 

译后记251


整合疗法:100个关键点与技巧

定价: 59.80元出版社名称: 化学工业出版社作者: 玛丽亚·吉尔伯特作者地区: 英国书名: 整合疗法-100个关键点与技巧ISBN编号: 9787122296658

 

 

 

 

整合疗法是综合了身体、情感、认知、情境和行为系统的更为统一的方法,建构了一种多维度的关系框架,这个框架可以针对每一个个案进行重新建构。 

《整合疗法:100个关键点与技巧》提供了一个准确易懂的指南,使得从业者和学生以更为整合的视角形成观点和技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来访者。 

本书会讨论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心理治疗的整合方法; 

●关系中心化以及自我发展的维度; 

●整合心理治疗的过程; 

●整合疗法的技术和策略。 

对于希望拓展治疗视角以及想要更了解整合疗法的执业心理咨询与治疗师或受训中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师来说,这本书是一本读物。

 

部分 心理治疗之整合方法概述 

1行业现状002 

2支持整合范式的哲学、价值观和伦理005 

3对整合疗法的质疑007 

4整合心理治疗的胜任力009 

5整合疗法的框架011 

第二部分 整合疗法的回顾 

6整合疗法的历史016 

7整合的定义018 

8理论整合:元理论模型020 

9整合疗法的实效研究021 

10整合的基础:共同因子023 

11过程改变中重要的共同因子——来访者024 

12技术上的折衷主义026 

13同化性整合028 

14两种方法的互补030 

15情感神经科学与整合032 

第三部分 始于婴儿期的关系的中心作用 

16情感在发展过程中的要地位036 

17早期经验及大脑的发育038 

18情感调控与自我发展040 

19情感神经科学:潘克塞普和达马西奥的研究042 

20社会脑:眶额叶皮质的功能044 

21依恋风格:鲍尔比及其同事的研究046 

22依恋理论的代际模式048 

23婴儿观察研究:斯特恩等人的研究049 

24温尼科特和“足够好的”妈妈051 

25情感功能失常及成人病理:斯霍勒的研究053 

26早期关系创伤及其影响054 

27生命历程中的自我和交互控制055 

第四部分 自我发展的维度 

28关系中共同创造的自我058 

29自我经验的不同维度060 

30生物学视角:自我与身体的关系061 

31内心:自我与自我的关系063 

32人际间与主体间:自我与他人的关系065 

33跨文化视角:文化、种族和其他环境067 

34个人视角069 

35内化关系地图:RIG、图式和内在工作模型071 

36建构利于理解生命及心理治疗意义所在的叙事073 

37心理化:发展反思功能075 

38创伤性记忆过程与解离077 

第五部分 整合心理治疗的问题表述 

39问题表述所涉及的概念082 

40问题表述的关系视角084 

41诊断与DSM-Ⅳ-TR:支持与反对086 

42焦虑和抑郁:共同呈现的问题088 

43人格类型与人格障碍090 

44问题表述的发展性视角092 

45问题表述中的存在性生命问题093 

46长期的关系创伤与单独创伤事件095 

47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097 

48建构整合的问题模型099 

第六部分 整合心理治疗的过程 

49次治疗中的要点104 

50在什么情境下针对何种来访者采用什么治疗方法?106 

51心理治疗中的改善:爱与希望的作用108 

52心理治疗中的评估110 

53治疗关系维度的概述111 

54工作联盟与有效治疗112 

55“真实”关系114 

56移情与反移情116 

57修复或发展所需要的关系118 

58个人关系120 

59具象关系122 

60移情技术的不同观点124 

61移情的重复及自体客体视角127 

62内隐和外显关系129 

63共同创造的潜意识或“第三主体”131 

64互惠性相互影响:两人心理学134 

65整合心理治疗中的时间概念135 

66包容:治疗的过程性目标136 

67关于创伤的整合方法137 

68治疗联盟破裂:研究和临床视角138 

69作为研究者的整合心理治疗师140 

70发展整合治疗的个人独特风格141 

第七部分 整合心理治疗的技术和策略 

71内隐的关系觉察:自我与交互调节144 

72治疗中的潜意识过程和未被系统阐述的经验146 

73共情询问和共情回应:识别先于解释149 

74共情协调151 

75性、性别认同和性取向153 

76身体觉察技术155 

77治疗干预概述157 

78巅峰情感时刻:即兴与自发性160 

