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伤寒论/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汉] 张仲景,整理 编
图书标签:
  • 伤寒论
  • 中医经典
  • 中医临床
  • 中医教材
  • 方剂学
  • 温病学
  • 张仲景
  • 中医古籍
  • 必读
  • 中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卫生
ISBN:7117067241
商品编码:1030626892
开本:32
出版时间:2005-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伤寒论/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 作者:(汉)张仲景|整理:钱超尘//郝万山
  • 定价:13
  • 出版社:人民卫生
  • ISBN号:7117067241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05-08-01
  • 印刷时间:2009-03-01
  • 版次:1
  • 印次:7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195
  • 字数:130千字

编辑推荐语

本书为现存*早的中医临床医学经典著作,它并不仅仅是局限于外感热病的专著。该书确立了辨证论治基本原则,该辨证论治基本原则的确立开拓了中医临证医学的新纪元,成为后世医家诊治疾病的准绳和中医学术发展的源泉之一。本书也因此成为历代公认的中医成才的必读之书。

内容提要

《伤寒论》为汉代**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被历代奉为中医的经典著作 。该书所运用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中医诊治疾病的规范;所记述 的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治经验,对中医临证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所记 载的大量复方,组方严谨,疗效显著,被后世称作“众方之祖”。
     本书以明·赵开美刻本为底本,全书共十卷,卷一为平脉、辨脉法;卷 二为伤寒例、辨痉湿喝病脉证并治、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卷三至卷六分述 六经病脉证;卷七至卷十分述辨霍乱、阴阳易及汗吐下诸可诸不可脉证并治 。
     本书为白文本,不载历代注文,读者可直接领悟张仲景原著的风貌,适 合有一定中医学习基础者、临床医师深入学习。
    

目录

伤寒论 卷** 1
辨脉法** 3
平脉法第二 8
伤寒论卷第二 15
伤寒例第三 17
辨痉湿喝脉证第四 23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1~30条) 25
桂枝汤 26
桂枝加葛根汤 26
桂枝加附子汤 27
桂枝去芍药汤 27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27
桂枝麻黄各半汤 28
桂枝二麻黄一汤 28
白虎加人参汤 29
桂枝二越婢一汤 29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30
甘草干姜汤 30
芍药甘草汤 31
调胃承气汤 31
四逆汤 31

伤寒论 卷第三 33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31~127条) 35
葛根汤 35
葛根加半夏汤 35
葛根黄芩黄连汤 36
麻黄汤 36
小柴胡汤 36
大青龙汤 37
小青龙汤 37
桂枝汤 38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38
……


