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梅与画梅
定价:58.00元
售价:24.4元,便宜33.6元,折扣42
作者:彭桂颖,马乐著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1020595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66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彭桂颖、马乐编写的《梅与画梅》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梅、兰、竹、菊系列技法套书的一种。本书内容有:梅花栽种历史,梅花种类,梅花文化,临摹画梅花方法与步骤,写生画梅花方法与步骤,白描画梅花方法与步骤,工笔画梅花方法与步骤,没骨画梅花方法与步骤,写意画梅花方法与步骤,梅花主题创作方法与步骤,名家与梅花题材名作范例,历代咏梅诗与题梅花作品诗等。此书内容丰富,适合中国绘画爱好者欣赏和临摹学习。
目录
章 梅花概述 节 梅花栽种的历史 第二节 梅花的种类 第三节 梅花的文化第二章 画梅花 节 临摹画梅花 第二节 写生画梅花 第三节 白描画梅花 第四节 工笔画梅花 第五节 没骨画梅花 第六节 写意画梅花 第七节 梅花主题创作第三章 名家与名作第四章 历代咏梅诗与题梅花作品诗后记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彭桂颖,1965年9月生。1988年鲁迅美术学院毕业,2002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美术学专业,现为鲁迅美术学院图书馆馆员,兼在该院及多所高校教授美术史论基础课。致力于中国花鸟画、山水画理论与实践、民俗美术图像文化、艺术文化与艺术市场学等课题的研究。马乐,女,北京服装学院新媒体与动画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2009年至今在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动漫游戏学院任教。2008年至2009年,参与编写了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考的艺术·名师讲坛与图示·速写》、《高考的艺术·名师讲坛与图示·色彩》、《徐慧君山水画集》。2010年至2011年,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菊与画菊》和《向大师学速写》中任副主编。2009年8月,作品《祖国为你骄傲》获得中国百年体育明星风采油画大赛奖,该奖项是由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中心颁发的。
文摘
序言
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梅”的书,它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作者们以极大的热情和细腻的笔触,将梅花这一传统文化符号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历代画梅名家的介绍,那些大家是如何通过寥寥数笔,便赋予了梅花生命与灵魂,让我惊叹不已。他们的画作,配以作者的解读,使得原本静态的画面仿佛活了起来,每一枝、每一朵都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我尤其对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画师及其作品感到好奇,书中挖掘出的这些宝藏,无疑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野。读这本书,仿佛跟着作者在博物馆里徜徉,仔细端详每一幅展品,并聆听着关于它们的渊博讲解。它让我意识到,艺术的传承并非简单复制,而是精神的延续与创新。这本书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既保留了梅花原有的文化底蕴,又赋予了它新的时代解读,这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是一种难得的艺术启迪。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惊喜,在于它不仅仅局限于对梅花的客观描述,更是深入探讨了“画梅”这一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哲学。作者们通过梳理不同时代文人的创作心得,展现了他们如何将个人情感、人生哲学融入笔墨之中,赋予了梅花更深邃的内涵。我曾一度认为,画画就是技巧的体现,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艺术创作,是心与物的交流,是情与境的融合。书中对于“意境”的阐述尤其深刻,那些关于如何通过线条、色彩来传达梅花的“神韵”的讨论,让我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开始尝试去观察身边的景物,想象它们背后的故事,试图用更具象的方式去理解那些抽象的艺术理论。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走进艺术的世界,让我看到,原来一朵小小的梅花,可以承载如此丰富的人生况味。
评分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所传达的那种“静”与“雅”。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能找到这样一本让人可以慢下来、静下心来阅读的书,实属不易。作者们用温柔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梅花的姿态万千,以及文人雅士们与梅花的情感连接。我常常在午后阳光洒进窗户的时候,捧着这本书,让思绪随着文字飘远。那些关于梅花的隐逸情怀、坚韧品格的描写,仿佛一股清流,涤荡着我内心的浮躁。书中对一些历史典故的穿插,也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让人在轻松的氛围中吸收知识。我特别欣赏作者们在叙述中展现出的那种审美品味,无论是对梅花色彩的捕捉,还是对形态的描摹,都充满了艺术感。这本书就像是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越读越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沉韵味。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并从中发现美。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便是那种扑面而来的文人气息。作者们显然对梅花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不仅仅是停留在笔墨之上,更是渗透进字里行间,仿佛读者也能一同置身于寒冬中,感受那份傲雪凌霜的坚韧与芬芳。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梅花不同品相、不同姿态的描绘,那些“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句子,在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曾试图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这样一处梅林,或许是在公园深处,或许是在郊外的小径,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画梅”和“咏梅”不仅是对外在形态的刻画,更是对内在精神的捕捉。它引导我去思考,在喧嚣的现代社会,我们还能否寻回那份遗世独立、不畏严寒的心境?作者对梅花文化史的梳理也相当到位,将不同朝代、不同文人的咏梅情怀巧妙地串联起来,让人在品读诗词画作的同时,也能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意蕴。这本书让我对梅花这一意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一种植物,而是承载了无数文人雅士的理想与寄托。
评分这是一本需要细细品味的著作,它不是那种可以快速浏览的书籍,而是需要沉浸其中,与作者一同感受、一同思考。我被书中那种对美的极致追求所深深吸引。作者们不仅仅是在介绍梅花,更是在传递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雅致、对自然、对精神世界的向往。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那些与梅花相关的诗词歌赋的引述,它们与画作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我曾试图背诵几段描写梅花的诗句,然后在脑海中想象它们对应的画面。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艺术并非高高在上,它就隐藏在生活中,隐藏在每一个细微之处。它激发了我内心深处对美的感知,让我开始留意身边的花草树木,试图从中发现更多不为人知的韵味。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宁静而充实的力量,仿佛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了一次灵魂的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