79运用科胡特自体客体维度的移情162 

80叙事疗法的“脚本”164 

81处理解离:相关策略166 

82应对羞愧168 

83正念技术170 

84不同自我状态间的内在对话172 

85运用符号和隐喻174 

86梦的解析技术176 

87运用情欲移情178 

88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对自我的运用180 

89应对反移情181 

90心理治疗中的自我披露:使用和滥用183 

91破裂和修复的过程185 

92处理行动化和治疗僵局187 

93接纳和运用错误190 

第八部分 伦理与专业实践 

94伦理的过程标准194 

95反压迫践行196 

96专业化197 

97心理治疗的广阔领域198 

98心理治疗组织中存在的问题199 

99整合心理治疗师的挑战200 

100反思与感想201 

参考文献202 

专业名词英中文对照表219 

译后记223

     认知行为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原著第二版)

过去三十年,认知行为治疗(CBT)的应用领域和适用人群不断拓展,广泛应用于治疗焦虑障碍、药物滥用以及进食障碍等多种心理问题, 适用人群也非常广泛,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群都可以接受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CBT)已经被英国国家健康研究与卓越服务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推荐为多种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案。 

《认知行为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用100个关键点干净利落地介绍了认知行为治疗(CBT)的基本观点和实践技术。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以实证研究证据为基础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心理治疗领域备受推崇。 本书100个关键点涵盖了如下主题: 

●对认知行为治疗的误解; 

●传授认知模型; 

●评估和案例概念化; 

●家庭作业(自助任务); 

●觉察和应对自动化消极思维的方式; 

●行为实验; 

●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 

●复发管理; 

●认知行为治疗的第三浪潮。 

本书第二版,作者迈克尔·尼南(Michael Neenan)和温迪·德莱登(Windy Dryden)对全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并更新了许多新的要点。《认知行为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原著第二版)简洁、实用,是心理咨询师的指南,无论是对正在接受培训的“准心理咨询师”还是已经执业的心理咨询师,本书所提供的100个关键点都会提供助益。

 

部分 认知行为治疗理论 

1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附加在这些事件上的意义决定了我们的感受002 

2当我们经历情绪痛苦时信息加工变得无序004 

3通过检查三个水平的思维来理解情绪障碍006 

4想法、感受、行为、生理和环境是相互联结的009 

5对事件的情绪反应是一个连续体010 

6情绪障碍有特定的认知内容011 

7对情绪困扰的认知易感性013 

8我们的想法和信念都是可知的015 

9情绪困扰的产生017 

10情绪困扰的持续019 

11来访者成为个人科学家020 

 

第二部分 对认知行为治疗的误解 

12只有聪明和善于表达的来访者才能从认知行为治疗中获益024 

13认知行为治疗不关注情绪025 

14认知行为治疗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积极思维027 

15认知行为治疗太简单了028 

16认知行为治疗只不过是缓解症状030 

17认知行为治疗对来访者的过去或童年经历不感兴趣032 

18认知行为治疗不用治疗关系作为促进来访者改变的手段034 

19认知行为治疗对导致来访者问题的社会和环境因素不感兴趣036 

20认知行为治疗只不过是用常识来解决来访者的问题037 

21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以技术为导向的方法039 

 

