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对三餐一生健康

吃对三餐一生健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建平 著
图书标签:
  • 健康饮食
  • 营养
  • 膳食
  • 健康生活
  • 食疗
  • 养生
  • 三餐
  • 健康食谱
  • 饮食习惯
  • 慢性病预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05855
版次:1
商品编码:11783458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08
字数:22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不同人群、不同体质、不同季节,教您如何营养巧搭配,餐餐有美味,顿顿享健康,吃对三餐养护全家。

内容简介

全书以健康吃好一日三餐为中心点,从浅显易懂的饮食营养知识入手,全面介绍了一日三餐应该怎么吃、不同人群的三餐营养搭配原则、如何按体质安排一日三餐、祛病养生的三餐饮食要点、怎样顺应四季吃三餐。旨在悉心传授营养知识,教会读者健康吃三餐,为一辈子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

刘建平

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特约专家。世界中联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委员。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主任医师。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功能性胃肠病、消化道肿瘤及癌前状态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有效防治方面的研究。


内页插图

目录

Chapter1

吃好三餐

先要学点营养学


学会摄取食物中的营养

12 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14 平衡膳食,健康基石

15 家庭饮食营养常识

健康吃三餐,必须懂搭配

17 营养素的合理搭配

18 健康的饮食搭配原则

关注食品安全,为餐桌添健康

19 食品安全认证体系,为“菜篮子”保

驾护航

20 食物的选购与识别

21 烹调讲科学,营养又健康


Chapter2

一日三餐巧安排

健康快乐每一天


24 早餐要吃好

30 午餐要吃饱

38 晚餐要吃少


Chapter3

不同人群营养美餐

呵护家人健康


48 儿童,营养全面助成长

52 青少年,热量供给要充足

56 男性,多补锌少饮酒

60 女性,一生重在补气血

64 中年人,低脂饮食避免肥胖

68 老年人,口味清淡食物多样


Chapter4

三餐合理饮食

吃出健康体质


74 气虚体质,补气健脾不偏食

78 阳虚体质,近温热远寒凉

82 阴虚体质,滋阴降火宜清补

86 痰湿体质,忌肥甘厚味

90 湿热体质,饮食清淡少辛热

94 血瘀体质,活血散瘀多饮水

98 气郁体质,疏肝理气补肝血

102 特禀体质,增强体质抗过敏

Chapter5

可口家常便饭

治病又养生


108 健脾胃,吃好三餐细嚼慢咽

112 清热去火,多吃蔬果少辛辣

116 健脑益智,坚果、海鱼不能少

120 强筋健骨,补充钙磷少吃盐

124 明目护眼,养好肝脏少吃辣

128 减肥瘦身,低热量少脂肪

132 清体排毒,多膳食纤维少油腻

136 增强免疫力,营养均衡不挑食

140 延缓衰老,多吃抗氧化食物

144 感冒,三餐清淡易消化

148 咳嗽,多补水分少辛辣

152 腹泻,流质饮食多饮水

156 便秘,膳食纤维润肠道

160 失眠,养心安神来助眠

164 贫血,营养饮食多补铁

168 高血压,低盐低脂补钾钙

172 糖尿病,少食多餐粗细搭配

176 高脂血症,低脂高纤多运动

180 动脉硬化,多补纤维少脂肪

184 冠心病,饮食清淡少油腻


Chapter6

三餐顺时而“食”

等于储蓄健康


190 春季,养肝护肝补阳气

194 夏季,健脾除湿养心为先

198 秋季,补水多酸润肺燥

202 冬季,养护肾脏暖为宜


附录

Appendix

206 养生保健最佳食物排行榜


精彩书摘

健康的饮食搭配原则

饮食讲究酸碱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寒热搭配,不但能起到营养互补的作用,而且能增强食物的营养保健作用。

酸碱搭配

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搭配食用,有利于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喜欢吃酸性食物的人,容易患多种疾病,而常吃碱性食物的人,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常见的碱性食物有蔬菜、水果、豆类、藻类和薯类等;大部分的肉、禽、鱼、蛋等动物性食物,主食中的精米、精面及其制品,都属于酸性食物。

粗细搭配

长期吃精米、精面,容易被许多营养缺乏病所困扰,如脚气病、癞皮病、缺铁性贫血等。适量多吃粗粮能有效防治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胆结石、肥胖症、糖尿病、便秘等。大米、白面等加工后的粮食属于细粮;小米、玉米、黑米、燕麦、荞麦、高粱米、麦麸等谷物,黄豆、黑豆、青豆、豌豆、蚕豆、红豆、绿豆等杂豆类,土豆、山药、红薯等块茎类,均属于粗粮。粗细粮的搭配比例为6∶4最合适,比例太小或太大营养都不均衡。

