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临摹宝2色彩静物小色稿
主编:刘飞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页码:65页
开本:8K
定价:58元
ISBN: 9787229122836
出版社日期:2018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重量: 0.4kg
坦白说,作为一名准备艺考的学生,我接触过不少美术教材,但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并不多。很多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让我觉得枯燥乏味;要么就是堆砌大量的范图,让我无从下手。这本《2018敲门砖 临摹宝2色彩静物小色稿》却让我耳目一新。它的形式非常独特,以“小色稿”的形式呈现,但这并不代表它内容浅薄。相反,每一幅小色稿都像一个精心提炼过的“色彩密码”,蕴含着刘飞和李家友老师对色彩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运用。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去研究一幅小色稿,思考画面中色彩的冷暖对比、明度关系以及饱和度变化是如何共同作用,营造出既有真实感又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画面。这种“提炼”的思维方式,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比照着大尺寸的复杂作品进行临摹,更能帮助我抓住色彩的本质。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色彩的运用并非无迹可寻,而是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和提炼,形成一套科学而又富有创造性的体系。
评分作为一个刚刚开始认真学习水粉静物写生的美术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理解色彩和构图的书籍。市面上同类书籍琳琅满目,但很多都停留在“教你画什么”,却很少深入讲解“为什么这么画”。直到我无意中翻阅了这本《2018敲门砖 临摹宝2色彩静物小色稿》,才觉得豁然开朗。书中的小色稿,虽然篇幅不大,但信息量却惊人。它没有像一些厚重的教材那样堆砌理论,而是通过精炼的色彩搭配和构图示例,直观地展示了色彩关系的运用。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光线条件下物体色彩变化的描绘,以及如何通过冷暖对比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体积感。那些看似简单的色稿背后,蕴含着刘飞和李家友老师对色彩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理解。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与其一开始就面对复杂的静物组合,不如先从这些精心提炼的小色稿入手,一点点地去感受色彩的魅力,去模仿那种通透的色调,去领悟画面中微妙的色彩变化。这本书真的像一块“敲门砖”,为我推开了一扇通往色彩静物世界的大门,让我不再害怕面对色彩,而是开始享受与色彩玩耍的过程。
评分作为一名对色彩有一定追求的画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帮助我突破瓶颈的书籍。市面上很多色彩静物的范例,要么过于写实,缺乏艺术的提炼;要么过于风格化,脱离了基本的造型和色彩原理。而这本《2018敲门砖 临摹宝2色彩静物小色稿》,则在写实与写意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书中的小色稿,虽然篇幅不大,但却足够精炼,足以展现出其核心的色彩思想。我特别欣赏刘飞和李家友老师对画面整体色调的把控,那种既通透又富有表现力的色彩效果,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他们并不是简单地堆砌颜色,而是通过对色彩的筛选、提炼和组合,营造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画面。通过临摹这些小色稿,我不仅学习了具体的色彩运用,更重要的是,我开始理解如何去“看”色彩,如何去“感觉”色彩。这种感受力的提升,比单纯的技术模仿更为重要,也更能帮助我在自己的创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色彩语言。
评分我一直觉得,色彩静物学习,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建立色彩感觉”。很多时候,我们调出的颜色之所以不理想,并不是因为调色本身有问题,而是因为我们对色彩之间的关系,对色彩在不同光线、不同环境下的变化缺乏直观的认识。这本《2018敲门砖 临摹宝2色彩静物小色稿》正是这样一本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和深化色彩感觉的书。刘飞和李家友老师通过一系列精炼的小色稿,展现了他们在色彩处理上的独到之处。我尤其喜欢他们对于画面整体色彩倾向的处理,那种统一而又富有变化的色调,能够极大地增强画面的美感和感染力。书中的范例,虽然是“小色稿”,但却蕴含着丰富的色彩信息。通过仔细研究这些色稿,我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色彩来塑造物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一步步地去探索色彩的奥秘,让我从“怕用色”变成了“爱用色”。
评分我一直认为,学习绘画,尤其是色彩静物,最怕的就是“死记硬背”和“照猫画虎”。很多人学习色彩,往往是机械地去调色,去模仿别人的效果,却忽略了色彩本身所承载的情感和表现力。这本《2018敲门砖 临摹宝2色彩静物小色稿》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它不是简单地提供“配色方案”,而是通过一系列精选的小色稿,引导读者去思考色彩之间的内在联系,去理解不同色彩在画面中所扮演的角色。我经常会对书中某一个色稿反复琢磨,思考为什么这里要用暖色调,那里要用冷色调,它们之间是如何形成对比又如何协调统一的。刘飞和李家友老师的示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展示,更是对观察和分析能力的训练。他们巧妙地处理了物体的固有色、环境色以及光源色之间的关系,使得画面既有真实感,又不失艺术的趣味。对我而言,这本书记载的不仅仅是色彩技巧,更是一种学习绘画的思维方式,一种对色彩“感觉”的培养。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让我对色彩的理解更加深入,对画面的把握也更加自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