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的人群

隱藏的人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明珂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序/王明珂
序/黃克武
第一篇 族群邊界與國族建構
民族與國民在邊疆:以歷史語言研究所早期民族考察為例的探討/王明珂
民族主義的再發現:抗戰時期中國朝野對「中華民族」的討論/黃克武
民國時期湘西行政區劃與邊緣性的形成/趙樹岡
20 世紀三四十年代國共兩黨關於國內民族政策問題的論爭──以「大漢族主義」話語的形塑為中心/楊思機
虛擬的邊疆,現實的政治──冷戰時期中華民國政府的邊疆政策/吳啟訥
第二篇  非漢族群的視角
居國中以避國:大沙畢與清代移民外蒙之漢人及其後裔的蒙古化(1768-1830)/蔡偉傑
戰後內蒙古自治政府形成經過之考察──兼談戰後中共民族政策變動對內蒙民族主義運動的影響/楊奎松
族群互動與文化涵化:近代土族(Monguor)族源研究──以19 世紀西方傳教士對甘、青等地的考察為例/祁進玉
地域崇拜與族際關係的儀式表達──青海三川地區二郎神祭典儀式的民族志研究/劉目斌
邊政學視野下的西藏喇嘛與土司/簡金生
從「冷社會」到「熱社會」:西藏的近當代歷程初探/陳乃華
第三篇 中國伊斯蘭的近代演變
法與罰:清代回疆法律制度的內地化──以回子中的命案為例/賈建飛
杜文秀與清末咸同年間雲南大理「白旗」政權的「清真教門」與「民族」論述/馬健雄
民國時期有關「回族界說」的爭論與中國回回民族的最終形成/華濤
「坊」之解體與回民認同的維繫:阿訇、清真寺與寺管會的權力互動/崔忠洲
索引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中華民族」的意涵是什麼?近代中國的統治者如何將邊疆的人與地納入國家的政治結構秩序內?擺盪於「國族」與「我族」之間,邊疆之人係以一個「民族」群體還是個別的「國民」身分存在於國家之中?近代中國邊疆究竟如何在變遷中,一步步成為當代的樣貌?

「本書是中央研究院主題計畫「文化、歷史與國家形構:近代中國族群邊界與少數民族的建構歷程」(2015-2017)的研究成果。本書之標題『隱藏的人群』一語意指在統一政治體與明確的國家邊界之內,有或隱或現、文化背景不同的各種人群,同時也有一些跨越邊界的人群;他們的互動影響到近代「國族建構」的複雜歷程。全書包括三大主題:近代中國族群邊界與國族建構、非漢族群的視角與中國伊斯蘭的近代演變。本論文集最大的意義在於匯集了相關領域當前研究的最新成果,對於國族建構與少數民族邊界與認同問題提出宏觀與具體的研究。」──黃克武

「[本論文集]各篇文章(…略…)專注於近代中國邊疆發生的一些變化,以及它們如何形成「當代」。這是關於形成過程的研究;一種邊緣研究。對變遷發生的「邊緣」進入深入地觀察、剖析。在本論文集中「邊緣」為:由帝制中國轉變到現代中國的邊緣時間 (清末至20世紀上半葉)、空間(中國邊疆)與人群(苗蠻、西番、回民、土著民族、少數民族等等)。作者們探討各方人群接觸時發生的微觀社會互動,或以及其間個人的情感、意圖與作為。……藉此,我們對於『當代』由什麼樣的『過去』走來,以及這樣的『當代』的歷史與現實意義,應當有更深入的認識、體悟與反思。」──王明珂

用户评价

评分

##一刷。只看了第二编的部分,专门看了西藏与蒙古的文章。蒙古的那篇从文献的角度,在法律与制度层面讨论清代汉人在蒙古地区通过接触大沙毕(yeke sabi,哲布尊丹巴的门徒)来处理自己的社会事宜,讲的很详细,完整。后面几篇有关西藏的讨论觉得没有那么吸引了,尤其是人类学的论文,感觉田野能不能再扎实一点?个人认为研究节日不应该只盯着节日的发生日期,而且把它放到一年的周期里来看。剩下的几篇文章总感觉都是开了个头,但是结尾怎么突然蔫了?

评分

##论文集,主线是近代以来族群或民族概念的形成,民族识别或构建的背景和争论,以及由此作用的民族认同。民国尤其西迁时期芮逸夫、李安宅等民族概念及其对边疆人群的田野考察、传输和国民教育,边民知识分子的产生和认同角度;抗战时期米内山庸夫的反向激励,傅斯年的中华民族及不析出民族论及吴文藻分歧,蒋介石中国之命运民族同源论;共产国际民族观指导下的大汉族主义批判及早期民族自决观;迁台后的蒙藏疆合作和统一主权立场矛盾,介入回教联盟防伊敏艾沙;移居外蒙汉人的蒙古涵化,应对隔离政策的妻子奉献大沙毕;外蒙不合并方针下东蒙的妥协和内蒙统一机遇的乌兰夫自治实践,民族政策的偶然性;甘青民族演变和族际关系实践;清南疆回例的范围缩减和快速一体化;杜文秀政权对联体现的复明和民族概念;争教不争国和民族自决观的回族形成,Z城阿訇故事

