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原版】新译杜甫诗选 台版 张忠纲 三民书局出版

【中商原版】新译杜甫诗选 台版 张忠纲 三民书局出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張忠綱 著,綦維 注
图书标签:
  • 杜甫
  • 诗歌
  • 唐诗
  • 中国古典文学
  • 台版图书
  • 新译
  • 张忠纲
  • 三民书局
  • 选诗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华商务进口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三民
ISBN:9789571450285
商品编码:10561938621

具体描述

新譯杜甫詩選


内容简介

杜甫是中國詩歌史上zui傑出的詩人。他的詩作充滿真摯的情感、愛國的情操,而且真實地反映生活時代的風貌,所以有人尊他為「詩聖」,有人譽之為「詩史」。據清人浦起龍《讀杜心解》的統計,杜甫總共創作了一千四百五十八首詩,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這麼多作品勢必無法一一欣賞。本局乃邀請杜詩名家張忠綱、趙睿才、綦維合作,注譯一zui適合今人閱讀的杜詩選本。本書選錄杜詩二百二十一題,二百七○首,篇目以編年為序。讀者可從中看到杜甫踽踽獨行的步履與憂患的一生,同時也見證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


作者介紹

張忠綱、趙睿才、綦維-注譯

張忠綱(注譯者)

1940年生,山東濰坊人。196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67年山東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現任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杜甫研究會副會長。主要著作有《杜詩縱橫探》、《杜甫詩話校注五種》、《作家作品散論》,合著有《杜集書目提要》、《全唐詩廣選新注集評》、《訪古學詩萬裏行》》,主編《中外文學人物形象辭典》等。


詳細資料

作者:張忠綱、趙睿才、綦維-注譯

出版社:三民

出版日期:2009/02/01

商品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1450285

EAN / 9789571450285

頁數 / 584

裝訂 / 平裝

級別 / 普遍級

語言 / 繁體/中文


《唐诗流光:从初唐到盛唐的诗意蜕变》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深度剖析唐代诗歌自初唐的朦胧初探,至盛唐的辉煌巅峰,所经历的风格演变、意境拓展与思想深化。我们聚焦于那些定义了唐诗黄金时代的伟大篇章,考察诗人如何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完成了从宫廷咏物到个体抒怀的审美转向。全书结构清晰,从地域文化对诗风的影响入手,逐步深入到具体诗人群体的创作手法、哲学底蕴以及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我们不仅重温了那些脍炙人口的篇章,更致力于挖掘其背后的时代脉络与文化密码。 --- 第一章:初唐的奠基与探索——从宫廷到田园的引申 初唐(约618年至712年)是唐诗体系建立的序曲。在这个阶段,诗歌艺术仍在摸索中寻求突破,尚未完全摆脱南朝宫体诗的纤弱之气,但变革的种子已然埋下。 1.1 宫廷气象与“初唐四杰”的突围 初唐的文学活动主要围绕宫廷展开,诗歌多为应制、应和之作,辞藻华丽,但情感相对空泛。然而,以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代表的“初唐四杰”是打破沉闷局面的关键力量。他们的贡献不在于创造了全新的格律,而在于拓宽了诗歌的题材和视野。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 王勃的诗歌中开始出现对阔大空间和深厚友谊的咏叹,为后来的边塞诗和送别诗奠定了雄健的基调。其对仗工整,辞采斐然,但已显现出一种超越闺阁情思的开阔胸襟。 骆宾王的“嘶鸣”: 骆宾王以其早慧和锐气著称,他的《在狱咏蝉》以蝉喻己,直抒胸臆,是初唐诗歌中罕见的具有批判性和自我意识的表达。这种个体痛苦的真实流露,预示着盛唐对“人”自身的关注。 1.2 陈子昂与诗歌的复古与革新 陈子昂是初唐诗歌转向的关键人物。他高举“汉魏风骨”的旗帜,明确反对柔靡之风。他主张诗歌应关乎风教、兼济天下。他的《登幽州台歌》以悲凉、雄壮的意境,一扫宫廷浮靡之气,开启了唐诗雄浑、刚健的审美取向。他强调诗歌应承载历史责任与文化精神,为盛唐气象的到来,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 第二章:盛唐的崛起——气象万千的诗歌高峰 盛唐(约713年至766年)是唐诗的黄金时代,诗人们在空前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将诗歌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风格多样,大家辈出,几乎所有后世推崇的唐诗类型都在此时臻于成熟。 2.1 边塞诗的开拓:浪漫主义的疆域拓展 边塞的广袤与战争的残酷,激发了诗人创作的激情与想象力。边塞诗不再仅仅是传递军情的文书,而成为了个体生命体验、家国情怀与壮丽景观交织的载体。 王昌龄的“七绝”之冠: 王昌龄对七言绝句的锤炼达到了极致。其诗歌善于捕捉瞬间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以亘古不变的意象,烘托出战争的永恒悲剧与英雄的宿命感。 高适与岑参的对比: 高适的边塞诗侧重于对现实的关照、对军旅生活的纪实描摹,风格沉郁、雄浑,带着强烈的现实关怀。而岑参则更偏向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想象,《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对异域风光和战斗场面的描绘,瑰丽奇特,充满异域情调。 2.2 田园与山水诗的成熟:人与自然的和解 盛唐的山水田园诗,摆脱了初唐的描摹之态,实现了主体精神与自然物象的完美融合,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将禅宗的空灵与诗歌的意境完美结合。他的作品重在“空”与“静”,通过对光影、声音、动态的细腻捕捉,营造出超脱尘世的审美体验。他的山水并非简单的风景再现,而是诗人内心宁静的投射。 孟浩然的“浑然天成”: 孟浩然的诗歌更贴近日常生活和自然气候的细微变化,风格冲淡平和,如《过故人庄》,语言平实却蕴含深厚的友谊与归隐之乐。 2.3 现实主义的巅峰:沉郁顿挫的时代强音 在政治斗争的暗流涌动中,现实主义诗歌承载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以及对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 杜甫的“诗史”: 杜甫是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他的创作跨越了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他将个体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以沉郁顿挫的笔调,记录了战乱、饥荒与人民的苦难。他的“三吏”、“三别”是唐代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其诗歌的深度与广度,使其成为“诗圣”。 第三章:李白的飘逸与浪漫——盛唐精神的极致展现 李白是盛唐气象中最为光芒四射的一颗巨星,他的诗歌是浪漫主义精神的极致体现,与杜甫的现实主义构成了一对光辉的互补。 3.1 想象力的无限飞升 李白的诗歌超越了物理和逻辑的限制,展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磅礴的气势。他将神话传说、仙境构想与个人豪情融为一体。他笔下的月亮、酒、剑侠,都是其自由精神的象征。 3.2 盛唐的自信与失意 李白早年的诗歌充满了“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绝对自信。然而,当理想受挫后,他的诗歌转为对自由的放逐与对俗世的疏离,但这份疏离本身也带着傲视一切的贵族式洒脱。其歌行体长篇,气势连贯,一泻千里,极富音乐性和感染力。 第四章:格律的完善与风格的交汇——盛唐末期的诗歌转向 盛唐晚期,诗歌的格律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定型,但同时,一股内敛、精致的风格也开始浮现,为中唐的转变埋下了伏笔。 4.1 格律诗的精雕细琢 在格律的严格要求下,许多诗人对声律、对仗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一时期,律诗的形式美感达到了顶峰,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4.2 风格的过渡与对后世的影响 此时期,诗歌开始向更注重个人心境的描绘、更注重语言的锤炼发展。诗人们开始在盛唐的宏大叙事之外,寻找更个人化、更细腻的表达空间。他们不再盲目追求“大”,而是开始探索“精”与“致”,这为中唐韩愈、白居易等人的革新,提供了技术和思想上的过渡。唐诗的黄金时代,以其兼收并蓄、气象万千的姿态,构建了一个后人难以企及的文学丰碑。

