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夜話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處世謀略讀本 譯注 文白對照 原文+注釋+譯文

圍爐夜話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處世謀略讀本 譯注 文白對照 原文+注釋+譯文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圖書標籤:
  • 國學
  • 處世
  • 謀略
  • 圍爐夜話
  • 文白對照
  • 譯注
  • 經典
  • 中華文化
  • 智慧
  • 人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享遊天下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0243651
商品編碼:28331334851
齣版時間:2015-07-01

具體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    圍爐夜話(中華國學經典精粹·處世謀略必讀本)
ISBN:   9787550243651
齣 版 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定    價:   12 元
作    者:   (清)王永彬,著,申楠,譯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語種:中文
  齣版時間:2015-07-01   版次:1   頁數:160
  印刷時間:2015-07-01   印次:1   字數:130韆

  主編

《圍爐夜話》是處世哲學的集大成者,言簡意賅,但又字字發人深省,同時又具備情真意切的特點,猶如一位長者和後輩圍著鼕日之爐火,娓娓而談人生。書中的哲理,無一不體現王永彬身上深刻的儒傢思想的烙印。

本書以注釋與評析相結閤的方式,將這本著作詮釋得全麵而生動,通俗而嚴謹。


  內容簡介

《圍爐夜話》是清人王永彬所撰寫的一部富有哲理的勸世之作,與明人洪應明的《菜根譚》、陳繼儒的《小窗幽記》並稱為“處世三大奇書”。它以“安身立業”為宗旨,分彆從道德、修身、讀書、教子、忠孝、勤儉等十個方麵,揭示人生的內在意義,自麵世以來,盛傳不衰。《圍爐夜話》共有200餘則人生哲理,作者在寫作時汲取瞭曆代思想和語言精華,並將融為一爐,極具啓發性。


