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養蠍實用技術

人工養蠍實用技術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周元軍,趙麗,孟慶華 著
圖書標籤:
  • 蠍子養殖
  • 人工養殖
  • 養殖技術
  • 經濟效益
  • 農業科技
  • 特種養殖
  • 養殖方法
  • 病蟲害防治
  • 市場前景
  • 養殖管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04676252
版次:1
商品編碼:12286798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66
字數:103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由作者結閤多年的科研成果和養蠍經驗編寫而成。全書從蠍子的經濟價值和養殖前景齣發,對蠍子(以東亞鉗蠍為主)的生物學特性,蠍子的養殖技術,蠍子的病害與敵害防治,蠍子的采收、加工與保存方法,蠍子蜇傷與救護,以及蠍子飼料蟲的養殖等方麵作瞭詳盡的介紹。內容係統全麵,講解深入淺齣、通俗易懂,圖文並茂,讀者一看就懂,一學就會。本書是農村養蠍專業戶,尤其是初學養蠍者科學養殖蠍子,提高經濟的良師益友,也是科技工作者的實用工具書。

作者簡介

周元軍,男,1962年5月生,研究生學曆。現為臨沂大學農林科學學院教授,山東省新型職業農民首席培訓師。主要從事經濟動物養殖與疾病防治的教學、科研和技術推廣工作。

內頁插圖

目錄

章 概述 1
一、蠍子的種類 1
二、蠍子的分布 4
三、蠍子的經濟價值 5
(一)蠍子的藥用功能 5
(二)蠍子的滋補功能 6
(三)蠍子的開發利用 7
四、我國人工養蠍的現狀與發展前景 7
(一)我國人工養蠍的現狀 7
(二)我國人工養蠍的發展前景 9
第二章 蠍子的生物學特性 11
一、蠍子的形態結構特徵 11
(一)蠍子的外部形態 11
(二)蠍子的內部結構 14
(三)蠍子的雌雄鑒彆 20
二、蠍子的生活習性22
(一)蠍子的生活史 22
(二)蠍子的習性 24
三、外界環境因素對蠍子的影響 33
(一)溫度 33
(二)濕度 35
(三)水 38
(四)風化土 38
(五)光綫 39
(六)風 40
(七)空氣 40
(八)天敵 41
第三章 蠍子的養殖技術 42
一、蠍種的選育與投放 42
(一)引種 42
(二)選種 44
(三)蠍種的投放 45
二、人工養蠍方式 46
(一)傢庭庭院式養蠍 46
(二)散養場式養蠍 58
(三)大規模式養蠍 59
(四)塑料溫棚式養蠍 63
(五)蠍子無休眠飼養技術 67
三、蠍子的飼養管理76
(一)蠍子的營養與飼料 76
(二)不同時期蠍子的飼養管理 84
(三)不同季節蠍子的飼養管理 87
第四章 蠍子的病害與敵害防治 93
一、蠍子常見疾病的預防措施 93
(一)蠍子疾病的發生與傳播 93
(二)養蠍場的衛生防疫 94
二、蠍子病害防治 97
(一)斑黴病(真菌病、黑黴病) 98
(二)體腐病(黑腐病) 99
(三)枯尾病(青枯病) 100
(四)拖尾病(半身不遂病) 101
(五)急性脫水病(體懈病、麻痹病) 102
(六)腹脹病(大肚子病、脹肚病、
   消化不良病) 103
(七)流産 104
(八)死胎 105
三、敵害防治 106
(一)螞蟻 106
(二)老鼠 107
(三)壁虎 108
(四)鳥和雞 109
第五章 蠍子的采收、加工與保存 110
一、蠍子的采收 110
(一)采收原則與采收時間 110
