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就求老中医

求医就求老中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谢文英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老中医
  • 养生
  • 健康
  • 疾病防治
  • 传统医学
  • 家庭医学
  • 诊疗
  • 经验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6968141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878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作者其他作品推荐:

内容简介

  《求医就求老中医——世代中医世家养命真方》这本书记录下了世代中医流传下来的名方、验方,疗效确切,应用简单。本书搜集了各类中药方,大致分为补益、美容养颜、内科、外科、皮肤科、五官科、妇科、男科、儿科、老年疾病等,详尽介绍了各个药方的组成、功效,并结合真实案例供读者参考。本书的针对性、实用性比较强,传承中医文化的同时还帮助患者解决了健康的难题。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中药良品养生方〖1〗——一味药决定养生功效枸杞方,明目补虚补肝肾001
黄芪方,补气血,滋补强身004
人参方,大补元气治虚劳007
当归方,益气活血,红润面容009
虫草方,补肾益精,强身健体011
首乌方,补血益精,固肾乌须013
茯苓方,调养肝肾,乌发强身016
阿胶方,补血止血,滋阴养肺018
第二章补益珍藏中药方〖1〗——调气血,补五脏,增强免疫力生脉饮,夏季补品,养阴生津021
八珍丸,调理气血,改善面色024
当归补血汤,专治气血两亏身体虚026
温胆汤,和胃化痰,安神定志028
十全大补丸,女人不再畏寒怕冷030
六味地黄丸,补肾阴的保养品032
人参归脾丸,脾好了,气血就足了036
养阴清肺丸,滋阴润燥,止咳润肤038
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的“高手”041
补中益气丸,脾胃气虚不用愁044
玉屏风散,抵抗力差就用它046
打老儿丸,延年益寿话良方049
第三章美容养颜瘦身中药方〖1〗——气色好,身材好,健康不衰老莲子百合炖燕窝,女人气色好起来051
五苓散,抗衰除皱,紧致肌肤053
孙仙少女膏,清热解毒,祛皱抗衰055
加味逍遥丸,祛斑去痘,美容养身057
莹肌如玉散,“痘痘”躲得远远的059
三白甘草汤,美白祛斑的内调方061
清宫三花茶、抑食汤,减肥话良方064
消脂防己汤,治疗虚胖有奇功066
荷叶山陈茶,湿热肥胖不用愁068
第四章内科疾病中药方〖1〗——治内病,调身心,病痛不近身清空膏,偏头痛不再愁071
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073
清营汤,高热昏迷不用愁075
银翘解毒丸,感冒发烧不用愁077
青银汤,专治流行感冒080
半夏厚朴汤,治疗咳痰效果佳081
三子养亲汤加味,专治肺气肿084
清热排脓汤,清热解毒,消除肺痈085
降逆安胃汤,降逆和胃,治疗慢性胃炎087
理中加减汤,治疗消化不良性腹泻089
瓜仁驱绦汤,专治绦虫病091
巩堤汤加减,治疗肾气不足型尿失禁093
加味益肾补气汤,治疗尿失禁094
醋泡洋葱,小食材,降压大功效096
内服鹿茸粉,有效缓解低血压099
降脂验方,行气活血,化湿消痰101
黄鳝黄精汤,调节血糖,补益身体103
经典验方,专治女性缺铁性贫血105
四妙汤加味,痛风不用愁108
海藻茶,轻轻松松对抗甲减110
固本汤,补气消肿,治甲状腺肿112