荤素搭配

完全吃素难以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应以素食为主,荤食为辅,荤素搭配,这样既能保证对荤食中营养的有效吸收,又能防止进食过多荤食而引起尿酸增高、痛风、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等。可以一个荤菜配一个素菜,再搭配一个半荤半素的菜。也可以是吃一口肉,记得吃三口素菜。

寒热搭配

中医认为,饮食寒热不调会影响人体的阴阳平衡,容易导致疾病。在食用寒凉的食物时搭配吃些温热的食物,在食用比较燥热的食物时搭配吃些凉性的食物,以此来防止身体的寒气或火气太重。一般来说,水里长的食物多为寒性或凉性,土里长的食物多为热性或温性;生长在冬天的食物寒气重,生长在夏季的食物多为热性或温性;味苦、味酸的食物通常多为寒性或凉性,有甜味和辣味的食物多为热性或温性。



食物的选购与识别

通过外包装鉴别食品的好坏

挑选食品时首先应看包装有没有破损。通常名优食品所用的包装材料质量较好,注册商标印刷精致,颜色搭配得当合理,光泽度好;伪劣食品包装简单粗糙,所用的包装材料质量较差,印刷比较粗糙,颜色较为暗淡。

感官鉴别食品质量

感官鉴别是选购食品时不可缺少的,而且应在其他鉴别方法之前进行。感官鉴别是依靠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对食品的形态、气味、色泽、透明度和硬度进行鉴别。通过感官鉴别出已经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有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不宜购买食用。

注意看食品标签

包装食品必须有标签,标签上应当标明食品名称、净含量、规格、生产日期;主要营养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贮存条件;保质期或保存期;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食品保存期与保质期的区别

保存期与保质期同为表示食品质量的期限,都是从生产之日计算,但两者的含义并不相同。保存期是硬性规定,是指在食品标签规定的条件下,食品可食用的最终日期,超过了这个日期,食品质量就会发生变化,不再适宜食用和销售;保质期是厂家向消费者做出的保证,保证在标注时间内产品的质量是最佳的,在此期间食品完全适宜出售和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如果色、香、味没有改变,仍然可以食用。


午餐要吃饱

午餐是人一天中的重要一餐,上午体内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消耗较大,急需补充。吃饱午餐,能为午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热量和营养的储备。


碳水化合物要充足

午餐摄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午后工作、学习所需要的热量。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谷类,可在米饭、面制品(馒头、面条、大饼等)中间任意选择,量应在150~200克。

食物种类多样

一般宜吃200~250克蔬菜,50~100克肉禽蛋类,再配上50克豆制品。

宜吃八成饱

午餐要吃饱,但不宜吃得过饱,不然会使人犯困,影响下午的工作效率,午餐一般吃到八九成饱为好。

自带午餐食物选择很重要

自带午餐主食最好是米饭,素菜以根茎类为主,荤菜要挑低脂的,不宜带绿叶蔬菜及凉菜、海鲜。

跟着营养师学搭配


汉堡+炸鸡=50分

营养师的话:汉堡+炸鸡,高热量、高脂肪,会刺激胰岛素和胆汁分泌,降低血液携氧能力,导致脑部含氧量降低,让人容易疲倦。偶尔吃一两次可以,午餐经常这样吃不可取。

搭配建议:应同时吃些新鲜蔬果,能起到解除油腻、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


方便面+火腿肠=60分

营养师的话:方便面+火腿肠的搭配,其油脂和盐的摄入量超标,易致血压升高、动脉粥样硬化,使骨钙丢失加快。

搭配建议:应搭配一个番茄、一个煮鸡蛋,放料包时最好只放1/3,汤最好不喝。


蛋炒饭+紫菜汤=70分

营养师的话:蛋炒饭+紫菜汤的搭配,蔬菜的摄入量不足,缺乏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营养不均衡。

搭配建议:应搭配一盘凉拌菠菜等蔬菜类菜肴,可弥补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摄入量不足的缺点。


