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玩蒙特梭利:掌握0~6岁九大敏感期,48个感觉统合游戏,全方位激发孩子潜能 台版 李利

在家玩蒙特梭利:掌握0~6岁九大敏感期,48个感觉统合游戏,全方位激发孩子潜能 台版 李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利 著
图书标签:
  • 蒙特梭利
  • 0-6岁
  • 感觉统合
  • 亲子教育
  • 早教
  • 儿童发展
  • 游戏
  • 潜能开发
  • 台版图书
  • 李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华商务进口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野人
ISBN:9789865723057
商品编码:11322699780
出版时间:2014-03-05

具体描述

《在家玩蒙特梭利:掌握0~6歲九大敏感期,48個感覺統合遊戲,全方位激發孩子潛能


詳細資料

ISBN:9789865723057

規格:平裝 / 288頁/ 17 x 23 cm /普通級/雙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作者:李利/編著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14/03/05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No.I 第1本針對「兒童敏感期」教養專書
針對0~6歲,兼具理論、故事案例、遊戲活動的全方位教養書

在對的時間,做對的教養!
掌握孩子學習力爆發的關鍵時刻,
孩子就能快樂學、父母輕鬆教!

暴力語言、固執愛哭鬧、自我中心……
當孩子出現以下行為,請注意!
這表示:孩子的敏感期=學習爆發期到了!

.2歲半後,孩子常說:「我打你」「我踢死妳」等暴力語言!
家長OS:孩子居然想打我?我的孩子是不是有暴力傾向?
蒙特梭利:孩子經過模仿階段→發現語言會引起大人注意→實驗語言的力量!

.3歲時,不順孩子意就哭鬧!一定要「先穿衣,再穿襪子、褲子,
zui後才梳頭」
家長OS:孩子是不是太固執了!不行,我一定要讓他知道「彈性」「配合」的重要性!
蒙特梭利:孩子的秩序規律代表安全感,一旦打破會不安、恐懼→哭鬧→重來→才有安全感。

.2歲多,孩子常說「這是我的!誰都不能碰」「媽媽買給我的,你不能吃!」
家長OS:孩子會不會太自私了!我應該也要讓他懂得「分享」!
蒙特梭利:這是孩子社會化的敏感期到了→認知「我」→才能學會獨立→勉強孩子分享→反而會引起強烈的不安全→哭鬧循環……

關於敏感期——
● 0~6歲,是孩子各種學習力敏感期爆發
zui密集的階段。
● 九大敏感期:語言(0-6歲)、動作(0-3歲)、書寫(3.5-4.5歲)、閱讀(4.5-5.5歲)、秩序(2-4歲)、感官(0-6歲)、文化(6-9歲)、社會化(2.5-6歲)、對細微事物感興趣(1.5-4歲)。
●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孩子的心智水準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各個敏感期之間的發展快慢息息相關,例如:嬰兒手的敏感期會幫助口腔敏感期的發展;當孩子在動作敏感期裡的手腕、小肌肉能力打底打得好,書寫的敏感期就會提前……

本書特色

1.    第1本針對「兒童敏感期」教養專書。詳細說明敏感期對兒童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關鍵的六大特性。
2.    分章介紹九大敏感期,每一章前均附可供家長自我評估的檢測表,以及簡單易懂的發展階段表格,說明各敏感期的時間點、行為徵兆、教養重點。
3.    從日常生活的案例故事中,提醒孩子
zui容易出現、且家長zui擔心的各種特殊狀況與對應方法。
4.    配合48個和孩子互動的感覺統合遊戲,激發孩子的潛能。

名人推薦

親子教養書作家  彭菊仙
蒙特梭利居家教育網站負責人  陳秀芬

 

作者簡介

李利


國際認證育嬰導師,中國親子教育活動創始人之一,從事幼兒教育近20年,在的早教機構及幼稚園擔任首席培訓講師,熟悉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生長特點及總體發展情況。研發多套特色型、綜合型0~3歲早期親子課程,以及幼稚園托育全套課程。

