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 智能时代财务管理 |
| | 定价 | 69.00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版次 | 01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1月 |
| 开本 | 16开 |
| 作者 | 董皓 著 |
| 装帧 | 平装 |
| 页数 | 276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121331299 |
内容介绍
本书讲述了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时,财务人将面对怎样的环境变化、组织与模式变革,需要进行怎样的能力与认知的提升,从财务人视角展示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概念及财务应用场景。笔者通过提出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信息化概念架构,以及大量财务智能应用场景设想,用图文并茂的精彩篇章将读者带入未来财务时空。未来已来,人工智能时代的财务将不再是一项技术工作,而是基于智能场景的创意活动,本书将帮助CFO、中高层企业财务管理者、财务与会计专业人士、高校财务专业教师与学生、管理咨询顾问、财务信息化顾问及工程师等人群打开思想腾飞的那扇窗户。
作者介绍
董皓 平安集团财务部副总经理,曾担任安永咨询高*经理,拥有十余年财务领域管理及咨询服务经验,并在财务创新、财务信息化、财务共享服务及管理会计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闲暇运营微信订阅号“董皓-财务创新观察”(cfoview),曾与他人合著《财务共享服务》。
目录
目 录
第1章 智能时代的来临 / 1
1.1 智能时代改变世界也在改变财务 / 3
1.1.1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 / 3
1.1.2 智能时代也在改变财务 / 5
1.2 智能时代财务管理的新“逻辑思维” / 9
1.2.1 财务组织与认知的新逻辑 / 9
1.2.2 财务管理技术的新逻辑 / 11
1.2.3 财务管理实践的新逻辑 / 12
1.3 智能时代正在改变财务的新商业经济 / 15
1.3.1 共享经济与财务 / 15
1.3.2 跟踪经济与财务 / 18
1.3.3 合作经济与财务 / 21
第2章 智能时代财务组织和模式变革 / 23
2.1 迈向智能:财务组织的极简进化史 / 25
2.1.1 入门阶段:财会一体阶段 / 25
2.1.2 初级阶段:专业分离阶段 / 26
2.1.3 中级阶段:战略、专业、共享、业财四分离阶段 / 26
2.1.4 高*阶段:外延扩展阶段 / 28
2.2 上善若水:智能时代需要柔性财务管理 / 29
2.2.1 深入理解管理的“刚与柔” / 29
2.2.2 智能时代财务为何且如何实现柔性管理 / 30
2.3 面向未来:财务智能化团队的诞生 / 37
2.3.1 我们的方向正确吗 / 38
2.3.2 构建财务智能化团队 / 38
2.4 创新升级:人人都是首*财务创新官 / 41
2.4.1 智能时代财务创新的使命 / 42
2.4.2 智能时代财务创新需要怎样的生态环境 / 43
2.4.3 适合财务创新的方法武器 / 45
2.4.4 财务创新的失败 / 46
2.4.5 人人都是首*财务创新官 / 48
第3章 智能时代财务人能力升级 / 49
3.1 武技二十五式:智能时代CFO的基础能力框架 / 51
3.1.1 战略财务基础能力框架 / 51
3.1.2 专业财务基础能力框架 / 52
3.1.3 业务财务基础能力框架 / 54
3.1.4 财务共享服务基础能力框架 / 55
3.1.5 财务通用支持基础能力框架 / 56
3.2 进退自如:智能时代财务人的择业模型 / 57
3.2.1 三种选择:智能时代财务人的“进”“退”“守” / 58
3.2.2 智能时代,财务人择业的“拥抱”模型和“远离”模型 / 59
3.3 再不疯狂就老了:高等教育智能时代的变革 / 63
3.3.1 大学财会教育的窘境 / 63
3.3.2 为什么必须疯狂一次 / 65
3.3.3 如何构建智能风口飞起来的能力 / 66
第4章 智能时代影响财务的新信息技术 / 71
4.1 财务管理和大数据:财务,别再说你懂大数据 / 73
4.1.1 什么是大数据 / 73
4.1.2 大数据的4V特征 / 75
4.1.3 财务对大数据理解的误区 / 76
4.1.4 大数据的财务应用 / 78
4.1.5 财务实现大数据应用的条件基础 / 80
4.2 财务管理和云计算:从云计算火锅说起 / 81
4.2.1 美味火锅,云计算的立体架构 / 81
4.2.2 财务实现与云计算的场景融合 / 83
4.2.3 财务云计算在中国的落地挑战 / 85