  目 錄

【圍爐夜話 目錄】

一、教子弟於幼時,檢身心於平日…………………………011

二、學友之長,知行閤一 …………………………………011

三、儉以濟貧,勤以補拙……………………………………012

四、話說穩妥,為人本分 …………………………………012

五、處事為人想,讀書自用功………………………………013

六、以信立身,以恕接物……………………………………013

七、誤言能殺身,積財可喪命………………………………014

八、教小兒宜嚴,待小人宜敬………………………………015

九、善謀生者修恒業,善處事者定章程 …………………015

一〇、名利勿貪,學在德行 ………………………………016

一一、君子力挽江河,名節光爭日月………………………017

一二、心正神明,人無永逸 ………………………………018

一三、人心足恃,天道好還…………………………………018

一四、有纔如渾金璞玉,為學若行雲流水 ………………020

一五、積善餘慶,積財遺禍…………………………………020

一六、教子嚴成德,勿以財纍己……………………………021

一七、讀書無論資性,立身不嫌傢世………………………022

一八、鄉願盡虛僞,鄙夫不知德……………………………023

一九、精明者常敗德,渾厚者多積善………………………023

二〇、明辨是非方能決斷,不忘廉恥身自高潔……………024

二一、忠孝仁義,辨清真僞 ………………………………024

二二、權勢如煙如雲,奸邪謹神謹鬼 ……………………025

二三、平淡看富貴,謹慎行忠孝……………………………026

二四、王者知物命可惜,聖人多誘人改過…………………026

二五、坦蕩處事,精詳立言…………………………………027

二六、無須空談,唯求務實 ………………………………027

二七、遇事勿躁,淡然處之 ………………………………028

二八、救人於危難,脫身於牢籠 …………………………028

二九、待人要平和,講話勿刻薄……………………………029

三〇、誌高者超群,心高者務虛……………………………029

三一、貧賤不能移,富貴要濟世……………………………030

三二、以物喻理,顧名思義 ………………………………031

三三、正其身以教子弟,平其氣而待小人…………………032

三四、守身不羞於父母,創業勿貽害子孫…………………032

三五、待人不可勢利,習業不可粗浮………………………033

三六、莫自高自大,須發憤圖強……………………………034

三七、常人遭禍可再興,大傢消亡難復振…………………034

三八、壽有盡時,學無止境 ………………………………035

三九、做事問心無愧,創業量力而行………………………035

四〇、氣性宜和平,言語勿矯飾……………………………036

四一、慎用聰明,勿濫交友 ………………………………036

四二、放眼讀書,立足做人 ……………………………037

四三、持身貴嚴,處事貴謙…………………………………037

四四、財要善用,祿要無愧 ………………………………038

四五、交益友,立品行 ……………………………………038

四六、君子如神,小人若鬼…………………………………039

四七、對己要嚴,對人要寬…………………………………040

四八、慎言守口如瓶,潔身飭躬若璧………………………040

四九、安貧樂道,處之泰然 ………………………………041

五〇、山嶽皆文章,鬆柏是吾師……………………………042

五一、行善者自樂,奸謀者自壞……………………………042

五二、吉凶可鑒,細微宜防………………………………043

五三、安分守己,自得其樂 ………………………………043

五四、耐煩可貴,吃虧是福…………………………………044

五五、讀書自有樂,為善不邀名……………………………044

五六、知己過,取人長 ……………………………………045

五七、敬人如敬己,靠己勝靠他……………………………045

五八、待人學長者,修身看君子……………………………046

五九、奢吝俱可敗傢,愚明都能覆事 ……………………046

六〇、安分守成,不入下流…………………………………047

六一、衣食知足,學無止境 ………………………………047

六二、貧富不改誌,義利自取捨……………………………048

六三、富貴不忘謙恭,衣祿務需儉緻………………………049

六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049

六五、和平處事,居心正直…………………………………050

六六、懷悲憫心,莫避世事 ………………………………050

六七、勤儉傳傢,孝悌和睦 ………………………………051

六八、醇厚興業,勤儉興傢 ………………………………052

六九、知蓮朝開而暮閤,悟草春榮而鼕枯…………………052

七〇、自伐自矜必自傷,求仁求義求自身…………………053

七一、貧寒也須苦讀書,富貴不可忘稼穡…………………053

七二、勤儉蘊育廉潔,艱辛煉鑄偉人 ……………………054

七三、存心方便為長者,慮事精詳是能人…………………054

七四、懷振奮之心,講誠懇之言……………………………055

七五、有纔若無有德若虛,驕惰毀傢奢淫壞俗……………055

七六、聚天地正氣,讀賢傳 …………………………056

七七、安樂使人惰,憂患催人勤 …………………………057

七八、愁煩中具瀟灑,暗昧處見光明………………………057

七九、勢利者皆假,浮躁者無成 …………………………058

八〇、求光明境界,修涵養功夫……………………………058

八一、求其理,守其常………………………………………059

八二、平為祥氣,善是吉星…………………………………060

八三、人生莫安閑,日用須簡省……………………………060

八四、秤心鬥膽成大事,鐵麵銅頭真氣節…………………061

八五、責己不責人,信己亦信人……………………………062

八六、通達事理,無做作氣 ………………………………062

八七、心為主宰,名留後世…………………………………063

八八、有生資更要努力,慎大德應矜細行…………………063

、忠厚傳世久,恬淡趣味長 …………………………064

九〇、交正直友,學德高人 ……………………………065

九一、解人紛爭,解說因果 ………………………………065

九二、發達需發奮,福壽要積德 …………………………066

九三、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066

九四、嚴於律己,處世不爭………………………………067

九五、安貧樂道,凡事忍讓 ………………………………067

九六、謀求自立,早日成器…………………………………068

九七、川學海而至海,莠似苗而非苗 ……………………068

九八、守身謹嚴,養心淡泊…………………………………069

九九、傳在有德,信在有行

………………………


  作者介紹

王永彬,字宜山,人稱宜山先生,一生經曆瞭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五個時期。著有《圍爐夜話》。


  精彩書摘

一、教子弟於幼時,檢身心於平日

教子弟於幼時,便當有正大光明氣象①;檢身心②於平日,不可無憂勤③惕厲④功夫。

【注釋】

①氣象:指人的言談舉止和態度。

②身心:言行和思想。

③憂勤:憂愁、勞苦。

④惕厲:警惕、畏懼。

【評析】

一個人是否能夠取得成就,往往取決於他的人格。從小樹立起來的品質與德行,會使人終身受益。因此,想教育齣的孩子,必須從他們的幼年時開始,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光明磊落的人格,使他們擁有正直寬廣的心胸。這樣,在他們長大後,纔會有高遠的眼光和大度的氣質。

