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本系列书籍初步探索“临床医生科学研究能力均等化”的对策与方法,以期为我国今后临床医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规范化培养,奠定一定的基础。
《科学研究的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承接一本《科学研究的逻辑——思考、判断胜于一切》,旨在带领读者在掌握科学研究基本结构与操作逻辑基础上,进一步地结构化赏析:科学研究历程中,那些广为人知的或者颇具分析价值的经典研究,它们是如何发起、形成研究假设、执行、获得研究结果的。内容设置上,首先以“方法”这个词,综合概括“一个研究到底是如何开展的”这一整个过程;其次基于临床医学的学科特征,尤其是近年来全科医学发展对传统临床医学的影响与启示,在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一共挑选了10个经典案例,来和读者一起,就着具体的案例,感受“这个研究到底是如何开展的”,通过具体的案例学习,来帮助读者理解科学研究的内涵和科学实践的过程。
目录
目录
丛书序一
丛书序二
自序
引言
第1章 科学研究的方法:基础概念和基本框架
1 概念准备/1
(1)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方法、原始材料/1
(2)范式和主义/3
(3)研究问题、研究假设、学科领域、研究阶段、研究类型、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研究设计/4
2 内容地图/6
第2章 社会科学领域对社会事实的研究:涂尔干的自杀理论
1 定位/10
2 背景知识/11
(1)基本概念/11
(2)理论基础/11
3 案例研究:涂尔干的自杀现象研究/16
(1)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16
(2)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17
(3)研究结果与研究结论/19
(4)研究启示/20
4 主要参考文献/21
第3章 社会科学领域对社会互动的研究:库利的“镜中我”自我理论
1 定位/23
2 背景知识/24
(1)基本概念/24
(2)理论基础/24
3 案例研究:库利的“镜中我”研究/28
(1)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28
(2)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30
(3)研究结果与研究结论/31
(4)研究启示/32
4 主要参考文献/32
第4章 社会科学领域对社会角色的研究:波伏瓦的第二性
1 定位/34
2 背景知识/35
(1)基本概念/35
(2)理论基础/36
3 案例研究:波伏瓦的“第二性”研究/43
(1)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43
(2)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45
(3)研究结果与研究结论/46
(4)研究启示/47
4 主要参考文献/47
第5章 社会科学领域对社会冲突的研究:达伦多夫的群体性冲突理论
1 定位/49
2 背景知识/50
(1)基本概念/50
(2)理论基础/52
3 案例研究:达伦多夫的群体性冲突研究/54
(1)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54
(2)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研究结果与研究结论/56
(3)研究启示/57
4 主要参考文献/57
第6章 社会科学领域对特定人群的研究:韦德的罪犯密码研究
1 定位/59
2 背景知识/60
(1)基本概念/60
(2)理论基础/61
3 案例研究:韦德的罪犯密码研究/67
(1)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67
(2)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68
(3)研究结果与研究结论/68
(4)研究启示/69
4 主要参考文献/69
第7章 自然科学领域的观察描述性研究:艾滋病研究,从个案到截面
1 定位/70
2 背景知识/71
(1)个案研究/个案调查/71
(2)横断面研究/现况调查/74
(3)从个案研究起步以后/77
3 案例研究:艾滋病的发现与诊治策略提出/78
(1)第一例内在性个案研究:艾滋病的发现/78
(2)分析性概括的多个案研究:艾滋病的定义及病因学研究/79
(3)横断面调查:艾滋病患病现状的调研与防治策略的制定/80
(4)工具性个案:艾滋病诊疗的新希望/81
(5)新发现的起点:重新定义个案研究/82
4 主要参考文献/82
第8章 自然科学领域的观察分析性研究:弗莱明翰心脏研究,从截面到个案
1 定位/84
2 背景知识/85
(1)横断面研究/85
(2)病例对照研究/87
(3)队列研究/90
3 案例研究:弗莱明翰心脏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93
(1)真实世界研究,从解决眼前的问题出发/93
(2)建立什么样的假设?/94
(3)选择什么样的人群?/95
(4)研究多长时间?/96
(5)得到什么结果?/97
(6)给我们的启示/98
4 主要参考文献/99
第9章 自然科学领域的个体干预分析性研究:乳腺癌预后激素替代疗法,两种不同的治疗结局
1 定位/101
2 背景知识/102
(1)随机对照试验/102
(2)随机对照试验中随机的作用/103
(3)随机对照试验中盲法的作用/103
(4)分配隐藏/104
(5)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过程与关键要点/105
3 案例研究:激素补充治疗乳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108
