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 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发展(1991-2011)/全球区域地缘政治丛书 | ||
| 作者: | 张宁 | 开本: | 16开 |
| 原价: | 78 | 页数: | 238 |
| 现价: | 65.52 | 出版时间 | 2012-09-01 |
| ISBN号: | 9787567102767 | 印刷时间: | 2012-09-01 |
| 出版社: | 上海大学 | 版次: | 1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1 |
这本《王洪图内经讲稿》绝对是中医学习者的一份宝藏!作为一名初学者,我常常觉得《内经》原文晦涩难懂,概念枯燥,但王老师的讲稿却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我理解《内经》的大门。他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而是深入浅出地将数千年前的智慧,用现代人容易理解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解读出来。我特别喜欢他讲解“阴阳五行”的那部分,以往只觉得是抽象的概念,王老师结合人体生理、病理,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把阴阳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五行的生克制化阐述得淋漓尽致。他讲到“肝属木,喜条达”,我立刻联想到生活中许多情绪不畅的人,体征常常与肝郁有关,这让我对“天人合一”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而且,王老师的语言充满了人文关怀,他不仅仅在传授知识,更是在传承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健康的关怀。每每读到他关于“治未病”的论述,都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想要从根本上调养身体,而非等到生病了才去医治。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引领我一步步深入中医的殿堂,让我看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评分拜读王洪图老师的《内经讲稿》,着实让我对中医产生了更为敬畏和深入的理解。我以往总认为中医是“经验医学”,靠师傅口传心授,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内经》作为中医理论源头的严谨性和系统性。王老师的讲解,不仅仅是对《内经》条文的解读,更是对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思维模式的阐释。他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内经》中关于“天地人”的整体观念,以及“阴阳”和“五行”在解释生命现象中的精妙之处。我尤其喜欢他对“天人相应”理论的阐述,他通过分析四季变化、气候、地理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顺应自然”的养生智慧。他讲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结合了不同季节人体生理特点和养生方法,让我明白了为何要根据时令调整饮食起居。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传授了中医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启迪了我一种全新的认知世界的方式,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态度。它让我看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不仅仅在于治病,更在于如何以一种智慧的方式,去理解生命,关爱生命。
评分《王洪图内经讲稿》这本书,简直是我中医学习道路上的“及时雨”!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曾被《内经》的晦涩文字和繁复理论弄得焦头烂额,好几次都想放弃。但王老师的讲稿,却像一道光,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他讲解《内经》时,语气温和而坚定,充满着经验的积淀和智慧的光芒。他不仅仅是讲解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他传递了一种“悟性”,让你能够真正体会到中医的精髓。我尤其记得他讲解“经络”的部分,从经络的循行、输穴,到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他都讲解得非常细致。他用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举了许多生动的例子,说明了为何在某个穴位进行针灸或按摩,就能有效地缓解某种疾病。这让我看到了经络理论的实际价值,不再是枯燥的线条。而且,王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多次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他鼓励我们要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医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零散的知识点上,而是形成了一个更为系统和完整的框架。
评分读完王洪图老师的《内经讲稿》,我感觉自己对中医的理解提升了一个全新的维度。我之前总觉得《内经》离现代生活太远,很多理论都像是古老的传说。但王老师的讲稿,却把这些“传说”变成了触手可及的智慧。他非常擅长将《内经》中关于脏腑功能的论述,与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知识巧妙地融合,让我这种有一定现代医学基础的人,也能快速建立起中医脏腑概念的对应。比如,他讲解“心主神明”时,不仅仅停留在中医的哲学层面,还联系到神经系统、精神心理等现代医学的概念,让我能更全面地理解“心”在人体中的作用。而且,王老师的讲稿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每一个章节的论述都层层递进,引人入胜。我尤其欣赏他讲到“情志致病”那一章,他深入剖析了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与人体脏腑的相互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理情志来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这让我意识到,中医不仅仅是治疗身体的疾病,更关注人的整体状态,包括情绪和精神。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用一种更广阔的视角来解读中医经典。
评分终于有机会拜读了王洪图老师的《内经讲稿》,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一直对中医的“气”、“血”、“津液”等概念感到模糊,总觉得似懂非懂,但王老师的讲解让我豁然开朗。他通过非常形象的比喻,将这些抽象的物质,比如“气”的推动、温煦作用,以及“血”的濡养功能,描绘得活灵活现。尤其是在讲解“病机十九条”的时候,他结合大量的临床实例,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让我深刻理解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我记得他讲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我看到了脾虚湿盛在临床上的表现,以及如何通过健脾祛湿来调理,这种临床指导意义非常强。而且,王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反复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他教导我们不要死记硬背方药,而是要抓住疾病的根本病机,灵活运用理论。这一点对我这样一个还在摸索中的学习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思维方式的启迪,它让我明白,学习中医,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看待和理解人体、疾病的独特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