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晚清进士馆及所涉进士群体为切入点,尝试将制度研究与人物研究进行结合。制度研究方面,先辨析晚清革废科举、改试西学的制度设计与运作得失,以为铺垫,而后厘清进士馆筹设、过渡、建立、运作、停办、改组、善后及其影响诸细节,再及于进士留学、归国考选及授职迁转的制度鼎革及其意涵。人物研究则兼顾群体及个体,通过详考癸卯、甲辰两科进士清末至民国期间的活动与经历,探讨近代中国巨变对传统文化精英群体的冲击,以及该群体如何因应并影响此种变革。作者从细处入手解析,大处着眼观照,尝试突破新政十年及清廷成败的视域限制,将其置诸近代中国剧烈的文化、政治与社会转型中进行考察,以期在制度变迁与社会变革中审视末代天子门生独特而曲折的生命与心路历程。
##专题的研究,很全面,厚度就可以。
评分##以竭泽而渔的态度写下的进士馆研究。在当时,入进士馆是中国官员拥抱西学的第一次机会,可是对身处其中的大多数人而言,进士馆又都是他们本该顺风顺水的官场晋升路上的一次大波折。难怪早期京师学堂里充斥着作威作福的官老爷们,也难怪蔡元培要以革新这所大学为使命。之后的日本法政速成科学子,垄断中国法政当局数十年,一直到民国都不怎么受鼎革之变的影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国教育部就经历了一次大换血。这当中或许能见到一些很有趣的况味。
评分##作者勾勒了癸卯甲辰科进士的来路与去处。如果将本书与韩策书相比,韩著更重视背后的政治角力,而本书则对进士馆等的来龙去脉、前后因果勾勒的更为详细。对于日本游学、进士交际圈等作者也有更丰富的描述。就我个人来讲,进士群体在殖民地香港的文化努力那一部分很有收获,觉得作者的结语也写的挺好。(作者和韩策几乎同时进行这一工作,前后年出版,可以说“撞题”了,但是韩著出来后作者在出版前拿韩著逐一校正自己的错误,还找到韩策交流,这些行为和过程还挺可爱的)
评分##最后部分写的非常动人。
评分##最特殊的一群人在时代黄昏与下一个时代的日出中何去何从
评分##最特殊的一群人在时代黄昏与下一个时代的日出中何去何从
评分##最特殊的一群人在时代黄昏与下一个时代的日出中何去何从
评分##作者勾勒了癸卯甲辰科进士的来路与去处。如果将本书与韩策书相比,韩著更重视背后的政治角力,而本书则对进士馆等的来龙去脉、前后因果勾勒的更为详细。对于日本游学、进士交际圈等作者也有更丰富的描述。就我个人来讲,进士群体在殖民地香港的文化努力那一部分很有收获,觉得作者的结语也写的挺好。(作者和韩策几乎同时进行这一工作,前后年出版,可以说“撞题”了,但是韩著出来后作者在出版前拿韩著逐一校正自己的错误,还找到韩策交流,这些行为和过程还挺可爱的)
评分##最特殊的一群人在时代黄昏与下一个时代的日出中何去何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