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图内经讲稿/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王洪图内经讲稿/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洪图,整理:王长宇 编
图书标签:
  • 中医
  • 内经
  • 王洪图
  • 中医讲稿
  • 名家名师
  • 中医经典
  • 养生
  • 健康
  • 中医理论
  • 传统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卫生
ISBN:9787117093873
商品编码:1026974544
开本:16
出版时间:2008-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发展(1991-2011)/全球区域地缘政治丛书
作者: 张宁 开本: 16开
原价: 78
页数: 238
现价: 65.52 出版时间 2012-09-01
ISBN号: 9787567102767 印刷时间: 2012-09-01
出版社: 上海大学 版次: 1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1
内容提要 张宁所著的《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发展(1991-2011)》为《 全球区域地缘政治丛书》的第三辑。 《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发展(1991-2011)》共分九章,主要 内容分别是: 第一章“建立独立国家”。主要介绍苏联后期,作为苏联15个加盟共 和国之一 的“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主权独立的“乌兹别克斯坦共 和国”的简 要历程,以及独立后的国家发展模式。 第二章“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主要介绍乌兹别克斯坦的矿产资源 和能源、 气候变化、水资源,以及交通、管道等基础设施。 第三章“政治发展”。本章以宪法修改为基础,主要回顾独立后乌兹 别克斯坦 的政治改革历程,包括总统和政府总理、议会间的关系,议会体制改革, 政党发 展等。 第四章“民族和宗教”。本章主要介绍乌兹别克斯坦的主要民族、民 族事务管 理、民族间(包括跨界民族)的冲突、宗教基本情况和宗教管理方式等。 第五章“宏观经济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产权改革,即私有化历程。经过1992~1996年的小私有化和大私 有化, 到1995年底,非国有经济占GDP比重已经达到69%,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 分,此后,所有制改革的重点从私有化转移到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来。国家 通过掌控 战略性行业和关键领域,调控经济发展。 二是宏观经济发展,借助GDP、通胀率、失业率等三个主要经济指标, 描述乌 兹别克斯坦宏观经济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现状。从经济总量看(据乌国家统计 局数 据)1991年至2011年20年间,乌GDP总值按现价计算增长3.28倍,按不变价 值 计算增长1_9倍。2011年乌GDP总值777 506亿苏姆(约合453.18亿美元)。 三是国际主要知名机构对乌兹别克斯坦经济环境和质量的评价,包括 IJNDP 的“人类发展指数”、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指数”和美国传统基金会的 “经济自由度 指数”等。总体上,国际知名机构认为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环境相对保守 封闭,自 由度不足。 第六章“金融和财政体制”。独立后,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了二级银行 体制,现行 金融体系由央行、商业银行和非金融机构组成。自1994年发行本币以来, 本币苏 姆兑美元汇率不断贬值。尽管2003年实现了货币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但 官方和 黑市间的差价越来越大。 乌兹别克斯坦的国家财政预算包括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两部分。2010 年财 政收入和支出基本持平,约为86亿美元。乌坚持财政赤字不超过GDP的1% 原 则。当前预算收入主要来自税收,占90 9/6以上,支出主要用于教育、医 疗和社会保 障等社会领域,占财政总支出的60 9/6以上。 第七章“民生保障”。本章主要介绍独立后,乌兹别克斯坦在教育、 卫生和社会 保障方面的成就。乌始终坚持“社会经济”原则,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和民 生保障。 作为国家发展指导纲领的“主题年”,其大部分内容都与社会民生有关, 如家庭年、 妇女年、健康一代年、母亲和儿童年、健康年、慈善和医务工作者年、社 会保障年等。 第八章“军事和国防”。本章主要介绍三方面内容:一是乌兹别克斯 坦的军事 学说发展和军事改革历程;二是武装力量现状;三是与北约和集体安全条 约组织的 对外军事合作现状。 第九章“国际关系”。本章主要介绍三个内容:一是乌兹别克斯坦对 外政策基 本原则;二是边界划分与周边安全。三是对外经济合作,包括对外贸易、 外债以及 区域经济合作等。 作者简介 上海大学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上海大学乌兹别克斯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目录 内容提要 前言 第一章 建立独立国家 第一节 独立历程 第二节 建立独立国家 第三节 乌兹别克斯坦的发展模式 第二章 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 第一节 矿产资源 第二节 能源资源 第三节 气候与水资源 第四节 基础设施 第三章 政治发展 第一节 总统 第二节 政府 第三节 议会 第四节 政党发展 第四章 民族和宗教 第一节 民族事务 第二节 宗教管理 第三节 民族和宗教冲突事件 第五章 宏观经济发展 第一节 非国营化和私有化 第二节 经济结构 第三节 物价与居民收入 第四节 国际组织对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发展成果的评价 第六章 金融和财政体制 第一节 乌兹别克斯坦的银行 第二节 本币“苏姆” 第三节 财政预算 第四节 税收 第七章 民生保障 第一节 教育体制 第二节 卫生体制 第三节 社会保障 第八章 军事和国防 第一节 军事学说和军事改革 第二节 武装力量现状 第三节 与北约的军事合作 第四节 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军事合作 第九章 国际关系 第一节 对外政策基本原则 第二节 边界划分与周边安全 第三节 对外贸易 附录 1.