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处世谋略读本 译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释+译文

围炉夜话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处世谋略读本 译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释+译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国学
  • 处世
  • 谋略
  • 围炉夜话
  • 文白对照
  • 译注
  • 经典
  • 中华文化
  • 智慧
  • 人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享游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3651
商品编码:28331334851
出版时间:2015-07-01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围炉夜话(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处世谋略必读本)
ISBN:   9787550243651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    价:   12 元
作    者:   (清)王永彬,著,申楠,译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07-01   版次:1   页数:160
  印刷时间:2015-07-01   印次:1   字数:130千

  主编

《围炉夜话》是处世哲学的集大成者,言简意赅,但又字字发人深省,同时又具备情真意切的特点,犹如一位长者和后辈围着冬日之炉火,娓娓而谈人生。书中的哲理,无一不体现王永彬身上深刻的儒家思想的烙印。

本书以注释与评析相结合的方式,将这本著作诠释得全面而生动,通俗而严谨。


  内容简介

《围炉夜话》是清人王永彬所撰写的一部富有哲理的劝世之作,与明人洪应明的《菜根谭》、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它以“安身立业”为宗旨,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人生的内在意义,自面世以来,盛传不衰。《围炉夜话》共有200余则人生哲理,作者在写作时汲取了历代思想和语言精华,并将融为一炉,极具启发性。


