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从事中医外治的专业医师和研究人员参考,同时适合喜爱中医外治技术的爱好者学习参考。 中药外治法治疗疾病范围广泛,遍及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肛肠等科,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药物经皮肤被人体吸收,起到舒筋通络、祛风除湿、理气活血、恢复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
本书详细介绍了中药贴敷、脐疗、热熨、熏蒸、洗泡、冷敷技术治疗常见病的药物处方和操作技术。
内容简介
中药外治法临床应用历史悠久,治疗疾病范围广泛,遍及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肛肠等科,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药物经皮肤被人体吸收,起到舒筋通络、祛风除湿、理气活血、恢复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并具有“简、便、廉、验”的特色。
本书详细介绍了中药贴敷、脐疗、热熨、熏蒸、洗泡、冷敷技术的原理、功效和操作方法,以及临床常见疾病的外治调理配方,配以彩色演示照片呈现各疗法的具体制作和操作步骤。
本书适合从事中医外治的专业医师和研究人员参考,同时适合喜爱中医外治技术的爱好者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张琳,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2006年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医学教学、临床及考评工作。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师执业医师资格,是中医药管理局种行业鉴定考评员及专家库成员。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002 第一节 外治法概述
009 第二节 常用中药介绍
035 第三节 外用方剂配伍知识
038 第四节 常用外用剂型及制备方法
057 第五节 常用腧穴介绍
第二章 穴位贴敷技术
074 第一节 穴位贴敷技术发展史
076 第二节 穴位贴敷技术原理和优势
078 第三节 穴位贴敷技术内容
第三章 脐疗技术
089 第一节 脐疗技术发展史
091 第二节 脐疗技术原理和优势
093 第三节 脐疗技术内容
第四章 热熨技术
100 第一节 热熨技术发展史
102 第二节 热熨技术原理和优势
104 第三节 热熨技术内容
第五章 熏蒸技术
112 第一节 熏蒸技术发展史
114 第二节 熏蒸技术原理和优势
116 第三节 熏蒸技术内容
第六章 洗泡技术
123 第一节 洗泡技术发展史
125 第二节 洗泡技术的原理和优势
127 第三节 洗泡技术内容
第七章 冷敷技术
134 第一节 冷敷技术的原理和优势
135 第二节 冷敷技术内容
第八章 30种常见病的中药外治法
140 第一节 感冒
143 第二节 咳嗽
147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149 第四节 胃痛
153 第五节 腹痛
155 第六节 便秘
158 第七节 泄泻
162 第八节 胸痹
165 第九节 中风
169 第十节 头痛
172 第十一节 失眠
176 第十二节 高血压病
179 第十三节 糖尿病
182 第十四节 痔疮
186 第十五节 痛经
190 第十六节 带下病
194 第十七节 乳腺炎
196 第十八节 乳腺增生
199 第十九节 前列腺病
203 第二十节 肥胖
206 第二十一节 小儿遗尿
209 第二十二节 小儿消化不良
213 第二十三节 小儿汗证
216 第二十四节 湿疹
219 第二十五节 肩周炎
223 第二十六节 颈椎病
226 第二十七节 腰椎间盘突出
231 第二十八节 膝关节炎
235 第二十九节 踝关节扭伤
238 第三十节 跟骨骨刺
前言/序言
中医外治法是一系列突出“由外而治内”特色、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外治方法。其包括洗泡、热熨、熏蒸、贴敷、针、灸、刮痧、拔罐等多种疗法,其中的洗泡、热熨、熏蒸、贴敷等疗法需要使用药物故称为中药外治法。这些疗法在体表施术,治疗疾病范围遍及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肛肠等科。与内治法相比,在治疗方法和效果上具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 药物经皮肤从外而内被人体吸收,通过经络系统被输送到体内脏腑,起到舒筋通络、祛风除湿、理气活血、恢复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并具有“简、便、廉、验”的特色。
中药外治法应用由来已久,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了灸、熨、熏、洗等多种外治法,《黄帝内经》认为应根据病证不同选用内治和外治法,提出“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的学术思想。在历代医家的重视下,外治法无论在药物应用、方法使用以及治疗疾病的种类上都不断发展,在《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千金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等著作中随处可见各种外治方法,这些简洁、巧妙、有效的方法形成了中医学宝库中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古老的技术又与现代仪器和技术相结合,在现代发扬光大,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本书将详细介绍贴敷、脐疗、热熨、熏蒸、洗泡、冷敷六种中药外治疗法的起源、发展、原理、功效和操作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疾病的调理配方,并配以清晰的演示照片呈现各疗法的具体制作和操作步骤。既适合广大专业从事中医外治技术的人员参考,又可指导喜爱这些技术的广大爱好者在家学习,为家人和自己提供日常保健调理,对常见疾病进行调理。
本书为北京联合大学“十三五”规划教材,受北京联合大学专业建设专项经费资助,在编写及图片制作过程中得到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医学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特别向刘东明、杨响光、薛岚显、熊慧敏、马密霞、高攀、解观有、郭昕扬、杨浥文等人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于北京
2017年1月