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机构及其网站 2.乌兹别克斯坦矿产品产量统计(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 3.世界能源价格统计 4.乌兹别克斯坦未来气温和降水预测(以1961~1990年均气温和降水为参照) 5.乌兹别克斯坦地下水资源统计(万立方米/天) 6.乌兹别克斯坦水资源年消费量统计(亿立方米) 7.乌兹别克斯坦的运输量统计 8.乌兹别克斯坦宏观经济统计(世界银行在线数据库) 9.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结构(按所有制性质) 10.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结构(按行业性质,GDP总量—100%) 11.乌兹别克斯坦对外贸易统计(亿美元) 12.乌兹别克斯坦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占出口总值或进口总值的%) 13.乌兹别克斯坦的外商直接投资统计(亿美元) 14.乌兹别克斯坦外债统计(亿美元) 15.乌兹别克斯坦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构(按支出法,%) 16.乌兹别克斯坦通货膨胀率统计 17.乌兹别克斯坦居民收入统计(2004~2007年) 18.乌兹别克斯坦居民收入的支出结构(%) 19.乌兹别克斯坦的商业银行 20.乌兹别克斯坦的证券市场交易额统计(亿苏姆) 21.乌兹别克斯坦财政收入和支出统计(亿苏姆) 22.乌兹别克斯坦中央和地方分税制中的地方所得比例(%) 23.乌兹别克斯坦各州财政收入来源统计(占总收入的比重%) 24.乌兹别克斯坦1998~2010年各税种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25.乌兹别克斯坦1995~2010年财政支出结构(各领域占总支出的比重%) 26.乌兹别克斯坦税率(2011年1月1日) 27.乌兹别克斯坦在吉尔吉斯斯坦的飞地 28.独联体国家的军费开支(亿美元) 精彩导读
《本草纲目》是中国明代李时珍所著的药物学巨著,历时近三十年完成。全书共五十二卷,收录药物一千八百多种,附方一千一百余首,插图三百余幅,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研究的集大成者。 历史渊源与编纂背景 《本草纲目》的编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李时珍在广泛阅读历代本草著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辨识、临床实践,以及与民间医生的交流,才得以完成。在李时珍之前,虽然也有不少本草著作,如《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等,但这些著作或内容零散,或分类不尽合理,或记载舛误,已难以满足当时日益发展的医药需求。李时珍正是看到了这些不足,才立志要编纂一部内容丰富、条理清晰、考订严谨的药物学巨著。 《本草纲目》的编纂过程充满了艰辛。李时珍不畏艰险,深入名山大川,考察植物的生长环境,采集药物样本,亲手辨识其形态、气味、功效。他不仅查阅了大量古籍,还虚心向民间医生、采药人请教,搜集了不少当时未被文献记载的药物和民间验方。据说,他在编写过程中,曾多次遇到困难,但都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一一克服。 内容结构与编排体例 《本草纲目》全书共五十二卷,体例严谨,内容丰富,结构清晰。全书按照“序例”、“本草”、“附方”三大部类构成。 序例: 序例部分包括凡例、图、释名、辨疑、论等,共计十八篇。凡例详细阐述了本书的编纂原则、体例、药物的命名、分类方法等,是理解全书内容的重要基础。图则描绘了药物的形态,便于辨识。释名则解释了药物的别名、异名。辨疑则对历代本草著作中的记载进行辨析和纠正。论则是一些关于药物学的理论性论述。 本草: 本草部分是全书的核心,共四十四卷。李时珍在此部分对一千八百多种药物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其创新的编排体例,打破了以往本草著作沿袭的“君臣佐使”或“三品九义”等分类方式,而是将药物按照药物的“形类”进行划分,具体分为: 一部门: 载有药物一百零六种,多为水、火、土、石等无机物。 二部门: 载有药物六百一十四种,多为植物类药物。 三部门: 载有药物四百四十四种,多为动物类药物。 四部门: 载有药物四百三十三种,多为草木类药物。 五部门: 载有药物三百七十四种,多为谷、菜、果、木类药物。 六部门: 载有药物一百九十七种,多为虫、鱼、兽、禽类药物。 七部门: 载有药物一百零三种,为附方。 每种药物的记载都十分详尽,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正名: 药物的正式名称。 集解: 摘录历代本草著作中关于该药物的记载,并进行考订和辨析。 释名: 解释药物的别名、异名。 辨疑: 指出前人记载的错误或不明之处。 校正: 对前人记载的错误进行纠正。 发明: 李时珍对该药物的独到见解和研究成果。 附方: 收集与该药物相关的历代验方和李时珍自己收集的方剂。 附方: 附方部分共收录方剂一千一百余首,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科疾病的治疗方剂。这些方剂多来源于民间,且经过实践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本草纲目》的突出成就 《本草纲目》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古代医药学的巅峰之作,与它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密不可分: 1. 科学的分类体系: 李时珍突破了前人以功效为主的分类方法,开创性地以药物的“形类”作为分类依据,将药物分为金石、草木、虫兽等六大类。这种分类方法更加直观、客观,便于识别和记忆,极大地提高了药物学研究的科学性。 