用户评价

评分

每次合上这本书,总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仿佛刚刚告别了一位智慧的长者。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是如此深厚,以至于任何简单的赞美都显得苍白无力。我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那些诗歌中的意象,试图用诗人的眼光重新审视周遭的世界。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是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它教会我们如何更深刻地去爱、去感受、去忧虑,去拥有一个丰盈的内在世界。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标价,它是一份可以伴随人一生的精神食粮,其深度与广度,值得每一个追求精神富足的读者去用心探索和珍藏。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透露着一种低调的奢华感,尤其是封面那种特殊的触感,让人忍不住想一再摩挲。细节之处见真章,比如扉页的用心设计,以及内文版式的留白处理,都使得阅读过程变得赏心悦目。它摆脱了传统教材的刻板印象,更像是一件为真正热爱文学的人士精心准备的礼物。拿在手上,能感受到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那种坚固和质感是现代快消品所无法比拟的。对于那些注重阅读仪式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它成功地将古典的韵味与现代的审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和谐。

评分

这本诗集的光影,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将我们带到了那个充满诗意与战乱的唐朝。初翻开扉页,那泛黄的纸张和古朴的字体,就让人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我立刻被那种独特的韵味所吸引,仿佛能听见诗人杜甫在风中吟诵着他的不朽篇章。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典雅,配色沉稳,让人爱不释手。每一次捧读,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那些描绘山川壮丽、民间疾苦的诗句,字字珠玑,直击人心。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着那些精妙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感受着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它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更是一部浓缩了时代脉搏的文化瑰宝,值得反复品味和珍藏。

评分

书中的选篇和注释,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对原著的忠实呈现,又为现代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的桥梁。我尤其欣赏编者在难点字词和典故上的详尽解读,让那些初次接触古典诗歌的朋友也能轻松入门,不至于在晦涩的文字中迷失方向。这种严谨又不失亲和力的编排方式,体现了出版方对文化传承的认真态度。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排版清晰,字号适中,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套书的质量确实让人信赖,纸张的质地也十分上乘,拿在手里有分量感,充满了匠人精神。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摆在书架上都显得熠熠生辉,让人心生欢喜。

评分

对我而言,阅读杜甫的作品总伴随着一种复杂的、难以言喻的情感波动。这本诗集精准地捕捉到了杜甫诗歌中那种“沉郁顿挫”的基调,但又不失其间流露出的豁达与乐观。读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时,那种家国沦亡的悲凉感几乎要将人淹没;而转到描绘自然景色的篇章时,又能感受到诗人对生命本真的热爱与依恋。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会有不同的感悟,这本书的丰富层次感恰好满足了这种不断成长的需求。它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自身的境遇与思考,引导我们去探寻更深层次的人性与社会议题。这是一次极其充实且富有启发的阅读旅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