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与自我的希腊模式

心灵与自我的希腊模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安东尼•朗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西方古典学研究”总序…1
编校者前言…1
作者序言…1
翻译和引用说明…1
导论…1
第一章 心—身整体的同一性…11
第二章 不朽性的暗示…36
第三章 身体、心灵与说服带来的危险…60
第四章 政治化的灵魂与理性的统治…83
第五章 理性、神性、幸福、自主…106
结语…129
古代作家和思想家简介…131
附录一 选择一种生活哲学:斯多亚派、伊壁鸠鲁
或怀疑派…134
附录二 古典哲学的百科全书:安东尼·朗专访…153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心灵与自我的问题是西方哲学思想中的重要主题,在这不足十万字的小书当中,这位古典学大师用十分刘畅的笔法,讨论了从荷马到晚期希腊哲学的各种心灵与自我的模式,对其中许多重要的主题都进行了独到而又深入地探讨。

用户评价

评分

##美国人写东西就是清晰。对斯多亚学派高贵的错误生出几分敬佩。

评分

##一本很有帮助的导读。人本身是有朽、残缺之物,不具备完全的判断力(如同俄狄浦斯王)。在荷马的世界中,人的命运笼罩于变化无常的神力之下,而到了柏拉图乃至斯多亚派,人的命运被“内在化”,取决于个人的精神和道德品格;使人类能够掌握自我和经验的能力就是理性的本质,这也是神性的天赋。

评分

##读古代哲学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前所未有的生猛,读时我也尽量保持对近现代一无所知的状态(知识的负累,这让我每晚难以入睡),人类文明壮硕的青年时期。灵魂与身体的关系、灵魂的内在构造、宇宙论、轮回说与末世观、灵魂政治化。朗教授反黑格尔的偶然哲学观点给我启发: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灵魂学说是他们自个儿硬凹的。那么,向后追溯,西方人从何时开始不再使用“灵魂”一词而转用mind或consciousness?如此追溯,关于主体、自我、心灵与人格及其自我技术与整体规范的线索将更加清晰。

评分

##写得很好,很有启发: 荷马是一种身心同一观,其psyche是一种“心气” 荷马的观念中人是可朽的,灵魂不存在心智。但如赫西俄德、恩培多克勒、毕达哥拉斯、柏拉图等人却强调灵魂的不朽性。赫西俄德可以说是灵魂不朽传统的开创者。 修辞术所产生的对于被他人控制的担忧推动灵魂主导身体观念的产生。 柏拉图的理性来自于他对于理想政治统治秩序的类比,是一种经过精确计算达到的可持续与和谐 理性是让人迈向不朽的途径,理性是对神的生活模式的模仿,是对于神性的分有,也是保持不受纷扰的幸福的条件。

评分

##从荷马到普罗提诺,希腊人的身心观产生了根本的转变。在荷马史诗中,心身具有同一性,soma和psyche还未完全被区分开来,直到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之前,这种心生整体的同一性一直支配着希腊人的生活经验。荷马眼中的人总是有朽的。苏格拉底的申辩强调了soma和psyche的对立,而柏拉图将灵魂三分,把身心关系的核心理解为理性统治和主奴关系,把理性和精神道德认定为人格同一性的基础,并强调人的灵魂是人具有超越性的不朽部分。从此,身心二元论支配了20世纪前的西方思想史。斯多葛学派虽然反对超感性的理念,却依然将柏拉图式的理性统治放在人具有神性的核心位置上。或许,被笛卡尔进一步强化的身心二元的心灵模式,本身并非仅仅是思维逻辑的产物,而是基督教合理化下的特定文化模式,它一直应和着西方社会秩序的权力统治关系。

评分

##写得很好,很有启发: 荷马是一种身心同一观,其psyche是一种“心气” 荷马的观念中人是可朽的,灵魂不存在心智。但如赫西俄德、恩培多克勒、毕达哥拉斯、柏拉图等人却强调灵魂的不朽性。赫西俄德可以说是灵魂不朽传统的开创者。 修辞术所产生的对于被他人控制的担忧推动灵魂主导身体观念的产生。 柏拉图的理性来自于他对于理想政治统治秩序的类比,是一种经过精确计算达到的可持续与和谐 理性是让人迈向不朽的途径,理性是对神的生活模式的模仿,是对于神性的分有,也是保持不受纷扰的幸福的条件。

评分

##对从荷马到斯多亚学派的灵魂与自我的相关论述梳理得很好,因为基于讲座稿的成书,优点是简洁明细,缺点是深度上有所不足。有两点特别有启发:(1)荷马史诗中对人的理解是心-身整体的,荷马语言中的thumos就是后来psyche在前5世纪哲学中的对应物;(2)柏拉图的灵魂论的一个首要动机是反对高尔吉亚理解的身体/灵魂关系,二人的灵魂论恰恰处于一个完全相对的位置上。

评分

##现代心理学的起源

评分

##真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