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载泽的考察,清廷认识到宪法可以巩固君权;通过对达寿的考察,清廷认定用钦定的办法制宪是确保宪法巩固君权的不二法门。这与民间所主张的制宪方法冲突,预备立宪期间的制宪活动,遂演化成一场制宪权的争夺。从1908年的《宪法大纲》到1911年的大清帝国宪法草案,清廷均坚持钦定,牢牢控制制宪权。但在革命风暴的冲击下,清廷放弃钦定,并很快连协定也放弃,宣布帝国宪法全由民定。只是此时已经民心尽失,清廷非但未能巩固君权,且未能保住君位。
##叙大于论
评分##毕业离校之日,在飞机上读完。
评分##清末制宪历程充分说明了不见棺材不掉泪(不是)天蝎座真是多悲观主义者啊……结论还是很精彩的。
评分##很不错的书,清廷制鲜以模仿日本为要(因日采取先立鲜法后召国会,虚君舔黄在立鲜后权力不降而升),由清廷秘密制定规则再开国会,可以扩君权而限皿权。没想到武昌兵变一改为由资证院绅士协定制鲜,而滦州兵变军人迫使资证院协定又改为民定鲜章,清廷遂亡,也开了民初军人干政的通例,这也是后进国家转型的惯例
评分##叙大于论
评分##执迷不悟,至死方休
评分##“本书通过对载泽的考察,清廷认识到宪法可以巩固君权;通过对达寿的考察,清廷认定用钦定的办法制宪是确保宪法巩固君权的不二法门。这与民间所主张的制宪方法冲突,预备立宪期间的制宪活动,遂演化成一场制宪权的争夺。从1908年的《宪法大纲》到1911年的大清帝国宪法草案,清廷均坚持钦定,牢牢控制制宪权。但在革命风暴的冲击下,清廷放弃钦定,并很快连协定也放弃,宣布帝国宪法全由民定。只是此时已经民心尽失,清廷非但未能巩固君权,且未能保住君位。”
评分##非常个性化的一部清季制宪史,一天就读完了。汪荣宝的心态最堪玩味。轰轰烈烈的预备立宪,举国瞩目的风暴中心,居然是一介书生在深山古寺之中翻阅洋书,现学现卖。忽而自觉“制定而天下自平”,意气风发,俨然以立宪之父自命;忽而觉得偌大国家不可能系命于一纸空文,颓然沮丧,屠龙之术终归无用。全书印象最深刻的是汪荣宝每天早上洗冷水浴(汪每天日记里这么记也就算了,作者也不厌其烦逢浴必录是怎么回事啊),最好玩的一句话是“沟崖即沟沟崖”,最感慨的一句是“却思陵谷升沉后,谁向岩居问壁经”。
评分##还行。只能说文笔好,读起来挺舒服。但是有些地方论述不够,且前后有点啰嗦不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