经典智慧,医道传承:探寻中华传统医学的奥秘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风雨洗礼,无数先贤呕心沥血,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健康福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套丛书,旨在精选中华传统医学中最具代表性、最富价值的经典著作,以现代人的视角,以清晰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其核心思想、精妙理论与临床应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领略传统医学的智慧光芒。 一、 医理精髓,洞察生命本源 本套丛书将重点呈现几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它们不仅是中医理论的基石,更是理解生命活动规律的深刻洞见。 《黄帝内经》:万世医家之祖 《黄帝内经》,被誉为“医家之圣经”,它不仅奠定了中医的理论框架,更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生命哲学。本套丛书中关于《内经》的解读,将着力于阐释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人体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影响。我们将深入剖析其“阴阳五行”学说,理解这套学说如何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具体而言,我们将探讨阴阳学说在脏腑功能、气血津液运行、疾病寒热虚实等方面的应用;而五行学说则将通过生克制化、相乘相侮的理论,揭示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疾病传变的规律,并阐述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此外,本套丛书还将着重解读《内经》关于“精气神”的论述,将其视为生命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探讨精、气、神各自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理解“精充、气足、神旺”是维持健康的重要基础。同时,我们也关注《内经》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精辟论述,包括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经络系统的解剖结构、循行路线、生理功能以及与脏腑的联系,以及这些经络如何成为气血运行的通道,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途径。我们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经络的运行图谱,并结合临床实例,说明经络在治疗中的实际应用,如针灸、推拿等疗法如何作用于经络。 《内经》关于“邪正交争”的病因病机理论,是理解疾病发生过程的关键。我们将详细阐释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病因的致病机制,以及正气在抵抗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道理。并深入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的全过程,以及人体正气与致病邪气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 在治则上,《内经》提倡“治未病”的理念,强调预防和养生保健的重要性。本套丛书将结合《内经》的论述,介绍其“辨证论治”的核心原则,即根据人体体质、病因、病位、病性等进行个体化分析,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同时,也将呈现《内经》中关于情志调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运动适度的养生方法,帮助读者从根本上提升自身健康水平。 《脉学》:指下乾坤,洞察病机 脉象,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情况的外部反映,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本套丛书中的《脉学》部分,将以严谨的态度,系统地梳理脉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从基础知识讲起,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脉象的形态特征、主病、类症鉴别等。我们将详细介绍浮、沉、迟、数、虚、实、滑、涩等基本脉象的形成机制,以及它们分别反映的病理状态。例如,浮脉多见于表证、热证,沉脉多见于里证、寒证;迟脉多见于寒证、虚证,数脉多见于热证、实证。 同时,我们将重点讲解如何通过脉象辨别疾病的寒热虚实。例如,实脉(如洪脉、实脉)多反映邪气亢盛、正气未衰的实证;虚脉(如虚脉、弱脉)多反映正气不足、功能减退的虚证。我们将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结合图示,帮助读者直观地理解不同脉象的临床意义,以及如何通过触诊脉搏,准确地把握疾病的性质和发展趋势。 此外,本套丛书还将探讨脉象与脏腑、经络、病程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如何通过脉象的变化,预知疾病的转归。例如,某些脉象的变化预示着疾病的加重或好转。我们还将介绍一些特殊的脉象,如结代脉、促脉等,以及它们的临床意义。对于初学者,我们将提供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从掌握最基本、最常见的脉象入手,逐步深入,最终达到能够独立进行脉诊的水平。 《本草纲目》:药海拾贝,回天妙手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集数十年心血,呕心沥血写成的一部伟大的药物学巨著。本套丛书将精选《本草纲目》中最具临床价值的药物,以清晰的体例,系统地介绍它们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炮制方法、用药禁忌以及临床应用。我们将不仅仅停留在对药材的简单罗列,而是着力于阐释药物的内在药理,理解其如何作用于人体,发挥治疗作用。 例如,对于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我们将深入解析它们如何补益气血、滋养阴阳,以及在哪些病症中应用最为恰当。对于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我们将阐述它们如何清除体内热毒,以及在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中的应用。同时,我们将重点介绍药物的配伍原则,即“君臣佐使”的理论,阐释不同药物组合在一起如何发挥协同增效或减轻毒副作用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据病证的变化,灵活调整药方。 此外,本套丛书还将关注药物的炮制方法,解释不同的炮制方式如何改变药物的性味、功效,以及为何要采用特定的炮制技术。我们将强调用药的安全性,详细列举各种药物的禁忌症,以及在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中的用药注意事项。通过对《本草纲目》的深入解读,我们希望能帮助读者认识到中药的神奇功效,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并能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精准、有效地使用中药。 二、 临床实践,辨证施治的智慧 本套丛书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临床实践的应用,旨在培养读者独立思考、辨证施治的能力。 《针灸大成》: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针灸,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治疗方法,以其简便、高效、无副作用而闻名于世。本套丛书中的《针灸大成》部分,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系统介绍人体经络穴位的定位、主治、操作方法以及配穴原则。我们将详细讲解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循行路径,以及各个重要穴位的解剖位置、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 例如,我们将重点介绍内关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等常用穴位的确切位置,以及它们在治疗心悸、头痛、胃肠不适等常见病症中的应用。我们将详细阐述不同病症的针灸处方,包括如何根据病症的性质、部位、脏腑归经等选择合适的穴位,以及如何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调整针刺的手法和留针时间。 同时,本套丛书还将介绍艾灸、拔罐、推拿等多种传统疗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结合具体病症,阐述这些疗法在康复、保健等方面的应用。我们将强调针灸、推拿等疗法在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方面的作用,以及它们在治疗慢性病、疼痛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温病条辨》:疫病防治,辨证施治的典范 温病,是中医对外感时行疾病的统称,其发病急骤,传变迅速,是中华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套丛书将选取《温病条辨》等温病学经典,深入探讨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辨证施治的要领。我们将重点阐释温病的病因病机,如外感风热、暑湿、疫毒等,以及其在人体的传变途径,如卫、气、营、血分。 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温病证型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咽痛、皮疹等症状,以及如何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进行辨证。我们将重点讲解《温病条辨》提出的“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以及如何根据病邪的性质、人体的正气强弱,准确判断病位和病性,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我们将阐述卫分证的治疗原则是“辛凉解表”,气分证是“清气分热”,营分证是“清营凉血”,血分证是“凉血解毒”。我们将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展示如何灵活运用清热解毒、祛风散寒、化湿解暑等方法,以及如何根据病情的演变,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此外,本套丛书还将介绍温病的预防和调护措施,包括如何通过饮食、起居等方式,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温病发生。 三、 传承经典,启迪未来 本套丛书的编写,始终贯穿着传承与创新的理念。我们力求在忠实于原著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解,以更加科学、系统的方式,呈现中华传统医学的智慧。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丛书,能够: 普及中医知识,提升健康素养: 帮助广大读者,无论其是否学医,都能对中医产生浓厚的兴趣,了解中医的科学性和独特性,掌握一些简单实用的养生保健方法,提升自身的健康素养。 培养中医人才,传承医道精髓: 为中医专业的学生和年轻医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经典,掌握辨证施治的技能,成为合格的中医传承者。 促进学术交流,拓展中医视野: 为中医研究者提供深入的学术探讨平台,鼓励更多地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挖掘中医的深层内涵,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套丛书,不仅是一套医学典籍的汇编,更是一扇通往中华民族智慧宝库的窗口。它将带领您穿越历史的烟云,感受先贤的博大胸怀,领略中医的独特魅力,最终,找到属于您自己的健康之道。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人性化。我之前接触过一些中医书籍,有的过于注重理论,读起来枯燥乏味;有的则过于强调技巧,却忽略了理论根基。这本书似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我注意到它在讲解每个章节的时候,都会先从基础概念入手,然后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理论和临床应用。这对于像我这样,既想打牢基础,又想尽快提升临床能力的人来说,是非常友好的。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中医诊断学的详细介绍,比如望闻问切的技巧,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方法来收集信息,进行辨证。我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能够更有效地分析病情,制定出更精准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