第三部分 认知行为治疗实践 

开始 

22设定场景044 

23进行评估046 

24评估适应性048 

25治疗阶段结构化051 

26制定议程表052 

27起草问题清单053 

28在目标上达成一致054 

29传授认知模型056 

30进行个案概念化058 

31制订治疗计划061 

检测自动化消极思维的方法 

32检测自动化消极思维063 

33引导发现法065 

34使用意象068 

35做出建议070 

36会谈中的情绪变化072 

37通过发现事件的特殊意义来发现来访者思维074 

38感受聚焦076 

39做坏的假设079 

40情境暴露081 

41角色扮演083 

42特定情境分析085 

43短语中的自动化消极思维086 

44症状说明088 

45行为作业089 

46从少数重要认知数据中发现关键的自动化消极思维091 

47分离情境下的所思所感093 

48区分感觉和想法095 

审视和应对自动化消极思维 

49回答097 

50权衡证据099 

51建构替代性的解释102 

52识别认知扭曲104 

53发现优势和不足106 

54明确语言108 

55重新归因110 

56去灾难化111 

57探索双重标准114 

58修正恐惧的意象115 

59行为实验117 

60苏格拉底式提问(一种引导发现的方法)119 

61夸大和幽默122 

62写下对自动化消极思维的替代反应124 

家庭作业 

63布置家庭作业的原因126 

64家庭作业类型128 

65家庭作业协商131 

66家庭作业回顾133 

确定潜在假设/原则的方法 

67袒露心迹的“如果……那么”陈述135 

68“必须”与“应该”测定137 

69来访者自动化思维模式识别139 

70显著情绪变化观察140 

71下箭头技术142 

72记忆、家庭格言、座右铭144 

修正潜在假设/原则 

73行为实验145 

74“应该”和“必须”的违反147 

75个人协议修正148 

76假设、原则的长短期效益测试149 

77包含原假设优点、摒弃缺点的替代假设150 

78原则、假设的优缺点152 

79假设、原则发展历史的探索154 

80应用想象修正假设156 

揭示核心信念 

81下箭头技术158 

82连词的使用160 

83补全句子技术162 

84作为自动思维出现的核心信念164 

发展和强化新的或现存的核心信念 

85教来访者关于核心信念的知识166 

86发展可代替的核心信念168 

87连续集的使用170 

88积极的数据集172 

89假装174 

90新核心信念的历史测试176 

91挑战下箭头技术中的每一个想法178 

92“理性-直觉”角色扮演180 

93学会自我接纳182 

结束治疗及其他 

94减少复发185 

95终止187 

96治疗中的持续收获190 

97定期复查193 

认知行为治疗:仅针对来访者吗? 

98实践你所说的195 

其他问题 

99阻抗197 

100认知行为治疗的第三浪潮200 

 

附录1一位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来访者的案例分析203 

附录2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来访者的日常想法记录205 

附录3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来访者的作业安排206 

参考文献207 

专业名词英中文对照表216 

译后记218                                 

心理咨询与治疗100个关键点译丛--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100个关键点与技巧


内容简介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已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应用领域包括咨询与治疗、职业和教育。《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100个关键点与技巧》呈现了这一体系的主要特质,以帮助治疗师提升实操水平。这些关键点来自于作者自己的实践,也来自于他们在培训和督导新手咨询师时的经验。
结合REBT领域发生的变化,新版做了全面的更新。新版以介绍REBT的基础知识开篇,全面覆盖了以下所有关键的主题:
·治疗同盟的问题;
·教育问题;
·处理来访者关于REBT的错误概念问题;
·鼓励来访者致力于改变;
·处理妨碍来访者改变的障碍;
·以创造性的方式来运用REBT。
本书力求简洁、实用,对培训或实践中的心理治疗师和咨询师非常有帮助,相信通过阅读本书他们能充分地理解REBT。

