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台山是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等于一身的科普生态与观光旅游胜地,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云台山植物》是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中第一部考察专著。
2.本书全面记录了云台山1400种植物资源,包括一系列珍稀保护植物、河南特有与新纪录种,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本书有700多幅原创精美彩图,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普价值。
3.本书配大量的植物茎叶、花、果高清晰原创照片,集科学
《云台山植物》介绍了云台山植物资源1400多种,其中,还包括一些珍稀特有种和新记录种,是中科院植物所考察队在云台山经过2年多时间的实地野外调查的科研汇总,是云台山植物全面普查的科研成果,书中多数植物资源配有高清原创彩色照片。
王印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系统发生与进化发育首席研究员,20多年来一直从事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分类学和系统进化研究。90年代初作为副主编参加编写《河南树木志》,还参加《中国植物志》第一卷、《中国植物志》(英文版)第一卷以及第十三卷5个科的编写工作并和李振宇研究员合作出版中国苦苣苔科分类和系统学研究专著《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科技部973项目专题,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子课题,科学院重大和重点项目子课题多项以及申请和主持国家基金委项目5项等。
第一章 自然地理概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背景
第二节 地质和地貌
第三节 气候、水文与土壤
第四节 植被类型
第二章 特有和珍稀濒危植物
第一节 特有植物
第二节 珍稀濒危植物
第三章 资源植物
第一节 云台山资源植物的特点
第二节 云台山资源植物的分类
第三节 资源植物的开发与持续利用
附 云台山地区资源植物名录
第四章 云台山维管植物名录
第一节 蕨类植物
第二节 裸子植物
第三节 被子植物
第四节 河南省维管植物分布新纪录
分科索引
序一
太行山是我国东部地区一条十分重要的山脉,南北绵延于华北平原的西缘,位于中国地貌第二级台阶向华北冲积平原过渡的交界地带。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太行山脉南麓,恰处于太行山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的边缘,其一座座峰峦峭壁犹如从华北平原拔地而起。
云台山大地构造位于新生代东亚裂谷系的华北裂谷带与太行山断块隆起带的结合部,同时又是近南北向的华北裂谷带与近东西向的西安—郑州—开封裂谷转换带的交汇处,其主体位于太行山断块隆起的南端。在裂谷作用的大背景下,云台山从太古宇到石炭系各出露地层形成了新构造运动的典型地质遗迹,即“云台地貌”,对研究新构造运动和裂谷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多样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岩石构造以及来自东部的海洋湿润热气团使得云台山具有十分优越的水热条件,森林茂密,郁郁葱葱。因此,游历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不仅可以领略到太行山的巍峨雄拔,而且在翠崖幽谷中又令人情不自禁地不胜欣忭于那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泉涌处处、流水潺潺,滔滔之水飞流直下,其湖光山色让人如痴如醉。
此外,云台山自古就吸引着众多的游人雅士和文人墨客,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迹。汉献帝的避暑台和陵基,北齐稠禅师的建寺练功,魏晋“竹林七贤”的隐居故里等,无不体现了深厚的中原文化底蕴。
云台山奇特的地质地貌奇观,丰富的水文资源,多样的动植物种类,加之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使之成为集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于一身的科普生态与观光旅游胜地。2004 年2 月13 日云台山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云台山属于南暖温带气候区,历史上曾经具有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因此,云台山野生植物具有从北亚热带到温带植物的过渡特性和多种区系地理成分的错综复杂与交汇特征。该区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为主的天然植被保留十分完整,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云台山丰富的植物资源在历史上早已闻名遐迩,例如,《本草纲目》中被李时珍所指出的“四大怀药”,其主要的天然产地之一就在云台山。
目前,“四大怀药”已被定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并远销世界各地。一个地区的植物区系既显示了该地区现实的生态地理条件,更反映了该地区地质和气候的历史演变关系。由于云台山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对云台山植物区系的全面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南北和东西植物区系的地理演化关系及其起源问题。
最近,我高兴地得知王印政教授和一些专家合作,通过历时两年的全面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和重点区域的深度调查,共采获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1500 余号近6000份标本,比较全面地摸清了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野生植物资源的家底。他们在大量的标本鉴定和研究基础上编写出《云台山植物》一书。本书对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自然地理概况,特有和珍稀濒危植物和资源植物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书中的云台山维管植物名录记载云台山地区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1 175 种,19 亚种,34变种和3 变型,隶属于136 科。这些均凝聚了他们及其考察队成员两年来不畏艰险、翻山越岭所付出的艰苦劳动和心血。书中提供的700 余幅计600 余种植物的彩色照片更是美轮美奂,赏心悦目。本书
各章还均采用中英文对照,十分有利于国际交流和扩大读者范围。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书中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发现。例如,在之前仅见于长江流域的亮叶耳蕨(Polystichum lanceolatum Baker) 和神农架崖白菜(Triaenophora shennongjiaensis X.D.Li) 在云台山的发现反映了该地区和亚热带植物区系的历史联系和残遗性质。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将为云台山植物区系的研究以及云台山野生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地方经济和云台山旅游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也将使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欣赏云台山地质奇观的同时更加领略云台山植物的多样性。同时,本书也将为广大群众,尤其是植物爱好者了解云台山植物区系,普及植物学知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本书即将付印出版之际,