日常生活中,在重視教育孩子的同時,還要注意自身修養的提高,常常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得當,檢查自己的言談舉止是否偏離正確的行為準則。正如曾子所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不斷地在思考中保持清醒,嚴格要求自己,常懷憂患意識和戒律之心,讓自己的修為逐漸得到提高。

二、學友之長,知行閤一

與朋友交遊①,須將他好處②留心學來,方能受益;對聖賢言語,必要我平時照樣行去,纔算讀書。

【注釋】

①交遊:交往、交流。

②好處:優點、長處。

【評析】

朋友往往是與我們性情相投的人,而且又會在生活中給予我們很大的幫助。可以說,每一位朋友都會為我們的生活打開一扇窗,為我們展現齣不一樣的世界。品德良好、博學多纔的朋友,可以稱得上是我們人生中的良師。因此,與身邊的朋友交往時,要在言談舉止中,明察朋友的優點,並且誠心誠意地去學習,纔能使自己有所進步。

讀書使人明理,使人開闊眼界並得到心靈的滋養。因此,讀書總是受到人們的熱愛和崇尚,但怎樣讀書卻是一門學問,對於古代聖賢所闡述的哲理,要學會體悟,並在實踐中靈活應用,做到讀聖賢書、明聖賢理、做聖賢事,這樣纔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讀書。

三、儉以濟貧,勤以補拙

貧無可奈惟求儉,拙亦何妨隻要勤。

【評析】

每個人的人生際遇都有所不同,有的人齣身貧寒、生活清苦,有的人齣身富貴、安樂富足。雖然潦倒睏頓的日子會讓人覺得煎熬,但在貧寒中勤儉持傢,做到處處節儉,養成不隨意浪費的良好習慣,境遇就會慢慢得到改變。

同樣的道理,人的天資稟賦也各不相同,有的人天資聰穎,有的人愚鈍笨拙。聰明的人讀書、做事都能舉重若輕,而愚鈍的人想要取得同樣的成就,就要付齣更多的努力,通過勤奮不斷充實自己的經驗。我們常說的勤能補拙就是這個道理。

四、話說穩妥,為人本分

穩當①話,卻是平常話,所以聽穩當話者不多;本分②人,即是快活人,無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注釋】

①穩當:平實、妥當。

②本分:安分守己。

【評析】

語言是為瞭有效地錶達與交流,沒有必要一味追究華麗和奇特。平實的話語雖然會讓人覺得平淡無奇,卻往往蘊含著樸實而深刻的道理,但一般人都不喜歡聽平實的話語。然而,積纍瞭一定人生閱曆的人往往能體會到平實背後的意蘊,因而他們纔會用zui

簡潔、zui質樸的語言來錶達自己的思想。

除瞭對平實的話感覺到興味索然之外,人們大多也不喜歡過平淡的生活。因為,人們總以為快樂人生一定是富貴的,是無拘無束、盡情享受的。太多人為瞭得到這樣的生活使心靈受到腐蝕,並zui終陷入苦悶之中。其實,生活的快樂就在看似平淡而綿長的日子裏,人生的幸福就在踏實與安心的自在之中。可惜的是,很多人都不會這樣想。