目录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基础知识001
部分 治疗联盟的相关事宜009
1运用治疗联盟的观点010
2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模式因人而异013
3转换咨询师的影响力基础016
4改变咨询师在治疗过程中的指导程度019
5努力促进来访者的学习021
6使用“挑战性的,但并非压倒性的”原则024
7创建反思进程026
8和来访者使用共通的语言028
9在治疗中保持一种目标导向的态度030
10引出来访者对于有效改变的承诺032
11为人生哲学的转变努力奋斗,但要准备好做出妥协034
12让来访者进入富有成效的治疗情境036
第二部分 教导事宜039
13建议来访者对他们的治疗阶段录音并复习040
14教导来访者进入REBT的模式和进程并帮助他们理解各自的角色042
15解释你在做什么以及你为何而做044
16注意来访者的非言语和副言语行为046
17反复教导来访者情绪责任原则048
18教给来访者理性信念和非理性信念之间详细完整的区别050
19教导来访者区分健康和不健康的消极情绪 052
20教导来访者在学习新技能或改变环境之前处理情绪困扰的重要性054
21教导来访者认识非理性信念所产生的认知后果,以及将非理性信念带入情境中对他们理解诱发事件A所产生的影响056
22教导复发预防060
23教给来访者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自我治疗原则062
第三部分 处理来访者对于REBT的误解065
24处理咨访疑虑066
25消极事件并不一定造成情绪困扰067
26抛开指责,接受情绪的责任070
27他人亦无法逃避责任072
28REBT的ABC模型虽然简单但不是简单化074
29REBT不忽视过去076
30向来访者表明“接纳”与顺从和自满是截然不同的078
31向来访者表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绝非忽视他们的情绪080
32向来访者表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不会忽视治疗关系082
33解释REBT在平等与不平等治疗关系中的地位084
34向来访者表明REBT并非洗脑085
35向来访者解释REBT在情绪和行为上的地位 并告诉他们感受和行动的区别087
36向来访者表明你的工作是帮助而非阻止他/她们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089
37向来访者解释治疗中的对抗不同于来访者与治疗师的过度对抗091
38向来访者表明REBT中的结构化与把来访者放到治疗的束缚中是不同的093
39消除REBT只关心改变信念的想法094
40REBT可以被调整以帮助更大范围的来访者095
第四部分 技术问题097
41在治疗中要有组织有结构098
42获取足够的信息以助治疗任务的完成100
43行在正路上102
44来访者问题处理的优先级104
45针对来访者的问题,问具体的例子107
46始终专注于一个问题109
47慎重地使用提问111
48评估诱发事件A时需特别注意的问题115
49聚焦于核心的非理性信念118
50寻找隐藏在来访者言行举止中的非理性信念121
51允许来访者持有一段时间的非理性123
52挑战来访者的非理性信念时警惕你的不敏感125
53评定来访者改变的基础127
54要强化改变,而不要强化来访者获得赞许的需要128
55评估元情绪困扰,并在临床上与来访者适时合作解决这一问题130
56教会来访者何时去应对有问题的想法和信念,何时用心地接受它们132
57不要害怕重复134
58若有疑问就回到初的原则135
59灵活地结束治疗136
第五部分 鼓励来访者在改变中前行139
60让来访者的大脑承受压力140
61帮助来访者参与到相关的改变任务中142
62使用各种各样的自助表格144
63系统训练来访者使用REBT自助表格149
64与来访者一起协商合适的家庭作业151
65不同治疗目标安排不同的作业153
..
99认真严肃地对待REBT,但不可太严肃242
100在治疗和生活中形成自己的风格245
参考文献247
专业名词英中文对照表253
译后记255

以人为中心疗法-100个关键点与技巧 心理咨询与治疗100个关键点 心理咨询师心理问

 著

内容简介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已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应用领域包括咨询与治疗、职业和教育。《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100个关键点与技巧》呈现了这一体系的主要特质,以帮助治疗师提升实操水平。这些关键点来自于作者自己的实践,也来自于他们在培训和督导新手咨询师时的经验。
结合REBT领域发生的变化,新版做了全面的更新。新版以介绍REBT的基础知识开篇,全面覆盖了以下所有关键的主题:
·治疗同盟的问题;
·教育问题;
·处理来访者关于REBT的错误概念问题;
·鼓励来访者致力于改变;
·处理妨碍来访者改变的障碍;
·以创造性的方式来运用REBT。
本书力求简洁、实用,对培训或实践中的心理治疗师和咨询师非常有帮助,相信通过阅读本书他们能充分地理解REBT。

