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模块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模块实验指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玲 编
图书标签:
  • 植物生理学
  • 植物学
  • 实验指导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大学
  • 生物学
  • 教学
  • 科研
  • 园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30539
版次:1
商品编码:1148879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5
字数:25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植物生理学模块实验指导》以专题形式安排了14个综合性模块实验,编入实验项目64项,涵盖植物生理学的主要基础方法。通过流程图与文字讲述每个模块实验的基本过程,达到操作过程直观、重点提示清晰的效果。同时介绍了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撰写实验论文的方法,列举了17个反映植物生理学研究主题、适合培养设计能力的模块实验题目,使读者在加深植物生理学基本理论的同时,强化植物生理学实验技能训练,培养科学素养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植物生理学模块实验指导》适合师范院校、农林院校和综合性大学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使用,同时可供相关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实践及有关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参考使用。

目录

前言
模块1 植物细胞生理
1-1 细胞大小测定
1-2 细胞活性检测
1-3 植物细胞周期测定

模块2 矿质元素的作用
2-1 缺素培养
2-2 植物形态观察
2-3 植物生长速率的测定
2-4 植株总氮含量的测定
2-5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2-6 植株铜含量的测定
2-7 植株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模块3 种子生理
3-1 种子活力的测定
3-2 种子萌发率和发芽势的测定
3-3 种子活力指数的测定
3-4 α-淀粉酶与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3-5 种子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模块4 光合和呼吸代谢
4-1 光合速率的测定
4-2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4-3 叶绿体色素的理化性质
4-4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4-5 呼吸速率的测定
4-6 乙醇酸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4-7 线粒体膜H+-ATP酶活性的测定

模块5 温度和光对开花的影响
5-1 春化作用对开花的影响
5-2 光周期诱导开花

模块6 果实品质分析
6-1 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
6-2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6-3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6-4 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6-5 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模块7 植物的组织培养
7-1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7-2 愈伤组织的诱导
7-3 不定芽和不定根的形成

模块8 植物光抑制
8-1 光合速率-光强响应曲线的测定
8-2 光合日变化的测定
8-3 Fv/Fm日变化的测定

模块9 逆境对植物组织的伤害
9-1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
9-2 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测定
9-3 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检测
9-4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9-5 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的测定
9-6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9-7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9-8 热激蛋白的检测(SDS-PAGE)

模块10 自由基清除
10-1 羟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10-2 抗氧化率的测定
10-3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
10-4 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10-5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
10-6 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测定
10-7 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模块11 生长物质对切花保鲜的作用
11-1 鲜切花保鲜
11-2 花色素苷含量的测定
11-3 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测定
11-4 乙烯含量的测定

模块12 调节不定根发生
12-1 促进不定根形成
12-2 根系活力的测定
12-3 生长素含量的测定
12-4 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模块13 发根农杆菌对植物的遗传转化
13-1 毛状根的诱导与培养
13-2 毛状根遗传转化鉴定
13-3 异黄酮含量的测定

模块14 目的基因表达
14-1 总RNA提取
14-2 总RNA质量的检测及定量
14-3 RT-PCR检测基因的表达
模块15 实验材料选取与样品提取
模块16 实验数据统计处理
模块17 实验论文的撰写
模块18 综合设计性实验选题

附录
Ⅰ 试剂的配制
Ⅱ 硫酸铵饱和度常用表
Ⅲ 常用有机溶剂及其主要性质
Ⅳ 蔗糖浓度、密度与折射率换算表
Ⅴ 植物组织培养常用培养基
Ⅵ 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及其主要性质
Ⅶ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Ⅷ 常用酸、碱指示剂
Ⅸ 离心机转数(r/min)与离心力(g)的换算
Ⅹ 常用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精彩书摘