2. 考订严谨,辨伪存真: 李时珍在搜集药物资料时,非常注重辨析考证。他不仅详细核对了历代本草的记载,还对前人提出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驳斥,纠正了大量的错误信息。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得《本草纲目》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3. 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本草纲目》共收录药物一千八百多种,其中很多是前代本草未曾记载的。他对每一种药物的形态、产地、采集、炮制、性味、功效、主治、附方等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资料极为翔实。 4. 注重实践,临床价值高: 李时珍在编写过程中,广泛采纳了民间验方和临床实践经验。书中附录的一千一百余首方剂,很多都经过了长期的临床验证,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为后世医家提供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5. “发明”部分的价值: 在每种药物的记载中,李时珍都会加入“发明”部分,这是他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和对药物的深入研究,提出的独到见解。这部分内容不仅体现了李时珍的学术思想,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指导。 6. 插图的运用: 《本草纲目》是较早大量使用插图来描绘药物形态的本草著作之一。这些插图形象生动,对于药物的辨识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7. 中外交流的促进: 《本草纲目》不仅在中国医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世界医药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入日本、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以及欧洲国家,为这些国家的中医药发展和药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例如,它对17世纪欧洲植物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草纲目》的深远影响 《本草纲目》的问世,是中国古代医药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药物学的理论和实践,而且对后世的医药、农学、植物学、化学等多个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中国医学的影响: 《本草纲目》成为后世中医药学家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典籍。许多医家在临床实践中,都参照《本草纲目》来选择和使用药物,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新的理论和方剂。 对中国农学的影响: 《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大量植物,为中国古代的农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中国化学和炼丹术的影响: 《本草纲目》中关于矿物、金属、化学物质的记载,也为中国古代的化学研究和炼丹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对世界科学的影响: 《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不仅传播了中国古代的医药知识,也促进了东西方学术交流。 结语 《本草纲目》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医药学巨著,它以其科学的体例、严谨的考证、翔实的资料、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中国乃至世界医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李时珍以毕生的心血,为后人留下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造福人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王洪图内经讲稿》绝对是中医学习者的一份宝藏!作为一名初学者,我常常觉得《内经》原文晦涩难懂,概念枯燥,但王老师的讲稿却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我理解《内经》的大门。他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而是深入浅出地将数千年前的智慧,用现代人容易理解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解读出来。我特别喜欢他讲解“阴阳五行”的那部分,以往只觉得是抽象的概念,王老师结合人体生理、病理,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把阴阳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五行的生克制化阐述得淋漓尽致。他讲到“肝属木,喜条达”,我立刻联想到生活中许多情绪不畅的人,体征常常与肝郁有关,这让我对“天人合一”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而且,王老师的语言充满了人文关怀,他不仅仅在传授知识,更是在传承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健康的关怀。每每读到他关于“治未病”的论述,都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想要从根本上调养身体,而非等到生病了才去医治。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引领我一步步深入中医的殿堂,让我看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评分