4.3 财务管理和人工智能:财务如何踏上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之路 / 86
4.3.1 从一些重要的基础概念说起 / 86
4.3.2 国内财务的人工智能应用大致在什么水平 / 90
4.3.3 财务应用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场景 / 91
4.4 财务管理和区块链:区块链改变财务那点儿事,说了你也不信 / 93
4.4.1 微信接龙小饭团与区块链 / 94
4.4.2 区块链与财务管理 / 96
第5章 智能时代财务信息化整体规划 / 99
5.1 知性魅力:智能时代财务信息化概念架构 / 101
5.1.1 软件架构与财务智能化功能架构蓝图 / 101
5.1.2 财务智能化功能架构蓝图解析 / 102
5.2 多向联通:智能时代财务与科技的信息化协同 / 107
5.2.1 来自协同问题的挑战 / 108
5.2.2 智能时代财务信息化协同体系 / 112
5.3 迭代进化:如何成为智能时代的财务产品经理 / 114
5.3.1 什么是财务产品经理 / 114
5.3.2 智能财务产品经理的特质 / 116
5.3.3 如何从财务IT成长为智能产品经理 / 118
第6章 智能时代战略财务创新实践 / 121
6.1 智能时代战略财务框架详解及智能增强 / 123
6.1.1 战略与业务 / 123
6.1.2 财会控制机制 / 124
6.1.3 价值管理 / 125
6.1.4 经营分析与绩效管理 / 126
6.1.5 全面预算管理 / 127
6.2 元数据和大数据:不一样的经营分析 / 129
6.2.1 经营分析的概念框架 / 129
6.2.2 元数据――经营分析的本质 / 132
6.2.3 大数据与经营分析 / 135
6.3 大数据资源配置:智能时代的预算管理新思路 / 136
6.3.1 预算管理就是资源配置 / 137
6.3.2 资源配置的难题 / 138
6.3.3 大数据资源配置:抓热点,抓相关性 / 139
第7章 智能时代专业财务创新实践 / 143
7.1 智能时代专业财务框架详解及智能增强 / 145
7.1.1 会计与报告管理 / 145
7.1.2 税务管理 / 147
7.1.3 资金管理 / 148
7.1.4 合规管理 / 150
7.1.5 管理会计 / 151
7.1.6 成本管理 / 153
7.1.7 财务风险管理 / 154
7.2 迟到的进步:电子发票助力管理升级 / 155
7.2.1 电子发票的发展现状 / 155
7.2.2 我们期待电子发票有怎样的未来 / 158
7.3 全维时代:当管理会计不再纠结维度的限制时 / 160
7.3.1 管理会计眼中的维度 / 160
7.3.2 管理会计团队的多维之痛 / 163
7.3.3 技术进步下的维度破局 / 164
7.4 智能风控:让我们抓住财务渗漏的尾巴 / 167
7.4.1 如何定义财务渗漏 / 168
7.4.2 进化中的财务渗漏 / 169
7.4.3 财务反渗漏的进化与面对的难题 / 170
7.4.4 智能时代反渗漏技术的智能进化 / 171
第8章 智能时代业务财务创新实践 / 175
8.1 智能时代业务财务框架详解及智能增强 / 177
8.1.1 产品财务管理 / 177
8.1.2 营销财务管理 / 179
8.1.3 供应链财务管理 / 180
8.1.4 项目财务管理 / 181
8.1.5 海外财务管理 / 182
8.1.6 业务财务一体化管理 / 183
8.2 结网全球:智能时代布局海外财务管理 / 184
8.2.1 绘制海外国家财务模式 / 185
8.2.2 实现海外风险导向的流程标准化 / 187
8.2.3 构建海外财务经理能力模型 / 187
8.2.4 推动海外财务系统的择优统一 / 188
8.2.5 打造海外财务专业支持平台 / 189
8.3 智能核算:支撑业财高度融合的统一会计引擎 / 191
8.3.1 业财高度融合的挑战 / 191
8.3.2 什么是会计引擎 / 193
8.3.3 会计引擎应用现状 / 196
8.3.4 统一会计引擎 / 197
第9章 智能时代财务共享服务创新实践 / 201
9.1 智能时代财务共享服务框架详解及智能增强 / 203
9.1.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设立管理 / 203
9.1.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与人员管理 / 205
9.1.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流程管理 / 206
9.1.4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管理 / 207
9.1.5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外包及众包管理 / 209
9.2 开拓行进: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战略思考 / 210