(二)采收工具與采收方法 111
二、蠍子的運輸 113
(一)塑料桶運輸法 114
(二)塑料盆運輸法 114
(三)編織袋運輸法 115
三、蠍子的加工 116
(一)鹹全蠍的加工方法 116
(二)淡全蠍的加工方法 116
四、全蠍的質量等級和保存方法 117
(一)加工藥用全蠍的質量等級 117
(二)商品全蠍質量的鑒彆 117
(三)全蠍的保存方法 118
第六章 蠍子蜇傷預防與救護 120
一、自我保護 120
(一)措施保護 121
(二)行為保護 121
二、蜇傷的臨床錶現與處理 122
(一)蜇傷的臨床錶現 122
(二)蜇傷的處理 123
附 錄 126
附錄1 黃粉蟲飼養技術126
附錄 2 地鱉蟲飼養技術132
附錄 3 黑粉蟲飼養技術144
附錄 4 洋蟲飼養技術 149
附錄 5 鼠婦飼養技術 152
附錄 6 蚯蚓飼養技術 155
參考文獻 164
《中國養蠍産業發展報告(2023-2024)》 內容梗概: 本報告深入剖析瞭當前中國養蠍産業的發展現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並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瞭前瞻性預測。報告詳細闡述瞭不同地區、不同規模養蠍場的運營模式、技術應用、市場銷售渠道以及經濟效益,旨在為從業者、投資者、科研機構及政府決策者提供全麵、準確、前沿的産業信息和決策參考。 第一章:中國養蠍産業概覽 1.1 發展曆程與現狀: 迴顧中國養蠍業從野生采集到人工繁育的演變過程,分析當前産業規模、區域分布特點(如山東、河南、江蘇等地的優勢與特色)、從業人員結構及主體類型(個體養殖戶、閤作社、企業化經營等)。 1.2 市場需求分析: 深入探討蠍子産品(藥用、食用、觀賞、科研等)的市場需求現狀及增長潛力。分析主要消費群體、消費場景、消費偏好以及價格波動規律。特彆關注中醫藥材市場對蠍子的需求變化,以及新興的食用蠍消費市場。 1.3 産業政策與法規解讀: 梳理國傢及地方政府齣颱的與養蠍業相關的扶持政策、産業規劃、環保要求、食品安全標準以及動物疫病防控規定。分析這些政策對産業發展的影響,以及從業者需要遵守的關鍵法規。 第二章:不同養殖模式的經濟效益評估 2.1 傢庭作坊式養殖: 重點分析小型傢庭養殖的成本構成(場地、設備、種蠍、飼料、人工、水電等)、生産效率、産品産齣率、市場對接方式及平均利潤水平。探討其在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方麵的作用。 2.2 閤作社抱團發展: 評估養蠍閤作社在集約化經營、統一采購、技術推廣、産品銷售、風險共擔等方麵的優勢。分析閤作社模式的運營效率、成員收益分配機製,以及其在提升産業整體競爭力和標準化水平方麵的作用。 2.3 企業化規模化養殖: 詳述大型養蠍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管理體係、研發投入、品牌建設、市場渠道拓展能力。分析其在自動化、智能化養殖、深加工、産品附加值提升、國際市場開拓等方麵的實踐與成就,以及麵臨的規模化經營挑戰。 2.4 區域特色養殖模式: 針對不同地區的氣候、土壤、資源稟賦和市場特點,分析其形成的特色養殖模式(如利用廢棄養殖大棚、溫室大棚、室內恒溫養殖等),評估其經濟可行性和推廣價值。 第三章:養蠍關鍵技術應用與創新 3.1 優良品種選育與繁育技術: 介紹當前市場上主流的優良蠍種(如金蠍、黑蠍、煙颱蠍等)的特點、遺傳性能和繁育規律。分析人工繁殖技術(如交配、孵化、幼蠍管理、分窩等)的細節、關鍵環節及成功率影響因素。 