  

目錄

【推薦序】科學的育兒方法,給孩子生命的滋養
【推薦序】搭著「敏感期」的順風車,孩子的學習快速又快意

第1章 重視孩子的敏感期
生機勃勃的敏感性
.寶寶這是怎麼了?
.毛毛蟲的特殊時期
.花嘴鴨的特殊現象
.腦科學的研究與發現
敏感期對生命的影響
.「小狼女」為何無法發展人類智能
.長期與世隔絕的士兵,為何馬上恢復正常生活?
.沒得到外界刺激的新生兒為何無法過正常人生活?
敏感期的六大特點

第2章 語言敏感期(0~6歲)
【語言敏感期檢測表】
不斷重複和模仿,正是語言敏感期的徵兆
.寶寶為什麼喜歡反復說一個詞?
.寶寶為什麼模仿大人特別像?
強烈效果的辭彙,是寶寶在驗證語言的力量
.寶寶為何出現暴力語言?
.寶寶為什麼愛罵人?
.對詛咒語言敏感期的孩子該如何處理?
自我言語階段,語言轉換的過渡階段
.寶寶為什麼愛自言自語?
.多嘴的寶寶怎麼突然不活潑了?
.為什麼有的寶寶特別能言善道?
口吃,獲得語言時短暫發生的退化現象
.寶寶為什麼會突然口吃?
.還有什麼原因會造成寶寶口吃
.當寶寶出現口吃現象時,爸媽應該怎樣對待呢?
寶寶在胎兒時期就開始學習語言
.寶寶記得胎兒時期聽到的聲音?
寶寶出生後語言發展的七大關鍵階段
.0~8個月:前語言理解階段
.9~12個月:語言理解階段
.13~16個月:以詞代句階段
.17~24個月:簡單句階段
.25~32個月:複合句階段
.33~48 個月:自我言語階段
.4~6 歲:幼兒語言綜合能力的發展
打造「能說會道」寶寶的制勝秘笈
.啼哭是語言的開始
.母親是寶寶語言發展的直接影響人
.副食品的添加促進口腔的良好運動
.兒語是寶寶
zui愛的語言形式
.、豐富、多元的語言環境,決定語言發展的優劣
.過於精細的照顧會阻礙語言的發展
.炫耀、指責、攀比,是寶寶語言發展中的大忌
.雙語家庭是寶寶的幸運
遊戲1:引導寶寶看媽媽的臉
遊戲2:媽媽也來咿咿呀呀
遊戲3:做事情時別忘了和寶寶說話
遊戲4:叫出寶寶的名字
遊戲5:做一本專屬寶寶的小書
遊戲6:用起床歌叫醒寶寶
遊戲7:多玩觸摸遊戲
遊戲8:認識動物世界
遊戲9:聽兒歌,做動作
遊戲10:讓寶寶挑錯
遊戲11:和寶寶玩猜謎
遊戲12:講錯故事,讓寶寶來糾正
遊戲13:傳遞悄悄話
遊戲14:自言自語的手指遊戲
遊戲15:鼓勵寶寶邊說兒歌邊表演
遊戲16:看圖講述

第3章 秩序敏感期(2~4歲)
【秩序敏感期檢測表】
外在的秩序感,瞭解自己與環境的關係
.剛滿月的寶寶就知道「認生」?
.為什麼「媽媽的枕頭,爸爸不能睡」?
.為何再難受,也要將鞋擺正?
.為何寶寶只讓固定的人接送?
.為什麼非得先穿上衣→再穿襪子→褲子→
zui後綁頭髮?
.寶寶為什麼追著別人要東西?
內在的秩序感,讓寶寶更安全、快樂
.寶寶為什麼會對某件事情「樂此不疲」?
.寶寶為什麼突然不適應?
.寶寶為什麼會在旅行中生「怪病」?
.寶寶為何變得很執拗?
怎樣和處在秩序敏感期的寶寶相處
.嬰兒期秩序感的良好儲備
.幼兒期滿足秩序敏感期的爆發需求
遊戲17:親子按摩讓寶寶更有安全感
遊戲18:玩過玩具後要歸位
遊戲19:讓寶寶幫忙收拾家
遊戲20:讓寶寶給「娃娃」洗澡