结核散配鸡蛋,专治淋巴结核病114
内服浮小麦,盗汗不再来116
加味温阳风心汤,专治风湿性心脏病118
第五章外科疾病中药方〖1〗——强筋骨,修组织,轻松祛病痛乌桂四物汤,治疗腰椎骨质增生121
胫骨止痛酒,治骨质增生的良方123
清骨解毒汤,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125
活血顺气汤,专治胸部挫伤128
少林发散法,治疗软组织损伤129
滋阴解痉汤,治疗臀部软组织综合征131
仙人掌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132
芍药甘草汤,小腿痉挛就找它135
当归四逆汤,老寒腿不再缠着你137
喝碗槐花汤,扰人痔疮消失无踪140
第六章皮肤科疾病中药方〖1〗——解决掉那些让你烦心的皮肤问题四物汤二至丸加减,治疗斑秃效果佳143
龙胆泻肝丸,专治腰部带状疱疹145
加味解毒内托,治疗臀部蜂窝组织炎148
加味凉血利湿汤,足背部丹毒不用愁150
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红斑性肢痛症151
如意黑白散,对付白癜风153
黄芪桂枝汤,有效治疗荨麻疹155
润肤止痒液,专治皮肤瘙痒157
第七章五官科疾病中药方〖1〗——明目聪耳,清喉通鼻,让你笑面人生赤小豆当归散,治疗泡性结膜炎159
交泰丸,治心肾不交导致的耳聋160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耳鸣、耳聋162
三青汤,治疗脾胃湿热型酒糟鼻165
五苍饮,治疗慢性鼻炎167
藿香佩兰汤,口气清新无异味169
黄连栀子蜜茶,治疗口舌生疮170
甘草泻心汤,口腔溃疡早愈合172
半夏厚朴汤,慢性咽喉炎不用愁174
三味清胃茶,治疗胃火牙痛177
第八章儿科疾病中药方〖1〗——精心呵护,让孩子健康成长保和汤,小儿食积不用愁179
健脾和胃散,小儿疳积不用愁181
浮小麦红枣汤,专治小儿生理性盗汗183
一捻金汤,治疗积滞内热胸腹胀185
菊花桑叶汤,小儿沙眼不用愁187
黄芩板蓝根汤,治疗小儿咳嗽吐黄痰188
温肾定喘汤,小儿哮喘病不用愁190
三豆解毒方,治疗小儿麻疹效果佳193
半乌白汤,有效治疗婴儿湿疹196
五倍子膏,夜啼小儿睡到天明197
清痱汤,小儿无痱一身轻200
盘地荷竹汤,治疗小儿夏季热201
榧黄散,治蛲虫引起的肛门瘙痒203
第九章妇科疾病中药方〖1〗——还女人健康,让女人安心少腹逐瘀丸,活血逐瘀,祛寒止痛205
人参养荣丸,女人气血亏虚就找它209
散淤见喜汤,治疗原发性痛经212
当归芍药散,痛经女人不再愁214
定坤丹,内宫调经、助孕的良方218
安冲调经汤,让月经准时来到221
乌鸡白凤丸,补气血,调月经223
大补元煎,治女人血虚之症226
圣愈汤合失笑散加味,治功能性子宫出血229
桂枝茯苓丸加失笑散,治疗盆腔淤血症231
完带汤,治疗慢性盆腔炎234
茵陈苦参汤,有效治疗阴道炎237
温经汤,专治子宫发育不良性不孕239
少腹逐瘀汤,消除卵巢囊肿241
寿胎丸,调气血,保胎护胎243
补肾固胎汤,治疗习惯性流产246
越鞠保和丸,气郁女人的顺气良方249
温中和胃饮,妊娠反应不用愁251
生化汤,“月子病”不敢靠近253
甘麦大枣汤,顺利度过更年期257
第十章男科疾病中药方〖1〗——解决难言之隐,为自己负责桂附地黄丸,肾阳虚患者找它帮忙261
金锁固精丸,补虚固肾,强身健体264
五子衍宗丸,肾虚不育莫慌张266
乳疠清消汤,治疗男子乳腺发育症269
复方软坚药酒,治疗慢性阴茎海绵体炎271
丹参红花酒,有效治疗血管性阳痿273
知柏三子汤,治早泄的良方274
二子茯苓汤,有效治疗阴茎肿痛276
知母银耳汤,精液色黄黏稠莫慌张278
马齿苋黄芪汤,轻松治疗生殖器疱疹281
威灵仙黄柏清洗液,治疗龟头包皮炎283
大黄泽兰元胡汤,睾丸炎症莫慌张285
三七洋参散,治愈前列腺增生287