前言/序言


《吃对三餐一生健康》 序言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健康似乎成了一件奢侈品。我们追求事业的成功,享受生活的便利,却常常忽略了身体最基本的需求——营养。很多人认为健康遥不可及,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去维持。然而,健康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藏在我们日常的一日三餐之中。 《吃对三餐一生健康》并非一本深奥的医学著作,也不是一本推崇极简饮食的食谱。它是一本贴近生活、循循善诱的健康指南,旨在帮助读者重新认识“吃”这件看似简单却影响深远的事情。通过科学合理的膳食安排,我们不仅能获得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更能建立起一种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让健康成为伴随一生的宝贵财富。 本书将带你走进一个全新的健康饮食世界,它不以“吃什么”为唯一导向,更强调“为什么”以及“如何吃”。我们将一同探索食物的奥秘,了解身体运作的规律,并最终学会如何将这些知识融入到你的日常三餐之中,让每一口食物都成为滋养生命的源泉。 第一章:重塑餐桌上的认知——重新定义“吃”的意义 在展开具体的饮食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纠正一些关于“吃”的普遍误解。很多人将“吃”等同于填饱肚子,或是满足口腹之欲。然而,从健康的角度来看,“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食物不仅仅是能量的来源: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固然能提供能量,但食物中更重要的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以及各种植物化学物质。这些“微量营养素”虽然需求量不大,却在身体的新陈代谢、免疫功能、细胞修复等关键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乏它们,即使能量充足,身体也可能出现各种紊乱。 “吃”是身体与外界的直接沟通: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工厂,食物就是这个工厂的原料。吃对了,工厂就能高效运转,生产出维持生命和健康所需的物质;吃错了,原料变质,工厂就会出现故障,引发各种疾病。 “吃”是生活态度的体现: 我们选择吃什么、如何吃,反映了我们对自身健康和生活品质的重视程度。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往往是自律、理智和对生活充满热情的表现。反之,不健康的饮食则可能源于压力、焦虑或对自身的不负责。 “吃”的“对”不是绝对,而是动态平衡: 所谓的“吃对”,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它强调的是根据个体差异、身体状况、季节变化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和选择,以达到身体所需的最大化平衡。 第二章:三餐的黄金法则——从早餐到晚餐的营养智慧 一日三餐,是身体能量和营养摄入的固定周期。每一餐都有其独特的生理使命,掌握了它们的黄金法则,就能为全天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2.1 开启能量引擎——“吃好”早餐的重要性 经过一夜的休息,身体的能量储备基本耗尽,急需补充。早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 提供启动能量: 充足的早餐能迅速升高血糖,为大脑和身体提供所需的葡萄糖,提升注意力和认知能力,让你精力充沛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稳定血糖: 一顿均衡的早餐能避免餐后血糖剧烈波动,从而减少对零食的渴望,有助于控制体重。 促进新陈代谢: 身体在摄入食物后会启动消化和代谢过程,早餐能有效“唤醒”身体的代谢系统。 改善情绪和记忆: 血糖水平的稳定直接影响情绪和认知功能,良好的早餐有助于保持积极的心情和良好的记忆力。 理想早餐的构成要素: 优质碳水化合物: 全麦面包、燕麦、杂粮粥等,提供持久的能量。 优质蛋白质: 鸡蛋、牛奶、豆浆、瘦肉等,增加饱腹感,维持肌肉健康。 健康脂肪: 少量坚果、牛油果等,提供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维生素和矿物质: 新鲜水果、蔬菜,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切忌: 早餐只吃高糖、高油的精加工食品(如甜甜圈、油条、含糖饮料),它们会迅速升高血糖,但很快又会导致能量骤降,让人昏昏欲睡,并增加肥胖和慢性病的风险。 2.2 午餐:承载动力的能量补给站 午餐是连接上午能量消耗与下午活动的“桥梁”,它需要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并为下午的学习或工作提供动力。 补充能量,维持精力: 午餐摄入的能量直接影响下午的工作效率和学习能力。 均衡营养,预防“下午茶”: 一顿营养均衡的午餐能提供多种必需营养素,减少因营养不足而产生的饥饿感,从而避免不健康的零食摄入。 促进消化吸收: 午餐通常在身体较为活跃的时段,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好。 理想午餐的构成要素: 主食(复合碳水化合物): 米饭、面条、杂粮饭等,提供持续的能量。 优质蛋白质: 鱼、禽、蛋、豆制品、瘦肉等,提供身体必需的氨基酸。 丰富蔬菜: 至少两种不同种类的蔬菜,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少量健康脂肪: 烹饪用油,或来自鱼类、坚果。 建议: 避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午餐不宜过于油腻或辛辣,以免加重消化负担。 2.3 晚餐:滋养身体的宁静时刻 晚餐的意义在于修复和滋养,为身体在夜晚的休息和修复做好准备。此时,身体的代谢率相对较低,因此晚餐不宜过量,更不宜过晚。 补充一天流失的营养: 晚餐是弥补一天饮食不足的最后机会,应注重营养的全面性。 促进身体修复和排毒: 身体在睡眠时会进行大量的修复和排毒工作,充足的营养是这些过程的基础。 