第4章 感官敏感期(0~6歲)
【感官敏感期檢測表】
視覺,
zui先發育的感官
 .寶寶的眼睛為何對光沒有反應?
 .寶寶對視覺的敏感度為何那麼強?
 .錯過視覺發育關鍵期有什麼後果?
 .如何促進寶寶視覺發育
聽覺,耳聰才能目明
 .新生兒有聽覺嗎?
 .寶寶為何容易被周遭聲響嚇到?
 .寶寶的聽力潛能有多大?
 .瞭解寶寶聽覺發展紅燈
嗅覺與味覺,密不可分的感覺
.寶寶為什麼突然挑食了?
.為什麼小朋友的鼻子那麼靈?
.為什麼給寶寶換奶粉那麼難?
觸覺,認識世界的主要手段
.寶寶的觸覺是不是出了問題?
.為什麼寶寶特別愛吃手?
.寶寶這麼大了,為什麼東西都還放到嘴裡嘗一嘗?
.寶寶為什麼愛咬人?
.寶寶為什麼喜歡抓黏稠和稀軟的東西?
遊戲21:鍛煉寶寶的眼睛
遊戲22:追影子、踩影子
遊戲23:寶寶聽聲音
遊戲24:聽聲辨人
遊戲25:寶寶聞一聞
遊戲26:嘗味道
遊戲27:靈敏的小鼻子
遊戲28:好喝的八寶粥
遊戲29:親子肌膚接觸
遊戲30:小蟲歌
遊戲31:認識草莓

第5章 對細微事物感興趣敏感期(1.5~4歲)
【對細微事物感興趣敏感期檢測表】
對細微事物感興趣,開啟寶寶智慧第1道門
.寶寶為什麼喜歡「撿破爛」?
.為什麼寶寶更喜歡細小的事物?
.愛觀察的寶寶為何表現較?
.寬容和理解寶寶的探索行為
.創造機會,讓寶寶體驗觀察的樂趣
.親近大自然,提高寶寶的觀察能力
.多和寶寶玩觀察力、注意力的遊戲
遊戲32:幫助寶寶認識花草
遊戲33:對超市貨物進行分類
遊戲34:用細小物品做手工

第6章 動作敏感期(0~6歲)
【動作敏感期檢測表】
運動,寶寶身心發展的重要養分
.為何寶寶專門喜歡做「高難度」動作?
.為什麼寶寶老喜歡走路肩?
.寶寶為何不停地倒東西?
.寶寶為什麼喜歡「破壞」東西?
遊戲35:找家
遊戲36:小小體操運動員
遊戲37:投球
遊戲38:用筷子吃飯

第7章 社會化發展敏感期(2.5~6歲)
【社會化發展敏感期檢測表】
社會性發展,父母送給寶寶zui實用的禮物
.為什麼孩子睡覺總含著小毛巾被?
.為什麼喜歡和父母唱「反調」?
.孩子為什麼變得愈來愈自私
.寶寶的巧克力,為何媽媽也不能咬太多?
.為何要拿精美的車子模型跟別人交換小破車?
.小小年紀也會稿「小團體」?
.寶寶為何喜歡問:「我從哪裡來?」
良好的親子依戀關係,影響寶寶的一生
.瞭解寶寶社會性發展的過程,適時配合和引導
.為寶寶創設良好豐富、自由探索、交往的環境和機會
.多和寶寶玩親子、社會性遊戲
遊戲39:一起「烙燒餅」
遊戲40:我是男孩,她是女孩
遊戲41:做個孝敬長輩的小可愛
遊戲42:請客人喝茶