评分

翻开这本书,一股浓厚的学术氛围扑面而来。装帧精美,纸张也很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确实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著作。我一直对传统医学情有独钟,总觉得其中蕴含着很多现代医学难以企及的智慧。特别是中医,它讲究天人合一,注重整体观,这与我个人的哲学理念不谋而合。然而,学习中医并非易事,很多经典著作往往晦涩难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我理解中医的精髓,特别是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去探索那些古老的智慧,并尝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希望能对自身的健康有所裨益,甚至能够帮助到身边的人。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这样的中医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学习平台。

评分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惊喜。从封面到内页的排版,都透露出一种专业和匠心。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梳理中医理论,并将其与现代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书籍,而这本书似乎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我特别关注中医的“治未病”理念,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这方面的内容,并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建议。同时,我也对中医的方剂学和药物学很感兴趣,期待书中能有详尽的论述,帮助我理解各种药物的性味归经、配伍原则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中医学习道路上的重要指引。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吸引人,厚实的书脊,古朴的字体,给人一种沉甸甸的学术感,仿佛捧在手里的是一部千古奇书。我一直对中医的理论体系很感兴趣,但市面上的一些书籍要么过于浅显,要么过于晦涩,很难找到一本既能深入浅出又能系统讲解的。当我看到这套“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的介绍时,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了。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完全深入研读,但从目录和开篇的几章来看,它的编排思路非常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条便捷的学习路径。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更强调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辨证论治的具体案例分析,这对于我理解和应用中医知识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并能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最终在实际的临床中有所建树。包装也很到位,收到的时候没有一点破损,可见商家还是很用心的。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风格相当严谨,学术性很强,但又不像某些纯理论书籍那样令人望而生畏。我注意到它的内容组织非常有条理,层次分明,既有理论的基础讲解,又不乏实践的指导意义。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困扰在于如何将那些深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临床应用,而这本书似乎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我尤其欣赏它在阐述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清晰语言和丰富的例证,这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门槛。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医的诊疗思维,掌握辨证施治的精髓,并能够在面对各种临床问题时,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有效的治疗。这本书的出现,绝对是中医临床工作者以及中医爱好者的福音。

评分

书印刷挺好,快递也很棒。

评分

书印刷挺好,快递也很棒。

评分

收到了货,卖家用了顺丰快递,还是挺快的,但就不是京东自提,比预期中慢了。

评分

书印刷挺好,快递也很棒。

评分

卖家的服务太差劲,买两本书,只发一本,说另一本没货,让我退款,,而那本书一直在卖。无良商家,不把客户当一回事,京东客服只帮卖家说话

评分

评分

卖家的服务太差劲,买两本书,只发一本,说另一本没货,让我退款,,而那本书一直在卖。无良商家,不把客户当一回事,京东客服只帮卖家说话

评分

书印刷挺好,快递也很棒。

评分

经典,群方之祖,比读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