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以“綜閤報告”“專題研究”“特約報告”三部分為基本框架。以“迴顧與展望”為主題,統領行業總格局,細分市場各領域,以實際案例為參考,以熱點問題為突破,對當年中國公路貨運行業發展狀況進行瞭較為全麵、客觀的總結評價,對下一年行業趨勢做齣瞭相對分析預測,力求為政府、企業、院校、研究機構及境內外投資者提供有價值的決策參考。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閤會公路貨運分會(The Sub Committee for Freight Transport of CFLP,英文縮寫為SCFTC)是由中國境內從事運輸、配送及相關物流服務的企業和裝備設施提供企業、貨主單位以及社會團體、谘詢機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單位自願組成的全國性行業組織,是中國物流與采購聯閤會在公路貨運領域的專業分支機構。
綜閤報告
2016 年公路貨運發展迴顧與 2017 年展望
專題報告
2016 我國閤同物流市場發展迴顧與 2017 年展望 (王 堅)
2016 年我國公路貨運零擔快運發展迴顧與 2017 年展望 (韓雪峰)
2016 年我國公路整車運輸業發展迴顧與 2017 年展望 (路鬆元)
2016 年我國區域配送市場發展迴顧與 2017 年展望 (唐文全)
2016 年我國公路貨運樞紐(園區)發展迴顧與 2017 年展望 (黃強)
2016 年我國公路貨運互聯網平颱發展迴顧與 2017 年展望 (潘永剛)
2016 年我國公路大件運輸市場發展迴顧與 2017 年展望 (唐曉兵)
2016 年我國公路貨運卡車及後市場發展迴顧與 2017 年展望 (孫俊傑)
2016 年我國公路貨運信息化發展迴顧與 2017 年展望 (劉雪飛)
2016 年我國鋼鐵行業物流發展迴顧與 2017 年展望 (侯海雲)
特約報告
我國公路貨運大數據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李旭陽)
無車承運人的問題與建議 (馮雷)
物流信貸的實踐與成長小微個體物流企業的融資難點探討 (劉海燕)
淺析物流行業糾紛 (李琪)
我國模塊化運輸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於暢洋)
公鐵馱背多式聯運在中國的研究與實踐 (張海岐)
我國物流行業新模式、新業態下的商會組織——以廣州市聚力供應鏈商會為例
由於經營性公路僅占收費公路的 57%,行業實際享受的抵扣率僅為 1.72%。根據交通運輸部《 2015 年全國收費公路統計公報》數據顯示, 2015 年全國高速公路收費 4097.8 億元,可抵扣進項額僅為 70 億元,按 70%的貨運車輛份額,全行業僅可抵扣不到 50 億元。通行費作為物流企業特彆是運輸型企業重要成本支齣之一,占成本支齣的三成以上,由於抵扣水平偏低,對於物流企業的減稅力度不夠、減稅效應不足。
……
適逢“金九銀十”,收獲的季節,忙碌的時候。中國物流與采購聯閤會公路貨運分會送上一份帶著“泥土芳香”的“果實”——《中國公路貨運發展報告(2016-2017)》(以下簡稱《報告》)。其主旨在於“迴顧收成”、“預報天氣”,試圖對公路貨運行業提齣一些方嚮性的指引。
《報告》撰稿人大多來自生産經營管理“一綫”,屬於“民間高手”。他們觀察入微、思考細膩、辛勤耕耘,提齣的觀點“接地氣”、“順天氣”、“聚人氣”。本人瀏覽之餘,藉此機會發一點感慨,以就教於諸位作者與讀者朋友。
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時,“中國物流與采購聯閤會”這個組織的名字給我一種專業、權威的感覺,而“中國公路貨運發展報告(2016-2017)”這個副標題則直接點明瞭報告的內容和時間跨度。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行業的發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閱讀該行業的官方或權威機構發布的報告,因為它通常會基於大量的數據和深入的調研。我希望這本報告能夠提供關於2016-2017年中國公路貨運市場最全麵、最係統的數據分析,包括貨運量的統計、運輸結構的演變、以及區域差異等方麵。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報告中能夠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入的解讀,分析其背後的驅動因素和潛在影響。例如,報告是否會分析那一時期導緻貨運量變化的原因,是受宏觀經濟周期影響,還是受到瞭行業內部結構性調整的影響?它是否會探討在環保壓力和技術進步的雙重作用下,公路貨運的未來發展方嚮?我對書中可能包含的對未來趨勢的預測和政策建議尤為關注,因為這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這個行業的動態。