精彩书摘

  中药材有养生治病的功效,这和药材的四性五味以及人的体质有关。中医文化博大精深,简简单单的一味中药材,用其与其他药材或食材配伍,组成的方剂、药膳的功效作用也会不同,掌握好一味药材的使用方法,就能有效调节人体机能,有效防病治病。
  [1]枸杞方,明目补虚补肝肾�鸤n
  早在2000多年以前,《诗经小雅》中就有“陟彼北山,言采其杞”之说,宁夏的枸杞是最有名的,而且《中国药典》中规定:“唯宁夏枸杞方可入药。”关于枸杞的功效,很多医书药典中都有记载。《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久服枸杞能坚筋骨,同耐寒暑,轻身不老,乃中药中的上品。”《本草纲目》中称:“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
  提起枸杞,就不得不说一下下面这个传说:一天,王母娘娘扮成个讨饭老婆婆走到一个村落,她对围观的人说,谁要是认她当娘,她就把识药采药的本事传给谁,不久消息便传开了,有个商人找到老太婆,他想如果自己学会了识药、采药的本事,就可以卖药赚钱,于是,他将老太婆接回家中,好生伺候着,可是过了些日子,老太婆一直未将识药、采药的本事传给他,于是商人主动问起传药的事,老太婆却说自己年老体衰不能上山,让商人背着他上山,商人却不想吃这样的苦,打算找几个农夫用轿子把老太婆抬上山,老太婆不依,商人觉得老太婆是在故意整自己,就将其轰了出去。
  离开商人家里之后,王母娘娘继续扮作老太婆沿街乞讨,没过多久,有个财主找到她,想认她当娘。其实财主只是想在学到老太婆传授的采药本事后采集名贵的人参、灵芝,将其献给权贵弄个官做。他把老太婆接回家后,先是好吃好喝地伺候着,可是1个月后,老人却未曾提及传药之事,财主心里忍不住,便也将老人赶出家门。
  之后,王母娘娘仍扮作要饭的,走到一个地方,她就会把自己的心事诉说一遍,可是人们却将她当成疯子、骗子,没有人愿意认她作娘。最后,王母娘娘驾祥云来到宁夏,降下云头,她看到山河发洪水,一个樵夫背着位老人过洪水漫过的石桥,见此情景,王母娘娘心想,这不就是我要找的传药人吗?等到樵夫将老人背过桥后,王母娘娘又扮成讨饭老太婆,她喊樵夫把自己背过河,樵夫没有犹豫,立即返回将老太婆背过河。
  王母娘娘看到樵夫如此善良,想将认药的本事传给他,便开始考验樵夫,她对樵夫说自己几天没吃饭了,樵夫便将老人扶到家中,让妻子端来饭菜,吃过饭后,老太婆要走,两口子却阻拦道:“天这么热,您要去哪啊?”老人说还要去讨饭,两口子同情地劝说道:“您这么大年纪了,不宜四处奔波,如果不嫌我家穷,就住下吧,给我的瞎老娘做个伴。”
  时间飞快,一转眼半年的时间过去了,一天,讨饭老太婆对樵夫说道:“这样一直住你家心里过意不去,我还是走吧?”樵夫却说:“您没儿没女,做我的干娘不是挺好的吗?将来我给您养老送终。”王母娘娘看到樵夫如此善良,便决定把本事传给他。
  又过了些日子,讨饭老太婆突然让樵夫背自己过龙泉山,樵夫虽然不知道老人的用意,但仍然愉快地答应了。他背着老人上坡下沟,东走西串,累的满头大汗,却还不忘和老人逗趣,老人非常开心。于是开始给樵夫传授认药、采药、治病救人的本事,每天都这样,樵夫便识得了多种草药及其治病方法。
  一天,王母娘娘让樵夫老早背着自己上了山,当红日冉冉升起时,王母娘娘对樵夫说:“我的使命完成了,今天就要回天庭了。”话毕,她摘下自己的耳坠,和自己平时拄的拐杖一同交给樵夫,并嘱咐他:“回去之后将拐杖插到自家庭院内,耳坠挂于拐杖上,就能结出满树的红果子,治好你娘的眼睛。你要记住,只能用红果子造福百姓,千万不能拿它发财,坑害百姓。”说完,化作一缕清风回到天庭。
  ……