(1)乳腺癌治疗的背景知识/108
(2)两项试验的研究设计与研究结果/110
(3)案例启示/116
4 主要参考文献/117
第10章 自然科学领域的群体干预分析性研究:PEACH研究,基于簇群的随机对照试验
1 定位/119
2 背景知识/120
(1)随机对照试验及其分类/120
(2)随机化及其目的/121
(3)簇群随机对照试验及其特点/121
(4)簇群内相关系数与设计效应/122
(5)广义估计方程/123
3 案例研究:社区糖尿病的簇群随机对照试验/123
(1)糖尿病治疗的背景知识/123
(2)PEACH 研究/125
(3)案例启示/130
4 主要参考文献/131
第11章 自然科学领域的群体筛查性研究:宫颈癌筛查试验,该不该找问题
1 定位/134
2 背景知识/135
(1)筛查/135
(2)诊断/137
(3)筛查试验与诊断试验的区别/137
(4)金标准与筛查试验的评价/137
(5)筛查实施的原则或条件/139
3 案例研究:宫颈癌筛查试验研究/139
(1)宫颈癌筛查的背景知识/139
(2)多种筛查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代表性的三项研究/145
(3)案例启示/152
4 主要参考文献/152
第12章 趋势——基于过去、现在,预测和决策未来
1 趋势/159
2 决策与预测技术/160
(1)决策/160
(2)预测/160
(3)动态模拟技术/162
(4)常见模型及其应用领域/162
3 具体应用示例/167
(1)马尔可夫模型应用案例/167
(2)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案例/168
(3)启示与共勉/172
4 主要参考文献/172
第13章 经典——照亮黑暗的那一束光
1 再温经典/175
2 继承、创新与发展/177
(1)科学之精神/177
(2)自由之路径/177
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78
科学研究的方法:洞察前沿,蓄力未来 本书并非一本罗列枯燥学术范式的教科书,而是一次深入探索科学研究本质、方法论精髓及其在当代社会价值的旅程。它将引领读者跨越学科壁垒,理解科学思维的独特魅力,掌握创新性的研究路径,并最终赋能个体在知识海洋中乘风破浪,成为真正的探路者。 第一部分:科学之眼——理解研究的内在驱动力 在本章中,我们首先聚焦于科学研究的“为何”。我们并非从定义科学的晦涩理论开始,而是从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出发。从古人仰望星空、探索火焰奥秘的原始冲动,到现代科学家挑战宇宙极限、探寻生命起源的宏大叙事,好奇心始终是驱动科学进步的最原始、最强大的动力。本书将深入剖析好奇心如何转化为求知欲,再升华为系统性的探究精神。 我们将探讨“问题意识”的重要性。真正的研究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源于对现实世界中未解之谜、现有理论的不足,或是潜在机遇的敏锐洞察。书中将通过大量生动案例,展示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如何从日常观察、偶然发现,甚至是社会痛点中提炼出具有价值的研究问题。例如,一个偶然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可能激发一场关于疾病机理的深入研究;一个社会经济难题,可能催生出影响深远的政策科学。我们将学习如何辨识“好的问题”,即那些原创性强、具有现实意义、且具备可操作性的问题。 接着,我们将深入分析“价值导向”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并非价值中立的象牙塔,而是与人类福祉、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本书将探讨不同层面的价值,包括纯粹的知识探索价值、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价值、推动技术革新的经济价值,以及促进社会公平与伦理的社会价值。我们将审视那些被历史铭记的伟大科学发现,它们往往不仅拓展了人类的认知边界,更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理解研究的价值所在,能帮助研究者保持长期的动力和使命感,尤其是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 最后,本部分将触及“科学精神”的内核。这不仅仅是严谨、客观、批判性思维,更包含着开放、合作、勇于质疑,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品格。我们将认识到,科学的进步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正、自我超越的过程,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武断。这种精神的培养,将贯穿于本书的始终,成为一切研究方法论的基础。 第二部分:科学之术——构建严谨的研究体系 在理解了科学研究的内在驱动力之后,本部分将聚焦于“如何做”。我们将详细拆解科学研究的逻辑框架与基本步骤,但这并非僵化的流程,而是一种灵活且富有创造性的方法论体系。 首先,我们将从“文献回顾与知识梳理”开始。在开始一项新的研究之前,充分了解前人已有的工作至关重要。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高效地检索、筛选、阅读和分析海量学术文献,如何辨识现有研究的优势与局限,并从中找到研究的切入点和创新的空间。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各种学术数据库、专业期刊,以及如何批判性地评估文献的质量和可靠性。这不仅仅是“读”文献,更是“学”文献,从中汲取智慧,避免重复劳动。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研究设计与方法选择”。