  目 录

【围炉夜话 目录】

一、教子弟于幼时,检身心于平日…………………………011

二、学友之长,知行合一 …………………………………011

三、俭以济贫,勤以补拙……………………………………012

四、话说稳妥,为人本分 …………………………………012

五、处事为人想,读书自用功………………………………013

六、以信立身,以恕接物……………………………………013

七、误言能杀身,积财可丧命………………………………014

八、教小儿宜严,待小人宜敬………………………………015

九、善谋生者修恒业,善处事者定章程 …………………015

一〇、名利勿贪,学在德行 ………………………………016

一一、君子力挽江河,名节光争日月………………………017

一二、心正神明,人无永逸 ………………………………018

一三、人心足恃,天道好还…………………………………018

一四、有才如浑金璞玉,为学若行云流水 ………………020

一五、积善余庆,积财遗祸…………………………………020

一六、教子严成德,勿以财累己……………………………021

一七、读书无论资性,立身不嫌家世………………………022

一八、乡愿尽虚伪,鄙夫不知德……………………………023

一九、精明者常败德,浑厚者多积善………………………023

二〇、明辨是非方能决断,不忘廉耻身自高洁……………024

二一、忠孝仁义,辨清真伪 ………………………………024

二二、权势如烟如云,奸邪谨神谨鬼 ……………………025

二三、平淡看富贵,谨慎行忠孝……………………………026

二四、王者知物命可惜,圣人多诱人改过…………………026

二五、坦荡处事,精详立言…………………………………027

二六、无须空谈,唯求务实 ………………………………027

二七、遇事勿躁,淡然处之 ………………………………028

二八、救人于危难,脱身于牢笼 …………………………028

二九、待人要平和,讲话勿刻薄……………………………029

三〇、志高者超群,心高者务虚……………………………029

三一、贫贱不能移,富贵要济世……………………………030

三二、以物喻理,顾名思义 ………………………………031

三三、正其身以教子弟,平其气而待小人…………………032

三四、守身不羞于父母,创业勿贻害子孙…………………032

三五、待人不可势利,习业不可粗浮………………………033

三六、莫自高自大,须发愤图强……………………………034

三七、常人遭祸可再兴,大家消亡难复振…………………034

三八、寿有尽时,学无止境 ………………………………035

三九、做事问心无愧,创业量力而行………………………035

四〇、气性宜和平,言语勿矫饰……………………………036

四一、慎用聪明,勿滥交友 ………………………………036

四二、放眼读书,立足做人 ……………………………037

四三、持身贵严,处事贵谦…………………………………037

四四、财要善用,禄要无愧 ………………………………038

四五、交益友,立品行 ……………………………………038

四六、君子如神,小人若鬼…………………………………039

四七、对己要严,对人要宽…………………………………040

四八、慎言守口如瓶,洁身饬躬若璧………………………040

四九、安贫乐道,处之泰然 ………………………………041

五〇、山岳皆文章,松柏是吾师……………………………042

五一、行善者自乐,奸谋者自坏……………………………042

五二、吉凶可鉴,细微宜防………………………………043

五三、安分守己,自得其乐 ………………………………043

五四、耐烦可贵,吃亏是福…………………………………044

五五、读书自有乐,为善不邀名……………………………044

五六、知己过,取人长 ……………………………………045

五七、敬人如敬己,靠己胜靠他……………………………045

五八、待人学长者,修身看君子……………………………046

五九、奢吝俱可败家,愚明都能覆事 ……………………046

六〇、安分守成,不入下流…………………………………047

六一、衣食知足,学无止境 ………………………………047

六二、贫富不改志,义利自取舍……………………………048

六三、富贵不忘谦恭,衣禄务需俭致………………………049

六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049

六五、和平处事,居心正直…………………………………050

六六、怀悲悯心,莫避世事 ………………………………050

六七、勤俭传家,孝悌和睦 ………………………………051

六八、醇厚兴业,勤俭兴家 ………………………………052

六九、知莲朝开而暮合,悟草春荣而冬枯…………………052

七〇、自伐自矜必自伤,求仁求义求自身…………………053

七一、贫寒也须苦读书,富贵不可忘稼穑…………………053

七二、勤俭蕴育廉洁,艰辛炼铸伟人 ……………………054

七三、存心方便为长者,虑事精详是能人…………………054

七四、怀振奋之心,讲诚恳之言……………………………055

七五、有才若无有德若虚,骄惰毁家奢淫坏俗……………055

七六、聚天地正气,读贤传 …………………………056

七七、安乐使人惰,忧患催人勤 …………………………057

七八、愁烦中具潇洒,暗昧处见光明………………………057

七九、势利者皆假,浮躁者无成 …………………………058

八〇、求光明境界,修涵养功夫……………………………058

八一、求其理,守其常………………………………………059

八二、平为祥气,善是吉星…………………………………060

八三、人生莫安闲,日用须简省……………………………060

八四、秤心斗胆成大事,铁面铜头真气节…………………061

八五、责己不责人,信己亦信人……………………………062

八六、通达事理,无做作气 ………………………………062

八七、心为主宰,名留后世…………………………………063

八八、有生资更要努力,慎大德应矜细行…………………063

、忠厚传世久,恬淡趣味长 …………………………064

九〇、交正直友,学德高人 ……………………………065

九一、解人纷争,解说因果 ………………………………065

九二、发达需发奋,福寿要积德 …………………………066

九三、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066

九四、严于律己,处世不争………………………………067

九五、安贫乐道,凡事忍让 ………………………………067

九六、谋求自立,早日成器…………………………………068

九七、川学海而至海,莠似苗而非苗 ……………………068

九八、守身谨严,养心淡泊…………………………………069

九九、传在有德,信在有行

………………………


  作者介绍

王永彬,字宜山,人称宜山先生,一生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个时期。著有《围炉夜话》。


  精彩书摘

一、教子弟于幼时,检身心于平日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①;检身心②于平日,不可无忧勤③惕厉④功夫。

【注释】

①气象:指人的言谈举止和态度。

②身心:言行和思想。

③忧勤:忧愁、劳苦。

④惕厉:警惕、畏惧。

【评析】

一个人是否能够取得成就,往往取决于他的人格。从小树立起来的品质与德行,会使人终身受益。因此,想教育出的孩子,必须从他们的幼年时开始,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光明磊落的人格,使他们拥有正直宽广的心胸。这样,在他们长大后,才会有高远的眼光和大度的气质。

日常生活中,在重视教育孩子的同时,还要注意自身修养的提高,常常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检查自己的言谈举止是否偏离正确的行为准则。正如曾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不断地在思考中保持清醒,严格要求自己,常怀忧患意识和戒律之心,让自己的修为逐渐得到提高。

二、学友之长,知行合一

与朋友交游①,须将他好处②留心学来,方能受益;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注释】

①交游:交往、交流。

②好处:优点、长处。

【评析】

朋友往往是与我们性情相投的人,而且又会在生活中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每一位朋友都会为我们的生活打开一扇窗,为我们展现出不一样的世界。品德良好、博学多才的朋友,可以称得上是我们人生中的良师。因此,与身边的朋友交往时,要在言谈举止中,明察朋友的优点,并且诚心诚意地去学习,才能使自己有所进步。