  前言

前言

《圍爐夜話》是一部儒傢勸世的通俗讀物,書中虛擬瞭

一個在鼕日裏圍著火爐與好友暢談的情境,以平實切、自

然流暢的言語,抒發瞭作者引人深思的獨到見解。本書與明

代洪應明的《菜根譚》、陳繼儒的《小窗幽記》一起,被後人

閤稱為“處世三大奇書”,是人們案頭的讀物。

作者王永彬(1792—1869),字宜山,湖北宜都人,清代

學者。他不喜科舉,生性率真。據記載,每當與朋友一起飲

酒談論,在說到古時的忠孝義烈之事時,他經常涕淚橫流。

王永彬深受儒傢思想熏陶,重視高尚情操的培養,這一思想

在《圍爐夜話》中得到瞭充分的體現。

《圍爐夜話》分為兩百多則,以“安身立業”為總話題,

從道德、修身、讀書、教子、忠孝、勤儉等多個方麵進行闡

述,用大量的筆墨揭示瞭“立德、立功、立言”的重要性,傳

達瞭作者對人生價值的深刻思考,並在理想、教育、交友、貧

富、讀書這幾個方麵進行瞭重點論述。

關於理想,書中有許多激勵人們奮發圖強的論述。行走

於人世間,如果沒有理想和誌嚮,人就會很容易人雲亦雲、隨

波逐流,在亦步亦趨中浪費光陰。關於誌嚮的論述,作者沒

有流於空洞和虛浮,而是提齣瞭許多懇切的意見,鼓勵人們

要胸懷大誌、腳踏實地,進而成就一番事業。

關於教育,書中多處提到瞭教育子弟的心得與感悟。作

者指齣,幼年時期是塑造和培養性格的關鍵時期,這時長輩

的教育對孩子的前途和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書中的

諄諄教誨之言,對於現代社會仍然很有價值。

關於交友,書中告誡人們要謹慎對待。朋友對我們品德

的培養有著重要的影響,書中提倡多結交能指齣我們過失

的正直之友,這樣的朋友能讓人明辨是非,促使人的修養

不斷提高。

關於貧富,孟子有“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

屈”的經典論述,本書中也有“貧賤非辱,貧賤而諂求於人者

為辱;富貴非榮,富貴而利濟於世者為榮”的殷切教導。作者

認為,人們要辯證地看待財富,一個人精神的富有、品德的高

尚纔是真正的富有。

關於讀書,本書反復闡明瞭它的重要性。“天地無窮期,

生命則有窮期,去一日便少一日;富貴有定數,學問則無定

數,求一分便得一分。”讀書可以修身養性,作者提倡在閱讀

中得到樂趣,如果能把書中的智慧與精神內化於心,就更能

體現讀書的價值瞭。

作為一部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經典讀物,《圍爐夜話》

中還有許多關於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等方麵的至理名言。翻

閱這本通俗易懂、道理深刻的著作,你可以從古人那裏汲

取更多的精神財富,遠離人生的迷茫與睏惑,迎來內心的

徹悟與暢達。



《圍爐夜話》:智慧的火光,照亮人生之路 在漫漫人生長河中,我們總會遇到迷茫與睏惑,渴望找到指引方嚮的明燈。而在中華浩瀚的傳統文化寶庫中,《圍爐夜話》無疑是這樣一盞溫暖而智慧的燈火,它以其深刻的洞察、精闢的論述,為我們提供瞭曆久彌新的處世智慧和人生哲理。本書並非一本簡單說教的書籍,而是仿佛一位溫和的長者,在鼕夜的爐火旁,娓娓道來,將人生的真諦、為人處世的法則,如珍珠般一顆顆串聯起來,呈現在讀者麵前。 一、《圍爐夜話》的誕生與價值:古人的生活智慧,現代人的心靈滋養 《圍爐夜話》由清代文人陳繼儒所著。陳繼儒,字仲醇,號眉公,明末清初傑齣的文學傢、書畫傢、收藏傢。他生於富貴之傢,卻心懷天下,一生緻力於文化傳承與道德教化。他的著述廣博,其中《圍爐夜話》更是他晚年心血的結晶,匯集瞭他對人生、社會、道德、修身的深刻感悟。 本書的書名本身就蘊含著詩意與哲理。“圍爐夜話”,描繪的是一種閑適而溫馨的場景:在寒冷的鼕夜,一傢人或三五好友圍坐在溫暖的爐火旁,暢談人生,分享感悟。這種場景,恰恰呼應瞭《圍爐夜話》的內容——它是作者在寜靜的夜晚,沉思人生百態,將那些經過歲月沉澱的智慧,以平易近人的語言講述齣來。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學術論著,而是貼近生活,直擊人心的樸素哲理。 《圍爐夜話》的價值在於,它深刻地反映瞭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精髓,尤其是儒傢和道傢的思想。它沒有晦澀的術語,沒有復雜的理論,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精煉的格言,將深奧的道理闡釋得淺顯易懂。它所探討的,無非是關於如何做人、如何處事、如何修身養性。這些問題,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我們每個人必須麵對和思考的。 在物質日益豐富,精神世界卻可能愈加空虛的今天,《圍爐夜話》為我們提供瞭一種迴歸內心、尋求平靜的途徑。它提醒我們,在追逐外在成就的同時,更應關注內在的修為;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保持一顆清醒而淡定的心。 二、內容精粹:人生百態,盡在其中 《圍爐夜話》並非一本結構嚴謹、章法分明的學術著作,它的內容更像是作者隨性而發的感悟,但其思想的光芒卻貫穿始終。全書共分四捲,每一捲都包含若乾篇短小精悍的論述,主題涵蓋廣泛,從個人品德的培養,到傢庭的和諧,再到社會的交往,無不涉及。 1. 修身養性,內聖外王: 《圍爐夜話》非常強調個人品德的修養。它認為,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在於其品德。書中反復提及“慎獨”,強調即使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也要保持道德操守,這是君子應有的修養。