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是十九世纪后期著名的德国哲学家,近百年来对他的思想内涵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从二十世纪初期起,尼采就对中国新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从王国维到鲁迅都曾为他的学说所倾倒,至今仍有许多青年为之入迷。 上帝死了吗?传统的道德只是“一种有用的错误”?是“权力意志”造成了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吗?科学知识有哪些局限性?人类的进化是已经完成了还是刚刚开始?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尼采的哲学提出来的。尼采对于我们现今的时代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性、他对人类的心理、道德、宗教及权力均颇有洞察力:他预见了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符号论和后现代主义。这些都清晰地写在他的文章里。 本书是海德格尔的重要著作。在上卷中,作者按哲学门类探讨了尼采的主要思想;在下卷中,作者探讨了尼采的形而上学与欧洲的虚无主义。按照海德格尔自己的说法,他的尼采解释有两个目标,一为切近的目标,即认识尼采哲学的基本解构,二为最远目标,即对作为形而上学之完成的尼采形而上学的争辩,而在存在历史的意义上,这也是对另一个开端的准备。
非常好看!尼采粉必读!说海德格尔暴力解读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海德格尔称这些批评者为门外汉,而这类批评者至今都屡见不鲜),甚至于我认为只有在这个意义上——即把尼采看作形而上学,才有可能不误读尼采。对,我的意思就是大家都误读了尼采。
评分##海德格尔眼中的尼采,一个被用形而上学的终结和存在论视阈加以规定的尼采,一个变的更加复杂和先知化的尼采,尼采本身格言式的写作风格,文学修辞的多义朦胧,为海德格尔的阐述提供了一个宇宙。海德格尔借着尼采的先知话语顺带提出了存在的谜底。就像苏格拉底为后来西方哲学接生一样。
评分##哲学启蒙书之一,读的第一本海胖子
评分##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评分##重读经典
评分##海德格尔的鸿篇巨制,较之数年前读《存在与时间》时的茫然稍稍有了理解的可能。但到了下卷,面对扑面而来的术语概念解释和辨析,摸不着头脑的尴尬表情仍然控制不住地浮现脸上。确实读海德格尔还是得从他的演讲入门。 海德格尔的高明之处,是将尼采作为形而上学最终的批判者看待,尼采不只是说上帝死了,更重要的是在哲学思辨层面上,尼采完成了形而上学(通过终结而完成),即强调形而上学已死。接下来更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是存在。这个接力棒交到了海德格尔手中。尼采颠倒了柏拉图主义,这是他与黑格尔的差别。尼采强调价值,攻击理性。以此而言,祛魅以后的理性时代是沿着黑格尔的路径而来,尼采的幽灵带来的是虚无。(我并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评分##确实是先表象化/犬儒化尼采再加以批判的,是海德格尔而非尼采。
评分##怎么会有人说这本书重复的内容过多?这就是篇演讲稿,每一次重复也都只是带一下前面的内容,然后又是新的理论。花了半年,中间还不小心遗失了笔记再次重读,总算把这本巨著读完了。唯有膜拜。
评分##圣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