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以“综合报告”“专题研究”“特约报告”三部分为基本框架。以“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统领行业总格局,细分市场各领域,以实际案例为参考,以热点问题为突破,对当年中国公路货运行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客观的总结评价,对下一年行业趋势做出了相对分析预测,力求为政府、企业、院校、研究机构及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路货运分会(The Sub Committee for Freight Transport of CFLP,英文缩写为SCFTC)是由中国境内从事运输、配送及相关物流服务的企业和装备设施提供企业、货主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咨询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组织,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公路货运领域的专业分支机构。
综合报告
2016 年公路货运发展回顾与 2017 年展望
专题报告
2016 我国合同物流市场发展回顾与 2017 年展望 (王 坚)
2016 年我国公路货运零担快运发展回顾与 2017 年展望 (韩雪峰)
2016 年我国公路整车运输业发展回顾与 2017 年展望 (路松元)
2016 年我国区域配送市场发展回顾与 2017 年展望 (唐文全)
2016 年我国公路货运枢纽(园区)发展回顾与 2017 年展望 (黄强)
2016 年我国公路货运互联网平台发展回顾与 2017 年展望 (潘永刚)
2016 年我国公路大件运输市场发展回顾与 2017 年展望 (唐晓兵)
2016 年我国公路货运卡车及后市场发展回顾与 2017 年展望 (孙俊杰)
2016 年我国公路货运信息化发展回顾与 2017 年展望 (刘雪飞)
2016 年我国钢铁行业物流发展回顾与 2017 年展望 (侯海云)
特约报告
我国公路货运大数据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李旭阳)
无车承运人的问题与建议 (冯雷)
物流信贷的实践与成长小微个体物流企业的融资难点探讨 (刘海燕)
浅析物流行业纠纷 (李琪)
我国模块化运输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于畅洋)
公铁驮背多式联运在中国的研究与实践 (张海岐)
我国物流行业新模式、新业态下的商会组织——以广州市聚力供应链商会为例
由于经营性公路仅占收费公路的 57%,行业实际享受的抵扣率仅为 1.72%。根据交通运输部《 2015 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数据显示, 2015 年全国高速公路收费 4097.8 亿元,可抵扣进项额仅为 70 亿元,按 70%的货运车辆份额,全行业仅可抵扣不到 50 亿元。通行费作为物流企业特别是运输型企业重要成本支出之一,占成本支出的三成以上,由于抵扣水平偏低,对于物流企业的减税力度不够、减税效应不足。
……
适逢“金九银十”,收获的季节,忙碌的时候。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路货运分会送上一份带着“泥土芳香”的“果实”——《中国公路货运发展报告(2016-2017)》(以下简称《报告》)。其主旨在于“回顾收成”、“预报天气”,试图对公路货运行业提出一些方向性的指引。
《报告》撰稿人大多来自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属于“民间高手”。他们观察入微、思考细腻、辛勤耕耘,提出的观点“接地气”、“顺天气”、“聚人气”。本人浏览之余,借此机会发一点感慨,以就教于诸位作者与读者朋友。
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这个组织的名字给我一种专业、权威的感觉,而“中国公路货运发展报告(2016-2017)”这个副标题则直接点明了报告的内容和时间跨度。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行业的发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阅读该行业的官方或权威机构发布的报告,因为它通常会基于大量的数据和深入的调研。我希望这本报告能够提供关于2016-2017年中国公路货运市场最全面、最系统的数据分析,包括货运量的统计、运输结构的演变、以及区域差异等方面。更重要的是,我期待报告中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的解读,分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和潜在影响。例如,报告是否会分析那一时期导致货运量变化的原因,是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还是受到了行业内部结构性调整的影响?它是否会探讨在环保压力和技术进步的双重作用下,公路货运的未来发展方向?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和政策建议尤为关注,因为这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个行业的动态。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让我眼前一亮,尤其是“中国公路货运发展报告”这个关键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对这个行业的好奇心。我一直对物流这个庞大的体系如何支撑起我们日常生活的运转感到好奇,而公路货运作为其中最基础、最普遍的一环,其发展状况必然是整个链条的重要晴雨表。2016-2017年这个时间段,正是我开始关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我相信这本报告会为我描绘出那个时期中国公路货运市场的真实图景。它可能涵盖了运力规模的变化、主要货运线路的特点、运输成本的波动、以及可能存在的瓶颈和挑战。我很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了解在那个特定年份,我们的卡车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奔跑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数据支撑和发展规律。它是否会提及新兴技术对公路货运的影响,比如智能导航、车联网的初步应用?又或者,它会深入探讨环保政策和法规对运输方式、车辆排放带来的改变?这些都是我希望能在阅读中找到答案的问题,让我能够更立体地理解这个充满活力的行业。
评分说实话,我对“公路货运”这个领域并没有非常深入的专业知识,但我对它所代表的“连接”和“效率”的概念非常感兴趣。这本书的题目,让我联想到的是那一辆辆承载着货物、穿越城市乡村的卡车,它们背后蕴含着巨大的商业逻辑和运营智慧。2016-2017年,在我看来,是中国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共享经济概念深入人心的时期。我很好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公路货运是否也受到了这些新思潮的影响?比如,是否有新的货运信息平台涌现,改变了传统的货运信息对接模式?又或者,共享仓储、共同配送等概念是否开始在公路货运领域得到实践和推广?这本书会不会揭示一些关于技术创新如何驱动公路货运效率提升的案例?我希望它能用一种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像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打开一扇了解公路货运世界的窗户,让我能够从中体会到这个看似传统的行业,在新时代浪潮下的变革与活力。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在物流行业一线摸爬滚打的人,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它能否提供一些真正具有实操意义的参考价值。报告的标题中“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系列报告”这几个字,本身就赋予了它一定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让我对其内容的可信度有较高的期待。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统计数据堆砌,而是能深入分析这些数据背后的成因,以及它们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比如,报告中提到的“发展报告”,是否会包含对行业内主要参与者(如大型物流企业、货运平台)的市场份额分析、盈利模式探讨,甚至是其发展战略的解读?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反映市场真实需求的洞察,例如哪些类型的货物运输需求增长最快,哪些地区的货运需求最为旺盛,以及在2016-2017年间,是否存在一些新兴的货运模式正在悄然兴起,比如冷链物流、大件运输等细分市场的成长潜力。如果报告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或者对一些典型企业的发展经验进行总结,那对我个人的工作将会有莫大的启发。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题目,我立刻联想到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转型和升级。公路货运作为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其发展状况无疑直接反映了经济的活力和结构调整的成效。2016-2017年,正值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关键时期,各种政策和市场因素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希望这本报告能够捕捉到这些宏观经济背景下,公路货运所呈现出的具体特征。它是否会分析,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公路货运的整体规模是保持增长还是有所调整?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之间的货运需求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尤其令我好奇的是,在那两年里,是否有新的政策出台,比如关于道路交通建设、物流园区规划、或者对货运行业的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对公路货运的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宏观视角,让我能够将公路货运的发展置于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宏大叙事中去理解,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个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