目录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基础知识001
部分 治疗联盟的相关事宜009
1运用治疗联盟的观点010
2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模式因人而异013
3转换咨询师的影响力基础016
4改变咨询师在治疗过程中的指导程度019
5努力促进来访者的学习021
6使用“挑战性的,但并非压倒性的”原则024
7创建反思进程026
8和来访者使用共通的语言028
9在治疗中保持一种目标导向的态度030



理解人际关系的奥秘:探索心理治疗的多元视角 在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都身处一个复杂的人际网络之中,家庭、职场、朋友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否,往往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然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并非总是坦途,误解、冲突、沟通不畅,乃至深层的心理困境,都可能让关系蒙上阴影。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理解人际关系、掌握有效沟通技巧、并能应对心理挑战的多元视角。我们将从家庭治疗的宏观视角出发,逐步深入到个体层面的整合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焦点解决短程治疗,再到具体的交互沟通分析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精髓,为您勾勒出一幅心理治疗的壮丽图景。 第一章:家庭的脉络——家庭治疗的系统性视角 家庭,是我们生命的原点,也是我们学习人际互动的第一课堂。家庭治疗,作为一种独特的心理治疗取向,将个体视为家庭系统中的一部分,认为个体的行为、情绪和心理问题,往往与家庭的结构、沟通模式、以及代际传递的模式息息相关。它不再仅仅关注“生病”的个体,而是将目光投向整个家庭系统,探究家庭内部的动力学如何影响着每一个成员。 在这一章,我们将深入探讨家庭治疗的核心理念。首先,我们会介绍“系统理论”在家庭治疗中的应用,理解家庭作为一个动态的、相互关联的整体,任何一个成员的变化都会牵动整个系统的平衡。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家庭的边界,是清晰、模糊还是僵化,这些边界如何影响着家庭成员间的亲密感和独立性。其次,我们会聚焦于家庭的沟通模式,探讨指令式沟通、隐藏信息、以及非语言信号在家庭关系中的作用。理解这些模式,能够帮助我们洞察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和情感流动,从而发现冲突的根源。 此外,家庭治疗还会关注家庭的生命周期。从新婚燕尔到子女成年离家,再到退休养老,每个阶段都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适应过程。我们将学习如何在不同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识别常见的困境,并找到应对之道。例如,在有青少年子女的家庭,如何处理代际冲突和子女的独立需求;在空巢期家庭,如何重新调整夫妻关系和寻找新的生活意义。 最后,我们将介绍几种经典的家庭治疗流派,如结构学派、策略学派、鲍恩家庭系统治疗等,了解它们各自的理论基础、介入方式和治疗目标。通过学习家庭治疗,您将不再孤立地看待问题,而是以更广阔的视野,理解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影响,从而为改善家庭关系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第二章:融汇与整合——整合疗法的跨界智慧 心理治疗领域百花齐放,各种疗法各有千秋,却也常常面临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整合疗法,顾名思义,是一种将不同心理治疗流派的理论、技术和策略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的取向。它不是简单地堆砌,而是基于对人类心理复杂性的深刻理解,有选择性地汲取各种疗法的精华,为个体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本章将为您揭示整合疗法的魅力所在。首先,我们会探讨整合疗法的哲学基础,理解为何单一的治疗模式往往难以应对丰富多彩的个体经验。我们将认识到,个体的心理问题往往是多因素交织的结果,可能同时受到生物、心理、社会和精神等多个层面的影响。因此,一种包容、开放、灵活的治疗态度,是整合疗法的核心。 接着,我们会深入剖析几种主要心理治疗流派的核心思想,例如精神分析的潜意识探索、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的思维与行为模式。我们将学习如何理解不同学派对人类动机、情感、认知和行为的解释,并思考如何在实践中将这些洞见结合起来。例如,在处理一个患者的抑郁情绪时,可能需要借鉴精神分析理解其过往的创伤经历,同时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纠正负面思维,并结合人本主义疗法促进其自我接纳和成长。 整合疗法强调“个案概念化”的重要性,即治疗师需要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构建一个全面的理解框架,明确问题的根源、维持因素以及潜在的资源。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个案概念化,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和运用最恰当的治疗技术。这可能涉及到对话、行为练习、认知重构、情绪调节技巧等多种工具的组合。 通过本章的学习,您将不再被某种特定的治疗流派所局限,而是能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理解心理治疗的丰富性和可能性,并掌握一种更为灵活、有效的助人方法。 第三章:思维的重塑——认知行为疗法的科学力量 “我们不是被事情本身困扰,而是被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这句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恰恰点明了认知行为疗法(CBT)的核心。