为安稳睡眠奠定基础: 过于油腻、辛辣或丰盛的晚餐会影响消化,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理想晚餐的构成要素: 适量的主食: 可选择精米精面以外的粗粮,或少量摄入。 优质蛋白质: 以易消化的鱼、虾、鸡胸肉、豆腐等为主。 大量蔬菜: 烹饪方式以清蒸、煮、炖为主,保留营养。 少量健康脂肪: 烹饪用油,或来自鱼类。 切忌: 晚餐过晚(睡前2-3小时内)、过量、过油、过咸、辛辣。避免含糖饮料和高糖食物。 第三章:食物的智慧——食材选择与搭配的艺术 了解了三餐的意义,下一步就是学会如何选择和搭配具体的食物,让我们的餐桌变得既美味又健康。 食材的“全天然”原则: 尽量选择未经深度加工的天然食材,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物、未经加工的肉类和鱼类。这些食材保留了更完整的营养素,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添加剂。 色彩斑斓的蔬菜水果: 不同颜色的蔬果含有不同的植物化学物质,它们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健康功效。多摄入不同颜色的蔬果,能确保获得更全面的营养。 优质蛋白质的选择: 植物性蛋白质: 豆制品(豆腐、豆干、豆浆)、坚果、种子等,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质。 动物性蛋白质: 鱼类(特别是深海鱼,富含Omega-3脂肪酸)、禽类(去皮)、蛋类、瘦肉。 碳水化合物的进阶: 优先选择复合碳水化合物: 全麦面包、燕麦、糙米、藜麦、红薯、玉米等。它们消化速度慢,能提供持久的能量,并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血糖稳定和肠道健康。 控制精制碳水化合物: 白米饭、白面包、面条、饼干、糕点等,它们消化吸收快,容易导致血糖快速升高,增加肥胖和糖尿病风险。 健康脂肪的拥抱: 不饱和脂肪: 橄榄油、菜籽油、牛油果、坚果、种子、鱼类等,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肥肉、动物内脏、奶油、黄油、油炸食品、加工零食等。 烹饪方式的智慧: 首选: 清蒸、煮、炖、凉拌、烤(避免过度焦化)。 慎用: 煎、炸。 控制: 糖、盐、油的用量。 第四章:餐桌上的健康陷阱——避开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很多时候,我们并非不知道健康饮食的重要性,而是被一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所困扰,甚至不自知。 “无肉不欢”的误区: 过量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风险。 “无糖不快乐”的诱惑: 过量摄入添加糖会引起肥胖、糖尿病、龋齿,并加速皮肤衰老。 “外卖依赖症”的隐患: 外卖餐品普遍存在油盐糖过量、营养不均衡的问题。 “晚餐吃得少,白天吃得多”的逻辑漏洞: 这种模式容易导致白天能量不足,下午精神萎靡,并可能在晚上加餐,反而影响健康。 “吃得越多越健康”的认知偏差: 能量摄入过量是导致肥胖和其他慢性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食物相克”的迷思: 大部分所谓的“食物相克”并无科学依据,反而可能限制了营养的摄入。 第五章:个性化饮食——找到最适合你的健康之道 健康饮食并非一刀切的模式,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活动量、年龄、性别乃至基因都存在差异。因此,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饮食方案至关重要。 倾听身体的声音: 留意身体对不同食物的反应,哪些食物让你感到精力充沛,哪些让你感到疲惫或不适。 根据活动量调整: 运动量大的人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蛋白质,而久坐不动的人则应控制总热量摄入。 特殊人群的饮食考量: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特殊的饮食调整。 咨询专业人士: 如果有疑虑或特殊需求,可以咨询注册营养师或医生,获得专业的指导。 结语 “吃对三餐一生健康”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赋予生命最真挚的关怀。它是一种智慧,一种选择,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当我们开始关注餐桌上的每一份食物,当我们用科学的眼光审视自己的饮食习惯,我们就在一步步地构建属于自己的健康堡垒。 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日复一日的累积。从今天起,让我们用爱心和智慧,为自己和家人打造健康的餐桌,让每一天都充满活力,让一生都闪耀健康的光芒。这本图书,正是为你开启这段健康旅程而准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深刻的“顿悟”感。我曾经认为,健康饮食就是要吃得“清淡”,少油少盐,但这往往伴随着乏味和难以坚持。然而,《吃对三餐一生健康》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并没有提倡极端或单一的饮食模式,而是强调“平衡”与“多样性”。书中对每一餐的食材搭配,都充满了巧思,既能满足身体所需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又能摄取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时令食材”的章节,它让我意识到,顺应自然,选择当季的蔬果,不仅口感更好,营养价值也更高。举个例子,书中提到夏季的西瓜和冬季的萝卜,它们各自蕴含的能量和对身体的益处完全不同。这种顺应自然的选择,让我觉得健康饮食不再是对身体的“约束”,而是一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食物烹饪方式的建议,比如蒸、煮、炖,这些方法都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的原味和营养,又避免了油炸等不健康的烹饪方式。这让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烹饪习惯,尝试用更健康的方式来准备食物,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身体感觉更加轻盈,消化也更加顺畅。