它也論述瞭“剋己復禮”,主張通過約束自己的欲望和行為,使之符閤禮儀規範,從而達到內心的平和與社會的和諧。 書中對“誠”與“信”的推崇尤為突齣。“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失信於人,輕則損害個人聲譽,重則可能導緻事功的失敗。作者認為,誠實守信是立人之道,是事業成功的基石。同時,書中也強調瞭“勤”,認為勤奮是成就事業的關鍵。天道酬勤,懶惰是成就的敵人。 2. 處世謀略,圓融智慧: 除瞭內心的修養,《圍爐夜話》也為我們提供瞭許多寶貴的人生處世經驗。它教導我們如何在復雜的人際關係中遊刃有餘,如何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書中提到瞭“以退為進”的策略。在某些情況下,適時的退讓並非示弱,而是為瞭更長遠的考慮,是一種智慧的韜光養晦。它也闡述瞭“知足常樂”的道理。過度的貪欲隻會帶來煩惱和痛苦,學會滿足,纔能獲得內心的寜靜與真正的快樂。 《圍爐夜話》還強調瞭“和”的重要性。無論是傢庭內部的和諧,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都能為個人和社會帶來穩定與發展。它提倡“寬容”,認為待人處事應心懷仁慈,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計較。 3. 識人辨事,洞察鞦毫: 在復雜多變的世界裏,如何準確地識彆人心,辨彆事情的真僞,是至關重要的能力。《圍爐夜話》也對此提齣瞭深刻的見解。 它提醒我們要“察言觀色”,通過一個人的言談舉止來洞察其內心的真實想法。同時,它也告誡我們不要輕易下結論,要“三思而後行”,在充分瞭解情況後再做判斷和決策。 書中對“虛僞”和“矯飾”的批判,揭示瞭這些不良品德對個人和他人的危害。它鼓勵我們保持真誠,以平和的心態麵對世事。 4. 順應自然,淡泊寜靜: 《圍爐夜話》也融入瞭道傢“道法自然”的思想。它認為,人應順應自然規律,不強求,不妄為。過度的欲望和執念,往往會擾亂內心的平靜。 書中倡導一種淡泊寜靜的生活態度。不追求名利,不沉湎於聲色,將目光投嚮更深遠的意義,纔能獲得真正的精神富足。它教導我們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如何從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三、閱讀《圍爐夜話》: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閱讀《圍爐夜話》,就如同與古人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它並非要求我們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而是要從中汲取那些永恒的智慧,將其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初讀,體味人生況味: 第一次閱讀,或許會被書中精煉的語言、深刻的見解所吸引。我們能從中感受到作者對人生百態的洞察,對人情世故的體悟。這些文字,如同涓涓細流,滋潤著我們對人生的理解。 再讀,反思自身行為: 隨著對書中內容的深入理解,我們會開始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對照書中教導的品德修養、處世之道,審視自己在生活中的錶現。那些曾經睏擾我們的難題,或許能在書中找到啓示。 三讀,融會貫通,指導生活: 到瞭第三次閱讀,便會發現《圍爐夜話》的智慧已經滲透到我們的思維方式中。它不再是單純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生活指南。在麵對選擇時,我們能更從容;在處理人際關係時,能更圓融;在追求目標時,能更堅定而平和。 《圍爐夜話》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經典。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感悟,新的收獲。它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的需求;又像一個導師,引領我們走嚮更成熟、更睿智的人生。 結語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疲憊與焦慮。《圍爐夜話》就像一泓清泉,為我們洗滌心靈的塵埃;它又像一盞明燈,為我們照亮前行的道路。它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珠璣;它沒有高深的理論,卻直指人心。讓我們翻開《圍爐夜話》,在爐火旁,聆聽古人的智慧,感悟人生的真諦,從而活齣更加充實、更有意義的人生。這不僅是對傳統的繼承,更是對現代人精神世界的有力滋養。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業餘的曆史愛好者,我發現這本書在選材上的眼光非常獨到。它並非僅僅羅列那些人盡皆知的名篇,而是深入挖掘瞭那些在曆史長河中可能被埋沒,但其處世智慧卻極具現實意義的篇章。每一篇選文都像一顆精心打磨的寶石,閃爍著實用的光芒。我尤其喜歡它對“謀略”這個概念的闡釋,它擺脫瞭世人對權術的片麵理解,更側重於一種洞察人情世故、把握時局大勢的智慧。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在看待日常的人際交往和決策製定上,多瞭一層更為審慎和深遠的考量,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極具價值的思維提升。

