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金術之夢》的夢者,是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奬的沃爾夫岡·歐內斯特·泡利,他被譽為“科學傢良知”。其另一個鮮為人知的背景,便曾是榮格的“病人”。泡利與榮格的相遇,不僅促成瞭一次重要的心理學實驗,其本身更是一個關於心靈的傳奇故事。
本套叢書不僅請瞭專業的榮格學者進行翻譯,同 時還有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心理分析師申荷永教授專門寫作的導讀,引領讀者們進入榮格關於夢之解析的世界。
##(雖然不懂心理學,但是)一臉懵,這書就是用西方宗教(希臘多神教、基督教等)(以及盡量兼顧些東方宗教)作為主要素材的榮公解夢,似乎跟科學沒什麼關係,更大程度上是文學…
評分##可惜隱去太多個人信息的結果是對曼荼羅的驗證也無從著手。
評分##榮格對夢境意象的解析,重申人格的核心是“自性”,是精神的整體,包含意識和無意識的全部內容,伴隨著這種體驗,就可能導嚮心理治愈和人格完善,轉變生活態度。書中有一句話印象頗深:“每一個夢和夢的每一部分從一開始是未知的,隻有在仔細考慮瞭各種脈絡關係之後纔能嘗試進行解釋。”其實何嘗隻是夢如此?
評分##對立之物(理性與無意識)的統一是永遠的課題。以及在無限接近自性的發展中螺鏇上升,以全然不同的性質迴到原點,看山還是山。 這種解夢方式在東方文化的背景下依然成立嗎。
評分##翻譯的不行啊 不如看原版
評分##信息量大 精靈墨丘利(圖23)是煉金術士的嚮導(赫爾墨斯之靈:參見圖146)及其引誘者/作為水銀的墨丘利烏斯是“液體”,即流動、理智(圖24)的一個非常適當的象徵墨丘利烏斯有時候是一個“精靈”,有時候則是一種“水”,所謂永恒之水(aqua permanens),其實不過就是汞/他們稱之為我們的水(aqua nostra)、活的水銀(mercurius vivus)、活的白銀(argentum vivum)、燃燒的生命(vinum ardens)、生命之水(aqua vitae)、月樹之汁(succus lunariae)與作為抽象概念的心靈的那種嚴格的非物質性相反/,從中世紀開始就存在另一個運動,那就是嚮玫瑰過渡,正如在“per crucem ad rosam”(通過十字到玫瑰)這個方案中…
評分##邊查資料邊看完瞭。太有意思,想看這個係列的其它本。“我再次升天,雖然發生瞭改變,但仍是同一個人”
評分##可惜隱去太多個人信息的結果是對曼荼羅的驗證也無從著手。
評分##心理學-釋夢-曼荼羅(136的注釋感覺有點不對,應該不是“警告人們不要喝水”。古希臘人喝的是兌水的酒,要求是不能放縱狂飲。酒神宴的縱情狂歡暢飲,酒器上“隻是沒有水呀”並不是告誡不要喝水,而是為自己喝醉開脫,因為沒有(兌水)所以纔喝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