第8章 書寫敏感期(3.5~4.5歲)
【書寫敏感期檢測表】
讓書寫不再變成寶寶難以掌握的負擔
.寶寶為何愛寫「甲骨文」?
.小小年紀也會製作自己的名片?
.寶寶為何會突然迷上書寫?
.如何聰明應對孩子的亂塗鴉?
.能寫好字的手的兩個特徵
.為寶寶做好寫字前的準備工作
遊戲43:撕圖形
遊戲44:夾球比賽

第9章 閱讀敏感期(4.5~5.5歲)
【閱讀敏感期檢測表】
閱讀訓練,從寶寶會閱讀人臉開始
.能看懂的故事,寶飽讀一次就能記住?
.孩子學認字為何走到哪學到哪?
.孩子為何強烈地要認識每一個字?
閱讀敏感期幾個重要的指標
不同年齡段寶寶不同的閱讀方法
.0~2 歲:前期閱讀時期和語言的萌芽期
.2~4 歲:引導寶寶感受閱讀樂趣
.4~6 歲:滿足書寫與閱讀敏感期的爆發需求
.多和寶寶做提高閱讀能力的遊戲
遊戲45:缺頁的故事書
遊戲46:什麼不見了?

第10章 文化敏感期(6~9歲)
【文化敏感期檢測表】
孩子文化的敏感期始於3歲
.為何孩子對音樂特別熱愛?
.孩子為何特別喜愛動植物?
.為何有的孩子對天文地理特別感興趣?
.為寶寶創設豐富、適宜的文化環境
遊戲47:中國茶文化——八寶茶
遊戲48:看京劇,畫臉譜





