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圣谟花卉册 人民美术出版社编 9787102060316

项圣谟花卉册 人民美术出版社编 978710206031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人民美术出版社编 著
图书标签:
  • 花卉
  • 绘画
  • 中国画
  • 植物
  • 艺术
  • 美术
  • 技法
  • 临摹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项圣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十翼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102060316
商品编码:2961970211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项圣谟花卉册

定价:22.00元

售价:9.2元,便宜12.8元,折扣41

作者:人民美术出版社编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102060316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项圣谟花卉册(明)》是《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范本》之一。项圣谟绘画风格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山水画方面。受益于其祖父收藏之丰,使其能够纵览历代名家之作。他笔墨取法既有北宋的周密严谨、浑厚华滋、古朴苍拙,又兼取元人的气度韵致。同时不忘师法造化,使其画面布局大开大合,意境深远,结构严谨,笔法简洁隽逸,气韵高雅,极富文人气。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史纲》 作者: 张德强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22年10月 ISBN: 9787101151879 字数: 约55万字 ---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史纲》是一部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中国古代园林发展脉络的权威专著。全书以时间为轴线,以地域为经纬, جامع地考察了从先秦至清末的数千年间,中国园林艺术在规划思想、造园手法、空间意境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所经历的演变与成熟过程。本书旨在超越一般的设计图录或风格概述,深入探讨园林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如何与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诗歌乃至社会制度紧密交织,最终形成其独树一帜的东方美学体系。 第一部分:源起与奠基(先秦至魏晋) 本部分聚焦于中国园林艺术的萌芽与早期形态。 先秦时期的宫苑与囿: 探讨了上古时期帝王贵族为狩猎、游憩和彰显权势而营建的“囿”和“苑”的特点。重点分析了《诗经》和早期文献中对自然山水意象的描绘,如何为后世的叠石理水提供了最初的文化想象基础。例如,对昆明池、灵囿的记载,揭示了早期园林偏重于宏大叙事与象征意义的特征。 秦汉时期的壮阔与神仙追求: 深入考察了秦始皇的阿房宫苑囿和汉武帝的建章宫、未央宫的宏大规模,尤其关注了方士文化对园林内容的影响,如对三山五湖的模拟,体现了汉代“天人合一”的原始探索与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此外,本书还讨论了私家园林在这一时期的初步兴起,及其与官方园林在功能和规模上的区别。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转向与山水寄托: 这一时期是园林思想发生质变的阶段。随着玄学和清谈之风的盛行,士大夫阶层开始将个人情感和审美趣味投射到园林之中。本书详细阐述了“竹林七贤”等人物的隐逸思想如何催生了崇尚自然、崇尚野趣的造园风气。对“假山鼻祖”之称的批评性探讨,以及对王羲之兰亭雅集所反映的文人园林雏形的分析,构成了本部分的核心内容。 第二部分:鼎盛与定型(隋唐宋) 隋唐五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期,园林艺术也随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并逐步确立了成熟的审美范式。 隋唐的集大成与皇家气派: 分析了隋炀帝为代表的帝王对园林建设的巨大投入,如洛阳大运河沿岸的离宫别苑。重点研究了唐代园林的多元性,包括皇家园林(如大明宫、兴庆宫的含元殿与花萼楼)、寺院园林(如净影寺的典范作用)以及文人私家园林(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诗意园林实践)。本书特别强调了唐代水利技术的进步如何使得园林中的理水艺术更为精妙,并初步形成了“借景”的意识。 宋代园林的世俗化与精致化: 宋代是市民文化繁荣的时代,园林艺术开始从宫廷走向士大夫和富商阶层。本书对宋徽宗时期营造的艮岳进行了深入的复原性研究,探讨了其“不加雕饰,浑然天成”的美学追求。同时,对苏轼、朱熹等人在私家园林设计中的哲学思考进行了梳理,揭示了宋代园林从“写意”向“写实”转变的倾向,以及对“理”与“趣”的平衡探讨。 第三部分:高峰与集约(元明清) 元明清时期,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的成熟,标志着中国园林艺术在精微之处达到了极致。 元代的简朴与意境的深化: 元代文人对宋代园林的继承与反思,表现为对物质堆砌的摈弃,转向对空间意境的极致追求。本书分析了元代文人如何运用极少的要素,通过文学的意境来弥补空间的局限性,为明清园林的“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提供了理论基础。 明代的格局确立与流派纷呈: 明代是中国私家园林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是苏州园林群的崛起。本书详细剖析了以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为代表的经典范例。着重比较了南北园林的风格差异,北方园林的规整大气与南方园林的秀丽玲珑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对计成《园冶》的理论价值进行了现代解读,认为其标志着中国造园技艺的规范化和理论体系的成熟。 清代的集大成与衰落的征兆: 清代园林延续了明代的精致化趋势,并在皇家园林中达到了新的高峰,如颐和园、圆明园的恢弘气势。然而,本书也辨析了清代后期园林中逐渐显现的程式化倾向和过度装饰的审美疲劳,指出这预示着传统园林艺术在近代的转型压力。对地方园林(如扬州个园的竹园)的精细构造也进行了专题研究。 第四部分:艺术本体与文化语境 本书的最后部分,从更宏观的视角,对中国园林艺术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提炼和归纳。 核心审美理念: 深入阐释了“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在造园中的具体体现。探讨了“藏、借、移、对”等核心空间处理手法,并对比分析了中国园林与西方几何式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中的根本差异。 建筑与文学的融合: 分析了园林中的建筑小品(如亭、轩、廊、舫)如何不仅仅是遮风避雨的构筑物,更是凝固的诗歌和文学叙事的载体。重点考察了“题名”、“匾额”、“楹联”在强化园林主题和引导游览体验中的作用。 植物配置与象征意义: 讨论了中国园林中对特定植物(如松、竹、梅、莲)的选择,不仅基于其观赏价值,更基于其所承载的儒家、道家和佛家的道德寓意。 总结: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史纲》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图像资料(配有大量历史图纸与现代测绘图),为读者提供了一部系统、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园林艺术史读本。它不仅是园林专业学生和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书,也是所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的读者探索东方审美哲学的绝佳指南。全书结构清晰,论证详实,力求全面还原中国古代园林从自然雏形到人文结晶的辉煌历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次意想不到的艺术探索之旅。我本来是想寻找一些关于古典园林设计的资料,却在书店的书架上偶然发现了这本《项圣谟花卉册》。起初,我只是被它古朴典雅的外观所吸引,但当翻开后,我便被深深地震撼了。项圣谟的花卉画,其精妙之处在于他能够捕捉到花卉生命力的最细微之处。比如,那一朵盛放的牡丹,花瓣层层叠叠,色彩浓淡变化微妙,仿佛能闻到其馥郁的香气;而那一株含苞待放的兰花,则传递出一种遗世独立、高洁孤傲的气质。画册中的每一幅作品,都不仅仅是对花卉形态的简单描摹,更是画家心绪的抒发,是文人雅士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与寄托。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墨色的运用,浓淡干湿,变化万千,寥寥数笔,便能勾勒出花瓣的质感与光泽,令人叹为观止。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中国传统花鸟画并非只是拘泥于形式,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它教会我如何去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如何从平凡的花草中发现不平凡的美,这对于我日常的创作和审美观的提升,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项圣谟花卉册》,便被那纸张的触感和散发出的淡淡墨香所吸引。作为一名热爱中国传统绘画的爱好者,我对项圣谟这位明末清初的画家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他笔下的花卉,总是带着一种独特的文人雅韵和士大夫情怀。这本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出版物,显然是精心打磨过的,无论是装帧设计还是印刷质量,都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翻页间,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项圣谟的画室,感受他运笔时的从容与雅致。书中的花卉,无论是指尖轻点、细腻勾勒的细致描写,还是墨色晕染、气韵生动的写意挥洒,都展现出他对自然生命的深刻体悟。每一笔,每一画,都饱含着他对花卉的观察与理解,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共鸣。这种艺术上的契合,让我对画家的创作意图和时代背景产生了更深的探究欲望。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这本书,进一步了解项圣谟的绘画风格,学习他处理物象的巧妙手法,以及他作品中所蕴含的东方美学理念。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扇通往艺术殿堂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大师的灵魂,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评分