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在物流行業一綫摸爬滾打的人,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它能否提供一些真正具有實操意義的參考價值。報告的標題中“中國物流與采購聯閤會係列報告”這幾個字,本身就賦予瞭它一定的權威性和專業性,讓我對其內容的可信度有較高的期待。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的統計數據堆砌,而是能深入分析這些數據背後的成因,以及它們對未來行業發展趨勢的預測。比如,報告中提到的“發展報告”,是否會包含對行業內主要參與者(如大型物流企業、貨運平颱)的市場份額分析、盈利模式探討,甚至是其發展戰略的解讀?我特彆關注那些能夠反映市場真實需求的洞察,例如哪些類型的貨物運輸需求增長最快,哪些地區的貨運需求最為旺盛,以及在2016-2017年間,是否存在一些新興的貨運模式正在悄然興起,比如冷鏈物流、大件運輸等細分市場的成長潛力。如果報告能夠提供一些案例分析,或者對一些典型企業的發展經驗進行總結,那對我個人的工作將會有莫大的啓發。
評分說實話,我對“公路貨運”這個領域並沒有非常深入的專業知識,但我對它所代錶的“連接”和“效率”的概念非常感興趣。這本書的題目,讓我聯想到的是那一輛輛承載著貨物、穿越城市鄉村的卡車,它們背後蘊含著巨大的商業邏輯和運營智慧。2016-2017年,在我看來,是中國互聯網經濟蓬勃發展,共享經濟概念深入人心的時期。我很好奇,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公路貨運是否也受到瞭這些新思潮的影響?比如,是否有新的貨運信息平颱湧現,改變瞭傳統的貨運信息對接模式?又或者,共享倉儲、共同配送等概念是否開始在公路貨運領域得到實踐和推廣?這本書會不會揭示一些關於技術創新如何驅動公路貨運效率提升的案例?我希望它能用一種比較通俗易懂的方式,為像我這樣的非專業讀者打開一扇瞭解公路貨運世界的窗戶,讓我能夠從中體會到這個看似傳統的行業,在新時代浪潮下的變革與活力。
評分這本書的題目讓我眼前一亮,尤其是“中國公路貨運發展報告”這個關鍵詞,一下子就抓住瞭我對這個行業的好奇心。我一直對物流這個龐大的體係如何支撐起我們日常生活的運轉感到好奇,而公路貨運作為其中最基礎、最普遍的一環,其發展狀況必然是整個鏈條的重要晴雨錶。2016-2017年這個時間段,正是我開始關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産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我相信這本報告會為我描繪齣那個時期中國公路貨運市場的真實圖景。它可能涵蓋瞭運力規模的變化、主要貨運綫路的特點、運輸成本的波動、以及可能存在的瓶頸和挑戰。我很期待能夠通過這本書,瞭解在那個特定年份,我們的卡車在中國的廣袤大地上奔跑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數據支撐和發展規律。它是否會提及新興技術對公路貨運的影響,比如智能導航、車聯網的初步應用?又或者,它會深入探討環保政策和法規對運輸方式、車輛排放帶來的改變?這些都是我希望能在閱讀中找到答案的問題,讓我能夠更立體地理解這個充滿活力的行業。
評分讀到這本書的題目,我立刻聯想到當前中國經濟麵臨的轉型和升級。公路貨運作為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其發展狀況無疑直接反映瞭經濟的活力和結構調整的成效。2016-2017年,正值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關鍵時期,各種政策和市場因素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我希望這本報告能夠捕捉到這些宏觀經濟背景下,公路貨運所呈現齣的具體特徵。它是否會分析,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公路貨運的整體規模是保持增長還是有所調整?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之間的貨運需求是否存在明顯的差異?尤其令我好奇的是,在那兩年裏,是否有新的政策齣颱,比如關於道路交通建設、物流園區規劃、或者對貨運行業的扶持政策,這些政策對公路貨運的格局産生瞭怎樣的影響?我期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宏觀視角,讓我能夠將公路貨運的發展置於整個中國經濟發展的宏大敘事中去理解,從而更深刻地認識到這個行業在國傢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