模块1 植物细胞生理
【模块实验目的】
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器官发生和形态建成的基础。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了解细胞数目、细胞大小和形态变化,认识细胞周期的规律。本模块实验将介绍这些研究方法。
【流程图】
I 制作临时装片法
[实验目的]
1.观察洋葱不同组织细胞的形态大小,学习并了解测定植物细胞大小的方法。
2.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及测微尺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用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测量细胞的大小。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将1mm等分为100格(或2mm等分为200格),每格长度为0.01mm(即10um),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在接目镜内的隔板上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刻度,有等分50小格或100小格两种,每5小格问有一长线相隔。由于所用接目镜放大倍数和接物镜放大倍数的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就不同,因此,在使用前必须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得在一定放大倍数的接目镜和接物镜下该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相对值,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
……

前言/序言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实验教学和操作环节,抓好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大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培养创新人才需采取的重要措施。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于当前具有创新能力的生命科学领域人才的培养而言,除了要求具有熟练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能力之外,还要具有运用整体知识进行综合研究的创新能力。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其研究技术发展迅速,与其他学科交叉性强。近年来,许多高等院校的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开设了综合实验,以加强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能的训练及培养,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模块实验则是以探讨问题为主线,将相关的若干个实验内容形成独立的研究专题,这样就强化了实验内容的相关性、完整性,使学生在科学态度、实验技能、独立工作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基于植物生理学学科发展的规律和人才培养的理念,本书以形式新颖、图解清晰、注重启迪为特色,组合综合性的模块实验教学内容,提供开展设计性实验、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实验平台。
  本书是一本满足模块实验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参与实验过程的实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在经典的实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技术,以专题形式编写安排14个综合性模块实验,依次为:植物细胞生理,矿质元素的作用,种子生理,光合和呼吸代谢温度和光对开花的影响,果实品质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植物光抑制,逆境对植物组织的伤害,自由基清除,生长物质对切花保鲜的作用,调节不定根的发生,发根农杆菌对植物的遗传转化以及目的基因的表达。编人实验项目64项,覆盖植物生理学的主要基础方法,涉及的技术有细胞周期测定技术、遗传转化技术、组织培养方法、气相色谱分析技术以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方法等。
  (2)通过流程图与文字讲述每个模块实验的基本过程,达到操作过程直观、重点提示清晰的效果。有些模块编写了“注意事项与建议”、“实验拓展”、“思考题”,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不同实验技术和方法的独立性及相关性进行内容组合,开展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综合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探讨某个主题各方法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样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做实验的兴趣,同时启发了学生对实验方案综合设计的研究思路,以此来提高学生综合掌握和运用实验技术的能力,努力实现“融加强基础与创新能力于一体”的实验教学目标。
  (4)强化“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设计、操作与论文撰写的训练。介绍了实验材料的选择与样品提取、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如何撰写实验论文的方法,列举了17个反映植物生理学研究热点和可持续发展、适合培养学生设计性能力的综合性题目。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一本假设的图书《植物生理学模块实验指导》的、不包含其内容的详细图书简介。 --- 图书名称: 《环境生物学原理与应用》 图书简介: 一、 导言:理解我们共同的家园 《环境生物学原理与应用》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用以理解地球生命系统——从微观的细胞交互到宏观的生态系统动态——是如何运作、如何相互关联,以及当前人类活动对这些系统的影响。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生物学领域,而是致力于搭建一个跨学科的知识框架,将传统的生物学、生态学、化学、地理学以及社会科学的前沿发现整合起来,以应对二十一世纪最紧迫的环境挑战。 本书的结构设计遵循“由内到外,由微观到宏观”的逻辑线索。