CBT是一种以科学实证为基础,强调思维、情绪和行为之间相互影响的心理治疗方法。它认为,不合理的信念、扭曲的认知以及不良的行为模式,是导致心理困扰的重要原因,通过改变这些方面,可以有效地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 在本章,我们将深入CBT的精髓。首先,我们会学习CBT的基本模型,即“ABC模型”,理解A(事件)、B(信念)、C(情绪和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将学会识别自己思维中的“自动负性思维”,这些不经思考便脱口而出的负面想法,如“我总是搞砸”、“别人都在嘲笑我”等,它们是情绪困扰的直接导火索。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探讨CBT中的“认知扭曲”,这些系统性的思维错误,如“非黑即白思维”、“灾难化”、“读心术”等,它们会放大负面情绪,并阻碍我们做出客观的判断。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这些认知扭曲,并通过“认知重构”技术,挑战和修正这些不合理的信念。这可能包括寻找支持性证据、反驳负面想法、以及发展更具适应性的替代性思维。 除了认知层面,CBT也高度重视行为的改变。我们将学习“行为激活”技术,帮助个体重新投入到有益的活动中,摆脱抑郁和焦虑带来的回避行为。我们还会了解“暴露疗法”,通过循序渐进地面对令人生畏的情境,来降低恐惧反应。此外,“技能训练”,如放松技巧、社交技能训练等,也是CBT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帮助个体掌握应对挑战的实际工具。 CBT的治疗过程通常是结构化的、目标导向的,并且强调来访者和治疗师之间的合作。我们将了解CBT的典型治疗流程,以及如何利用“家庭作业”来巩固治疗效果。通过学习CBT,您将获得一套强大的工具,能够帮助您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思维模式,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并最终改变那些限制您生活的行为。 第四章:聚焦与远见——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效率之道 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渴望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焦点解决短程治疗(SFBT),正是一种应运而生的高效助人模式。它不纠结于问题的成因和历史,而是将焦点锁定在“解决”本身,通过发掘来访者已有的资源和优势,帮助他们快速地构建和实现期望的未来。 本章将带您领略SFBT的独特魅力。首先,我们会理解SFBT的核心哲学,即“解决导向”而非“问题导向”。SFBT相信,来访者并非一无是处,他们通常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成功的经验,只是在困境中被暂时遗忘了。治疗师的角色,是帮助来访者重新发现并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 我们将学习SFBT的关键技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例外问句”。通过提问“有没有什么时候,这个问题没有这么严重?”,治疗师能够引导来访者关注那些问题并未发生的时刻,从而发现已经存在的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另一个核心技术是“奇迹问句”,即“如果你醒来,发现这个问题神奇地消失了,你会注意到什么不同?”,这能够帮助来访者清晰地描绘出他们期望的未来图景,为解决问题指明方向。 此外,SFBT还强调“赞美”和“解读”来访者的优势和努力。通过真诚的赞美,治疗师能够提升来访者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通过对来访者行为和想法的积极解读,则能够强化他们积极的应对方式。SFBT还提倡“问卷式提问”,即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句,来引导来访者思考问题、资源和解决方案。 SFBT的治疗过程通常非常简短,可能仅需几次会谈。它不追求对问题的深度分析,而是侧重于如何“做得更好”。通过学习SFBT,您将掌握一种高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是在个人成长、人际关系,还是在工作管理方面,都能更快速地达成目标,开启更积极的未来。 第五章:心灵的对话——交互沟通分析的洞察力 “我们如何沟通,决定了我们如何生活。”交互沟通分析(TA)这门理论,提供了一套独特的视角,来理解人际沟通中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模式。它认为,在每一次人际互动中,我们都会以不同的“自我状态”进行沟通,而识别和理解这些自我状态,能够帮助我们洞察沟通中的症结,从而建立更健康、更真诚的人际关系。 在本章,我们将深入TA的三个基本自我状态:父母、成人和儿童。我们会学习如何识别这三种状态在自己和他人身上的表现,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言语、行为和情绪。例如,“父母”状态可能包含着我们从父母那里习得的规则、价值观和评判;“成人”状态则代表着理性的、客观的思考和分析;而“儿童”状态则承载着我们的情感、冲动和创造力。 TA还引入了“沟通模式”的概念,如互补式沟通、交错式沟通和隐性沟通。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这些沟通模式,理解它们在人际关系中可能带来的正面或负面影响。例如,互补式沟通通常能带来顺畅的交流,而交错式沟通则容易引发误解和冲突。 此外,TA还提出了“人生脚本”和“人生定位”的概念。人生脚本是指我们在童年时期,受周围环境和重要他人影响而形成的,关于自己、他人和世界的潜在信念,这些信念会不自觉地影响我们一生的行为模式。人生定位,则是在婴儿时期就形成的,关于“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也好”、“我不好你也不好”等基本的价值判断,它们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人生的态度和选择。 