游戏中学堂:培养未来创造者的全景指南 一本书,带您领略0-6岁儿童发展的无限可能,告别盲目跟风的育儿焦虑,用科学、有趣的方式,点亮孩子的天赋之光。 在孩子成长的最初六年里,他们的大脑正以惊人的速度构建着未来的基石。这不是一个等待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充满好奇、等待被唤醒的宇宙。然而,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早教资料,许多父母感到迷茫:究竟什么才是真正适合我的孩子?如何才能确保我的教育方法既科学又充满乐趣? 《游戏中学堂:培养未来创造者的全景指南》正是一本为您量身打造的深度指南。它聚焦于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入剖析0至6岁关键发展阶段的认知规律、运动技能发展、语言习得路径以及社交情感的萌芽,提供一套系统化、可操作性极强的家庭实践方案。 第一部分:洞察“黄金窗口期”——理解0-6岁的大脑蓝图 本部分将带您深入了解儿童早期发展的神经科学基础。我们摒弃晦涩的专业术语,用清晰易懂的语言阐释关键期(Sensitive Periods)的概念,但着重于如何识别和响应这些时期,而非简单罗列。 1. 感觉统合的基石:身体如何连接世界? 孩子是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的,触觉、前庭觉(平衡感)和本体觉(身体位置感)是学习的基础。本书详细解析了三大基础感觉系统如何协同工作,并提供了大量的“日常情境游戏”: 触觉探索角: 强调安全、非结构化的材料(如米、豆、面粉、不同纹理的布料),如何通过搓、揉、抓、捏等动作,建立孩子对世界安全感和精细动作的连接。 前庭与本体的平衡挑战: 设计了在客厅、阳台就能完成的“摇摆、滚动、跳跃”活动,这些活动不是单纯的消耗体力,而是为日后专注力和书写能力的建立打下稳定基础。 避开“感觉超载”的陷阱: 针对现代家庭环境中常见的电子产品带来的感官刺激过载问题,本书提供了温和的“感官排毒”策略,帮助孩子重新校准他们的敏感度。 2. 认知飞跃:从具象到抽象的思考路径 孩子不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逻辑的,而是通过操作和试错。我们详细探讨了皮亚杰等认知发展理论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客体永存性的巩固: 如何通过“躲猫猫”的升级版游戏,以及“消失的玩具”寻宝游戏,稳定孩子的安全感和初期逻辑推理能力。 空间与数学的萌芽: 讲解了如何利用积木、餐具、水果等,自然地引入“分类”、“排序”、“体积对比”等数学概念,让孩子在搭建和分配中理解1、2、3以及“多于”、“少于”。 时间概念的构建: 探讨如何通过建立固定的生活节奏(而非复杂的钟表教学),让孩子理解“之前发生什么”、“现在做什么”、“接下来是什么”,这是建立安全感和自律的关键。 第二部分:语言与情感的交织——构建高效沟通的桥梁 语言不仅是说话的能力,更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本部分侧重于如何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以及如何引导孩子识别和管理复杂的情绪。 1. 语言的爆发期:不止是“多说” 我们强调“高质量的语言输入”,而非“填鸭式的灌输”。 “润物细无声”的描述法: 教导父母如何将日常的家务活动(如洗碗、叠衣服)转化为丰富的词汇练习,重点在于动词、形容词和介词的精确使用。 提问的艺术: 区分“封闭式提问”(如“你喜欢吗?”)和“开放式提问”(如“这件事让你感觉怎么样?”),引导孩子进行深度思考和表达。 叙事能力的培养: 如何通过改编绘本故事,鼓励孩子续写结局,或者复述他们一天的经历,从而训练他们的记忆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流畅性。 2. 社交情商的启蒙:从“我”到“我们” 0-6岁是孩子学习“共情”和“规则”的起始阶段。本书提供的策略侧重于预防冲突和引导自我调节,而非事后惩罚。 情绪的命名与接纳: 教父母如何像“情绪翻译官”一样,准确识别孩子非语言表达出的愤怒、沮丧或嫉妒,并给予确认(“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因为玩具被拿走了”),这是孩子学习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解决冲突的“三步走”模型: 针对手足冲突或伙伴间的争执,提供一套温和但坚定的介入流程,帮助孩子学习轮流、分享和表达需求,而不是简单地命令“分享”。 建立“家庭小社区”: 设计家庭角色扮演活动,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给予帮助”、“接受帮助”的社会互动模式。 第三部分:环境的魔力——打造支持性、自主学习的家庭空间 教育的力量,很多时候来自于环境本身。本书强调将家庭环境设计成一个“无声的老师”,让孩子能在安全范围内自由探索、犯错并从中学习。 1. 极简与有序的哲学 我们探讨如何借鉴“环境准备”的核心理念,打造一个既美观又功能强大的学习空间。 “低处架子”原则: 强调所有物品都应放置在孩子可以独立拿取和放回的高度,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材料的“适度挑战”: 讲解如何根据孩子的成熟度,选择难度适中的玩具和教具,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材料带来的挫败感或无聊感。 自然元素的引入: 提倡使用天然、未过度加工的材料(木头、石头、植物),让孩子通过真实的材质感受自然界的规律。 2. 自由探索与专注力的培养 如何区分“玩耍”和“学习”?答案是:在高质量的自由玩耍中,学习自然发生。 “工作”的定义: 重新定义孩子在游戏中的“工作”——即有目的、不间断的重复性操作,例如反复倒水、反复擦拭。本书指导父母如何识别这些专注的时刻,并给予不被打扰的尊重。 活动转换的优雅过渡: 提供实用的技巧,帮助父母在不破坏孩子专注力的情况下,引导他们完成一个活动,并自然地转向下一个,这是培养自律和时间管理意识的关键。 结语:您是孩子最好的导师 《游戏中学堂》不是一套要求家长扮演“全能教师”的教条,而是一本协助您成为孩子最好的“观察者”和“环境设计者”的实用手册。通过理解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运用科学且充满趣味的互动方式,您将不再焦虑于“别人家的孩子”的进度,而是能真正享受与孩子共同探索世界的每一天,自信地培养出具备独立思考、强大适应力和创造力的未来人才。 本书特色: 超越理论: 100+可立即实操的家庭游戏清单,涵盖感官、运动、认知、语言四大领域。 循证实践: 整合了发展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前沿发现,转化为日常育儿策略。 无压力引导: 拒绝“超前教育”,主张跟随孩子内在成长的节奏,实现和谐亲子关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呈现,绝对是加分项。我一直相信“好的设计能引导好的行为”,这本书完美诠释了这一点。大量的实物照片,不是那种摆拍的、不切实际的场景,而是非常贴近我们普通家庭的真实环境。图文并茂的展示方式,让那些原本需要费力想象的活动步骤,变得一目了然。特别是关于“感觉统合”的那些游戏环节,文字描述往往苍白无力,但配上清晰的步骤图,家长立刻就能抓住重点,知道该如何引导孩子。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不同年龄段的描述非常细致。比如,针对三岁前和三岁后的活动变化,书里有明确的区分和调整建议,体现了作者对儿童发展阶段的深刻理解,而不是一刀切的套路。阅读过程中,我甚至会不自觉地拿出纸笔,把一些特别有创意的点子记录下来,因为它提供的不是僵硬的教案,而是一种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特点灵活调整的“操作手册”。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它不仅仅是关于“怎么做游戏”,更深层次地,它在重塑我们与孩子互动的方式。它鼓励我们放下手机,真正地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世界。书中有些关于“日常生活工作”的引导,比如让孩子参与简单的家务,这些活动看似微不足道,但作者通过细腻的文字,将其与孩子的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责任感紧密联系起来。这种连接是很有力量的,它让家长意识到,家务活不再是负担,而是绝佳的教育场景。另外,书中的“安全提示”和“常见问题解答”部分做得非常到位,考虑到家长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顾虑,提供了非常实用的预案和补救措施,这体现了作者在实践层面上的严谨性,让人读起来倍感安心,敢于尝试书中推荐的活动。