我们首先从生物体的基本生命活动和分子机制入手,探讨生命如何与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如光照、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随后,我们将视角扩展到种群与群落层面,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物种间的竞争与共生关系,以及生态系统层面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最后,本书将焦点投向全球尺度,深入剖析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污染生态学等重大议题,并探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二、 核心内容详解:构建环境生物学的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生命活动的化学与物理基础) 本部分将环境因素如何直接影响生命体征置于核心地位。尽管本书不涉及实验指导,但它会详细阐述支撑生命活动的内在机制。 水分生态学基础: 深入探讨水势(Water Potential)的概念及其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内容将覆盖渗透调节机制、蒸腾作用的物理学原理,以及极端环境(如干旱或盐碱地)中生物体的适应性生理调整。重点分析水循环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角色。 光合作用与光环境的交互: 阐述光能捕获与能量转化的光化学过程和碳固定循环。区别不同植物类型(C3, C4, CAM)对不同光照强度的生理响应和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讨论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对植物光合速率的长期影响模型。 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详细描述碳、氮、磷、硫等关键元素的全球和区域尺度循环。分析人类活动(如化肥使用、化石燃料燃烧)如何扰动这些自然循环的平衡,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后果,例如富营养化和酸雨。 (第二部分:生态系统层面的动态与组织) 本部分将讨论生物体如何通过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来应对环境压力,并维持系统的稳定性。 群落结构与物种相互作用: 剖析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关键的种间关系。使用数学模型解释物种共存的条件和限制性因素。介绍群落演替的理论模型,包括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的驱动力。 生态系统功能与稳定性: 侧重于能量流动的热力学基础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效率。讲解生物多样性如何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能力,例如碳汇能力、土壤保持能力和水文调节功能。将功能多样性与结构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 景观生态学: 引入空间异质性的概念,讨论破碎化、连接度和边缘效应如何影响种群的存活率和基因流动。分析不同尺度的景观特征对生物迁移和栖息地质量的影响。 (第三部分:全球环境变化与人为影响) 这是本书的重点应用部分,探讨当前人类对地球系统的最显著干扰及其后果。 气候变化生态学: 详细分析全球变暖对生物地理分布、物候期(Phenology)改变、物种间的错配(Mismatch)现象的影响。探讨海洋酸化对钙化生物(如珊瑚、贝类)的生理冲击及其对整个海洋食物网的连锁反应。 污染生态学与毒理学基础: 介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重金属和新型污染物(如微塑料)的生物累积和生物放大过程。分析环境毒素如何干扰生物体的内分泌系统和遗传物质,并评估生态风险。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学: 阐述灭绝的驱动因素(HIPPO原则)及其量化评估方法。探讨保护区设计原则(如SLOSS辩论),并介绍恢复生态学的核心理念,如栖息地重建、外来物种控制和基因保护策略。 三、 学术特色与目标读者 学术特色: 本书的特点在于其理论深度与实践关联的紧密结合。它摒弃了纯粹的描述性叙述,大量引用了环境生物学领域近二十年的关键实证研究和理论进展。书中穿插了对经典环境案例(如阿斯旺大坝对尼罗河三角洲的影响、欧洲筒翅雀的案例研究)的深入剖析,用以阐释复杂理论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书中包含必要的数学和统计学工具的简要介绍,帮助读者理解生态学模型的构建逻辑,而非仅是接受结论。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于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理信息科学、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核心教材或参考书。同时也面向关注环境问题的政策制定者、自然保护机构的专业人士,以及致力于跨学科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个扎实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基础。 总结: 《环境生物学原理与应用》是一部致力于培养读者系统性思维和批判性分析能力的著作。它引导读者超越对单一物种或单一问题的关注,转而从动态的、相互联系的生命系统角度审视人类世的挑战,为寻求可持续的未来提供必要的科学洞察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可以说彻底改变了我对“实验指导”的刻板印象。我之前以为这类书籍不过是枯燥的流程说明,充其量配几张模糊不清的图。但《植物生理学模块实验指导》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的设计非常人性化,每进行一项实验,都会先给出清晰明确的“实验目标”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让你心中有数。最值得称赞的是,它的“实验步骤”讲解得极其细致,而且配上了大量高质量的彩色插图,甚至是一些关键操作的局部特写。我尤其喜欢它在描述某些精密操作时,比如滴定、显微观察时,给出的那种“手把手”的指导。这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是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好”。例如,在测量植物叶绿素含量时,书里会详细讲解如何准确称量样品,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磨方法,以及如何在加入提取液后进行充分的振荡。每一个小细节都考虑到位,大大降低了实验出错的可能性。而且,在“结果分析”部分,它不仅仅是让你填充数据,还会提供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引导你去解读实验数据,发现其中的生物学规律。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旁边指导你一步步完成实验,那种安心和自信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