通过学习TA,您将获得一套强大的自我洞察工具,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在世界,看清人际互动中的模式,并有意识地选择更具建设性的沟通方式,从而建立更和谐、更富有成效的人际关系。 第六章:理性的力量——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智慧 “我们之所以会感到痛苦,并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对此事的看法。”这一深刻的见解,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的基石。REBT由阿尔伯特·艾利斯创立,它认为,导致个体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个体对事件持有的一系列非理性信念。通过识别、挑战和修正这些非理性信念,个体能够有效地改善情绪,并建立更健康、更理性的生活方式。 在本章,我们将深入REBT的核心。首先,我们会学习REBT著名的“ABCDE模型”。A代表触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B代表非理性信念(Belief System),C代表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REBT强调,正是B(非理性信念)导致了C(负面情绪和行为)。然后,D代表“驳斥”(Dispute),即通过理性分析和批判,来挑战和否定非理性信念。最后,E代表“有效信念”(Effective New Belief),即通过驳斥,形成一种更具适应性、更理性的新信念,从而带来积极的情绪和行为改变。 我们将重点学习REBT中的“非理性信念”的特征。这些信念通常具有绝对化、灾难化、糟糕至极化的特点,例如,“我必须永远是成功的”、“如果事情不按我期望的发生,那就是世界末日”、“我不能容忍任何挫折”等等。我们将学会如何识别这些非理性信念,并掌握多种驳斥技巧,如逻辑辩论、证据搜集、寻找替代性解释等。 REBT不仅关注思维的改变,也重视行为的调整。它鼓励来访者通过“行为暴露”来挑战对某些情境的恐惧,通过“角色扮演”来练习新的应对方式,并积极参与到能够带来愉悦和成就感的活动中。 REBT的治疗过程通常是直接的、坦率的,治疗师会积极主动地引导来访者识别和挑战非理性信念。通过学习REBT,您将获得一种强大的理性思维工具,能够帮助您更清晰地认识那些困扰您的非理性思维,更有效地管理您的情绪,并最终拥抱一种更理性、更积极、更充实的生活。 结语 本书的六个章节,从宏观的家庭系统到个体层面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再到沟通的艺术和解决问题的智慧,为您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心理治疗知识体系。我们相信,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些多元的视角和方法,您将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更有效地与他人互动,并更有信心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最终实现内心的和谐与成长。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刚读完关于认知行为疗法(CBT)的部分,简直是醍醐灌顶!作为一名希望提升自身助人技巧的实践者,我一直对CBT的有效性深感好奇。这本书对于CBT核心理念的阐述,比如“思维-情绪-行为”的联动模型,以及如何识别和挑战自动负面思维,都写得非常到位。作者不仅列举了大量生动的案例,还详细介绍了具体的认知重构技术,比如“思维记录表”的使用方法。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如何帮助来访者摆脱抑郁、焦虑等情绪困扰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更强大的工具。 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没有将CBT孤立出来,而是巧妙地将其置于一个更宏大的治疗框架下。我看到它如何与家庭治疗的视角相结合,理解个体问题往往根植于家庭系统;也看到它如何为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提供更深入的认知层面的支持。这种跨流派的整合,让我体会到心理治疗的博大精深。它让我明白,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从思维、行为、情感以及人际关系等多个维度入手,而不是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心理学领域的宝藏!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整合不同治疗流派思想的书籍,而这套书完全满足了我的需求。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堆砌,而是非常注重实际应用。比如,在家庭治疗的部分,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识别家庭系统中的动力和模式,并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干预技巧。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三角关系”的阐述,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家庭成员之间复杂的情感联系。 更让我惊喜的是,本书还将整合疗法的理念巧妙地融入其中。这意味着,它不会局限于单一的治疗取向,而是鼓励读者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疗法的优势。在面对一些棘手的个案时,我常常会思考“到底应该用哪种方法?”,而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清晰的框架,让我知道如何在家庭治疗的基础上,适时引入认知行为疗法来调整不健康的思维模式,或者运用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来聚焦于解决方案。这种融会贯通的处理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治疗师,而是在一个更广阔的心理治疗领域中航行。

