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外集拾遗补编》收录1938年5月许广平编定的《集外集拾遗》出版后陆续发现的佚文,其中广告、启事、更正等编为附录一;从他人著作中录出的编为附录二。
##这本,尤其是前半部分,其实还挺有意思的,因是按时间编成,可以很清楚地看清鲁迅的精神脉络。比如1903年写《中国地质略论》,着眼点在矿业上,还是走实业救国的路子;到1908年写了《破恶声论》,这篇可以与《文化偏至论》对照着看;民国刚建立时候鲁迅应该还是有一段精神比较振奋的时期的,你可以看到他给军队提意见,出去野游,还设计了国徽;但是很快,不过一两年,他就去研究古碑帖去了,写了几篇考证文章。后期的文章就很多杂务了,办报纸的各种编辑絮语,还有出书的广告收了一大堆,也有部分笔战文字,但是并不多,因为都收到之前的杂文集子里了。然后附录一全是广告,附录二倒是有不少早期的旧体诗之类,多是从知堂日记中抄录。总的来说,这一集里比较值得一看的几篇:《破恶声论》《书苑折枝》《我的种痘》。
评分##又长又杂……读的时候像是逛二手书店。《关于知识阶级》一篇值得细读,“知识和强有力是冲突的,不能并立的;强有力不许人民有自由思想,因为这能使能力分散”。这其中还有一篇先生贴的一篇求婚的妙文,现在我们的“人类高质量男性”也当拜其脚下。
评分##1898–1902年,鲁迅在南京路矿学堂读书,三年时间,学了《矿学》、《地质学》、《测算学》和《测图学》等课程。初识西方近代思想,又加当时列强瓜分中国,鲁迅立志地质救国。他看到当时“因迷信以弱国,利身家而害群者”众多,抱定“惟地质学不发达故”,中国不能没有自己的科学。另:附录鲁迅17岁时的文字两篇,文笔稳重谨慎,清雅灵气。
评分##这本,尤其是前半部分,其实还挺有意思的,因是按时间编成,可以很清楚地看清鲁迅的精神脉络。比如1903年写《中国地质略论》,着眼点在矿业上,还是走实业救国的路子;到1908年写了《破恶声论》,这篇可以与《文化偏至论》对照着看;民国刚建立时候鲁迅应该还是有一段精神比较振奋的时期的,你可以看到他给军队提意见,出去野游,还设计了国徽;但是很快,不过一两年,他就去研究古碑帖去了,写了几篇考证文章。后期的文章就很多杂务了,办报纸的各种编辑絮语,还有出书的广告收了一大堆,也有部分笔战文字,但是并不多,因为都收到之前的杂文集子里了。然后附录一全是广告,附录二倒是有不少早期的旧体诗之类,多是从知堂日记中抄录。总的来说,这一集里比较值得一看的几篇:《破恶声论》《书苑折枝》《我的种痘》。
评分##戛剑生杂记。
评分##这一集就更杂了,什么都有。而且很多篇就写了几行,大多数内容都是备考。很喜欢《破恶声论》,其余的文言读不懂的都没读。
评分##收录1938年5月许广平编定的《集外集拾遗》出版后陆续发现的佚文,其中广告、启事、更正等编为附录一;从他人著作中录出的编为附录二。 [自读感受] 先生涉猎太广,矿学、地质学、美术、文学等等...《自言自语》一篇非常有趣。 2022.03.26
评分##《集外集拾遗》之后的佚文,所收篇目更为芜杂,连广告、启事、更正等一并收入,可观者有限。读文言的《破恶声论》犹如读《摩罗诗力说》时的昂扬与澎湃,那是一个先路前驱者的醒觉,以及“未绝大冀于方来”:“梦者自梦,觉者是之,则中国之人,庶赖此数硕士而不殄灭,国人之存者一,中国斯侂生于是已”。在热望着将来的健康与梦想着从前的耽乐之间,大先生虽也对未来怀抱希冀,但却洞穿了耽乐者与未来派的虚妄与不健康,与之相比,作为一个先觉者的先生总是立足并战斗于当下的,被迫压、排挤、倾陷乃至放逐而始终坚韧不屈,他为《越铎日报》所写的出世辞:“纾自由之言议,尽个人之天权,促共和之进行,尺政治之得失,发社会之蒙覆,振勇毅之精神”,虽是办报宗旨,亦可视之为先生一生的战斗方向。
评分##戛剑生杂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