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陶希圣背负着汉奸和战犯的骂名。深入了解后,会发现他的身份其实是学者和政客。作为学者,陶希圣对法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都有过研究,且曾经在中国社会结构和性质的讨论,本位文化的讨论,以及在运用唯物史观作为方法论、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切入社会学等方面,颇具建树;政治上,二十年代起至1940年止,他属于汪精卫派,1942年以后转向蒋介石,成为蒋的幕僚;思想上,二、三十年代他主张民主反对专权,四十年代后,他却认同专权,并积极主动地服务于蒋介石政权。
陶希圣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从政知识分子,一个生自1899湖北,卒于1988台湾的动荡年代亲历者,本身就是这一时期历史的载体,将陶希圣作为个案进行呈现,可以加深民国政治史、民国学术史、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研究。为了体现陶希圣政治与学术两栖的特色,也为了学术性和可读性并存,全书分为上下二卷:上卷以政治活动为主,以时间先后为序;下卷以学术思想活动为重,进行专题研究。力图比较全面地展现陶希圣复杂、多变而又丰富的一生。
##2019.4.24 21:58于宿舍。
评分##上面了解了好多历史,下篇思想看不懂
评分##陶希圣对共党的态度其实很分明,相信唯物主义(对历史的分析),反对共产主义(对未来的分析)。在对日关系上,"九一八"时陶可以认识到游击战持久抗日,但后期却因为误判日本国内的形势和日本的底线导致和汪精卫一块儿上了贼船。一旦认清了日方的底牌,"高陶事件"就发生了(陶夫人作用很大),而且美国投弹后,陶很快就敏感地看到核武器在世界上的地位,所以总体说陶的战略眼光还是有的,就是决策失误了。另外虽然可以看出陶作为学者思维的独立,但是在政治上还是软弱的。从陶给国民党搞宣传可以看出宣传战国民党真玩不过共产党。学术上,陶搞经济史社会史,反对考据,这自然也显现出陶搞历史的政治实用倾向。本书后面部分好像是各篇论文组织的,有点散。陶与他人的交际的文献还可以多挖掘。国民党的视野值得肯定,毕竟以前多共产党视野。
评分##陶希圣对共党的态度其实很分明,相信唯物主义(对历史的分析),反对共产主义(对未来的分析)。在对日关系上,"九一八"时陶可以认识到游击战持久抗日,但后期却因为误判日本国内的形势和日本的底线导致和汪精卫一块儿上了贼船。一旦认清了日方的底牌,"高陶事件"就发生了(陶夫人作用很大),而且美国投弹后,陶很快就敏感地看到核武器在世界上的地位,所以总体说陶的战略眼光还是有的,就是决策失误了。另外虽然可以看出陶作为学者思维的独立,但是在政治上还是软弱的。从陶给国民党搞宣传可以看出宣传战国民党真玩不过共产党。学术上,陶搞经济史社会史,反对考据,这自然也显现出陶搞历史的政治实用倾向。本书后面部分好像是各篇论文组织的,有点散。陶与他人的交际的文献还可以多挖掘。国民党的视野值得肯定,毕竟以前多共产党视野。
评分##历史往往充满着朦胧的暧昧,而可能正是这些暧昧令它如此的迷人。
评分##最早知道陶希圣,就是在何兹全先生的回忆录里。到老年,何兹全依旧称自己是一个坚定的“食货派”,尽管说起来也可能是仅有的一个食货派了。陶希圣在政治和学术之间的来回,其实是互补的,并不分裂,这在当时大多数从政知识分子里的算是幸运的。但陶希圣回天无力,其实也折射的是国民党的命运到了终点。人生能有几件快意的事情不容易,“高陶”一件事就足够了,至少将自己的清誉保留住了,但是在日后我党的攻击里,这依旧是让我们非常在意的一个点。陶希圣的命运,比起陈布雷无疑要好太多太多了。
评分##陶希圣对共党的态度其实很分明,相信唯物主义(对历史的分析),反对共产主义(对未来的分析)。在对日关系上,"九一八"时陶可以认识到游击战持久抗日,但后期却因为误判日本国内的形势和日本的底线导致和汪精卫一块儿上了贼船。一旦认清了日方的底牌,"高陶事件"就发生了(陶夫人作用很大),而且美国投弹后,陶很快就敏感地看到核武器在世界上的地位,所以总体说陶的战略眼光还是有的,就是决策失误了。另外虽然可以看出陶作为学者思维的独立,但是在政治上还是软弱的。从陶给国民党搞宣传可以看出宣传战国民党真玩不过共产党。学术上,陶搞经济史社会史,反对考据,这自然也显现出陶搞历史的政治实用倾向。本书后面部分好像是各篇论文组织的,有点散。陶与他人的交际的文献还可以多挖掘。国民党的视野值得肯定,毕竟以前多共产党视野。
评分##陶希圣的复旦实验中学经历,只写了一段话..
评分##值得精读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