读书使人明理,使人开阔眼界并得到心灵的滋养。因此,读书总是受到人们的热爱和崇尚,但怎样读书却是一门学问,对于古代圣贤所阐述的哲理,要学会体悟,并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做到读圣贤书、明圣贤理、做圣贤事,这样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读书。

三、俭以济贫,勤以补拙

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评析】

每个人的人生际遇都有所不同,有的人出身贫寒、生活清苦,有的人出身富贵、安乐富足。虽然潦倒困顿的日子会让人觉得煎熬,但在贫寒中勤俭持家,做到处处节俭,养成不随意浪费的良好习惯,境遇就会慢慢得到改变。

同样的道理,人的天资禀赋也各不相同,有的人天资聪颖,有的人愚钝笨拙。聪明的人读书、做事都能举重若轻,而愚钝的人想要取得同样的成就,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通过勤奋不断充实自己的经验。我们常说的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

四、话说稳妥,为人本分

稳当①话,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本分②人,即是快活人,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注释】

①稳当:平实、妥当。

②本分:安分守己。

【评析】

语言是为了有效地表达与交流,没有必要一味追究华丽和奇特。平实的话语虽然会让人觉得平淡无奇,却往往蕴含着朴实而深刻的道理,但一般人都不喜欢听平实的话语。然而,积累了一定人生阅历的人往往能体会到平实背后的意蕴,因而他们才会用zui

简洁、zui质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除了对平实的话感觉到兴味索然之外,人们大多也不喜欢过平淡的生活。因为,人们总以为快乐人生一定是富贵的,是无拘无束、尽情享受的。太多人为了得到这样的生活使心灵受到腐蚀,并zui终陷入苦闷之中。其实,生活的快乐就在看似平淡而绵长的日子里,人生的幸福就在踏实与安心的自在之中。可惜的是,很多人都不会这样想。


  前言

前言

《围炉夜话》是一部儒家劝世的通俗读物,书中虚拟了

一个在冬日里围着火炉与好友畅谈的情境,以平实切、自

然流畅的言语,抒发了作者引人深思的独到见解。本书与明

代洪应明的《菜根谭》、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一起,被后人

合称为“处世三大奇书”,是人们案头的读物。

作者王永彬(1792—1869),字宜山,湖北宜都人,清代

学者。他不喜科举,生性率真。据记载,每当与朋友一起饮

酒谈论,在说到古时的忠孝义烈之事时,他经常涕泪横流。

王永彬深受儒家思想熏陶,重视高尚情操的培养,这一思想

在《围炉夜话》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围炉夜话》分为两百多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