这是研究的核心环节,决定了研究的质量和结论的可靠性。本书将系统介绍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两大范式,并详细阐述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内容分析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我们将学习如何根据研究问题和目标,选择最适合的研究设计,如何构建有效的测量工具(问卷、访谈提纲、实验仪器等),并理解抽样方法、变量控制、实验组与对照组设置等关键概念。我们将强调方法论的恰当性与可行性,避免“为了用某种方法而设计研究”的本末倒置。 随后,我们将重点讲解“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是研究的生命线,而有效的分析则是挖掘数据背后意义的关键。本书将区分原始数据与二手数据,并介绍数据收集的注意事项,包括伦理考量、数据准确性、以及如何避免偏差。在数据分析方面,我们将介绍描述性统计与推论性统计的基本概念,学习如何使用统计软件(如SPSS, R, Python等)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对于定性研究,我们将探讨编码、分类、主题分析等方法,从中提取有意义的洞察。我们将强调数据分析的严谨性与透明性,并理解统计显著性与实际意义的区别。 最后,本部分将触及“结果解释与结论提炼”。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我们将学习如何客观地解释数据分析的结果,如何将研究结果与研究问题和理论框架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我们将探讨如何识别研究的局限性,如何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以及如何避免过度概括和主观臆断。我们将理解,结论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本身,更在于其对现有知识体系的贡献和对未来实践的启示。 第三部分:科学之境——创新与实践的融合 在本章中,我们将目光从研究方法本身,转向如何将研究方法应用于创新实践,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走得更稳。 首先,我们将探讨“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激发”。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创新,但创新并非凭空而来。本书将介绍多种激发创新思维的工具与方法,如头脑风暴、类比推理、逆向思考、情境分析等。我们将学习如何打破思维定势,跨界融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我们将认识到,失败是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关键在于从中学习并迭代。 接着,我们将深入分析“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与方法”。当今世界的复杂性问题,往往难以通过单一学科的视角来解答。本书将阐述跨学科研究的价值与挑战,并介绍如何有效地进行跨学科对话、协作与整合。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不同学科的共通性与互补性,如何构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以及如何整合不同学科的方法与理论,以产生更全面、更深刻的洞察。 然后,我们将聚焦于“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科学研究的最终价值,在于其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本书将探讨科研成果的多种转化途径,包括学术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技术转移、创办企业,以及政策建议等。我们将学习如何清晰有效地呈现研究成果,如何与相关利益方沟通,以及如何克服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障碍。我们将理解,从实验室走向社会,是科学研究价值实现的最终体现。 最后,我们将回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一核心理念。本书将强调尊重前人智慧的重要性。伟大的科学发现,往往建立在前人的探索之上。我们将学习如何深入理解经典理论和里程碑式的研究,如何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和避免其失败的教训。但这并非意味着墨守成规,而是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的继承与创新。本书将鼓励读者拥抱开放的学术生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同行共同进步。 结语:开启你的科学探索之旅 本书旨在为所有对科学研究充满热情,渴望探索未知、贡献智慧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富有启发性的指南。它不仅传授研究的方法与技巧,更致力于塑造科学思维,激发创新潜能,并最终帮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更远的视野,更深的理解,去洞察科学的真谛,去创造属于你的科学价值。 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已有一定研究基础的学者,本书都将成为你开启或深化科学探索之旅的忠实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