每一次翻阅这本《项圣谟花卉册》,都能从中汲取新的灵感。我是一名插画师,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将中国传统绘画元素融入到我的现代创作中。项圣谟的花卉画,对我来说,就像是取之不尽的宝藏。他对于花卉结构的精准把握,以及对色彩和光影的细腻处理,都为我提供了极大的启发。例如,他描绘荷花时,那舒展的叶片,那含露欲滴的花瓣,以及水面上波光粼粼的倒影,都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这些细节的处理,让他的作品不仅仅停留在“像”的层面,更是“有生命”。我喜欢他的构图方式,往往简洁而又富有张力,留白恰到好处,为观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书中那些或浓墨重彩,或淡雅写意的花卉,都像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我眼前舒展绽放。这本书的出版,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项圣谟这样优秀的艺术家,也让他的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对于我这样的后辈创作者而言,能够通过这本书,学习到大师的创作理念和技法,是莫大的荣幸。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传统书画市场的藏家,我一直对明清时期的花卉画有着特别的偏好。项圣谟的名字,在书画界可谓是响当当的,他的画风独树一帜,将写实与写意巧妙地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项圣谟花卉册》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些研究和收藏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品质保证,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和印刷质量充满信心。拿到书后,果不其然,每一幅画都得到了很好的呈现,色彩饱满,细节清晰,几乎可以与原作媲美。项圣谟的花卉,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对生命力的赞美,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他笔下的花卉,无论是娇艳欲滴的玫瑰,还是清雅脱俗的梅花,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和灵动感。我特别留意了他对植物生长姿态的刻画,那种自然舒展的形态,以及不同季节、不同状态下的花卉变化,都表现出他深厚的观察功力和扎实的写生基础。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范本,让我能更深入地理解项圣谟的艺术世界,也为我个人的收藏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评分

读一本好书,就像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当我捧起这本《项圣谟花卉册》,我便沉浸在一种宁静而美好的艺术氛围中。书中的花卉,仿佛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在纸页间悄然绽放。项圣谟的花卉画,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其内在的韵味。他不仅仅描绘花卉的外形,更着力于表现花卉的“神”。那一株迎风摇曳的竹子,笔墨淋漓,挺拔有力;那一丛含苞待放的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这些画作,都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文人情怀。我能感受到画家在创作时,是带着一颗平和的心,去体察自然,去感悟生命。这种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美的极致追求,都通过他的笔触,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它更像是一本关于生活美学的教科书,教会我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如何在平凡中感受不凡。它让我停下匆忙的脚步,去欣赏身边的每一朵花,去感受大自然赋予的馈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