从道德、修身、读书、教子、忠孝、勤俭等多个方面进行阐

述,用大量的笔墨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的重要性,传

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并在理想、教育、交友、贫

富、读书这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论述。

关于理想,书中有许多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的论述。行走

于人世间,如果没有理想和志向,人就会很容易人云亦云、随

波逐流,在亦步亦趋中浪费光阴。关于志向的论述,作者没

有流于空洞和虚浮,而是提出了许多恳切的意见,鼓励人们

要胸怀大志、脚踏实地,进而成就一番事业。

关于教育,书中多处提到了教育子弟的心得与感悟。作

者指出,幼年时期是塑造和培养性格的关键时期,这时长辈

的教育对孩子的前途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书中的

谆谆教诲之言,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很有价值。

关于交友,书中告诫人们要谨慎对待。朋友对我们品德

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书中提倡多结交能指出我们过失

的正直之友,这样的朋友能让人明辨是非,促使人的修养

不断提高。

关于贫富,孟子有“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

屈”的经典论述,本书中也有“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者

为辱;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者为荣”的殷切教导。作者

认为,人们要辩证地看待财富,一个人精神的富有、品德的高

尚才是真正的富有。

关于读书,本书反复阐明了它的重要性。“天地无穷期,

生命则有穷期,去一日便少一日;富贵有定数,学问则无定

数,求一分便得一分。”读书可以修身养性,作者提倡在阅读

中得到乐趣,如果能把书中的智慧与精神内化于心,就更能

体现读书的价值了。

作为一部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经典读物,《围炉夜话》

中还有许多关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至理名言。翻

阅这本通俗易懂、道理深刻的著作,你可以从古人那里汲

取更多的精神财富,远离人生的迷茫与困惑,迎来内心的

彻悟与畅达。



《围炉夜话》:智慧的火光,照亮人生之路 在漫漫人生长河中,我们总会遇到迷茫与困惑,渴望找到指引方向的明灯。而在中华浩瀚的传统文化宝库中,《围炉夜话》无疑是这样一盏温暖而智慧的灯火,它以其深刻的洞察、精辟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历久弥新的处世智慧和人生哲理。本书并非一本简单说教的书籍,而是仿佛一位温和的长者,在冬夜的炉火旁,娓娓道来,将人生的真谛、为人处世的法则,如珍珠般一颗颗串联起来,呈现在读者面前。 一、《围炉夜话》的诞生与价值:古人的生活智慧,现代人的心灵滋养 《围炉夜话》由清代文人陈继儒所著。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明末清初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收藏家。他生于富贵之家,却心怀天下,一生致力于文化传承与道德教化。他的著述广博,其中《围炉夜话》更是他晚年心血的结晶,汇集了他对人生、社会、道德、修身的深刻感悟。 本书的书名本身就蕴含着诗意与哲理。“围炉夜话”,描绘的是一种闲适而温馨的场景:在寒冷的冬夜,一家人或三五好友围坐在温暖的炉火旁,畅谈人生,分享感悟。这种场景,恰恰呼应了《围炉夜话》的内容——它是作者在宁静的夜晚,沉思人生百态,将那些经过岁月沉淀的智慧,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讲述出来。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论著,而是贴近生活,直击人心的朴素哲理。 《围炉夜话》的价值在于,它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尤其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它没有晦涩的术语,没有复杂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精炼的格言,将深奥的道理阐释得浅显易懂。它所探讨的,无非是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修身养性。这些问题,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和思考的。 在物质日益丰富,精神世界却可能愈加空虚的今天,《围炉夜话》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回归内心、寻求平静的途径。它提醒我们,在追逐外在成就的同时,更应关注内在的修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一颗清醒而淡定的心。 二、内容精粹:人生百态,尽在其中 《围炉夜话》并非一本结构严谨、章法分明的学术著作,它的内容更像是作者随性而发的感悟,但其思想的光芒却贯穿始终。全书共分四卷,每一卷都包含若干篇短小精悍的论述,主题涵盖广泛,从个人品德的培养,到家庭的和谐,再到社会的交往,无不涉及。 1. 修身养性,内圣外王: 《围炉夜话》非常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它认为,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在于其品德。书中反复提及“慎独”,强调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保持道德操守,这是君子应有的修养。它也论述了“克己复礼”,主张通过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使之符合礼仪规范,从而达到内心的平和与社会的和谐。 书中对“诚”与“信”的推崇尤为突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失信于人,轻则损害个人声誉,重则可能导致事功的失败。作者认为,诚实守信是立人之道,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同时,书中也强调了“勤”,认为勤奋是成就事业的关键。天道酬勤,懒惰是成就的敌人。 2. 处世谋略,圆融智慧: 除了内心的修养,《围炉夜话》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人生处世经验。它教导我们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书中提到了“以退为进”的策略。在某些情况下,适时的退让并非示弱,而是为了更长远的考虑,是一种智慧的韬光养晦。它也阐述了“知足常乐”的道理。过度的贪欲只会带来烦恼和痛苦,学会满足,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与真正的快乐。 《围炉夜话》还强调了“和”的重要性。无论是家庭内部的和谐,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都能为个人和社会带来稳定与发展。它提倡“宽容”,认为待人处事应心怀仁慈,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计较。 3. 识人辨事,洞察秋毫: 在复杂多变的世界里,如何准确地识别人心,辨别事情的真伪,是至关重要的能力。《围炉夜话》也对此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它提醒我们要“察言观色”,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来洞察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它也告诫我们不要轻易下结论,要“三思而后行”,在充分了解情况后再做判断和决策。 