3.2 飼養管理與營養調控: 詳細闡述不同生長階段蠍子的飼養需求,包括飼料種類(活體飼料、人工配閤飼料)、飼喂頻率、飼喂量、營養配比(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的科學性。分析溫度、濕度、光照、通風等環境因素對蠍子生長發育的影響及最佳控製範圍。 3.3 疾病防控與疫病預警: 深入研究蠍子常見的疾病(如真菌病、細菌病、寄生蟲病、生理性疾病等)的發生原因、臨床癥狀、診斷方法及綜閤防治策略。介紹疫病監測、預警機製的建立與運行,以及生物安全措施在預防疾病傳播中的重要性。 3.4 智能化與自動化養殖裝備: 探討溫濕度自動調控係統、自動飼喂裝置、環境監測傳感器、蠍子行為分析係統等智能化裝備在提高養殖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優化養殖環境方麵的應用前景。介紹相關技術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第四章:市場營銷與産業鏈延伸 4.1 産品分類與質量標準: 明確不同用途蠍子産品的質量要求和分級標準(如活蠍、乾蠍、蠍毒、蠍粉、蠍工藝品等)。介紹國傢和行業的相關質量標準,以及如何通過規範化生産保證産品質量。 4.2 多元化銷售渠道分析: 評估傳統銷售渠道(如藥材經銷商、食用農産品市場、批發商)的特點與局限。分析新興銷售模式(如電商平颱、社交媒體營銷、直播帶貨、企業自建銷售網絡)在拓展客戶群體、縮短銷售鏈條、提升銷售額方麵的優勢。 4.3 産業鏈延伸與産品開發: 探討蠍子深加工的潛力和方嚮,包括藥用提取物(如蠍子蛋白、蠍毒)、保健食品、特色食品(如油炸蠍子、烤蠍子、蠍子罐頭)、化妝品、工藝品等的開發與市場前景。分析相關技術瓶頸與解決方案。 4.4 品牌建設與市場推廣: 強調品牌對於提升産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性。介紹成功的蠍子品牌案例,以及如何通過展會、行業協會、媒體宣傳、網絡推廣等方式進行品牌塑造和市場推廣。 第五章:挑戰與發展趨勢 5.1 産業麵臨的主要挑戰: 深入分析當前養蠍業在種質資源退化、技術瓶頸、市場波動、病蟲害防治難度、環保壓力、人纔短缺、同質化競爭等方麵的突齣問題。 5.2 未來發展機遇: 展望養蠍業在國傢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中醫藥産業升級、健康消費理念普及、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等大背景下的發展機遇。 5.3 綠色可持續發展方嚮: 強調生態養殖、循環利用、節能減排、生物防治等綠色發展理念在養蠍業中的重要性。探討如何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養殖模式。 5.4 智能化與信息化發展趨勢: 預測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蠍子養殖、管理、營銷等環節的應用深度與廣度。 5.5 國際化視野與閤作: 探討中國養蠍業參與國際競爭與閤作的潛力,以及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拓展國際市場的可能性。 附錄: 中國主要養蠍品種介紹 常見養蠍病蟲害防治圖譜 相關政策法規列錶 行業協會及重點企業名錄 本報告力求客觀、全麵、深入地反映中國養蠍産業的真實麵貌,為行業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用戶評價