9.2.1 大型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策略 / 210
9.2.2 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变革风险 / 215
9.2.3 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四种建设路径 / 218
9.3 财务众包:机器作业的数据前置准备 / 219
9.3.1 什么是众包 / 219
9.3.2 如何实现财务众包模式的落地 / 220
9.3.3 为什么可以将众包作为机器作业的前置准备 / 224
9.4 长尾智能:RPA财务机器人 / 225
9.4.1 RPA非人形 / 226
9.4.2 RPA是迈向人工智能的必经阶段吗 / 228
9.4.3 这样的机器人是否还有价值 / 229
9.4.4 财务机器人的市场 / 230
9.4.5 另类高*财务机器人的设想 / 231
9.5 人机协同:机器作业取代共享服务的起手姿势 / 233
9.5.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智能化的机会在哪里 / 233
9.5.2 如何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人机协同智能化 / 235
9.5.3 未来机器学习将怎样带来财务共享的进一步智能化 / 238
第10章 未来时速,智能时代CFO的一* / 241
10.1 不一样的智能企业财务管理 / 243
10.1.1 步入办公室 / 243
10.1.2 召开集团经营分析及预算启动会 / 245
10.1.3 召开财务组织和团队审视会 / 248
10.2 不一样的社会财务智能生态 / 251
10.2.1 财务智能生态平台发布会 / 251
10.2.2 参观高校并视察合作项目 / 256
10.3 未来已来,畅谈财务未来的晚宴 / 259
10.3.1 财务未来时速 / 259
10.3.2 未来已来,值得期待 / 262
穿越迷雾:新时代企业战略与运营的深度洞察 聚焦全球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浪潮下的企业生存与发展之道 在当前这个以颠覆性技术迭代为核心特征的时代,传统商业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企业不再仅仅是追求利润的机器,更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创新生态的构建者。本书旨在为现代企业的决策者、战略规划师以及致力于组织优化的专业人士,提供一套全面、前瞻且具有实操性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指南,帮助他们穿越经济周期的迷雾,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本书摒弃了对特定软件或工具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驱动未来商业竞争格局重塑的核心要素——战略远见、组织敏捷性、创新文化以及生态协同能力。我们认为,在技术快速渗透的背景下,“人”的价值、组织的“适应性”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管理能力,才是决定企业兴衰的终极变量。 --- 第一部分:战略重构与未来视野——在不确定性中锚定航向 1. 范式转移:从线性增长到指数级变革 本部分首先探讨了当前宏观经济与技术环境发生的本质性变化。我们不再处于一个可预测的线性增长轨道上,而是进入了一个由技术驱动的指数级变革阶段。 技术奇点的临近与“隐形竞争者”的崛起: 分析云计算、物联网、生物科技等前沿技术如何跨界渗透,重塑行业边界。重点讨论企业如何识别并应对那些尚未进入传统赛道、却可能在未来三年内颠覆现有格局的“隐形竞争者”。 地缘政治与供应链的韧性建设: 深入剖析全球化进程的调整,从效率优先转向“韧性优先”的供应链重构策略。探讨如何通过多点布局、伙伴关系优化以及数字化追踪系统,建立抵御外部冲击的弹性机制。 价值创造逻辑的演变: 传统价值链正被价值网络取代。本书强调,未来企业必须从单纯的“产品/服务提供商”转变为“解决方案集成商”和“用户体验的设计师”。详细阐述如何通过构建开放式创新平台,将客户、供应商和非传统合作伙伴纳入价值共创过程。 2. 战略思维的迭代:面向“黑天鹅”与“灰犀牛” 传统的五年战略规划已难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本书倡导一种“动态战略管理”模式。 情景规划的深度应用: 不仅是设定最佳情景,更要针对最坏情景和最不可能情景进行深入推演。提供一套系统的“压力测试”工具,用于评估现有业务模式在极端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去中心化”的决策机制: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集中式决策速度受限。