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梅與畫梅
定價:58.00元
售價:24.4元,便宜33.6元,摺扣42
作者:彭桂穎,馬樂著
齣版社:人民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10205958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663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彭桂穎、馬樂編寫的《梅與畫梅》是人民美術齣版社梅、蘭、竹、菊係列技法套書的一種。本書內容有:梅花栽種曆史,梅花種類,梅花文化,臨摹畫梅花方法與步驟,寫生畫梅花方法與步驟,白描畫梅花方法與步驟,工筆畫梅花方法與步驟,沒骨畫梅花方法與步驟,寫意畫梅花方法與步驟,梅花主題創作方法與步驟,名傢與梅花題材名作範例,曆代詠梅詩與題梅花作品詩等。此書內容豐富,適閤中國繪畫愛好者欣賞和臨摹學習。
目錄
章 梅花概述 節 梅花栽種的曆史 第二節 梅花的種類 第三節 梅花的文化第二章 畫梅花 節 臨摹畫梅花 第二節 寫生畫梅花 第三節 白描畫梅花 第四節 工筆畫梅花 第五節 沒骨畫梅花 第六節 寫意畫梅花 第七節 梅花主題創作第三章 名傢與名作第四章 曆代詠梅詩與題梅花作品詩後記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彭桂穎,1965年9月生。1988年魯迅美術學院畢業,2002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班美術學專業,現為魯迅美術學院圖書館館員,兼在該院及多所高校教授美術史論基礎課。緻力於中國花鳥畫、山水畫理論與實踐、民俗美術圖像文化、藝術文化與藝術市場學等課題的研究。馬樂,女,北京服裝學院新媒體與動畫專業畢業,獲碩士學位。2009年至今在北京科技職業學院動漫遊戲學院任教。2008年至2009年,參與編寫瞭人民美術齣版社齣版的《高考的藝術·名師講壇與圖示·速寫》、《高考的藝術·名師講壇與圖示·色彩》、《徐慧君山水畫集》。2010年至2011年,在人民美術齣版社齣版的《菊與畫菊》和《嚮大師學速寫》中任副主編。2009年8月,作品《祖國為你驕傲》獲得中國百年體育明星風采油畫大賽奬,該奬項是由中國留學人纔發展基金會、國傢體育總局宣傳司、中央電視颱體育節目中心頒發的。
文摘
序言
在我看來,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所傳達的那種“靜”與“雅”。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能找到這樣一本讓人可以慢下來、靜下心來閱讀的書,實屬不易。作者們用溫柔而富有詩意的語言,描繪瞭梅花的姿態萬韆,以及文人雅士們與梅花的情感連接。我常常在午後陽光灑進窗戶的時候,捧著這本書,讓思緒隨著文字飄遠。那些關於梅花的隱逸情懷、堅韌品格的描寫,仿佛一股清流,滌蕩著我內心的浮躁。書中對一些曆史典故的穿插,也增添瞭閱讀的趣味性,讓人在輕鬆的氛圍中吸收知識。我特彆欣賞作者們在敘述中展現齣的那種審美品味,無論是對梅花色彩的捕捉,還是對形態的描摹,都充滿瞭藝術感。這本書就像是一杯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越讀越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深沉韻味。它讓我重新審視瞭生活中的一些細節,並從中發現美。
評分初次翻開這本書,我最直觀的感受便是那種撲麵而來的文人氣息。作者們顯然對梅花有著深厚的感情,這不僅僅是停留在筆墨之上,更是滲透進字裏行間,仿佛讀者也能一同置身於寒鼕中,感受那份傲雪淩霜的堅韌與芬芳。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梅花不同品相、不同姿態的描繪,那些“疏影橫斜”、“暗香浮動”的句子,在腦海中勾勒齣瞭一幅幅生動的畫麵。我曾試圖在自己的生活中尋找這樣一處梅林,或許是在公園深處,或許是在郊外的小徑,但總覺得少瞭些什麼。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畫梅”和“詠梅”不僅是對外在形態的刻畫,更是對內在精神的捕捉。它引導我去思考,在喧囂的現代社會,我們還能否尋迴那份遺世獨立、不畏嚴寒的心境?作者對梅花文化史的梳理也相當到位,將不同朝代、不同文人的詠梅情懷巧妙地串聯起來,讓人在品讀詩詞畫作的同時,也能瞭解其背後的曆史背景和人文意蘊。這本書讓我對梅花這一意象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不再僅僅是一種植物,而是承載瞭無數文人雅士的理想與寄托。
評分這是一本需要細細品味的著作,它不是那種可以快速瀏覽的書籍,而是需要沉浸其中,與作者一同感受、一同思考。我被書中那種對美的極緻追求所深深吸引。作者們不僅僅是在介紹梅花,更是在傳遞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雅緻、對自然、對精神世界的嚮往。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那些與梅花相關的詩詞歌賦的引述,它們與畫作相得益彰,共同構建瞭一個充滿詩意的世界。我曾試圖背誦幾段描寫梅花的詩句,然後在腦海中想象它們對應的畫麵。這本書讓我明白瞭,藝術並非高高在上,它就隱藏在生活中,隱藏在每一個細微之處。它激發瞭我內心深處對美的感知,讓我開始留意身邊的花草樹木,試圖從中發現更多不為人知的韻味。讀完這本書,我感到一種寜靜而充實的力量,仿佛與那些偉大的靈魂進行瞭一次靈魂的對話。
評分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梅”的書,它更像是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作者們以極大的熱情和細膩的筆觸,將梅花這一傳統文化符號的魅力展現得淋灕盡緻。我特彆留意瞭書中對曆代畫梅名傢的介紹,那些大傢是如何通過寥寥數筆,便賦予瞭梅花生命與靈魂,讓我驚嘆不已。他們的畫作,配以作者的解讀,使得原本靜態的畫麵仿佛活瞭起來,每一枝、每一朵都訴說著自己的故事。我尤其對其中一些鮮為人知的畫師及其作品感到好奇,書中挖掘齣的這些寶藏,無疑為我們打開瞭新的視野。讀這本書,仿佛跟著作者在博物館裏徜徉,仔細端詳每一幅展品,並聆聽著關於它們的淵博講解。它讓我意識到,藝術的傳承並非簡單復製,而是精神的延續與創新。這本書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既保留瞭梅花原有的文化底蘊,又賦予瞭它新的時代解讀,這對於我這樣的讀者來說,是一種難得的藝術啓迪。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驚喜,在於它不僅僅局限於對梅花的客觀描述,更是深入探討瞭“畫梅”這一行為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哲學。作者們通過梳理不同時代文人的創作心得,展現瞭他們如何將個人情感、人生哲學融入筆墨之中,賦予瞭梅花更深邃的內涵。我曾一度認為,畫畫就是技巧的體現,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藝術創作,是心與物的交流,是情與境的融閤。書中對於“意境”的闡述尤其深刻,那些關於如何通過綫條、色彩來傳達梅花的“神韻”的討論,讓我對中國傳統繪畫有瞭全新的認識。我開始嘗試去觀察身邊的景物,想象它們背後的故事,試圖用更具象的方式去理解那些抽象的藝術理論。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引導我一步步走進藝術的世界,讓我看到,原來一朵小小的梅花,可以承載如此豐富的人生況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