我倍感欣喜,谨在此向该书作者表示衷心的祝贺。
二〇一一年五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 洪德元
我非常期待这本书中对云台山特有植物的深度挖掘。我曾经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在当地的山林里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野花,它的花瓣呈现出一种非常独特的、带有金属光泽的紫色,而且散发着一种清幽的香气。当时我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但却苦于无从查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当时的疑问,能够提供关于这种野花的详细信息,比如它的学名、科属、分布范围,甚至是一些关于它药用价值或文化象征的记载。而且,我更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植物的名字和形态,而是能够深入地探讨每一种植物的生长习性、繁殖方式、以及它在当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例如,它是否是某些稀有动物的食物来源?它是否对当地的水土保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能有相关的科学研究数据和实地考察的记录,那就更加令人信服了。我对那些隐藏在自然界深处的秘密总是充满了好奇,而植物,无疑是其中最迷人的部分之一。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探索云台山植物世界的指南,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片土地上生命的奥秘。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是否能够引领我进行一次身临其境的“云台山植物探索之旅”?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路线建议,例如,沿着某条登山小径,能够观察到哪些特定的植物群落?哪些季节是观赏某种植物的最佳时机?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野外辨识技巧,比如如何通过叶片的形状、花朵的颜色、或者果实的特点来区分相似的植物,那将大大提高我野外考察的效率和乐趣。我还希望能够了解一些关于云台山植物的民间传说或药用经验,这些非科学性的知识往往能够反映出当地居民与植物之间深厚的联系,也为植物的研究增添了文化色彩。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地图,标明了不同植物的分布区域,甚至是一些“植物探秘点”,那将是非常吸引人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植物图鉴,而是能够激发我的好奇心,让我愿意走进大自然,去亲身去发现、去感受、去学习。我期待它能够给我带来一次充满惊喜的阅读和实践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风格是我非常看重的一个方面。我希望它能够采用大开本,这样在翻阅时会更加舒适,而且也能够更好地展示精美的插图和照片。我个人偏爱那种带有留白,字体清晰,段落分明的排版风格,这样不仅能够让阅读过程更加愉悦,也能够让知识点更容易被吸收。至于内容,我希望它能够涵盖云台山不同生境下的代表性植物,比如高山草甸、常绿阔叶林、以及湿地等。我尤其关注那些在其他地方难以找到的稀有植物,以及那些具有独特形态或功能的植物。如果书中能够包含植物的彩色插图,而且插图的绘制要精细、准确,最好能够呈现出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比如花期、果期等等,那就太棒了。另外,如果能够附带一些关于植物采集、标本制作的科学方法介绍,甚至是一些关于野外考察的注意事项,那对于有志于进行植物研究的读者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让我爱不释手。
评分我对书籍的权威性和实用性有着很高的要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由在该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团队编写,这样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能够得到保障。如果书中能够引用相关的学术文献和研究成果,并且注明出处,那将大大增加其可信度。对于实用性方面,我希望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应用价值。例如,对于当地的林业部门或旅游从业者来说,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关于植物保护、生态旅游开发的建议?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植物的食用、药用、或者观赏价值的介绍,甚至是园艺栽培的指导?我最看重的是,它能否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云台山这个独特的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对这个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能够引导我进行更深入思考,并付诸实践的书籍,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加负责任和有益的方式去认识和欣赏云台山。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是那种淡淡的、带着水墨晕染的风格,主色调是青绿和赭石,中间点缀着几笔淡雅的白色,隐约能看到一些抽象的山峦和植物的轮廓。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份精美的地图,标注着云台山各个区域的山峰、溪流、以及一些标志性的景点,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喜欢户外徒步的人来说,简直是宝藏。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否会详细介绍地图上那些我尚未涉足的区域,比如那些传说中有着奇特植被的隐秘峡谷。地图的细节处理得非常用心,等高线清晰可见,甚至连一些小径都标注出来了,让我对未来的行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特别好奇,在描绘这些地理信息的同时,它是否也会穿插一些关于当地地质构造、土壤特点的介绍,这些因素往往决定了植物的生长环境。如果能再附上一些不同季节的云台山风光摄影作品,那就更完美了。毕竟,欣赏植物不仅要了解它的名字和形态,也要感受它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在不同时节的生命力展现。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沉浸其中,仿佛身临其境的书籍,希望这本书能够满足我这份小小的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