拜读王洪图老师的《内经讲稿》,着实让我对中医产生了更为敬畏和深入的理解。我以往总认为中医是“经验医学”,靠师傅口传心授,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内经》作为中医理论源头的严谨性和系统性。王老师的讲解,不仅仅是对《内经》条文的解读,更是对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思维模式的阐释。他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内经》中关于“天地人”的整体观念,以及“阴阳”和“五行”在解释生命现象中的精妙之处。我尤其喜欢他对“天人相应”理论的阐述,他通过分析四季变化、气候、地理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顺应自然”的养生智慧。他讲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结合了不同季节人体生理特点和养生方法,让我明白了为何要根据时令调整饮食起居。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传授了中医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启迪了我一种全新的认知世界的方式,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态度。它让我看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不仅仅在于治病,更在于如何以一种智慧的方式,去理解生命,关爱生命。

评分

《王洪图内经讲稿》这本书,简直是我中医学习道路上的“及时雨”!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曾被《内经》的晦涩文字和繁复理论弄得焦头烂额,好几次都想放弃。但王老师的讲稿,却像一道光,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他讲解《内经》时,语气温和而坚定,充满着经验的积淀和智慧的光芒。他不仅仅是讲解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他传递了一种“悟性”,让你能够真正体会到中医的精髓。我尤其记得他讲解“经络”的部分,从经络的循行、输穴,到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他都讲解得非常细致。他用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举了许多生动的例子,说明了为何在某个穴位进行针灸或按摩,就能有效地缓解某种疾病。这让我看到了经络理论的实际价值,不再是枯燥的线条。而且,王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多次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他鼓励我们要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医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零散的知识点上,而是形成了一个更为系统和完整的框架。

评分

读完王洪图老师的《内经讲稿》,我感觉自己对中医的理解提升了一个全新的维度。我之前总觉得《内经》离现代生活太远,很多理论都像是古老的传说。但王老师的讲稿,却把这些“传说”变成了触手可及的智慧。他非常擅长将《内经》中关于脏腑功能的论述,与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知识巧妙地融合,让我这种有一定现代医学基础的人,也能快速建立起中医脏腑概念的对应。比如,他讲解“心主神明”时,不仅仅停留在中医的哲学层面,还联系到神经系统、精神心理等现代医学的概念,让我能更全面地理解“心”在人体中的作用。而且,王老师的讲稿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每一个章节的论述都层层递进,引人入胜。我尤其欣赏他讲到“情志致病”那一章,他深入剖析了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与人体脏腑的相互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理情志来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这让我意识到,中医不仅仅是治疗身体的疾病,更关注人的整体状态,包括情绪和精神。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用一种更广阔的视角来解读中医经典。

评分

终于有机会拜读了王洪图老师的《内经讲稿》,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一直对中医的“气”、“血”、“津液”等概念感到模糊,总觉得似懂非懂,但王老师的讲解让我豁然开朗。他通过非常形象的比喻,将这些抽象的物质,比如“气”的推动、温煦作用,以及“血”的濡养功能,描绘得活灵活现。尤其是在讲解“病机十九条”的时候,他结合大量的临床实例,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让我深刻理解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我记得他讲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我看到了脾虚湿盛在临床上的表现,以及如何通过健脾祛湿来调理,这种临床指导意义非常强。而且,王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反复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他教导我们不要死记硬背方药,而是要抓住疾病的根本病机,灵活运用理论。这一点对我这样一个还在摸索中的学习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思维方式的启迪,它让我明白,学习中医,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看待和理解人体、疾病的独特视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