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昭良等著的《玩转微课(企业微课创新设计与 快速开发)》介绍了企业微课的含义,探讨了企业微 课的发展环境,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企业微课的 实施。包括微课规划:设定框架,微课设计:开启创 新,微课设计:六定七步,微课制作等内容,还用四 所企业大学的实践为读者提供了有效的参考资料。
    
邱昭良,管理学博士,**经济师,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中国学习型组织网创始人,国际组织学习协会会员、美国项目管理协会会员、认证项目管理专家(PMP),中国企业大学联席会学术委员,《培训》杂志专家委员。学院院长李维安教授,是我国*早开始研究和实践学习型组织与矢口识管理的专业人士之一;硕士和博士研究方向均为组织学习,博士论文得到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的指导,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专业造诣。 曾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业务助理,万达学院副院长,东方道迩集团首席运营官(COO),上海时代光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知识官,捷库动力(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学习官,北京学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首席顾问,为中石化、中国航天、中粮集团、中国移动、西南水泥等数百家公司提供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组织能力提升、流程优化等方面的咨询与培训服务。 著有《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学习型组织新实践》《学习型组织新思维》《系统思考实践篇》《企业信息化的真谛》,译著包括《系统思考》《系统之美》《创建学习型组织5要素》《学习型组织行动纲领》《情景规划》《欣赏式探询》《U型理论》《新社会化学习》等,并在国内多家知名专业报纸杂志上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
前言
  微课:小荷才露尖尖角
  微课:下一个金矿or凶险的沼泽
**章  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一张图看懂微课的多重含义
  微课的特点
第2章  微课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
  学习者:期待并推动微课的发展
  职场环境:即学即用和即用即学呼唤“微课”
  学习技术:门槛降低、万事俱备引爆了“微课”
  微课之美,未来终将绽放
第3章  微课规划:设定框架
  哪些内容适合微课
  以微课满足员工五个学习需求时刻
  微课的定位与9种应用场景
  微课规划的策略与方法:ABCD
第4章  微课设计:模式创新
  微课设计不能套用传统教学设计方法
  微课件设计原则与*佳实践
  微课程设计的“四有”原则
  微学习:整合学习体验
第5章  微课设计:六定七步
  定选题
  定目标
  定内容
  定结构
  定创意
  定形式
第6章  微课制作:“七步成诗”
  选择工具
  撰写脚本
  搜集或制作素材
  导入并排序
  添加图形与文字
  添加音频
  导出
第7章  微课制作:工具实操
  *常见的微课制作方法——PPT转视频
  快速课件制作工具——EverCam
  iPad上的微课神器——Explain Everything
  互动式微课制作利器——Articulate课件开发工具
  H5微课制作工具——炫课
第8章  微课制作:进阶技巧
  小心!微课开发的8个误区
  让你的微课一“名”惊人——如何给你的微课起名
  PPT页面布局与优化
  提高微课的颜值
  录微课,你准备好了吗
  秀出好声音
第9章  在企业里玩转微课
  不要让微课变成“一盘散沙”
  如何构建微课资源体系
  “众包”——让用户参与进来
**0章  先行者的实践探索
  万达学院:微课开发的“哑铃”模式
  京东大学:全员集智,共创微课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微课开发的“三板斧”
  新奥大学:工作辅助式微课助力员工发展
结束语  微课,等你来实践
附录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微课脚本模板
后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本书的内容,怎么说呢,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你迷茫的时候,耐心地为你指点迷津,而且还会时不时给你一些“惊喜”。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之前尝试过做一些简单的线上课程,但效果总是差强人意,学员反馈也比较平淡。我一直在思考问题出在哪里,是内容不够吸引人?还是呈现方式太单调?《玩转微课》这本书,正好触及了我最关心的问题。它没有回避开发过程中的难点,反而把它拆解成一个个可以攻克的环节。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快速开发”的论述,它强调的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思维,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完美而导致项目停滞不前。书中提出的“MVP(最小可行产品)”理念在微课开发中的应用,让我豁然开朗。它告诉我们,与其花大量时间去打磨一个“完美”的微课,不如先快速推出一个功能核心的微课,然后根据学员的反馈进行迭代优化。这种敏捷的开发思路,对于快节奏的企业环境来说,简直是太及时了!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很多关于如何利用现有工具,比如智能手机、简单的录屏软件等,来制作出高质量微课的技巧,这大大降低了技术门槛,让我想立刻就开始实践。
评分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实用性”和“前瞻性”。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长时间培训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对员工技能更新的需求。微课,作为一种碎片化、即时化的学习方式,无疑是未来的趋势。《玩转微课》这本书,正好抓住了这个关键点。它不仅详细阐述了如何设计和开发高质量的微课,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它鼓励我们思考如何让微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引发思考、激发行动的工具。书中关于“互动设计”和“社群运营”的章节,让我看到了微课在构建企业学习文化方面的潜力。它不仅仅是关于制作单个的微课,更是关于如何通过微课来构建一个持续学习的生态系统。我特别喜欢它关于“数据分析”的部分,如何通过学员的学习数据来不断优化微课内容和教学策略,这让整个微课的生命周期充满了可能性。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微课的开发和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策略、创意和持续的优化。
评分这绝对是一本能让你“动手”起来的书!我一直以来都认为,学习知识最好的方式就是亲手去实践。很多关于微课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让人觉得遥不可及,要么就是只讲一些皮毛,无法深入。但《玩转微课》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本“说明书”加上“工具箱”。从选题到脚本设计,再到拍摄、剪辑,书里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案例分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镜头语言”和“信息可视化”的章节。它并没有用很多晦涩的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图表,直观地展示了如何运用不同的镜头来增强表达力,以及如何通过图表将复杂的数据变得一目了然。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我之前总是不知道如何让我的微课看起来更专业,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指明了方向。而且,它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模板和资源链接,这真的能省下我不少摸索的时间。我已经开始按照书中的方法,尝试制作一些短小的培训视频,效果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扇窗!我一直对如何在企业内部快速有效地进行知识传递和技能培训很感兴趣,但总觉得传统的培训方式效率不高,而且缺乏趣味性。当我在书店偶然翻到《玩转微课》,立刻就被它的主题吸引住了。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仅仅是目录和前几章的内容,就让我看到了希望。它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非常接地气的实践指导。从微课的定位、目标受众分析,到内容结构的拆解、视觉元素的运用,再到最后的平台选择和推广策略,简直就像一个全方位的微课制作攻略。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创新设计”的部分,它鼓励我们跳出思维定势,思考如何用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呈现信息,而不是枯燥的讲授。我之前一直苦恼于如何让我的团队成员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新颖的思路,比如如何融入游戏化元素,如何利用短视频的传播优势等等。我迫不及待地想将这些方法应用到我正在策划的一个项目里,相信一定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平实易懂,即使是对技术不太精通的读者也能很快上手。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打破了我对“制作微课”的刻板印象。我之前总觉得,制作微课需要很专业的设备和很高超的技术,所以一直不敢尝试。但是,《玩转微课》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它强调的是“内容为王”,以及如何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将内容呈现出来。它教我如何从用户需求出发,去设计真正有价值的微课,而不是为了制作而制作。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故事化叙事”的讲解,它告诉我们,将枯燥的知识融入到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能够大大提升学员的参与度和记忆度。这让我意识到,原来微课不仅仅是“教”,更是“讲故事”。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微课的“场景化应用”的案例,让我看到了微课在企业内部的各种可能性,比如新员工入职培训、产品知识普及、流程操作指导等等。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很活泼,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让我感觉就像在和一位朋友聊天,分享一些关于如何让工作变得更高效、更有趣的经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