本章探讨如何设计授权机制,将关键决策权下放到更接近市场一线的团队,同时通过清晰的“护栏”(Guardrails)和数据反馈机制来确保战略一致性。 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核心(ESG的整合): 阐述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不再是合规成本,而是新的竞争优势来源。分析如何将碳中和目标、社会责任融入核心产品设计和运营流程中,从而吸引新一代消费者和投资者。 --- 第二部分:组织进化与人才磁场——构建敏捷与学习型生态 组织是战略落地的载体。技术进步要求组织结构必须具备极高的适应性和学习速度。 3. 组织的“神经系统”:数据驱动的敏捷架构 本书关注如何将数据视为组织的“神经系统”,实现快速感知、快速决策和快速行动。 跨职能团队的真正运作之道: 批判性地分析了许多组织在推行敏捷文化时遇到的“伪敏捷”现象。重点阐述如何打破部门墙,构建真正具备端到端责任的“部落”或“圈子”,并明确界定其治理权责。 “双速IT”与架构现代化: 探讨企业如何管理好既有的稳定系统(System of Record)与快速迭代的新兴创新项目(System of Innovation)之间的关系。分析微服务架构、API经济如何支持业务的快速部署和扩展。 运营模式的“平台化”思维: 无论是否是科技公司,现代企业都应具备平台思维。本章指导读者如何将内部资源(如数据、中台能力)通过标准化的接口开放给前台团队,以支持快速的项目孵化。 4. 人才的重塑:从“雇佣”到“吸引与赋能” 在人才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组织必须重新定义员工关系和技能图谱。 技能的“半衰期”与终身学习机制: 鉴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本书提出建立“技能资产负数”的概念,即组织必须持续投入以抵消现有技能过时的速度。提供建立内部大学、导师制和跨界轮岗的有效模型。 “主人翁精神”的文化塑造: 探讨如何通过透明的绩效反馈机制、清晰的意义传达(Purpose)以及合理的激励结构,激发员工的内在驱动力,使他们像企业所有者一样思考和行动。 “人才磁场”的构建: 关注雇主品牌建设,不仅仅是薪酬福利,更重要的是提供挑战性的工作、清晰的成长路径和积极的归属感。分析如何利用内部传播工具,将企业的使命和愿景有效触达每一位员工。 --- 第三部分:生态协同与创新引擎——外部链接的力量 现代企业的边界正在模糊。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高效地管理和利用外部生态系统的力量。 5. 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与治理 创新不再是孤立的研发部门的任务,而是系统工程。 从“开放式创新”到“协同共创”: 区分了简单的外部技术采购与深度的协同共创。重点分析了如何通过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共享等机制,与初创企业、学术界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建立“生态风险管理”框架: 随着企业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加深,生态伙伴的风险(如数据安全、合规性、声誉风险)也成为自身风险的一部分。本部分提供一套系统化的第三方风险评估和治理流程。 数字化集成的关键路径: 探讨如何在不牺牲核心控制权的前提下,与关键合作伙伴实现业务流程和数据的无缝对接,例如通过共享账本技术或标准化的数据交换协议。 6. 增长的驱动力:从效率到“生态溢出” 本书的最后部分聚焦于如何将组织能力和生态优势转化为持续的、指数级的市场增长。 理解“飞轮效应”的重新定义: 结合经典管理理论与现代数字商业模式,重塑企业增长飞轮的各个环节,使其能够自我强化、加速运转。 投资组合管理与战略剥离: 面对快速迭代,企业必须学会“断舍离”。提供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科学评估现有业务单元的未来潜力,并果断进行战略性剥离或调整的决策框架。 客户体验的“服务化”转型: 探讨如何将一次性的交易转化为持续的服务关系。通过对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深入理解,实现产品的“增值叠加”效应,确保客户终身价值(CLV)的最大化。 --- 本书目标读者群: 董事长、首席执行官(CEO)及高层管理团队 战略规划部、企业发展部负责人 业务转型与数字化领导者 致力于组织变革的变革管理专家 寻求跨界视野的行业分析师与咨询顾问 通过阅读本书,您将获得一套超越日常运营琐碎的宏观洞察力、组织设计工具和生态协同方法论,从而在新一轮的商业洗牌中,为您的企业确定清晰、稳健且面向未来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