前言/序言

  人人都会生病,不管你的身体素质是好是差,不管你的性别是男是女,也不管你的年龄是老是幼,只要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可避免的会生病。生了病怎么办?当然是看医生,而且多数人会选择看西医,因为中药不仅苦口,而且治疗周期长,很多人都难以接受。可是你别忘了,“西医治标,中医治本”,就拿痛经来说,西医的止痛药只能暂时缓解或止住疼痛,而中医却能找出痛经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痛经问题,让你轻轻松松面对每一次月经。这就是中医的玄妙之处,通过望、闻、问、切确诊,通过中药材配伍治病。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对养生保健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养生之法,自己在家里泡药酒、喝药茶、做药膳是最常见的应用中药的方式。而对于真正的方剂的了解却是少之又少。中医药方是传统中医文化和智慧结晶的组成部分,没有灵验的中医药方,中医就会黯然失色,奇迹也将无从谈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药方剂也在推陈出新,而很多中药方剂在改良的过程中提高了成本,使得那些原本适合普通百姓的药物消失不见,而更加高端、高价的药物被摆在药品架上。新配方的中成药的种类、数量越来越多,曾经过几百甚至上千年历练的传世名方却被人们遗忘了。


《药石千金:古方今用,医道传承》 内容梗概: 《药石千金:古方今用,医道传承》是一部深入浅出、内容详实的医学科普读物,旨在揭示中华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并将其智慧在现代生活中进行转化与应用。本书并非简单罗列药方,而是以历史为经,以理论为纬,串联起数千年来中医文化的脉络,探讨古人如何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对生命的理解,形成了独特的诊疗体系。 本书首先从中医的哲学根基入手,详细阐述“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精气神”等核心概念,并追溯这些思想的源头,例如《黄帝内经》的哲学思辨。作者将复杂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解读,辅以生动的历史典故和人物故事,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领悟中医的宏观世界观。 接着,本书将笔触转向辨证论治的艺术。不同于西方医学的对症下药,《药石千金》详细讲解了中医如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病症的寒热虚实、以及内在的失衡。书中会列举大量典型病例,分析不同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的病因,以及中医如何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种“千人千方”的智慧,正是中医“治未病”和“扶正祛邪”思想的体现。 药物的奥秘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并非简单介绍草药名称,而是深入探讨药材的来源、炮制方法、药性归经、以及配伍的讲究。从常见的甘草、生姜,到珍贵的鹿茸、人参,每一味药材都被赋予了生命和故事。作者会追溯这些药材在古代医学典籍中的记载,介绍其临床应用的历史变迁,并探讨现代药理学如何验证或补充中医对药性的认识。本书还会强调“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解释为何几种简单的药材组合在一起,就能产生神奇的疗效,这背后蕴含着精密的剂量学和协同作用。 针灸与推拿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在本书中也占有重要篇幅。书中会详细介绍重要的经络穴位,不仅展示其位置,更重要的是讲解每个穴位的功能,以及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如何调理身体的特定部位和功能。作者会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指导读者学习一些简单的自我保健穴位按摩方法,让读者在家也能体验到中医的魅力。对于针灸,本书则会侧重于其历史发展、不同针法流派的特点,以及现代科学对针灸镇痛、调节免疫等机制的研究。 《药石千金》还特别关注中医在养生保健领域的应用。书中会探讨四季养生、饮食调养、情志管理等方面的中医智慧。例如,如何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饮食,如何通过适度的运动来疏通经络,如何运用中医的五音、五色、五味等概念来调理情绪。本书强调的是一种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读者将中医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实现“治未病”的最高境界。 此外,本书还涉及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作者会讲述历史上著名医家的故事,他们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医学理论,如何将宝贵的经验传承给后人。同时,本书也会探讨现代中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例如如何与现代医学融合,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中医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中医文化。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贴近生活的实践指导,让读者既能理解中医的精髓,又能学以致用。 历史与现代的桥梁: 追溯中医的源头,同时结合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展现中医的生命力和前沿性。 语言通俗易懂: 避免过于专业化的术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贴切的例子,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阅读。 内容全面深入: 涵盖中医的哲学思想、诊断方法、药物学、治疗手段、养生保健以及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 人文关怀: 在讲解医学知识的同时,融入了医家的仁心仁德,强调“医者仁心”的医德精神。 适合读者: 对中华传统医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希望了解中医养生之道,提升自身健康水平的读者。 对中医药文化、历史有好奇心的读者。 希望学习一些基础的自我保健方法的读者。 