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LE CREUSET鑄鐵鍋完全料理×經典料理手冊(加赠防水書套)
作者:枝元Nahomi
出版社:采實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ISBN:4717095589100
页数:112
尺寸:20.8 x 15 x 2 cm
装帧:平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
枝元Nahomi
出生於神奈川縣橫浜市,為料理研究家,在轉形劇場劇團表演期間,擔任該劇團的炊事主任,並於無國籍料理餐廳擔任主廚,以及承接宴會的外燴工作。由於具備豐富的料理經驗,自創的食譜也非常多元。善於運用現有的食材製作家庭料理,道地的民族風味料理也手到擒來,累積無數富原創性的食譜,爽朗的個性亦為其帶來高人氣。
活躍於「今日料理」(NHK)以及「小花勳章市集(TBS系列電視台)等電視節目,並於「一個人做得到的事」(NHK教育電視台)節目中擔任「Edamon」一角,小朋友粉絲急速增加中。著有《枝元Nahomi愛的元氣食堂》、《吃的湯品》(世界文化社出版)、《枝元Nahomi食譜大全*配菜沙》(扶桑社出版)等等。
LE CREUSET完全制御手冊
原汁原味的烹煮鍋具,
才能做出感動人心的美味料理。
收錄110道名廚經典料理,
【開胃菜?主食?配菜?燉湯?甜品】
不可思議的美味,優雅上桌
「做菜就是將鍋中的食材培育出來,好鍋具甚至會教你做料理;LE CREUSET鑄鐵鍋,不僅能完整傳達料理者的心意,也獨有它,具備了回應料理者心情的能力。 」──日本名廚?枝元Nahomi
美味料理的關鍵,在於徹底發揮食材原有的能量,讓品嚐的人瞬間感動。比如剛從冰箱取出的雞蛋,如果一開始就以大火烹煮,蛋殼很容易因為溫度急遽變化而破裂;相反地,透過細火慢燉,讓溫度一點一滴、緩緩滲透進食材中,料理就會入味又好吃,一直暖到心底。因此,「溫柔加熱」無論對肉類、蔬菜或任何食材,甚至對人們來說,都具有不可思議的幸福力量。
餐廳或飯店的食物雖然也很棒,卻無法連續吃太多天;每天都能享受的「美味」,只有真材實料的「家常料理」,不經雕飾,卻總讓人念念不忘。為自己和重要的家人下廚,乒乓作響地在廚房裡忙碌,從備料、清洗到烹煮,接著傳出陣陣香味……,打開鍋蓋的瞬間,當熱氣緩緩升起,你會發現,幸福就藏在鍋子裡。
法國百年鍋具LE CREUSET,經典永遠值得信賴。
第一冊《LE CREUSET完全料理手冊》精采內容:
LE CREUSET鑄鐵鍋,入門級的必備書!
※各式鍋具、料理器具挑選及使用訣竅:
?LE CREUSET圓鍋、淺底鐵鍋、小火鍋、醬汁鍋、塔吉鍋……,收錄全備的挑選指南。
?關於LE CREUSET鑄鐵鍋的加熱方式、清洗、耐熱度、琺瑯塗料等,提供專業的使用說明。
※公開55道名廚私藏食譜,新手也能輕鬆做:
飲茶風缽蒸排骨、白酒李子燉雞、烤白菜壽喜燒、玉米蔬菜肉丸子、佛朗明哥蛋、蒜香油封蝦、酥脆迷你麵包、巧克力蛋糕、糖漬水果等
第二冊《LE CREUSET經典料理手冊》精采內容:
LE CREUSET美味料理再進化,打造百變豪華餐桌!
※「LE CREUSET」教你做菜,迎向料理新境界:
善用各式鍋具、烤盤、烤盅、矽膠餐具、IH調理爐等,豐富味蕾層次,品味幸福生活。
※嚴選55道風味料理,在家品嚐世界美食:
美式燉肉、黑胡椒烤牛排、清蒸美生菜、脆烤綠櫛瓜、和風山藥蝦球、泰式酒蒸蛤蜊、普羅旺斯燉菜、海鮮糯米飯、法式起司幕斯等
法國女人的夢幻逸品「LE CREUSET鑄鐵鍋」
擁有近百年歷史的「法國LE CREUSET鑄鐵鍋」,結構設計精巧、鍋蓋厚實,每一個鍋具皆由手藝精良的工匠以「純手工」鑄造,延續百年傳統,秉持創新設計,深受大眾喜愛。
「法國LE CREUSET」所生產的是以「鑄鐵」鍛造的「琺瑯鍋」,具有以下5大特點:
1、高效熱傳導:熱度可快速傳導至整個鍋體,使食材均勻受熱,完美演繹料理的絕妙風味。
2、保溫性良好:即使已經關火,料理的熱度也不易失散,任何美食皆能從容享用。
3、堅固耐用:只要正確使用,鑄鐵鍋的保存年限相當長,甚至可超yue世代。
4、烹調方式多元:蒸煮烤炸皆宜,適用於各式料理,品嚐世界美食絕非難事。
5、造型優雅時尚:可依需求任意變換餐桌風格,輕鬆營造愜意的用餐時光。
本書特色
(1)本套書共收錄110道名廚經典料理,五星級美味一次囊括。
(2)搭配全彩步驟圖與詳細作法,初學者也能輕鬆上手。
(3)「LE CREUSET鑄鐵鍋」的所有疑難雜症,名廚親自解答!