《图解常见病中药外治疗法》是一本专注于中医外治法的科普读物,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易于操作的家庭疗法。本书并非包罗万象的医学大全,而是精选了临床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适合家庭自行操作的中医外治疗法,重点聚焦于常见疾病的辨证施治。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图解”的特色。 每一味药材、每一个穴位、每一个操作步骤,都配有清晰、生动的插图或照片,将抽象的中医理论具象化,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轻松掌握。这对于那些对中医理论感到晦涩难懂,或是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望文生义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通过直观的视觉引导,读者可以更准确地识别药材,更精准地定位穴位,更规范地掌握外治手法,从而大大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内容选择上,本书遵循“常见病”的原则。 它涵盖了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科常见病、骨伤科常见病、妇科常见病、儿科常见病以及其他一些常见的亚健康状态和不适。例如,在呼吸系统方面,书中会详细介绍如何利用生姜、葱白等居家常见食材,通过熏蒸、热敷等方式缓解感冒初期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针对反复发作的咽炎,则会介绍含服金银花、甘草等药材的窍门,以及利用穴位按摩辅助治疗的方法。 在中药外治法的应用上,本书强调“辨证施治”。 中医治病的精髓在于“辨证”,即通过对患者症状、体征的分析,判断其病因、病性、病位,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疗效,而是会根据不同的证型,推荐不同的中药配伍和外治方法。例如,对于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虽然都表现为感冒,但其治疗原则和用药方向却截然不同。本书会分别解析两者的证候特点,并指导读者如何选用不同的中药,如风寒感冒多用辛温解表的药物,风热感冒则多用辛凉解表的药物,并通过艾灸、药袋热敷等方式达到治疗目的。 本书详细介绍的外治法种类繁多,各有侧重。 中药外敷(膏、散、贴、敷): 这是最常见的外治法之一。书中会讲解如何根据不同的病情,制作和使用各种中药外敷剂。例如,对于跌打损伤、关节疼痛,会介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方,如三七、红花、乳香、没药等组成的药膏或药泥,以及其涂抹、覆盖的具体操作方法。对于皮肤瘙痒、湿疹,会介绍具有清热解毒、止痒作用的中药,如苦参、蛇床子、黄柏等,并指导如何将其煎水外洗或制成药膏涂抹。 中药熏洗(煎剂外洗、药浴): 利用中药煎剂进行熏蒸或浸泡,通过药物的蒸汽和药液的渗透,直达病灶。本书会详细介绍针对不同病症的熏洗药方,例如,对于妇科炎症,会推荐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带功效的药物,如yloxy,并指导其熏洗的温度、频率和时长。对于足部皲裂、冻疮,会介绍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药方,如当归、川芎、桂枝等,并指导足浴的方法,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中药外擦(药酒、药油): 将中药浸泡在酒或油中制成药酒或药油,用于局部涂擦。本书会介绍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的药酒配方,如独活、羌活、当归、伸筋草等,并指导其揉搓、按摩的技巧,以促进药物吸收,舒筋活络。 艾灸疗法: 艾灸是中医重要的外治手段,通过燃烧艾草,借助其温热刺激和药物成分,达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扶阳固脱的功效。本书会详细介绍艾灸的常用穴位,如大椎、身柱、关元、足三里等,以及不同疾病的艾灸方法,包括艾条灸、艾炷灸、艾盒灸等,并附有具体的艾灸时程和注意事项,强调“宁失其穴,勿失其灸”的原则,以及艾灸过程中的禁忌症。 拔罐疗法: 拔罐通过负压吸引,在体表形成局部瘀血,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目的。本书会介绍拔罐的常用部位,如背部、腹部、四肢等,以及针对不同疾病(如感冒、腰背痛、颈椎病)的拔罐方法,包括留罐时间、罐印的观察以及拔罐后的护理。 推拿按摩: 本书也会涉及一些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推拿按摩手法,用于缓解肌肉劳损、关节僵硬、消化不良等症状。例如,针对颈肩疼痛,会介绍肩井穴、风池穴的按揉手法;针对腹胀、便秘,会介绍腹部顺时针摩动的手法。 本书的内容结构清晰,循序渐进。 每一章节都围绕一个具体的病症展开,首先简要介绍该病的病因、症状和中医辨证要点,然后详细介绍与之相适应的中药外治法,包括所需药材、炮制方法(如需)、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和禁忌症。书中的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了过于专业化的医学术语,力求让普通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操作。 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其“家庭”定位。 它并非一本供专业医师使用的学术专著,而是面向广大希望通过自然、安全的方式调理身体、缓解不适的家庭成员。书中提供的许多药材,如生姜、大蒜、醋、食盐等,都是家中常备,唾手可得。即使是需要购买的药材,也多为临床上常用、易于购买的中药饮片。在操作方法上,也以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为首选,如热敷、熏洗、外擦、简单的艾灸和推拿等,避免了复杂、危险的操作。 本书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普及中医健康理念。 它不仅教导读者如何治疗疾病,更强调“治未病”的思想。通过对一些常见亚健康状态的分析,如疲劳、失眠、体虚等,书中也会提供相应的调理方法,帮助读者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例如,针对体虚易感冒的人群,书中会介绍一些温补阳气的药方和艾灸穴位,以增强身体的正气。 本书的局限性在于其针对性。 正如书名所示,《图解常见病中药外治疗法》聚焦于“常见病”和“外治疗法”。对于一些复杂的、急危重症,或者内科治疗效果更佳的病症,本书可能不会涉及,或仅提供辅助性的建议。因此,本书并非要取代专业的医疗诊断和治疗,而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为读者提供更多健康管理的选项。在使用本书提供的任何方法之前,建议读者根据自身情况,最好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以便得到更精准的诊断和个体化的治疗建议。 总而言之,《图解常见病中药外治疗法》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的健康科普读物。它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传统的中医外治法带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人能够有机会体验和受益于中医的智慧。无论是希望在家中为家人提供简单、安全的护理,还是希望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本书都将是您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它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力量,鼓励读者主动参与到自身的健康管理中来,用自然的方式,呵护生命,拥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