評分

第一段評價: 這本書的內容簡直讓人耳目一新,對於那些對傳統農業模式感到厭倦、渴望探索新興領域的朋友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作者以一種非常務實和接地氣的方式,將復雜的養殖技術分解成瞭易於理解的步驟。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環境控製的部分,它不僅僅是羅列瞭一些數據,而是深入剖析瞭蠍子生長過程中對溫度、濕度乃至光照的微妙需求。比如,書中詳細描述瞭如何利用簡單的材料搭建齣最適宜蠍子蛻皮和繁殖的微氣候環境,這一點對於初次接觸養殖業的新手來說,簡直是福音。書中還穿插瞭許多作者親身實踐的案例,那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都毫無保留地分享齣來,讓人在閱讀時仿佛真的站在瞭養殖現場,感受著空氣中的塵土和收獲的喜悅。更難能可貴的是,它並沒有止步於技術的層麵,還探討瞭市場營銷和病蟲害防治的策略,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産業鏈條分析,讓人對未來的盈利前景有瞭更清晰的認識。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不再是憑空想象,而是有瞭一份詳盡的“行動地圖”,可以立馬著手規劃我的養殖事業瞭。

評分

第五段評價: 從寫作風格上來說,這本書呈現齣一種罕見的平衡感——既有嚴謹的科學論證,又不失親切的交流氛圍。它成功地避開瞭那種讓人望而卻步的學術腔調,而是采用瞭清晰、簡潔、邏輯性極強的錶達方式。例如,在描述復雜的飼料配比時,作者使用瞭類似“黃金比例”或“營養金字塔”的比喻,使得抽象的數字瞬間變得立體和易於記憶。我對書中關於“行為學觀察”的部分印象深刻。作者強調,高效的養殖者必須是敏銳的觀察者,並詳細列舉瞭不同病癥或應激反應在蠍子行為上的細微錶現。這種從“硬技術”到“軟技能”的過渡非常自然,引導讀者培養齣一種深入瞭解物性的專業敏感度。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培養的不是操作員,而是能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養殖工程師”。它提供瞭一套完整的、可復製的知識體係,讓我確信隻要按圖索驥,就能建立起一個穩定且可持續的養殖係統。

評分

第四段評價: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其對“非常規問題”的處理方式。在養殖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教科書上沒有提及的突發狀況,這本書似乎早有預料。比如,它專門闢齣章節討論瞭在極端天氣(如持續的梅雨季或高溫熱浪)下,如何快速調整養殖參數以最小化損失。作者分享的那些“應急預案”,無論是關於通風係統的臨時改造,還是營養液配方的緊急調整,都顯得極其寶貴和實用。此外,它還深入探討瞭蠍子産品的深加工和附加值開發,遠遠超齣瞭僅僅銷售活體的範疇。從藥用提取物的分離到高端食品的製作,這本書提供瞭一係列打開更廣闊市場的思路。這讓我意識到,養殖本身隻是第一步,如何讓産品增值纔是決定長期成功的關鍵。讀完這些內容,我感到自己不僅僅是學會瞭“養”,更是學會瞭如何“運營”和“創新”,這纔是真正的高價值信息。

評分

第三段評價: 這本書的排版和圖文搭配水平達到瞭一個專業教材的級彆,這一點對於提高學習效率至關重要。清晰的流程圖、高分辨率的實物照片,尤其是那些關於解剖和疾病診斷的特寫鏡頭,都極大地輔助瞭文字的錶達。我特彆喜歡它對“工具與設備”部分的詳盡介紹。作者沒有推薦昂貴或難以獲取的進口設備,而是專注於如何利用本土資源和簡單的DIY方式來搭建高效的生産環境。書中提供的多個不同預算的設備清單,簡直是為不同經濟實力的養殖戶量身定製的指南。對於那些剛剛起步,資金有限的創業者來說,這無疑是雪中送炭。另外,書中對於法律法規和檢疫標準的梳理也非常到位,確保讀者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能夠閤法閤規地運營。這種對細節的關注,體現瞭作者對整個行業健康發展的負責任態度,讓我對這本書的權威性更加信服。它不是一本空談理想的書,而是一本腳踏實地,指導你避開所有潛在法律和操作陷阱的“避險手冊”。

評分

第二段評價: 坦白說,我一開始對這種專業性極強的書籍抱有疑慮,怕它晦澀難懂,充滿教條式的理論。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印象。它的敘事風格非常流暢,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前輩在竈颱邊手把手地傳授秘訣。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對蠍子不同生命階段習性的精妙解讀。它不僅僅告訴你“該做什麼”,更解釋瞭“為什麼這麼做”。比如,關於幼蠍的早期飼養,書中詳細對比瞭不同活體飼料的營養價值和獲取難度,並給齣瞭明確的推薦順序,這一點在其他同類書籍中很少見。此外,作者在探討遺傳選育和品係優化的部分展現瞭極高的專業素養,雖然涉及一些生物學概念,但通過大量圖錶和生動的比喻,即便是非專業背景的讀者也能迅速掌握核心要點。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係統的思維框架,教會讀者如何像一個真正的“蠍類生物學傢”那樣去觀察和管理自己的養殖對象,而不是機械地復製操作步驟。它激發瞭我對這個領域的深層興趣,讓我開始關注更前沿的生物科技在養殖中的應用潛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