(4)公開名廚私藏的宴客菜單,讓重要客人品嚐賓至如歸的好滋味。
名人推薦
◎各界料理達人好評推薦
LaLa《日常裡。小確幸》
《珈常日々雜話曆》鑄鐵鍋料理分享家 Roka
TLC 旅遊生活頻道《雙廚出任務》主持人 Soac
《蘇發福日記 Super food diary》人氣鑄鐵鍋MBA煮婦
LE CREUSET專任料理講師 彭安安
作为一个对厨房设备有轻微洁癖的人,我非常关注保养和清洁方面的内容。铸铁锅的保养,尤其是珐琅层和铸铁本身的保养,常常让人望而却步,总担心自己一个不小心就会把那层漂亮的釉面给毁了。因此,我非常期望这本书能在保养章节上多下功夫,写得细致入微,最好是图文并茂地展示那些“急救”措施。比如说,锅底不小心粘锅烧焦了怎么办?轻微的白色斑点(可能是矿物质沉积)该如何处理?不同酸碱度的食材(比如番茄或柠檬汁)对珐琅层的影响分析,以及长期使用后,锅边缘的铸铁部分应该用什么油来“养护”,形成天然的防粘层。我希望能看到那种充满经验的“老法子”,而不是仅仅重复官方说明书上的那些安全警告。如果作者能分享一些他/她使用多年后,锅具状态的对比图,以及是如何通过日常维护保持其光泽和性能的,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大大提升,不再仅仅是食谱的集合,而是一本“传家宝”的养护指南。
评分从“港台原版”的定位来看,我非常期待它在“选材”和“食材搭配”上能展现出独特的亚洲视角。很多西方的烹饪书,在推荐食材时,常常会提到一些本地才容易买到的配料,这对于在亚洲的读者来说,实用性会打折扣。因此,我希望这本书能着重介绍如何利用常见的亚洲调味料——比如酱油、蚝油、米酒、各种香料——来与铸铁锅的烹饪特性结合。例如,如何利用高温快炒来封锁肉类的汁水,同时利用珐琅层的特性防止酱汁焦糊;或者,如何用铸铁锅来制作需要精确掌握火候的蒸菜,确保食材受热均匀且口感滑嫩。这种文化融合的菜谱,不仅能让我更频繁地使用这本手册,也能让铸铁锅这种原本偏西方的厨具,真正融入到我们的日常三餐之中。如果能配上精致的排版和清晰的步骤图,展示出那种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感的餐桌美学,那么这本书的收藏价值就毋庸置疑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十分有质感,那种沉甸甸的铸铁锅纹理跃然纸上,光是看着就让人心生向往。我本来就对手工制作和复古风格的厨具情有独钟,看到这个标题里的“港台原版”几个字,立刻就被吸引住了。我一直觉得,购买原版书籍,尤其涉及到烹饪这种需要精确和文化背景的领域,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本意,没有经过太多本地化的改动,更能保留那种原汁原味的烹饪哲学。我期待这本书里能有大量关于如何挑选第一口珐琅锅的深入分析,不仅仅是颜色和尺寸,更想了解不同系列之间的细微差异,比如法式圆锅和椭圆锅在慢炖肉类时的适用性对比,有没有那种资深玩家才会知道的“避坑指南”。我希望它能超越一般食谱书的范畴,深入到铸铁锅的历史渊源和材料科学层面,让我明白为什么这种锅具能够拥有如此长的使用寿命,并传承至今。如果能配上那种复古的、带着油光和岁月痕迹的实景照片,而不是那种过于光滑、不食人间烟火的摆拍,那就更完美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份对美好生活方式的宣言。
评分这本书的“完全料理”部分,听起来就宏大且全面,我推测它应该涵盖了从基础知识到高阶技巧的全景式教学。我个人的烹饪水平处于中级偏上,对于基础的煎牛排、烙饼已经游刃有余,所以更希望能看到一些能拓宽我铸铁锅使用边界的创新内容。比如,是否能利用铸铁锅的保温特性,来做一些低温慢煮(Sous Vide)的辅助工作,或者是在烤箱中使用它进行“蒸汽注入式”烘焙,模拟专业烤箱的效果?我尤其好奇,对于那些非常规的烹饪场景,比如如何用铸铁锅来制作浓郁的骨头汤,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锅盖的密闭性来控制水分蒸发速度,从而影响汤汁的浓缩程度。此外,如果这本书能包含一些关于不同品牌铸铁锅(既然是港台原版,可能对日系或欧美系的对比会更平衡)的实际性能差异测评,哪怕只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使用经验分享,也会对我未来添置新锅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我希望它能挑战我对现有工具的认知,让我看到铸铁锅更多的可能性。
评分说实话,我买了很多烹饪书,很多都是那种充斥着快速、便捷、一锅出等标签的现代速食指南,但真正能让人慢下来,享受烹饪过程的,却凤毛麟角。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目录时,那种“经典料理手冊”的气息扑面而来,立刻把我带回了那种需要耐心和温度的厨房空间。我最期待的是,它能提供一些真正考验铸铁锅“慢工出细活”特性的菜谱。比如,需要数小时低温慢炖的法式红酒炖牛肉(Boeuf Bourguignon),或是需要精确控制火候的意式烩饭(Risotto),看专业人士如何利用铸铁锅的蓄热性和均匀导热性,来达到那种食材与酱汁完美融合的境界。我希望书中能有详细的温度曲线图和时间掌控的秘诀,而不是笼统地写“小火慢炖两小时”。另外,对于亚洲的经典菜肴,比如用铸铁锅做的粤式煲仔饭,或者日式的寿喜烧,如果能有港台地区特有的改良或正宗做法对比,那就更具有收藏价值了。我追求的不是五分钟就能上桌的菜,而是那种需要我全神贯注,最终换来家人赞叹的仪式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