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奴役的道路》一书在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这本书为他赢得广泛的注意,他的世界性声誉就是由此奠定的。他在这本书中论证道,当时正在计划中的福利国家不是为个人自由的战斗在和平时期的继续,倒是朝着专制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因此,他认为追求计划经济,其无意识后果必然是极权主义。为了反对这种计划经济,哈耶克有力地重申了他一贯坚持的古典自由主义观点,同时,也允许适度的政府活动,但这仅限于符合他的法治概念的那些活动形式。应该强调的是,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包括对许多有用的社会制度的赞赏,但这些制度只能是人的自发行动的后果,而不能是人设计的结果。这一论点是从休漠、亚当・斯密和苏格兰历史学派那里继承过来的,它在哈耶克的著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由此出发,哈耶克认为,良好的社会不是简单地依赖于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框架内追求私利,相反,它应依赖于一套复杂的法律、道义传统和行为规则的框架,这套框架的特点应该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理解和认同。
这部著作从问世直到今天,一直在学术界中存有争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本书本身的内在悖论。我们知道,哈耶克这本书的观点来源于关于市场和其它非主观设计的制度所具有的“自发秩序”的特性的思想。这种思想使哈耶克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使他不可避免地陷于社会进化和团体选择的争端之中。他对选择机制特点的论述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并不总是清楚的。这些论点的非理性特征与其高度理性的几近乌托邦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形成鲜明的对照。《通往奴役之路》一书所存在的这种缺陷,日后也为作者本人意识到,他在后来出版的《自由宪章》和《法律、立法和自由》三部曲中,多处涉及这个难题,试图将古典自由主义与“进化”的主题结合起来。至于这一尝试成功与否,尚有待评说,但哈耶克及其著作无疑对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对政治思想领域中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好像忽然明白了为什么那时共产主义浪潮席卷了西方,之后又变成被仇视的对象。一战后金本位的经济制度崩溃,至二战后建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货币制度。然而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却一直困扰着西方国家,于是有些人抓住共产主义这株救命稻草,以为它可以完美解决资本主义所存在的所有问题。 事实是,不论资本主义还是共产主义,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它们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制度。以市场化的完全竞争为原则,在市场失灵时政府辅以一定程度的干预,不论在什么制度下,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只不过在不同制度下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抓住意识形态做文章,是毫无出路可言的。制度本无好坏,看它更适合哪些国家而已。社会主义不等于极权主义,资本主义也不等于个人主义。能抓住耗子不就是好猫吗?死磕意识形态,不过是大国用来互相对抗手段吧。
评分##目前看过的算是最好的译本。再审视自己生存的世界,能让自己多一点自由也是不易。2019年能实现“自己不奴役自己”的目标,就算是有收获了。
评分##“社会主义者信仰两种截然不同甚至也许是相互矛盾的东西:自由与组织”
评分##看罢此书,望着眼前如山的政治考卷,我只能无奈地掩卷长叹
评分##翻译这样的偏学术的文本的确很难,翻译的风格倾向于直译,我个人比较认同。没有比当下更适合读这本书的时刻了。
评分##语句还是晦涩的,尽力理解字面后的意义吧。撇开各种争议与分歧,还是不得不说,生在这样的国家与社会,仅仅为了与外部影响相平衡一点,读这类书就已十分必要了。生活中太多的经历与其积攒的愤怒、恐惧与厌恶使我在感性上情不自禁偏向海耶克——既已生活于其中,如何不能感受到许诺和现实之间的鸿沟?但在理性上由于又增添了更多的疑问而迟迟不敢有何定见。但仍空有着一腔愿意为自由牺牲的激情。
评分##这是一本讨伐计划经济式“社会主义”制度的檄文。在成书1940年代,这样的声音无疑是具有深刻的洞见和超凡的预见力。就在这本书的几十年后,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制度灾难,各种计划经济式的“社会主义”试验已纷纷宣告彻底破产。伴随而生的极权制度也已经为所有人唾弃。然而“社会主义”的理想之火却似乎并未曾熄灭。那么,在2020年的中国,回望我们经历过的为Hayek所言中的那些灾难,审视现实的诸多不满,我们不得不追问: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究竟是什么?
评分##目前看过的算是最好的译本。再审视自己生存的世界,能让自己多一点自由也是不易。2019年能实现“自己不奴役自己”的目标,就算是有收获了。
评分##翻译这样的偏学术的文本的确很难,翻译的风格倾向于直译,我个人比较认同。没有比当下更适合读这本书的时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