评分

##论文集,主线是近代以来族群或民族概念的形成,民族识别或构建的背景和争论,以及由此作用的民族认同。民国尤其西迁时期芮逸夫、李安宅等民族概念及其对边疆人群的田野考察、传输和国民教育,边民知识分子的产生和认同角度;抗战时期米内山庸夫的反向激励,傅斯年的中华民族及不析出民族论及吴文藻分歧,蒋介石中国之命运民族同源论;共产国际民族观指导下的大汉族主义批判及早期民族自决观;迁台后的蒙藏疆合作和统一主权立场矛盾,介入回教联盟防伊敏艾沙;移居外蒙汉人的蒙古涵化,应对隔离政策的妻子奉献大沙毕;外蒙不合并方针下东蒙的妥协和内蒙统一机遇的乌兰夫自治实践,民族政策的偶然性;甘青民族演变和族际关系实践;清南疆回例的范围缩减和快速一体化;杜文秀政权对联体现的复明和民族概念;争教不争国和民族自决观的回族形成,Z城阿訇故事

评分

##论文集,主线是近代以来族群或民族概念的形成,民族识别或构建的背景和争论,以及由此作用的民族认同。民国尤其西迁时期芮逸夫、李安宅等民族概念及其对边疆人群的田野考察、传输和国民教育,边民知识分子的产生和认同角度;抗战时期米内山庸夫的反向激励,傅斯年的中华民族及不析出民族论及吴文藻分歧,蒋介石中国之命运民族同源论;共产国际民族观指导下的大汉族主义批判及早期民族自决观;迁台后的蒙藏疆合作和统一主权立场矛盾,介入回教联盟防伊敏艾沙;移居外蒙汉人的蒙古涵化,应对隔离政策的妻子奉献大沙毕;外蒙不合并方针下东蒙的妥协和内蒙统一机遇的乌兰夫自治实践,民族政策的偶然性;甘青民族演变和族际关系实践;清南疆回例的范围缩减和快速一体化;杜文秀政权对联体现的复明和民族概念;争教不争国和民族自决观的回族形成,Z城阿訇故事

评分

##论文集,主线是近代以来族群或民族概念的形成,民族识别或构建的背景和争论,以及由此作用的民族认同。民国尤其西迁时期芮逸夫、李安宅等民族概念及其对边疆人群的田野考察、传输和国民教育,边民知识分子的产生和认同角度;抗战时期米内山庸夫的反向激励,傅斯年的中华民族及不析出民族论及吴文藻分歧,蒋介石中国之命运民族同源论;共产国际民族观指导下的大汉族主义批判及早期民族自决观;迁台后的蒙藏疆合作和统一主权立场矛盾,介入回教联盟防伊敏艾沙;移居外蒙汉人的蒙古涵化,应对隔离政策的妻子奉献大沙毕;外蒙不合并方针下东蒙的妥协和内蒙统一机遇的乌兰夫自治实践,民族政策的偶然性;甘青民族演变和族际关系实践;清南疆回例的范围缩减和快速一体化;杜文秀政权对联体现的复明和民族概念;争教不争国和民族自决观的回族形成,Z城阿訇故事

评分

##论文集,主线是近代以来族群或民族概念的形成,民族识别或构建的背景和争论,以及由此作用的民族认同。民国尤其西迁时期芮逸夫、李安宅等民族概念及其对边疆人群的田野考察、传输和国民教育,边民知识分子的产生和认同角度;抗战时期米内山庸夫的反向激励,傅斯年的中华民族及不析出民族论及吴文藻分歧,蒋介石中国之命运民族同源论;共产国际民族观指导下的大汉族主义批判及早期民族自决观;迁台后的蒙藏疆合作和统一主权立场矛盾,介入回教联盟防伊敏艾沙;移居外蒙汉人的蒙古涵化,应对隔离政策的妻子奉献大沙毕;外蒙不合并方针下东蒙的妥协和内蒙统一机遇的乌兰夫自治实践,民族政策的偶然性;甘青民族演变和族际关系实践;清南疆回例的范围缩减和快速一体化;杜文秀政权对联体现的复明和民族概念;争教不争国和民族自决观的回族形成,Z城阿訇故事

评分

##一刷。只看了第二编的部分,专门看了西藏与蒙古的文章。蒙古的那篇从文献的角度,在法律与制度层面讨论清代汉人在蒙古地区通过接触大沙毕(yeke sabi,哲布尊丹巴的门徒)来处理自己的社会事宜,讲的很详细,完整。后面几篇有关西藏的讨论觉得没有那么吸引了,尤其是人类学的论文,感觉田野能不能再扎实一点?个人认为研究节日不应该只盯着节日的发生日期,而且把它放到一年的周期里来看。剩下的几篇文章总感觉都是开了个头,但是结尾怎么突然蔫了?

评分

做了一點微小的貢獻。拙文補上了初次刊發時被編輯部刪去的理論回顧部分。

评分

做了一點微小的貢獻。拙文補上了初次刊發時被編輯部刪去的理論回顧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