评分

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简直是为忙碌的现代家庭量身定做的“速成指南”。它非常巧妙地规避了需要购买昂贵教具的门槛,很多活动材料都是家庭唾手可得的,这大大降低了实践的难度。我个人尤其喜欢它将“感觉统合”的复杂概念,拆解成一个个可以量化、可重复操作的“小任务”。比如,关于前庭觉和本体觉的训练,书中用游戏化的方式呈现,让孩子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能力提升。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比生硬的训练要有效得多。我试着照着书中的一个“自制沙盘”的建议,结果孩子玩了整整一个下午都不想停下来,那种投入和专注的状态,是我之前用电子产品都难以达到的效果。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玩什么”,更提供了“怎么玩出深度”的方法论,非常值得反复阅读和实践。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那种深入骨髓的“体谅家长”的态度。很多育儿书要么是“精英育儿”的完美模板,让普通家庭望而却步;要么就是过于强调理论的权威性,让家长感到压力山大。然而,这本书的笔触非常温和、鼓励性强。它反复强调“过程比结果重要”,这点对于追求完美的父母来说,是极大的心理按摩。书中对“敏感期”的解读,不再是那种让人焦虑的“错过就再也没有了”的论调,而是更偏向于一种温柔的观察和陪伴。我记得其中有一段描述孩子在某一敏感期表现出的执着,作者将其比喻为“小小的科学家在进行重要实验”,这种独特的视角瞬间消解了家长的烦躁感。它教会我们的不是如何“纠正”孩子,而是如何“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育儿心法。

评分

拿到这本书,首先被它封面的设计吸引了。那种明亮、简洁的风格,让人感觉很舒服,不是那种硬邦邦的育儿宝典,更像是一本可以随时翻阅的家庭生活指南。书的装帧也很扎实,纸张的质感摸起来很棒,感觉作者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下了功夫。我个人对蒙特梭利教育一直很感兴趣,但市面上的相关书籍往往理论性太强,读起来有些枯燥。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接地气,它没有过多地探讨深奥的教育哲学,而是直接聚焦于“在家玩”这个核心概念。我特别欣赏它如何将复杂的蒙特梭利理念转化为日常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和活动。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些用厨房里的常见物品进行感官探索的建议,让我茅塞顿开,原来育儿可以这么简单又富有趣味性。翻开目录,清晰的章节划分也让人一目了然,查找特定年龄段或特定技能训练的内容非常方便,这对于忙碌的家长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整体感觉,这本书在美学和实用性上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