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勢力均衡”為主題,評述歐洲自1848年革命到1918年布列斯特和約的簽訂和威爾遜“十四點”倡議的提齣這七十年中,英、法、德、奧、意、俄等國武裝衝突,特別是運用外交計謀爭雄稱霸的情況。這七十年是歐洲作為世界中心的最後時期,也是歐洲“均勢”的最後時期。其後,隨著一戰結束後,世界格局發生瞭變化,歐洲作為歐洲中心的地位從此一去不返。
##探討歐洲秩序下的各國關係與外交博弈...錯彆字較多,翻譯一般
評分##“事實上,外交界很像商業界;在商業界裏,尊重契約的神聖不可侵犯性並不阻止財富最令驚人的轉移。” “波蘭人心目中的波蘭要從維斯杜拉河口和多瑙河口一直延伸到第聶伯河的斯摩棱斯剋和基輔。這樣一個波蘭是在俄國內部築起一個堡壘,這將摧毀俄國在政治上和地理上的統一,把它推迴到亞洲,使它倒退兩百年。” “在曆史發展中,人們的思想比客觀事實要更為重要。” “每一場民族運動如果要有實際運動,都需要某些明確的對現實不滿的口號。” “當一個國傢完全依賴另一個國傢時,定調子的反而是那個弱國—它可以威脅說,如果不支持它,它就要崩潰,而它的保護者卻提不齣什麼威脅性的話來來還報它。” “在心靈深處,英國人與法國人(後者在程度上要輕一些)都把俄國人當作一個半亞洲國傢,比土耳其的水平高不瞭多少,根本超不過中國的水平。”
評分##有點懵
評分##細節太多瞭,腦子裝不進去啊,估計要二刷三刷瞭
評分##狗咬狗一嘴毛。太特麼亂瞭,真看不下去。 有一個感觸就是:沒有永恒的朋友,隻有永恒的利益這句話被念歪瞭。大國外交是需要點理想主義的。好的外交就是1%的理想主義和99%的利益考量。少瞭那1%,肯定搞不好。
評分##A.J.P.泰勒今年齣的兩本書封麵都花哨的可以。
評分##A.J.P.泰勒今年齣的兩本書封麵都花哨的可以。
評分維也納體係是對1789的反動,這個製度既強調在歐陸大國之間維持均勢,也強調各國君主依據正統性而團結。奧地利作為發起者,起到瞭軸心作用,它既因為本身的龐大和薄弱受到????????的青睞,成為其維係均勢的閤作夥伴。也因為哈布斯堡的正統性而得到????????認可,被當成君主們的榜樣。1848之前,這一體係得到瞭基本的維持。但終究無法阻擋工業化和城市化帶來的民意演變。當尼古拉一世發覺自己始終不能為其他君主接納,當????????發覺無法依靠支持奧地利來彈壓????????????????,這個看似精妙的體係也就不可避免的迎來瞭破産。在基於民族主義和帝國主義結閤的19世紀末敘事中,均勢和君主正統喪失瞭內涵,逐漸淪為外交官掛在嘴邊的修飾和各國粉飾太平的虛僞儀式,一戰前的歐洲看上去可能與1815區彆不大,但共識早已消失,風暴山雨欲來。
評分##細節太多瞭,腦子裝不進去啊,估計要二刷三刷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