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文學十五講》
作者:孫鬱
齣版社:香港中和齣版有限公司
ISBN:9789888466139
分類:文學 > 文學理論 > 概論
齣版日期:2017年05月
語言版本:中文(繁)
頁數:312 頁
版次:第 1 版
裝幀:膠裝
內容簡介
從清末民初舊文學,到中共延安新文學路線,
數十年精彩變化一氣嗬成。
「孫鬱的研究,從魯迅、鬍適等人齣發,觀察舊時代的文人氣象,審度當下的寫作風嚮。他儒雅溫潤的文辭,體察靈魂的苦痛,傳遞生命的悲喜,經他講述的思想和人生,沉重、真實,倍感親切……」
── 第十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 年度文學評論傢 授獎詞
本書為孫鬱在大學教授現代文學課的講稿整理而成。話題的時間跨度為清末民初至1949年,內容涵蓋瞭清末民初文學生態、新文學運動、舊派小說、舊詩詞、魯迅、新詩、老捨、曹禺、瀋從文、學人筆記、戲麯、左派小說、蕭紅、張愛玲、草根及政治與文學等十五個專門主題。其中有民國文學個別領域的論述,也有對作傢的專門研究。作者獨到的個人趣味、視角,與精專的議論和發現,讓本書兼具閱讀趣味與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孫鬱,1957年齣生。曾任北京魯迅博物館館長、《北京日報》文藝週刊主編,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魯迅研究月刊》主編。主要著作有《百年苦夢》(1997)、《周作人和他的苦雨齋》(2003)、《寫作的叛徒》(2013)、《革命時代的士大夫:汪曾祺閒錄》(2014)等。
說實話,拿到這本《民國文學十五講》的時候,我有點擔心它會過於學院化,讀起來會很晦澀,畢竟“十五講”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有點像大學裏的必修課。但齣乎意料的是,孫鬱先生的敘述方式非常平易近人,他懂得如何將復雜的文學思潮用生動的故事和鮮活的例子串聯起來。書中對不同流派之間的碰撞與融閤,描繪得極具張力,仿佛能聽到那個時代思想的交鋒聲。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引用原始材料時的恰到好處,既保證瞭學術的嚴謹性,又沒有讓普通讀者感到吃力。讀完某個章節,我感覺自己像是參與瞭一場高水平的文學沙龍,與一群纔華橫溢的作者進行瞭深度對話。它成功地彌閤瞭學術研究與大眾閱讀之間的鴻溝,讓民國文學不再是教科書上乾巴巴的名字和標簽,而是有血有肉的鮮活存在。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不僅告訴你“誰寫瞭什麼”,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會這樣寫”,以及“這對後世産生瞭什麼影響”。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質量都體現瞭港颱原版的精良,拿在手上很有分量感,讓人倍感珍視。我一直認為,閱讀體驗不僅僅是內容本身,載體同樣重要。而《民國文學十五講》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內容上,孫鬱先生的視角非常獨特,他似乎總能捕捉到那些被主流文學史略微忽略的細節和側麵,從而構建齣一個更加立體和多元的民國文壇圖景。這種“以小見大”的敘事技巧,極大地豐富瞭我的認知。例如,他對某些邊緣作傢的深入挖掘,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文學光譜的廣闊。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帶著一種沉穩的古典韻味,但邏輯推進卻又十分現代和清晰,這種融閤處理得非常高明。我感覺自己像是在一位經驗豐富的船長帶領下,穿越迷霧重重的曆史海域,最終抵達瞭一片片未曾踏足的文學新大陸。對這本書的評價,我隻能說,它完全超齣瞭我基於書名所設定的預期。
評分這本《民國文學十五講》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對於我這種對那個特定曆史時期充滿瞭好奇的讀者來說,簡直是打開瞭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孫鬱先生的文筆流暢且富有洞察力,他不僅僅是在羅列史實和作品,更是在深入剖析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和創作心境。我尤其喜歡他對幾位重量級作傢解讀時的那種細膩和精準,仿佛能透過文字看到那個充滿激情與矛盾的民國剪影。比如,他對某個作傢的某一時期創作手法的轉變,分析得入木三分,讓我對那些耳熟能詳的作品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的編排也很有章法,層層遞進,不會讓人感到枯燥。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迴味那些深刻的見解,甚至會忍不住去翻閱那些被提及的經典作品。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像是一位資深嚮導,帶著你沉浸式地體驗那段波瀾壯闊的文學史。對於想要係統瞭解民國文學脈絡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寶藏,那種港颱原版的質感也為閱讀增添瞭一份獨特的儀式感。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既深沉又充滿人文關懷的審視角度。孫鬱先生的文字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他娓娓道來,卻字字珠璣,讓人在不知不覺中被深深吸引。我欣賞他那種超脫於簡單褒貶的學術態度,他能夠公正地評價每一位作傢的曆史地位和貢獻,即便是那些充滿爭議的人物,也能給齣兼顧時代背景和個人局限性的剖析。閱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被邀請進入瞭一個私密的、充滿智慧的讀書會,與一位博學的導師進行著一對一的交流。這種親切感和學術深度並存的閱讀體驗,是極為難得的。特彆是對於我這種希望跳齣教科書式僵硬框架的讀者來說,它提供瞭一種更具生命力和探索精神的解讀方式。總而言之,這不僅僅是關於民國文學的一套講義,它更是一份對那個特殊時代知識分子群體精神世界的深度迴望與緻敬。
評分作為一名業餘的文學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幫我係統梳理民國文學脈絡的工具書,市麵上的選擇很多,但大多要麼過於側重某個作傢群,要麼過於強調理論建構。而《民國文學十五講》的平衡感令人贊嘆。孫鬱教授的講授結構清晰,仿佛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導覽圖。他對於民國時期社會思潮如何反作用於文學創作的論述,尤其深刻,讓我明白瞭為什麼那個時期的作品會帶著如此強烈的時代烙印和傢國情懷。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進行瞭一次高強度的“思維體操”,每一講都充滿瞭需要思考和消化的信息量,但絕非灌輸。每次閤上書本,我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那些散落在曆史角落裏的碎片終於被有機地拼湊起來,形成瞭一幅完整的畫麵。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為讀者提供瞭深度理解民國的鑰匙,它不僅僅是介紹作傢,更是在解讀一個民族在特定曆史關口的文化精神肖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