评分

交互沟通分析(TA)的部分,是我认为本书中最具启发性的一章之一。很多时候,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会遇到各种误解和冲突,而TA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来理解这些互动模式。作者对于“自我状态”(父母、成人、儿童)的划分,以及“沟通脚本”、“侵入”等概念的解释,都非常生动且易于理解。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与人沟通时发生的种种“卡壳”现象有了更深的洞察,也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在重复某些不健康的互动模式。 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将TA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其与整合疗法的思想相结合。这意味着,TA的分析工具可以成为理解个体在家庭系统中互动模式的有力补充,也可以为认知行为疗法提供更深入的人际关系视角。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如何运用TA来促进更健康、更真诚的沟通的建议。这不仅对心理治疗师有帮助,对于任何希望改善自己人际关系的人来说,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评分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的部分,同样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认为,我们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受到我们信念和想法的影响,而REBT正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的。本书对REBT的ABC理论,即“非理性信念”(B)导致“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阐述,清晰且深刻。作者通过大量案例,展示了如何识别、质疑和挑战那些导致我们痛苦的非理性信念,并用更理性的信念来取代它们。 更令人称赞的是,本书并没有孤立地讲解REBT。它巧妙地将其融入到整合疗法的整体框架中。我看到REBT的思维调整技术,如何与家庭治疗中对家庭成员认知模式的干预相辅相成;也看到它如何为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提供更坚实的内在心理基础。这种融会贯通的处理方式,让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某个流派的指南,而是一部真正能够指导实践、解决复杂心理问题的综合性著作。它让我看到了心理治疗的无限可能。

评分

这套书的焦点解决短程治疗(SFBT)部分,可以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我一直对“短程”这个概念心存疑虑,总觉得深入的问题需要漫长的时间来处理。然而,SFBT的理念——关注优势、资源和解决方案,而非一味地挖掘问题根源——让我眼前一亮。书中对于“例外问句”、“奇迹问句”等核心技术,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解释和演示,让我能够快速掌握其精髓。 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SFBT时,并没有回避其与其他疗法的联系。比如,他会提到,在SFBT的框架下,有时也需要借助认知行为疗法的工具来巩固来访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思维转变;或者在家庭治疗的背景下,SFBT的解决方案导向,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聚焦于共同的目标。这种将不同流派的精髓融会贯通的能力,使得这本书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我迫不及待地想将这些技巧应用到我的工作实践中,去帮助那些渴望改变的来访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