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派学人群”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

“胡适派学人群”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章清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引言 自由主义与现代中国:意义与渊源
一、自由主义:个人与国家之间
二、中国自由主义的思想先驱
三、省界·业界·阶级:集团力量的涌现
第一章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聚集及其人物谱系
一、《新青年》的分裂
二、从“努力会”到《努力周报》
三、《新月》与流产的“平论”
四、国难临头时的《独立评论》
五、《自由中国》的十一年
六、横竖是水,可以相通
第二章 政治理念:秩序与意义的探求
一、“好人政治”:乱世中的抉择
二、“给我们一点点自由”
三、“治世之良臣,乱世之饭桶”
四、走向全面的社会批判
五、秩序与意义之间
第三章 “五四记忆”的延续与“学术社会”的建构
一、“学术社会”的催生与培育
二、古史讨论与科玄论战
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辩护
四、重整北京大学及其他
五、五四记忆的延续与提升
六、“知识论危机”与“知识转型”
第四章 “权势网络”的拓展:公开言论之外的幕后活动
一、现代知识分子:边缘?中心?
二、好人政治:花落谁家?
三、纵横于“反蒋”势力之间
四、“出山要比在山清”
五、“最后的御史”
六、公开的抗争与幕后的争辩
七、何谓“自由知识分子”?
第五章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
一、中国自由主义的“命名”
二、“自由主义”作为一种“话语”
三、自由知识分子关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图景
四、启蒙与民族主义之间的自由主义
五、“君子和而不同”:“胡适派学人群”内部的分歧
结语 自由主义式的言路及其在现实世界的两难境况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自由主义是现代中国的重要思潮之一,“胡适派学人群”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翼。本书采用了新颖的研究框架,带有浓厚的“问题意识”,以详实的史料为依托,尤重杂志资料的疏理,把“胡适派学人群”和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演变放在近现代中国历史和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加以考察,既论述了该群体的人物谱系、政治理念及权势网络,也论述了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的关系及其在言路和现实世界中的处境,是现代思想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用户评价

评分

##主要以《努力周报》、《新月》、《独立评论》、《自由中国》为线索。绪论很精彩。以后当是我的主要参考书之一。

评分

##一贯的扎实(虽然和那么多前行研究对话实属不必,反倒显得臃肿),以胡适为中心,《努力周报》《新月》《独立评论》《自由中国》四个杂志为轴,从晚清一路写到台湾,给出了所谓中国自由主义者的基本图像,对于语境(放在社会中的思想)的还原是很有说服力的。总的来说,谈到思想特别是政论(如果这帮人真的有的话)就很难看得下去,谈到实际人事就比较有趣,主要还是对胡适这帮人实在提不起劲来,虽然忍不住的关怀是很努力但发出的总是高高在上的空洞之辞。立场又不断随时风变化(自由主义主要还是被作为他者建立起来的思想,书里这点讲的很明白)难怪最后殷海光也看不下去了,且说到底,要不是美国人看重同时掌握了一些经费,老蒋根本不会理他们,是不足以构成势力的,本质上还是纵横家。

评分

##本书并非仅仅是对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相关文本进行解读,而是综合考量了时代背景与特定主体(即通过办刊聚集起来的“胡适派学人群”)及其“论述空间”、“权势网络”,并将它们整合到一个叙述框架之下,从而展开对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剖析与反思。本书视野开阔,征引翔实,立论亦清晰平和,揭示了“胡适派学人群”在“论述空间”与“权势网络”的拓展中陷入两难境地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多舛的历史命运之间的联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胡适派学人群”言说中变动不居的社会主义图景,同样成为了考察彼时自由主义思想特质的重要资源(在政治自由与经济平等中摇摆)。他们面临的命题多少是世界范围的,但中国还要面临的是专制传统的阻碍和所谓“普遍王权”崩解带来的失序状态。他们中的一些人一辈子都在追求秩序下的变革,但讽刺的是这样的秩序其实从未出现。

评分

##历史学者写书,永远这么多史料。但有时掩饰了作者论述不足的缺点。毕竟,“胡适派学人群”这个对象时间跨度确实太大了。而且作者每一章节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全部捋一遍,导致全书更水了。总体上比作者之前的论著推进不大。多一星是看在他之前的书份上加的。另外引用一个老师的话:写书超过400页都该拉出去枪毙

评分

##主要以《努力周报》、《新月》、《独立评论》、《自由中国》为线索。绪论很精彩。以后当是我的主要参考书之一。

评分

##本书并非仅仅是对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相关文本进行解读,而是综合考量了时代背景与特定主体(即通过办刊聚集起来的“胡适派学人群”)及其“论述空间”、“权势网络”,并将它们整合到一个叙述框架之下,从而展开对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剖析与反思。本书视野开阔,征引翔实,立论亦清晰平和,揭示了“胡适派学人群”在“论述空间”与“权势网络”的拓展中陷入两难境地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多舛的历史命运之间的联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胡适派学人群”言说中变动不居的社会主义图景,同样成为了考察彼时自由主义思想特质的重要资源(在政治自由与经济平等中摇摆)。他们面临的命题多少是世界范围的,但中国还要面临的是专制传统的阻碍和所谓“普遍王权”崩解带来的失序状态。他们中的一些人一辈子都在追求秩序下的变革,但讽刺的是这样的秩序其实从未出现。

评分

##章清老师的代表作,也是坚守历史的维度回应上世纪90年代末国内学界“新左派”与自由主义之争的尝试(争论显示双方对中西自由主义历史的简单化认知)。和“思想界”类似,“胡适派学人群”亦是一个虚实结合、难以精确定义的工具性概念,目的是以此为问题意识,托出上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初以胡适为代表的中国自由主义学人,在价值分合与代际传承中扛起后“五四”时代思想启蒙大旗,凭借社会重心转移之势(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拓展“论述空间”(报章杂志)与“权势网络”(政学关系、人际交往),建立一个介于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学术社会”所作的努力,并说明其思想构成、发言位置、阶层定位、时代走势等复杂因素注定了这批自由主义学人命运的坎坷与努力的无效。本书金句迭出,尤其是论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关系部分。

评分

##历史学者写书,永远这么多史料。但有时掩饰了作者论述不足的缺点。毕竟,“胡适派学人群”这个对象时间跨度确实太大了。而且作者每一章节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全部捋一遍,导致全书更水了。总体上比作者之前的论著推进不大。多一星是看在他之前的书份上加的。另外引用一个老师的话:写书超过400页都该拉出去枪毙

评分

##这是一部研究胡适派学人群体人际关系网络和现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起落的精深之作,可视为此类议题的经典著作。除了视野开阔、史料翔实、内容丰富、表达精当、前后贯通等优点之外,本书作者在处处彰显学人严谨素养的同时,也总有连珠妙语乍现。字里行间亦同时流露出作者对于与议题相关的各种社会科学理论的准确把握,进而将相关问题的探讨推向深处,但也并非没有论述中心和重心,实际上本书在极力回答中国近代史上的“两难”处境。总之,本书对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大有裨益,吾辈后进不可不读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