評分

這套書的學術嚴謹性令人印象深刻。注釋部分看得齣來是經過瞭專傢團隊的反復考證和打磨,引經據典,旁徵博引,絕非坊間流傳的那些粗淺解讀可以比擬。每當遇到一個生僻的詞條或者一個曆史典故時,總能在這裏找到最權威、最詳盡的解釋,這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可靠性。對於追求深度和精準性的讀者來說,這種學術上的可靠性是選擇一本國學讀物的決定性因素。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的搬運,更是一種求真的態度和嚴謹的治學精神,讓人在閱讀的同時,也接受瞭一次關於學術規範的熏陶。

評分

我特彆欣賞這套書在內容編排上的匠心獨到之處。它不是簡單地堆砌原文,而是構建瞭一個非常清晰的學習路徑。首先是原文的呈現,字體清晰易讀,然後緊接著就是詳細的注釋,把那些晦澀難懂的古語和典故解釋得透徹明白,完全不留給人摸索的睏擾。最讓我稱贊的是,它的譯文部分處理得非常到位,沒有落入那種生硬的直譯陷阱,而是力求在準確傳達原意的基礎上,讓現代讀者能夠流暢地理解其精髓,甚至能感受到原文中蘊含的韻味。這種“信、達、雅”的兼顧,使得即便是國學基礎薄弱的讀者,也能毫不費力地與古人對話,這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遠超我預期的效果。

評分

從實用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簡直是無可估量。它所傳授的“處世謀略”,並非教人投機取巧,而是教人如何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優雅的姿態。那些關於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思想,經過現代的白話解讀後,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讓人清晰地看到古人的智慧是如何指導我們應對現代生活的各種挑戰。我發現,僅僅是理解瞭其中幾段關於“進退有節”的論述,就已經對我近期的工作規劃産生瞭積極的影響,它提供的是一套立於傳統、放眼未來的行為準則,是一本真正能指導實踐的“活”的經典。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一絕,拿到手裏就感覺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封麵采用瞭一種典雅的深色調,配上燙金的字體,散發齣一種古樸而又高貴的氣息,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那種流水綫上的快餐讀物。內頁的紙張質量也相當不錯,摸起來很細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刺眼,這對於精研國學經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細節。裝訂得也非常牢固,翻閱起來毫無壓力,即便是反復查找原文和譯文對照,也絲毫不用擔心書頁會散開。這種對實體書品質的執著,體現瞭齣版方對傳統文化的一種敬畏之心,讓人在捧讀之餘,也能享受到實體書獨有的美學體驗。看著這本厚實的書,仿佛就能感受到那些先賢們的智慧穿越時空而來,那種踏實的感覺,是電子書無法替代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