这本《植物生理学模块实验指导》简直是我植物科学学习道路上的“救命稻草”!读大一时,我对着那些密密麻麻的理论知识简直是一头雾水,什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激素调节,听起来都像天书。直到我拿到这本书,情况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那些枯燥的教科书,而是把每一个复杂的生理学概念都拆解成了一个个清晰、可操作的实验。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关于光合作用速率测定的那个模块,书里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如何搭建简易的光合作用测定装置,步骤详细到连要使用什么量筒、如何读取数据都写得一清二楚。我按照指导操作,亲手测量了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片的氧气释放量,那种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成就感,是任何书本都无法给予的。更重要的是,书里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还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做”。例如,在进行植物激素提取实验时,它会告诉你为什么要选用特定的溶剂,提取出来的激素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是如何通过实验现象来体现的。这种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我对植物生理学这个曾经畏惧的科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本书的出现,真正把我从一个被动接收知识的学生,变成了一个主动探索植物奥秘的学习者。

评分

我必须要强调一下这本书在“可操作性”上的卓越表现。很多植物生理学的实验,理论上听起来很有意思,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可能因为细节的处理不当而功亏一篑。而《植物生理学模块实验指导》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将一些看似复杂的实验,比如“植物组织培养”或者“酶活性测定”,分解成一系列易于理解和执行的步骤。我记得尝试“植物细胞渗透性”的实验,书中不仅仅给出了基本的材料和步骤,还对不同浓度溶液的准备、如何观察细胞的变化(比如质壁分离)以及如何避免人为误差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说明。而且,针对每一个实验,书中都会安排“实验材料清单”,并且对一些可能不常见的器材或试剂,会给出采购或替代的建议。这对于学生党来说,简直是福音。更重要的是,它在“实验结果讨论”的部分,不仅仅是简单的答案复述,而是引导读者思考实验的局限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实验条件来获得更准确或更有意义的结果。这种开放式的讨论,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探究精神,让我不再满足于机械地完成实验,而是开始思考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应用价值。

评分

要说最近让我印象深刻的“大部头”,这本《植物生理学模块实验指导》绝对算得上。初拿到手,觉得它内容量很大,有些担心会太学院派,读起来会很吃力。然而,翻开几页便打消了我的疑虑。它并非是那种堆砌大量专业术语、只适合理论研究的学术著作,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植物生理学知识转化为一系列可以亲手实践的实验项目。比如说,书中关于“渗透压与植物吸水”的实验,就设计得非常巧妙。它引导读者利用简单的材料,比如土豆片、盐水和蒸馏水,通过观察土豆片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直观地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这个实验不仅操作简便,而且结果清晰可见,让我这个对抽象概念理解稍有困难的人,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义。书里还细心地为每个实验都配备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结果分析”以及“讨论”等板块,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特别是“结果分析”和“讨论”部分,它不仅仅是让你记录数据,更是引导你思考数据背后的生物学意义,思考实验可能存在的误差,以及如何改进实验设计。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认识到,学习科学不仅仅是记忆,更是理解和思考。

评分

从内容编排上看,《植物生理学模块实验指导》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是我见过最优秀的。它并非将所有内容一股脑地灌输给你,而是将植物生理学分解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围绕着一个核心的生理学概念展开,并配以相应的实验。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系统和高效。我尤其欣赏它在每个模块开始时,都会有一个简要的“前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概括这个模块要介绍的核心知识点,并简要说明实验将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这些知识。这就像是给你打了一剂“预苗针”,让你在进入实验细节之前,对整个模块的学习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实验本身的步骤设计,更是细致入微,即使是对实验操作完全陌生的初学者,也能根据书中的指导,一步步地完成。它还会针对某些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陷阱”或“难点”,提前给出提示和解决方案。例如,在进行“光合色素提取”实验时,它会提醒你注意研磨的细致程度以及溶剂的选择,以保证提取效率。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实验操作指南,更是一本能够引导你深入理解植物生理学各个模块核心概念的学习利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