评分

我一直觉得,健康饮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吃对三餐一生健康》恰恰符合我的这种理念。它没有一味地追求“完美”,而是鼓励读者从小处着手,逐步调整。书中列举了很多“微调”的建议,比如如何在不改变太多习惯的情况下,悄悄地增加蔬菜的摄入量,或者如何用更健康的烹饪方式替换掉一部分不健康的习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方式,让我觉得非常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坚持。我开始尝试在日常饮水中加入一些柠檬片或薄荷叶,而不是选择含糖饮料;我开始在炒菜时减少油的用量,或者用橄榄油代替传统的食用油。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日积月累,却带来了惊人的效果。我发现自己的皮肤状态有所改善,体重也悄悄地下降了。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没有给读者施加任何压力,而是以一种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帮助我们发现健康饮食的乐趣,并最终将它融入我们的生活方式之中。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对于食物“能量”的解读所深深吸引。它并没有将食物仅仅视为卡路里和营养素的集合,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食物与身体、与情绪,甚至与大自然的连接。书中提到的“感恩食物”的概念,让我开始更加珍惜每一口食物,体会食材背后的辛劳和能量。这种心态的转变,让我对饮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开始更加关注食物的来源,了解它们是如何生长,又是如何被加工的。这种对食物的尊重,也自然而然地引导我做出更健康的选择。比如,我开始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更多地选择天然、未经精加工的食物。此外,书中关于“情绪化进食”的讨论,也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的饮食选择并不是出于饥饿,而是受到了情绪的影响。这本书提供了一些应对方法,帮助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做出更理智的饮食决定。

评分

作为一位忙碌的上班族,我最看重的是效率和实用性。在这方面,《吃对三餐一生健康》做得非常出色。我常常在下班后感到疲惫,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精心准备晚餐。这本书提供的“快手健康餐”食谱,简直就是我的救星。它用非常简明的步骤,教会我如何在短时间内制作出营养丰富又美味的餐点,比如利用现有的食材,搭配一些简单的调味品,就能做出令人惊喜的晚餐。更重要的是,书中强调的“餐前准备”和“周末备餐”的理念,让我能够提前规划好一周的饮食,大大节省了平日里的时间。我现在每周都会抽出一点时间,提前清洗、切好一些蔬菜,或者煮好一些杂粮,这样在工作日就能更轻松地完成餐食的制作。这种“未雨绸缪”的方式,不仅让我的饮食更加规律,也减少了因为匆忙而选择不健康外卖的次数。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吃,它更是在教授一种高效、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我觉得每一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评分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就被它直观的书名吸引了。《吃对三餐一生健康》,简单明了,却道出了多少人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我一直以来都对健康饮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常常在各种信息洪流中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心中的空白。它不仅仅是关于“吃什么”,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吃”的生活指南。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帮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饮食习惯。书中对一日三餐的安排,既考虑了营养均衡,又兼顾了美味与便捷,这一点非常难得。我尝试按照书中的建议调整了早餐,发现精力确实比以前充沛了许多,午餐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容易感到疲倦。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融入了一些关于食物选择的实用技巧,比如如何辨别新鲜食材,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添加剂等等,这些都是平时我容易忽略的细节。总而言之,这本书的理念非常贴合我的需求,让我觉得健康饮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可以切实融入日常生活的行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