书中对“虚伪”和“矫饰”的批判,揭示了这些不良品德对个人和他人的危害。它鼓励我们保持真诚,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世事。 4. 顺应自然,淡泊宁静: 《围炉夜话》也融入了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它认为,人应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不妄为。过度的欲望和执念,往往会扰乱内心的平静。 书中倡导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不追求名利,不沉湎于声色,将目光投向更深远的意义,才能获得真正的精神富足。它教导我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三、阅读《围炉夜话》: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阅读《围炉夜话》,就如同与古人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它并非要求我们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而是要从中汲取那些永恒的智慧,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初读,体味人生况味: 第一次阅读,或许会被书中精炼的语言、深刻的见解所吸引。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百态的洞察,对人情世故的体悟。这些文字,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对人生的理解。 再读,反思自身行为: 随着对书中内容的深入理解,我们会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对照书中教导的品德修养、处世之道,审视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那些曾经困扰我们的难题,或许能在书中找到启示。 三读,融会贯通,指导生活: 到了第三次阅读,便会发现《围炉夜话》的智慧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思维方式中。它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生活指南。在面对选择时,我们能更从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能更圆融;在追求目标时,能更坚定而平和。 《围炉夜话》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需求;又像一个导师,引领我们走向更成熟、更睿智的人生。 结语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疲惫与焦虑。《围炉夜话》就像一泓清泉,为我们洗涤心灵的尘埃;它又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它没有高深的理论,却直指人心。让我们翻开《围炉夜话》,在炉火旁,聆听古人的智慧,感悟人生的真谛,从而活出更加充实、更有意义的人生。这不仅是对传统的继承,更是对现代人精神世界的有力滋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封面采用了一种典雅的深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散发出一种古朴而又高贵的气息,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那种流水线上的快餐读物。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摸起来很细腻,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刺眼,这对于精研国学经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细节。装订得也非常牢固,翻阅起来毫无压力,即便是反复查找原文和译文对照,也丝毫不用担心书页会散开。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执着,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敬畏之心,让人在捧读之余,也能享受到实体书独有的美学体验。看着这本厚实的书,仿佛就能感受到那些先贤们的智慧穿越时空而来,那种踏实的感觉,是电子书无法替代的。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套书在内容编排上的匠心独到之处。它不是简单地堆砌原文,而是构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学习路径。首先是原文的呈现,字体清晰易读,然后紧接着就是详细的注释,把那些晦涩难懂的古语和典故解释得透彻明白,完全不留给人摸索的困扰。最让我称赞的是,它的译文部分处理得非常到位,没有落入那种生硬的直译陷阱,而是力求在准确传达原意的基础上,让现代读者能够流畅地理解其精髓,甚至能感受到原文中蕴含的韵味。这种“信、达、雅”的兼顾,使得即便是国学基础薄弱的读者,也能毫不费力地与古人对话,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远超我预期的效果。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历史爱好者,我发现这本书在选材上的眼光非常独到。它并非仅仅罗列那些人尽皆知的名篇,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可能被埋没,但其处世智慧却极具现实意义的篇章。每一篇选文都像一颗精心打磨的宝石,闪烁着实用的光芒。我尤其喜欢它对“谋略”这个概念的阐释,它摆脱了世人对权术的片面理解,更侧重于一种洞察人情世故、把握时局大势的智慧。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在看待日常的人际交往和决策制定上,多了一层更为审慎和深远的考量,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极具价值的思维提升。

评分

这套书的学术严谨性令人印象深刻。注释部分看得出来是经过了专家团队的反复考证和打磨,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绝非坊间流传的那些粗浅解读可以比拟。每当遇到一个生僻的词条或者一个历史典故时,总能在这里找到最权威、最详尽的解释,这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可靠性。对于追求深度和精准性的读者来说,这种学术上的可靠性是选择一本国学读物的决定性因素。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更是一种求真的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关于学术规范的熏陶。

评分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简直是无可估量。它所传授的“处世谋略”,并非教人投机取巧,而是教人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优雅的姿态。那些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经过现代的白话解读后,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让人清晰地看到古人的智慧是如何指导我们应对现代生活的各种挑战。我发现,仅仅是理解了其中几段关于“进退有节”的论述,就已经对我近期的工作规划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提供的是一套立于传统、放眼未来的行为准则,是一本真正能指导实践的“活”的经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