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作为拓展视野的补充读物。 《药石千金:古方今用,医道传承》不仅是一本医学书籍,更是一扇窗,让读者得以窥见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生命智慧。它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探索健康与生命的旅程,在古老的智慧中汲取力量,在现代的生活中获得启迪,最终实现身心和谐、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景。本书致力于让古老的中医智慧“活”在当下,服务于每一个追求健康生活的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充满了智慧和温度。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中医术语,但读起来却异常流畅,仿佛在听一位慈祥的长辈娓娓道来。书中不仅讲述了求医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作者鼓励我们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学会倾听身体的需求,而不是一味地依赖药物。书中的一些生活小常识,比如如何根据季节调整饮食,如何通过运动来调理身体,都非常贴心实用。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治未病”的强调,这让我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比起生病了再去治疗,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才能真正地拥有健康。这本书让我觉得,中医不仅仅是治病,更是关于如何更好地生活。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最近一直被一些顽固的慢性病困扰,西医的治疗虽然能缓解一些症状,但总感觉治标不治本,而且副作用也让我头疼。我尝试过很多方法,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就在我感到有些绝望的时候,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我当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它竟然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书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医理论,让我对身体的运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尤其喜欢它对“辨证论治”的详细解读,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同一个病症,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案。而且,书中对各种常见病症的中医食疗和日常调理方法也有详细的指导,这对我来说非常实用。我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书中的一些建议,希望能找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康复之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求医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认识和调理身体的宝典。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医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我一直以为中医是那些古老而神秘的方子,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老中医们精湛的医术和深厚的中医底蕴。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望闻问切”的细致讲解,原来这四种诊断方法背后蕴含着如此多的智慧和经验。书中的一些医案故事,让我看到了中医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的独特优势,那些被西医判了“死缓”的病人,在中医的调理下竟然重获新生,这让我感到非常振奋。而且,书中也强调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的重要性,这让我意识到,找对一位好的中医,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选择,更是信任和缘分。这本书让我对中医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健康有了更多的信心。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停留在药方和病症的表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人”与“医”之间的关系。作者通过大量的采访和故事,展现了老中医们仁心仁术的医者风范,也揭示了许多患者在求医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我看到了患者的焦虑、痛苦,也看到了他们在遇到好中医后的希望和感恩。书中的一些医患互动细节,让我感受到了中医的温情和人情味。我一直觉得,看病不仅仅是身体的治疗,更是心灵的慰藉。一位好的中医,不仅能治愈你的身体,更能抚慰你的心灵。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看病”这个行为,让我觉得,找一位真正懂你、关心你的中医,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评分

这是一本能让人静下心来思考的书。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内心的声音,也忽略了身体的细微变化。这本书引导我们放慢脚步,去感受身体的律动,去理解身体的语言。书中关于“情志致病”的论述,让我深有体会。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也会影响到身体健康。这本书提供的不仅是医学上的指导,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启迪。它让我意识到,身心是相互关联的,只有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才能更好地维护身体的健康。我从这本书中获得了很多关于养生的新视角,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调理方法。它让我觉得,中医不仅是一种疗法,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